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兵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记(顾/清)琼花记(郑兴/裔)义鹰记(吕次/儒)
 四十五卷事林广记(陈元/靓)寓圃杂记(王/绮)
 四十六卷(谱/)历代帝王谱 (郑文/宝)
历代世谱(陈/璘)
 四十七卷荔枝谱(蔡/襄)海棠谱(陈/思)芍药谱(王/观)砚谱日录
  端砚谱( …… (第 32b 页)
  乡约 苏城乡约(毛/理)湖南书院学约(司马/泰)
 五十六卷(事/)天宝遗事(王仁/裕)南唐近事 (郑文/宝)
枫山行
  实(唐/龙)韩忠献公遗事(强/至)
 五十七卷洪武纪梦 国初事迹(刘/辰)正统北狩事迹 (第 43b 页)
荒盗戎蛮寇边不已陜西 转运使郑文宝
建议以为银
夏之北千里不毛但以贩青白盐与边民博籴粟麦充
食愿禁之许商人贩安邑解两池售于陜西官获其利 …… (第 61a 页)
聚粟继
迁率乌合之众往来沙碛犹困兽处于槛阱但自跳跃
岂能为人患乎乃以张浦为郑州团练使留京师转运
副使 郑文宝
先建议于灵州南界积石岭筑城号清远
军在瀚海中距灵环皆三四百里地不毛无泉水 (第 66a 页)
文宝
大发民版筑益负粮水于数百里外关右之民始皆恣
怨城垒既就戍兵数千人转饷共馈益为劳扰自同华
抵环庆运粟一 …… (第 66a 页)
皆立枯数百里无草木禽鸟皆死未几山水
大出壤钓桥陷羊马城数处前后费官钱数十万计李
继迁酋长有嵬啰嵬悉者 文宝
以金帛诱之令阴图继
迁嵬啰等尽以其事告继迁因上表谢罪九月知清远
军张延州言李继迁帅千馀骑来寇出兵击讨 (第 66b 页)
月辛丑上访宰臣以灵武事宜参知政事李至上疏略
曰夷狄狡诈古圣人置之度外何必竭膏血较胜负灵
州自 郑文宝
为国生事致朝廷旰食怀西顾之忧关辅
生灵困转戍之役积骸蔽野十室九空饿殍满城边畎
尽殁岿然空壁老我师徒而 …… (第 24a 页)
阙/)五年正月甲辰以右仆射(阙/)渭镇戎军经略
判邠州令(阙/)驻泊兵并受齐贤节度初庆州发兵 中
郑文宝
素知西边山川险易上言必为继迁所败已 …… (第 26b 页)
而转运使陈纬果没于贼贼进陷清远军 文宝
时居母
丧服未除即命驿召 (第 27a 页)
文宝
询其策略 (第 27a 页)
文宝
因献河西陇
右图且言灵州不可弃于是遣王超西讨乃诏 (第 27a 页)
文宝
工部员外郎同勾当陜西随运转运使事孙全照至绥
州乃言筑城非便朝论亦多异同丁丑诏知天雄军工
部侍郎钱若水 (第 27a 页)
参议军务虏人乞和遣彧为报使还京丐归里赐锦/衣金带锦旂二仍绣八字云明时折桂衣锦还乡领本)
(州刺/史) 郑文宝(宁化人登太平兴国第官至工部侍郎○/尝题缑氏山云秋阴漠漠秋云轻缑氏山)
(头月正明帝子西飞仙驭远不知何处夜吹笙○欧阳/永叔亦称其诗一联云水暖凫鹥行哺子溪深桃李卧)

(第 12b 页)
 通典(唐杜/佑)      元和郡国志(唐李/吉甫)
 方舆记古今国典岁时广记(南唐/徐锴)
 南唐近事 (宋郑/文宝)
    寰宇记(宋乐/史)
 舆地广记(宋欧/阳忞)    祥符图经
 方舆胜览(宋祝/穆)     (第 22a 页)
至于横山是也又曰横望山四面)
(望之皆横故名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接连太平州界)
戚家山在城南天禧寺东 (郑文宝
南唐遗事云/韩熙载居戚家山)
梓桐山在城南一十五里高三十八丈(山下有谢氏诗/楼及翻经台基)
(存/) …… (第 12b 页)
水常萦回不息建平王景素/举兵萧道成出屯玄武湖梁徐嗣徽等引齐兵至玄武)
(湖侯景举兵引玄武湖水以灌台城 郑文宝
南唐迩事/云金陵北有湖周回数十里名山大川掩映如画六朝) (第 40b 页)
军/吴越备史十国纪年)
(实录等诸书/盖借官耳今从)
十二月吴徐知诰酖弟知询(宴便殿引酖觥赐周本本 郑文宝
南唐近事烈祖曲)
(岁陛下若不饮此非君臣同心同德之义也臣不敢奉诏上/疑而不饮佯醉别引一卮均酒之半跪捧 …… (第 10b 页)
(本自应多方不须如此云酖知询近是今从之/皆出 文宝
而不同乃尔按知诰既即位欲除周)
长兴元年十一月甲戌王弘贽等破剑州(前奏今月十/实录辛巳军)
(把关兵 (第 11a 页)
 韩溥(韩休之后肉详台/阁故事 谱)

  郑文宝(从李煜归朝/名 工篆书) (好谈方略功名自任盐有诗/乞禁盐以困继迁而 贵)
  (以金帛诱酋长而继迁觉遂贬之真/宗召之寇准以其熟于西事用)
 吴淑(韩熙载潘佑皆以文名者称吴正仪中林兰/蕙 从李煜归 预修御览广记英华 子)
  路( (第 30a 页)
 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
 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者各有所
 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 郑文宝
其门人也
 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此本文宝云是铉所摹 (第 27b 页)
  文宝
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莫获遂以铉所摹刻
 石于长安世多传之(集古/录)
 唐封演闻见记载此碑云后魏大武 (第 28a 页)
 齐得之宇文亡入隋隋文帝改号传国玺仍以秦玺
 后出得于亡陈以北朝所传神玺为第一秦玺次之
 隋亡窦建德妻与传国玺俱献长安唐末不知所在
   郑文宝
传国玺谱曰唐明宗崩玺归清泰晋高祖
 拥戎马入洛河桥不守清泰积薪累日尽驱六宫珍
 玩一旦偕焚于摘星楼秦 (第 39a 页)
玺煨烬其亦明矣按陷蕃

 记北兵入梁围晋末主奉上玺绶辽主怪玉玺制用
 疏朴不工又非真纽疑将有隐易者晋人具以实对
  文宝
淳化中司计陜右督军刍于塞下有乾州永寿
 县主簿赵应良者北燕人自谓少年事辽为丞相高
 公堂后官尝从公至 (第 39b 页)
    出正史之外唐以来考六朝遗事者多援以
    为徵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以證曹不兴
    顾恺之陆探微画品 郑文宝
南唐近事引以
    證元武湖刘羲仲通鉴问疑载宋书高祖纪
    景平二年书日食舛误刘恕修长编定日食 (第 3a 页)
 南唐滁州刺史王颜撰起天祐乙丑止升元癸卯合
 三十九年
南唐烈祖实录十三卷
 南唐史馆修撰高远撰阙第八第十二卷远又尝为
 吴录二十卷而徐铉 郑文宝
皆云开宝中远始缉升 …… (第 3b 页)
 给事中广陵徐铉鼎臣光禄卿池阳汤悦德川撰二
 人皆唐旧臣故太宗命之撰次悦即殷崇义避宣祖
 讳及太宗旧名并姓改焉
南唐近事二卷
 工部郎江南 郑文宝
撰序云三世四十年起天福己
 酉终开宝乙亥(案宋太祖在位十七年首庚申尽丙/子乙亥乃开宝八年原本作己亥误 (第 4a 页)
)

 (今改/正)然泛记杂事实小说传记之类耳
江表志三卷
  郑文宝
撰序言徐铉汤悦所录事多遗落无年可编
 然前录固为简略而犹以年月纪事今此书亦止杂
 记如事实之类尔近事 (第 4b 页)
 世传孔子书然𨽻始于秦非孔子书必矣字画劲古
 当是汉人书(顾南原𨽻辩碑考/)
秦李斯峄山碑
 右秦峄山刻石者 郑文宝
得其摸本于徐铉刻石置
 长安此本是也封潢闻见记载此碑云后魏太武帝
 登山使人排倒此碑然而历代摸拓之以 (第 22a 页)
   南唐近事二卷

右皇朝 郑文宝
编纪李氏二主四十年间杂事之可纪

   江南野史二十卷
右皇朝龙衮撰凡八十四传
   外史梼杌十卷 (第 31b 页)
    秦之罘山刻石右秦之罘山刻石按史记本纪始皇二十九年登之罘
山凡刻两碑今皆磨灭独二世诏二十馀字仅存后人
凿石取置郡廨欧阳公集古录以为非真又云麻温故

学士于登州海上得片木有此文岂杜甫所谓枣木传
刻肥失真者耶此论非是盖杜甫指峄山碑非此文明
矣之罘在秦属东莱今属登州
    秦峄山刻石
右秦峄山刻石者 郑文宝
得其摹本于徐铉刻石寘之
长安此本是也唐封演闻见记载此碑云后魏太武帝
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历代摩拓之以为 (第 8b 页)
 四年八月十五日承奉郎守太常博士陜府西诸州

 水陆计度转运副使赐绯鱼袋 郑文宝

 右秦峄山刻石宋淳化中太常博士 (第 2b 页)
郑文宝
以徐铉
 摸本刻之长安者唐封演谓此碑历代摸拓邑人疲
 于供命聚薪焚之邑令取旧文刻置县廨则峄山前
 此 …… (第 2b 页)
 疑其非真非也宋董彦远书跋谓其文考于史记多
 不合而疑传者之误今史记实无此文则传者未必
 误特董氏之自误耳自 文宝
刻徐氏本其后翻本颇 …… (第 2b 页)
 先师李文正公言尝见秘阁旧本才二十五字今所
 传徐本乃其全文而字复加大何哉
 此碑自皇帝曰以下乃二世诏文在始皇刻石之旁
 予见泰山碑如此 郑文宝
不见秦刻其所刻乃徐氏
 摹本故牵联误书然此碑非文宝之传则后世不复
 再见 (第 3a 页)
文宝
可谓有功于字学者而宋史列传不言其 …… (第 3a 页)
絜人乐同则嘉保泰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
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陲休铭
 李斯书峄山颂淳化间守太常博士 郑文宝
以徐铉
 所授本刻于长安国学泰山颂至元间行台侍御史
 李处巽获刘跂所摸本刋于建邺郡庠由是其迹仅
 存 …… (第 7a 页)
 至正初东平申屠子迪为绍兴路推官以家藏旧刻
 刻于路学即今之所传是也然不知其先何从得之
 予观其字画与峄山碑绝类岂亦出徐鼎臣 郑文宝
 
之所摹而申屠氏尝藏之欤 (第 8a 页)
电绕室大雨倾澍诘旦俨然
空腹人莫见其所生元宗殂先生不复入宫往来江淮
竟不知其所之
呜呼耿先生之事著矣 郑文宝
自谓亲授于徐率更而
徐率更目睹其事虽然郑氏之编载之而徐氏不 (第 5b 页)
欺诬也悦即殷崇义避宋讳改姓因并易名江南)
(别录四卷宋陈彭年撰吴唐四主传也南唐近事二卷/江表传三卷并 郑文宝
撰江南野史二十卷宋龙衮撰)
(凡八十四传江南馆载二卷其序言铉等奉诏为江南/录后王举路振陈彭年杨亿皆有 (第 2a 页)
 之东庑而泰安州城内东岳庙中别刻一石亦止二
 十九字其宋本不传
峄山石刻 李斯篆
 秦刻久亡宋淳化四年太常博士 郑文宝
以徐铉摹 (第 6a 页)
   峄山碑

秦李斯篆石高四尺三寸广二尺二扇每扇八行每行
十五字按魏太武登峄山排倒秦碑然摹拓犹为邑人
苦聚薪焚之有县宰取旧文刻于石杜甫诗云峄山之
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然则此碑亡于唐前其翻
刻者或以石或以木矣宋徐铉得古本以授 郑文宝

化五年刻于长安之国子学此碑是也其县令之石本
耶其肥失真之木本耶今邹县亦有此石乃至元翻刻
夫亦愈失 (第 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