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編年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尹 材 叶 仲 李茂直 吴处厚 商 倚


  李绩中 陈 祐 虞 防 李 祉 李 深

  李之仪  范正平 
曹 盖 杨 琳 苏 □

  葛茂宗 刘 渭 柴 衮 洪 羽 李 新

  赵大佐 衡 钧 袁公适  (第 6b 页)
 则问寒暄而已家僮扫榻具枕揖客解𢃄对卧良久

 鼻息如雷霆客自度未起亦熟睡睡觉常及暮乃去
  (范正平
字子/彝忠宣次子)
范忠宣云或相勉以摄生之理不知人非久在世之物
 假如丁令威千岁化鹤归乡见城郭人民皆 (第 9a 页)
病特进司空平章军国重事上剪须赐以疗/其疾夷简荐富弼等数人可大用以太尉致仕卒赠中)
(书令谥/文靖) 范正平(正平字子夷忠/宣公之次子)
勤苦学问操履甚于贫儒与外
氏子弟结课于觉林寺去城二十里忠宣当国时正平 (第 20a 页)
司空平章军国重事上剪须赐以疗/其疾夷简荐富弼等数人可大用以太尉致仕卒赠中)
(书令谥/文靖)
范正平 (正平
字子夷忠/宣公之次子)勤苦学问操履甚于贫儒与外
氏子弟结课于觉林寺去城二十里忠宣当国时正平 (第 20a 页)
  (宰相许国公夷简之元孙申国公谥正献公著/之曾孙荥阳公希哲之孙东莱郡侯好问之子)
本中往年每侍前辈先生长者论当世邪正善恶是是

非非无不精尽至于前辈行事得失文字工拙后生敢
略议及之者必作色痛裁折之曰先儒得失前辈是非
岂后生所知杨十七学士应之兄弟晁丈以道持此规
矩最严故凡后生尝亲近此诸老者皆有敦厚之风无
浮薄之过 前辈士大夫专以风节为己任其于褒贬
取予甚严故其所立实有过人者夏侯旄节夫京师人
年长本中以倍本中犹及与之交崇宁初任诸州教授
学制既颁即日寻医去后任西京幕官罢任当改官以

举将一人安惇也不肯用卒不改官浮湛京师至死不
屈唐文名恕字处厚崇宁初任荆南知县新法既行即
致仕不出者几三十年 范正平子夷
忠宣公之子忠宣
当国 (第 16a 页)
子夷
是时官当入远不肯用父恩例卒授远地皆
卓然自立不愧古人矣 东莱公尝言凡众人日夕所
说之话如赵丈仲长诸公 …… (第 16a 页)
室酒不绝注云用有节礼不阙也  范子夷
尝言其家
学不卑小官居一官便思尽心治一官之事只此便是
学圣人也若以为州县之职徒劳人尔非所以学圣人
(第 19a 页)
  子夷
说其祖作外任官时京中人书言居京慎勿
窃论曲直不同任言官时取小名受大祸因言吾徒相
见正当论行己立身之事 (第 19a 页)

范子夷
说仲尼圣人也才作陪臣颜子大贤也箪食瓢
饮后之人不及孔颜者远矣而常叹仕宦不达何愚之
甚若能以自已官爵比 …… (第 10a 页)
能平悔不穷问文穆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
忘固不如毋知也且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涑水/记闻) 范子夷
尝言其家家学不卑小官居一官便尽心治一
官之事只此便是学圣人也若以为州县之职徒劳人
耳非所以学圣人也( …… (第 14a 页)
当更须如何商量体察今且勿令上
知若此类不成是欺君也凡事未见始末更切子细反
覆推究方可(程氏/遗书) 范子夷
说其祖作外任官时与京中人书言居京慎勿
窃论曲直不同任言官时取小名受大祸因言吾徒相
见正当论行己立身之 (第 15a 页)
处厚崇宁初任荆南知县新法既行即致仕不出者几
三十年 范丈正平子夷
忠宣公之子忠宣公当国 (第 3a 页)
子夷

时官当入远不肯用父恩例卒授远地后为祥符尉当
绍圣初与中贵人争打量地界与辨曲直不屈得罪去刘
丈跂斯 (第 3a 页)
能为之功故赐人臣不得
用之礼乐此尤伤教害义也为人臣如周公始可故曰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 范正平子夷
尧夫丞相之子贤者也能世其家尝言其
家家学不卑小官居一官便思尽心治一官之事只此
便是学圣人也若以为州县 …… (第 14a 页)
妄之往则一其所
以为无妄之往则异也
任淳夫说庄子倏忽混沌之说郭象只以为者败之解
之则解经者何用多言 范子夷
说其祖作外任官时与京中人书居京慎勿窃
论曲直不同任言官时取小名受大祸因言吾徒相见
正当论行已立身之事 (第 20b 页)
  馀官一百七十七人
秦国  黄庭坚 晁补之 吴安诗 张耒

欧阳棐 刘唐老 王巩  吕希哲 杜纯
张保源 孔平仲 司马康 宋保国 汤彧
黄𨼆  毕仲游 常安民 汪衍  余爽
郑侠  常立  程颐  唐义问 余卜
李格非 陈瓘  任伯雨 张庭坚 马涓
孙谔  陈郛  朱光裔 苏嘉  龚夫
王回  吕希续 吴俦  欧阳中立(并元/祐)
尹材  叶仲  李茂直 吴处厚 商倚

李绩中 陈祐  虞防  李祉  李深
李之仪  范正平 
曹盖  杨琳  苏□
葛茂宗 刘渭  柴衮  洪羽  李新
赵天佐 衡钧  衮公适 冯伯乐 周谊
(第 42b 页)
 馀官一百七十七人
秦观  黄庭坚 晁补之 张来  吴安诗
欧阳棐 刘唐老 王巩  吕希哲 杜纯
张保源 孔平仲 汤□  司马康 宋保国

黄隐  毕仲游 常安民 汪衍  余爽
郑侠  常立  程颐  唐义问 余卜
李格非 陈瓘  任伯雨 张庭坚 冯涓
陈郛  陈光裔 苏嘉  龚夬  王回
吴希续 吴俦  欧阳中立(并元/祐)  尹材
叶伸  李茂直 吴处厚 李续中 商倚
陈祐  虞防  李祉  李深  李之仪 范正平 
曾盖  杨綝  苏炳  葛茂宗 (第 66a 页)
拜后尝留晁美叔同匕箸美叔退谓人曰丞
相变家风矣问之对曰盐豉棋子而上有肉两簇岂非
变家风乎人莫不大笑 范正平子夷
忠宣公子也勤苦学问操履甚于贫儒与
外氏子弟结课于觉林寺去城二十里忠宣当国时以 (第 7a 页)
妇翁为胡右丞宗愈其
再娶也妇翁为王学士觌胡氏之寮婿则邓考功忠臣
及端礼门立碑范氏则忠宣兄弟三人及忠宣 子正平

实为党丛若胡若王皆其眉目而大夫与考功并豫焉
忠肃则以尊尧之作为党魁而其妹婿西山先生李深
亦豫焉古今来 (第 7b 页)
之至作
亭以祀其像且刻其手帖于石用以为法嘉定间权宜
州事张自明为建龙溪书院以风后进且祠而祀之

   范正平
字子彝纯仁子以事获罪蔡京及京当国言正
平矫撰父遗表又谓李之仪述纯仁行状妄载中使蔡
克明传二圣虚宁之意 (第 18b 页)
龚夬王
回吕希绩(故)吴俦(故)欧阳中立尹材叶伸(故)李茂直吴
处厚李积中商倚陈祜虞防李䄳李深李之仪 范正平
曹盖杨綝苏炳葛茂宗刘谓柴衮洪羽赵天佑李新扈
(故)张恕陈并洪刍周锷萧刓赵越滕友江洵方适许
端卿李昭 (第 15a 页)
  卧陶轩


  诗中有城南晁正字之句

  次韵寄晁以道

  以道名说之

  次以道韵寄 范子夷
子默

   (第 3a 页)
子夷
(第 3a 页)
正平
子默名正思

  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师

  按蜀本诗集注云张方回家本山谷自注云智
航道人住嵩山法 (第 3a 页)
  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次前篇文潜诗有/浓绿张夏帷之诰)
  卧陶轩(附前篇诗云/城南晁正字)
  次韵寄晁以道(附前/篇)
  次以道韵寄 范子夷
子默(附前/篇)
  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师(从旧/次)
  子韵子瞻送顾子敦河北都运二首(以东坡诗 (第 19b 页)
 能为此诗者盖少矣 范正平子夷
丞相忠宣公长子少有高节专务静退绍
 圣中钦圣向后为其家作功德寺为屋数百间百姓
 诉其地民间地也朝廷下 (第 21b 页)
  陈定生先生墓志铭
甚哉小人之愚也小人之仇君子必指之为朋党大书深
刻列其姓名将使后世之人同心疾之也然蔡京立元祐

奸党碑而三百九人者后人各为之列传韩侂胄立庆历
党人碑而刘后溪遂以庆历党人之名名游监簿之墓党
人之家亦各以其名名其门第原小人之心固谓被是名
者不胜其辱矣孰知适以荣之耶天启间逆奄窃国是时
有百官图邪党录天鉴录同志录点将录依之以尽杀朝
廷之士所谓东林党人也其间侍从之臣杨左以外宜兴
少保陈公为之魁崇祯末阮大铖作蝗蝻录以复社名士
填之谓是东林后劲欲依之以尽杀天下之清流其间定
生先生为之魁按元祐党人唯司马光司马康范纯仁
正平
吕公著吕希仁父子名在党籍而先生之父子实似
之讫今四十年贞元朝士无多劫尘泠落 天子开明史
局根括天下藏 (第 10b 页)
,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每戒二弟曰:《六经》,圣人之事也。知一字则行一字。要须造次颠沛必于是。 《范正平
传》: 正平
学行甚高,虽庸言必援《论语》。
《苏轼传》: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
《吕大忠传》:太忠知秦州
其说诡诞穿凿,至诋斥周公,以殿中丞致仕。著书百馀卷,嘉祐中,诏取其书。欧阳修言其异端害道,不当推奖。 《范正平
传》: 正平
字子夷,学行甚高,虽庸言必援《孝经》、《论语》。著《荀里退居编》,以寿终。
《吴奎传》:奎,字长文,
仪文集》二十卷
之仪赵州人,工于尺牍,苏轼以为得发遣三昧,自号古溪老农。

《荀里退居编》 卷
苏州 范正平
著。

《白云集》八卷
将乐廖正一著。正一元丰进士,入元祐党,自号竹林居士。

《毕集》十卷
姚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