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政書類
詔令奏議類
史評類
地理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譜錄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印文榜额有之字
马大年懒真子曰今印文榜额有之字其来久矣太初
武帝元年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
注云汉用土数五用五谓印文也若丞相曰丞相之印
章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字足之后世不
然印文榜额有三字者足成四字有五字者足成六字
但取其平正耳非之字本意及观谈苑云太祖将展外
城幸朱雀门亲自规画独 赵韩王
普时从幸上指门额 (第 16b 页)
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着之字何用普对曰语助太
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何事帝似不以为然惜乎 韩王
生于马大年之前不及举是说以敷陈之邵氏闻见录
云帝一日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
之字普曰语助 (第 17a 页)
词义之明白切近未有如
圣谕十六条者乃朔望宣读时有同矍相之圃扬觯之
后与者寥寥如听古乐而惟恐卧奈何哉 赵韩王
为枢密卢多逊为翰林学士一日偶同奏事上 …… (第 7b 页)
初改元乾德因言此号从古未有 韩王
从旁称赞卢曰
此伪蜀时号也帝大惊遽令检史视之果然遂怒以笔
(第 8a 页)
韩王
面曰汝争得如它多逊 (第 8a 页)
韩王
经宿不敢洗面翌
日奏对帝方命洗去 (第 8a 页)
韩王
自谓以半部论语佐帝治天
下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之语岂亦论语中学来者
耶不能佐主齐其家而谓能治天下乎 (第 8a 页)
韩王
原是花脸
一笔之抹为之添妆耳虽命洗去然万世而下终须障
以褚渊之扇羞面见人 (第 8a 页)
之其后制节度使而州县之
治坏更二税法而租庸之理坏变府兵为彍骑诸卫为
神策而军政坏虽有明臣良辅不能救也 赵韩王
佐艺
祖监方镇之势削支郡以损其彊置转运通判使掌钱 …… (第 11b 页)
尔萧之孙有罪及无子凡六绝国汉辄绍封之国朝
韩王
苗裔未尝或忘唯房公之亡未十年以其子故
夺袭爵停配享讫唐之世不复续唐家亦少恩哉
  名世英宰 (第 12a 页)
  三省长官中书尚书令在西汉时为少府官属与太官汤官上林

诸令品秩略等侍中但为加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而秩
稍增尚书令为千石然铜印墨绶虽居几要而去公卿
甚远至或出为县令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初遂为三
省长官居真宰相之任犹列三品大历中乃升正二品
入国朝其位益尊叙班至在太师之上然只以为亲王
及使相兼官无单拜者见任宰相带侍中者才五人范
鲁公质 赵韩王
普丁晋公谓冯魏公拯韩魏王琦尚书
令又最贵除宗王外不以假 (第 5b 页)
赵韩王
韩魏王始赠真 (第 5b 页)
 可发一笑
邵康节洛阳春八绝其一云四方景好无如洛一岁花
 奇莫若春景好花奇精妙处又能分付与閒人先鉴
 堂朝野遗事载吕吉甫在 赵韩王
南园京师丐人曰 (第 5a 页)
见孙仲益尚书说东都秘阁建隆遗事载艺祖嘱 赵韩
事在前三二年寝疾时明日著炙乃省因赐器币非
是临上仙时或移向后非元本又说实录后来重修窜
改失本意者多祥 (第 18b 页)
食奉
养之费及所为之事果自奉之费与所为之事相称则
鼾鼻熟寐或不然则终夕不能安眠明日必求所以称
之者 赵韩王
微时求唐太宗骨葬昭陵下吕汲公帅长安醴 (第 5a 页)

太祖初登极时杜太后尚康宁与上议军国事犹呼赵
普为书记尝劳抚之曰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
也太祖待 赵韩王
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马德骧劾奏普
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之曰鼎铛尚有耳汝
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命左右 …… (第 2b 页)
制者使主亲军其后又置转运使通判使主诸道钱
榖收天下精兵以备宿卫而诸功臣亦以善终子孙富
贵迄今不绝向非 韩王
谋虑深长太祖深明果断天下
无复太平之日矣圣贤之见何其远哉世谓 (第 4b 页)
韩王
为人
阴刻当其用事时以睚眦中伤人甚多然子孙至今享 (第 4b 页)
 考异元祐初当作元祐六年

帝女谓之公主盖婚礼必称主人天子不可与群臣敌
故以同姓诸侯主之主者言主婚尔而汉又有称翁主
者诸侯之女也翁者老人之称古人大抵谓父为翁诸
侯自相主婚无嫌故称翁者谓其父自主之也自六朝
后诸王之女皆封县主隋以后又有称郡主者自是遂
循以为故事则主非主婚之名盖尊之犹言县君郡君
云尔国初 赵韩王
以开国元臣诏诸女特比宗室皆封
郡主臣庶而封主者惟赵氏一家而已而名实之差流 (第 18a 页)
见余多见人告身类如此国朝
宰相虽单名亦不出姓他执政则书异宰相之礼也
宰相监修国史止用敕不降麻世皆言自 赵韩王
以来
失之然 (第 11a 页)
韩王
初相时范鲁公三相俱罢中书无人乃以
太宗押敕则虽相亦是敕除未尝降麻盖国初典礼犹
未备也
 考异旧有诰文 …… (第 11a 页)
 月官制行改特进
天圣前诸路使者举荐未有定限选人止用四考改官
然是时吏部选人磨勘岁才数十人而已庆历以后增
为六考知州等荐吏部皆视属邑多寡裁为定数于是
当荐举者常以应格充数为意遂数倍于前治平中吏
部待次引见人至二百五十馀人贾直儒为中司尝言
其冗时但下诏申戒中外务在得人不必满所限之数
然竟不能革也

太祖初罢范鲁公三相而独拜 赵韩王
乃置参知政事
二员为之副以薛文惠公居正吕文穆公馀庆为之执
政官自此始不宣制不知印不押班不预奏事但奉行 (第 14a 页)
制书而已 韩王
独相十年后以权太盛恩遇稍替始诏
参知政事与宰相更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遂为故
事初唐至德中宰相分直政事 (第 14a 页)
用此例自始登第直为禁从无害也
宰相除授虽兼职故事亦须用麻乾德二年 赵韩王

门下相兼修国史有司失于讨论遂止降敇至今不能

 考异仁宗实录云唐制宰相监修国史馆殿大学士
 皆 (第 5a 页)
 尝复除人非也
元丰初诏修仁宗英宗史王禹玉以左仆射为监修官
始成二帝纪具草进呈神宗内出手诏赐禹玉等曰两
朝大典虽为重事以卿等才学述作之固已比迹班马
矣朕之浅陋何所加损乎其如拟进草绪成之盖上尊
祖宗之意非故事也其后史成特诏给舍侍郎以上学
士中丞及观察使以上曲燕于垂拱殿亦非故事也
国朝宰相自崇宁以前乾德二年范质王溥魏仁浦罢

赵普相开宝六年罢独相者十年雍熙二年宋琪罢李
昉在位端拱元年罢独相者四年淳化元年赵普罢吕
蒙正在位独相者踰年景德三年寇准罢王旦相祥符
五年向敏中相旦独相者七年天圣七年王曾罢吕夷
简在位明道元年张士逊复相夷简独相者三年皇祐
三年宋庠文彦博罢庞籍相独相者三年元祐九年吕
大防罢章惇相七年罢独相者七年七朝独相者七人
赵韩王
十年其次王魏公章申公七年为最久云 (第 13b 页)
 八大老像诗云刘子出江西访我江之东何人与俱
 来函袖八钜公韩欧开济姿如晴月当空潞公山岳
 重文正霜桧同玉立东坡仙天游匪涪翁凄其 赵韩
 王
小异凌烟中半山执拗面亦得传无穷又题后云 (第 25a 页)
在兵部今
吏部左选掌文官右选掌武官请今后视朝以吏部左
右选侍郎分立殿廷诏可
礼部谢侍郎言昔有一军校与 赵韩王
同甲月日时亦
(第 5b 页)
韩王
每迁拜此校亦略有转补或大有锡赉亦须薄
有沾赐然 (第 5b 页)
韩王
微疾此校必剧病或薄谪必大受笞辱
福常轻而灾常重岂君子小人理固如此邪抑亦偶然
(第 5b 页)
赵普以佐命功封韩王车驾在临安赵子画韩肖胄王
衣同为贰卿时人目之为 赵韩王
周蔓衢州开化县孔家步人绍兴二年以特奏名补右
迪功郎授潭州善化县尉待阙有人以柬与之往寻周
官人家曼怒曰 (第 44a 页)
右者其坚利可以削木渠书华严经一部半用廷
圭才研一寸其下四秩用承晏墨遂至二寸则胶法可
知矣王彦若墨说云 赵韩王
从太祖至洛行宫故见架 (第 22b 页)
出廷圭之右者其坚利可以削木书华严
经一部半用廷圭才研一寸其下帙用承晏墨遂至二
寸则胶法可知矣王彦若云 赵韩王
从太祖至洛行故
宫见架间一箧取视之皆李氏父子所制墨也因尽以
赐王后王之子妇蓐中血晕危甚医求古墨为药因 (第 9b 页)
  (有周公之封岂惟奄鲁/得裴度之佐宜永相唐)
  (进贤去佞几如庆历之诵诗/剔蠹濯污快裁元符之条贯)
  (如房玄龄登轴于开元之际/若 赵韩王
复位于建隆之间) (第 16a 页)
财不俭用即为耗宿昔有军校与 赵韩王同年
月日时
生若 (第 27a 页)
韩王
有一大迁除军校则有一大责罚其小小升
转则军校微有谴诃此又不知于命以何而取焉大抵
烛理明之人五行神鬼皆 (第 27a 页)
默诵讫复再拜而出群臣及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
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岁时伏谒恭读如仪不敢漏
泄虽腹心大臣如 赵韩王
王魏公韩魏公富郑公王荆
公文潞公司马温公吕许公申公皆天下重望累朝最
所倚任亦不知也靖康之变金人入庙悉 (第 2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