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類
地理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別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三百四十八卷目录
都察院部名臣列传十
宋五
林大中 黄度
唐璘 王遂
洪咨夔 刘汉弼
朱貔孙 林略
吴昌 …… 郑寀
洪天锡 沈炎
黄师雍
官常典第三百四十八卷
都察院部名臣列传十
宋五 林大中
按《宋史本传》: 大中, 字和叔,婺州永康人。入太学,登绍兴三十年进士第,知抚州金溪县。郡督输赋急, 大中 请宽其期,不听,纳告敕投劾而归。已而主太常寺簿。光宗受禅,除监察御史。 大中 谓:国之大事在祀,沿袭不正,非所以严典礼,妥神明。上疏言:臣昨簿正奉常,实陪庙祀,见其祝于神者,或舛 ……者,或废不用;更制器服,或岁月大疏;夙兴行事,或时刻太早:是皆礼意所未顺,人情所未安也。一日,御札示 大中, 谓言事觉察,宜遵旧例。 大中 曰:台臣不当踰分守,固如圣训,然必抗直敢言,乃为称职。迁殿中侍御史。奏言:进退人才,当观其趣向之大体 ……天下之才,作天下之气,倡天下之义。此义既明,则事之条目可得而言,治功可得而成矣。陈贾以静江守臣入奏, 大中 极论其庸回亡识,尝表里王淮,刱为道学之目,阴废正人。傥许入奏,必再留中,善类闻之,纷然引去,非所以靖国。命遂寝。绍熙二年春,雷电交作,有旨访时政阙失。 大中 以事多中出,乃上疏曰:仲春雷电,大雪继作,以类求之,则阴胜阳之明验也。盖男为阳,而女为阴,君子为阳,而小人为阴。当辨邪正,毋使小人得以间君子。当思正始之道,毋使女谒之得行。司谏邓驲以言事移将作监, 大中 言:台谏以论事不合而迁,臣恐天下以陛下为不能容。守侍御史兼侍讲。知潭州赵善俊得旨奏事, 大中 上疏劾善俊,而言宗室汝愚之贤当召。上用其言,召汝愚而出善俊于郡。时江、淮、荆、襄为国巨屏,而权任颇轻。 大中 言:宜选行实材略之人,付以江、淮、荆、襄经理之任。旧制河北、陕西分为四路,以文臣为大帅,武臣副之。中 ……制置之职。宜仍旧制置,而以诸将为副,久其任,重其权,则边防立而国势张矣。江、浙四路民苦折帛和买重输, 大中 曰:有产则有税,于税绢而科折帛,犹可言也,如和买折帛则重为民害。盖自咸平马元方建言于春预支本钱济其乏 ……则直取于民,今又令纳折帛钱,以两缣折一缣之直,大失立法初意。朝廷以其言为减所输者三岁。马大同为户部, 大中 劾其用法峻。上欲易置他部, 大中 曰:是尝为刑部,固以深刻称。章三上不报。又论大理少卿宋之瑞,章四上,又不报。 大中 以言不行,求去,改吏部侍郎,辞不拜,乃除 大中 直宝谟阁,而大同、之瑞俱与郡。初,占星者谓朱熹曰:某星示变,正人当之,其在 林和叔 耶。至是,熹贻书朝士曰:闻 林和叔 入台,无一事不中的,去国一节,风义凛然,当于古人中求之。给事中尤袤、中书舍人楼钥上疏云: 大中 言官,当与被论者有别。寻命知宁国府,又移赣州。宁宗即位,召还,试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寻兼侍讲。知閤门事韩𠈁胄来谒, 大中 接之,无他语,阴请内交, 大中 笑而却之,𠈁胄怨由此始。会吏部侍郎彭龟年抗论𠈁胄,𠈁胄转一官与内祠,龟年除焕章阁待制与郡。 大中 同中书舍人楼钥缴奏曰:陛下眷礼僚旧,一旦龙飞,延问无虚日。不三数月间,或死或斥,赖龟年一人尚留,今又 ……留龟年经筵,而命𠈁胄以外任,则事体适平,人无可言者。有旨:龟年已为优异,𠈁胄本无过尤,可并书行。 大中 复同奏:龟年除职与郡以为优异,则𠈁胄之转承宣使非优异乎。若谓𠈁胄本无过尤,则龟年论事实出于爱君之 ……年既已决去,𠈁胄难于独留,宜畀外任或外祠,以慰公议。不听。太府寺丞吕祖俭以上书攻𠈁胄,谪置韶州, 大中 救之。汪义端顷为御史,以论赵汝愚去,至是𠈁胄引为右史, 大中 驳之。改吏部侍郎,不拜,以焕章阁待制知庆元府。城南民田,潮溢不可种, 大中 捐公帑治石筑之,民不知役而蒙其利。郡讹言夜有妖, 大中 谓此必黠贼所为,立捕黔之,人情遂安。丐祠,得请。给事中许及之缴驳,遂削职。后提举冲祐观。乞休致,复元职。监察御史林采论列,再落职,寻复之。 大中 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客或劝 大中 通𠈁胄书, 大中 曰:吾为夕郎时,一言承意,岂闲居至今日耶。客曰:纵不求福,盍亦免祸。 大中 曰:福不可求而得,祸讵可惧而免耶。𠈁胄既召兵衅, 大中 谓:今日欲安民,非息兵不可;欲息兵,非去𠈁胄不可。及𠈁胄诛,即召见,落致仕,试吏部尚书,言:吕祖 ……。嘉定改元,兼太子宾客。尝议讲和事,上曰:朕不惮屈己为民,讲和之后,亦欲与卿等革𠈁胄弊政作家活耳。 大中 顿首曰:陛下言及此,宗社生灵之福也。每语所亲云:吾年垂八十,岂堪劳 ……革弊倖为经久之计。倘初志略遂,即乞身而归矣。是年六月卒,年七十有八,赠资政殿学士、正奉大夫,谥正惠。 大中 清修寡欲,退然如不胜衣,及其遇事而发,凛乎不可犯。自少力学,趣向不凡。所著有奏议、外制、文集三十卷。
第三百四十八卷目录
都察院部名臣列传十
宋五
林大中 黄度
唐璘 王遂
洪咨夔 刘汉弼
朱貔孙 林略
吴昌 …… 郑寀
洪天锡 沈炎
黄师雍
官常典第三百四十八卷
都察院部名臣列传十
宋五 林大中
按《宋史本传》: 大中, 字和叔,婺州永康人。入太学,登绍兴三十年进士第,知抚州金溪县。郡督输赋急, 大中 请宽其期,不听,纳告敕投劾而归。已而主太常寺簿。光宗受禅,除监察御史。 大中 谓:国之大事在祀,沿袭不正,非所以严典礼,妥神明。上疏言:臣昨簿正奉常,实陪庙祀,见其祝于神者,或舛 ……者,或废不用;更制器服,或岁月大疏;夙兴行事,或时刻太早:是皆礼意所未顺,人情所未安也。一日,御札示 大中, 谓言事觉察,宜遵旧例。 大中 曰:台臣不当踰分守,固如圣训,然必抗直敢言,乃为称职。迁殿中侍御史。奏言:进退人才,当观其趣向之大体 ……天下之才,作天下之气,倡天下之义。此义既明,则事之条目可得而言,治功可得而成矣。陈贾以静江守臣入奏, 大中 极论其庸回亡识,尝表里王淮,刱为道学之目,阴废正人。傥许入奏,必再留中,善类闻之,纷然引去,非所以靖国。命遂寝。绍熙二年春,雷电交作,有旨访时政阙失。 大中 以事多中出,乃上疏曰:仲春雷电,大雪继作,以类求之,则阴胜阳之明验也。盖男为阳,而女为阴,君子为阳,而小人为阴。当辨邪正,毋使小人得以间君子。当思正始之道,毋使女谒之得行。司谏邓驲以言事移将作监, 大中 言:台谏以论事不合而迁,臣恐天下以陛下为不能容。守侍御史兼侍讲。知潭州赵善俊得旨奏事, 大中 上疏劾善俊,而言宗室汝愚之贤当召。上用其言,召汝愚而出善俊于郡。时江、淮、荆、襄为国巨屏,而权任颇轻。 大中 言:宜选行实材略之人,付以江、淮、荆、襄经理之任。旧制河北、陕西分为四路,以文臣为大帅,武臣副之。中 ……制置之职。宜仍旧制置,而以诸将为副,久其任,重其权,则边防立而国势张矣。江、浙四路民苦折帛和买重输, 大中 曰:有产则有税,于税绢而科折帛,犹可言也,如和买折帛则重为民害。盖自咸平马元方建言于春预支本钱济其乏 ……则直取于民,今又令纳折帛钱,以两缣折一缣之直,大失立法初意。朝廷以其言为减所输者三岁。马大同为户部, 大中 劾其用法峻。上欲易置他部, 大中 曰:是尝为刑部,固以深刻称。章三上不报。又论大理少卿宋之瑞,章四上,又不报。 大中 以言不行,求去,改吏部侍郎,辞不拜,乃除 大中 直宝谟阁,而大同、之瑞俱与郡。初,占星者谓朱熹曰:某星示变,正人当之,其在 林和叔 耶。至是,熹贻书朝士曰:闻 林和叔 入台,无一事不中的,去国一节,风义凛然,当于古人中求之。给事中尤袤、中书舍人楼钥上疏云: 大中 言官,当与被论者有别。寻命知宁国府,又移赣州。宁宗即位,召还,试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寻兼侍讲。知閤门事韩𠈁胄来谒, 大中 接之,无他语,阴请内交, 大中 笑而却之,𠈁胄怨由此始。会吏部侍郎彭龟年抗论𠈁胄,𠈁胄转一官与内祠,龟年除焕章阁待制与郡。 大中 同中书舍人楼钥缴奏曰:陛下眷礼僚旧,一旦龙飞,延问无虚日。不三数月间,或死或斥,赖龟年一人尚留,今又 ……留龟年经筵,而命𠈁胄以外任,则事体适平,人无可言者。有旨:龟年已为优异,𠈁胄本无过尤,可并书行。 大中 复同奏:龟年除职与郡以为优异,则𠈁胄之转承宣使非优异乎。若谓𠈁胄本无过尤,则龟年论事实出于爱君之 ……年既已决去,𠈁胄难于独留,宜畀外任或外祠,以慰公议。不听。太府寺丞吕祖俭以上书攻𠈁胄,谪置韶州, 大中 救之。汪义端顷为御史,以论赵汝愚去,至是𠈁胄引为右史, 大中 驳之。改吏部侍郎,不拜,以焕章阁待制知庆元府。城南民田,潮溢不可种, 大中 捐公帑治石筑之,民不知役而蒙其利。郡讹言夜有妖, 大中 谓此必黠贼所为,立捕黔之,人情遂安。丐祠,得请。给事中许及之缴驳,遂削职。后提举冲祐观。乞休致,复元职。监察御史林采论列,再落职,寻复之。 大中 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客或劝 大中 通𠈁胄书, 大中 曰:吾为夕郎时,一言承意,岂闲居至今日耶。客曰:纵不求福,盍亦免祸。 大中 曰:福不可求而得,祸讵可惧而免耶。𠈁胄既召兵衅, 大中 谓:今日欲安民,非息兵不可;欲息兵,非去𠈁胄不可。及𠈁胄诛,即召见,落致仕,试吏部尚书,言:吕祖 ……。嘉定改元,兼太子宾客。尝议讲和事,上曰:朕不惮屈己为民,讲和之后,亦欲与卿等革𠈁胄弊政作家活耳。 大中 顿首曰:陛下言及此,宗社生灵之福也。每语所亲云:吾年垂八十,岂堪劳 ……革弊倖为经久之计。倘初志略遂,即乞身而归矣。是年六月卒,年七十有八,赠资政殿学士、正奉大夫,谥正惠。 大中 清修寡欲,退然如不胜衣,及其遇事而发,凛乎不可犯。自少力学,趣向不凡。所著有奏议、外制、文集三十卷。
则乱;大臣正、小臣廉则治,大臣污、小臣贪则乱。如用人稍误,是一𠈁胄死,一𠈁冑生也。赵彦逾与楼钥、 林大中
、章燮并召,居安言:钥与 大中
用,宗庙社稷之灵,天下苍生之福,彦逾不可与之同日而语。彦逾始以赵汝愚不与同列政地,遂启𠈁胄专政之谋
,秉烛,出问之,乃曰:知县酒渴,闻有齑咸,欲觅一瓯。其陵侮如此。守亟取遣人遗之,不敢较也。
《宋史 林大中 传》: 大中 知抚州金溪县。郡督输赋急, 大中 请宽其期,不听,纳告敕投劾而归。
《李焘传》:焘知双流县。仕族张氏子居丧而争产,焘曰:若忍坠先训乎。
《宋史 林大中 传》: 大中 知抚州金溪县。郡督输赋急, 大中 请宽其期,不听,纳告敕投劾而归。
《李焘传》:焘知双流县。仕族张氏子居丧而争产,焘曰:若忍坠先训乎。
亲见,今不待倦勤以宗社付陛下,当思所以不负其托,望勿惮一日之勤,以解都人之惑。后数日,驾即过重华宫。 侍御史林大中
以论事左迁,袤率左史楼钥论奏,疏入,不报,皆封駮不书黄。耶律适嘿复以手诏除承宣使,一再缴奏,辄奉内批 ……磊磊落落,惟卿一人。除礼部侍郎兼吏部。尝因手诏谋选监司,欲得刚正如卿者,可举数人。即奏举潘时、郑矫、 林大中
等八人,乞擢用。会以母忧去。服除,召还为礼部尚书,进参知政事。光宗即位,迁知枢密院事兼参政,拜枢密使
其位,贻书宰相云:祖宗尝改易差除以伸台谏之气,不闻改易台谏以伸倖臣之私。兼魏王府教授,迁国子监丞。以 侍御史林大中
荐,为御史台主簿。改司农寺丞,进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光宗尝亲郊,值暴风雨感疾,大臣希得进见。久之,疾 ……祸韩氏必矣。及闻用兵,曰:祸其在此乎。所著书有《经解》、《祭仪》、《五致录》、奏议、外制。𠈁胄诛, 林大中
、楼钥皆白其忠,宁宗诏赠宝谟阁直学士。章颖等请易名,赐谥忠肃。上谓颖等曰:彭龟年忠鲠可嘉,宜得谥。使
德府安置。癸丑,金人复破随州。辛酉,以钱象祖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卫泾及给事中雷孝友并参知政事,吏部尚书 林大中签书枢密院事。
乙丑,以礼部尚书史弥远同知枢密院事。丙寅,赠吕祖俭朝奉郎、直秘阁,官其子一人。丁卯,诏改明年为嘉定元 ……路阙雨州县决系囚,释杖以下。甲申,诏自今视事,令皇太子侍立。乙酉,以钱象祖兼太子少傅,卫泾、雷孝友、 林大中
并兼太子宾客。辛卯,以旱,祷于天地、宗庙、社稷。癸巳,减常膳。乙未,蠲两浙阙雨州县贫民逋赋。命大理、 ……上民间利害。六月庚午,金人归大散关。辛未,金人归濠州。乙亥,卫泾罢。丙子,遣邹应龙贺金主生辰。甲申, 林大中
薨。乙酉,以蝗,祷于天地、社稷。丙戌,诏侍从、两省、台谏举沿边守臣。辛卯,以史弥远兼参知政事。秋七月
灵药只在葫芦瓢。嗟哉孝子心,一念通灵霄。
吕皓
按《金华府志》:吕皓,字子旸,永康人。少负志节,学于 林大中 友陈亮吕祖谦,以出粟赈济,受知于仓使,朱熹荐诸朝补郡文学。淳熙中,举上礼部,会父兄为怨家诬搆逮系大理
吕皓
按《金华府志》:吕皓,字子旸,永康人。少负志节,学于 林大中 友陈亮吕祖谦,以出粟赈济,受知于仓使,朱熹荐诸朝补郡文学。淳熙中,举上礼部,会父兄为怨家诬搆逮系大理
龚茂良传》:茂良之以首参行相事也,踰再岁,上亦不置相,因谕茂良:史官近奏三台星不明,盖实艰其选耳。 《林大中
传》: 大中
为侍御史。马大同为户部, 大中
劾其用法峻。上欲易置他部, 大中
曰:是尝为刑部,固以深刻称。章三上不报。又论大理少卿宋之瑞,章四上,又不报。 大中
以言不行,求去,改吏部侍郎,辞不拜,乃除 大中
直宝谟阁,而大同、之瑞俱与郡。初,占星者谓朱熹曰:某星示变,正人当之,其在 林和叔
耶。至是,熹贻书朝士曰:闻 林和叔
入台,无一事不中的,去国一节,风义凛然,当于古人中求之。
《容斋三笔》:予教授福州日,因访何大圭。忽
《容斋三笔》:予教授福州日,因访何大圭。忽
月,行都大雪积冱,河冰厚尺馀,寒甚。是春,雷雪相继,冻雨弥月。 又按《志》:二月庚辰,大雪数日。 按 《林大中
传》:绍熙二年春,雷雪交作, 大中
乃上疏曰:仲春雷雹,大雪继作,以类求之,则阴胜阳之明验也。盖男为阳,而女为阴,君子为阳,而小人为阴。
唐清泰二年建,地名胡库。
精修寺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地名仙居。后唐长兴二年建,地名首岭里。
显恩寺 林正惠公 香火院。
东不二寺 在县东北二十二里,后晋天福元年建。明洪武十四年,寺僧犯罪,抄没其田为废寺官田,地
精修寺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地名仙居。后唐长兴二年建,地名首岭里。
显恩寺 林正惠公 香火院。
东不二寺 在县东北二十二里,后晋天福元年建。明洪武十四年,寺僧犯罪,抄没其田为废寺官田,地
。间命官兼摄,惟称三选侍郎或右选而已。绍兴三年,谢深甫、张叔椿兼摄,始有侍左侍郎、侍右侍郎之称。既而 林大中
、沈揆擢贰尚书,则侍左侍右径入除目。相承不改。
郎中、员外郎:旧主判二人,以朝官充。元丰官制行,置吏
郎中、员外郎:旧主判二人,以朝官充。元丰官制行,置吏
勘官十员。元丰官制行,定员分职,里行、推直等官悉罢。绍兴初,诏检法、主簿特令殿中侍御史奏辟。绍熙中, 侍御史林大中
以论事不合去,所奏辟检法官李谦、主簿彭龟年亦乞同罢。嘉定元年,刘矩除检法官,范之柔除主簿,以后二职皆 ……丞。明年,诏丞、簿并依旧制。分案九:曰礼仪,掌讨论大庆典礼、神祠道释、袭封定谥、检举忌辰。曰祠祭,掌 大中
小祠祀差行事官并酒齐、币帛、蜡烛、礼料。曰坛庙,掌行室坛、庙域、陵寝。曰大乐,掌大乐教习乐舞、鼓吹、
。一日中,使赐茶药。于合中得大玉环,径七寸,色如截肪。京拜赐即治行,后二日诏至,即日起发。
《宋史 林大中 传》: 大中 以焕章阁待制知庆元府。丐祠,得请。给事中许及之缴驳,遂削职。后提举冲佑观。乞休致,复元职。监察御史林采论列,再落职,寻复之。 大中 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客或劝 大中 通韩𠈁胄书, 大中 曰:吾为夕郎时,一言承意,岂闲居至今日耶。客曰:纵不求福,盍亦免祸。 大中 曰:福不可求而得,祸讵可惧而免耶。𠈁胄既召兵衅, 大中 谓:今日欲安民,非息兵不可;欲息兵,非去𠈁胄不可。及𠈁胄诛,即召见,落致仕,试吏部尚书,言:吕祖 ……。嘉定改元,兼太子宾客。尝议讲和事,上曰:朕不惮屈己为民,讲和之后,亦欲与卿等革𠈁冑弊政作家活耳。 大中 顿首曰:陛下言及此,宗社生灵之福也。每语所亲云:吾年垂八十,岂堪劳勚,徒以和议未成,思体承圣训,以革
《宋史 林大中 传》: 大中 以焕章阁待制知庆元府。丐祠,得请。给事中许及之缴驳,遂削职。后提举冲佑观。乞休致,复元职。监察御史林采论列,再落职,寻复之。 大中 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客或劝 大中 通韩𠈁胄书, 大中 曰:吾为夕郎时,一言承意,岂闲居至今日耶。客曰:纵不求福,盍亦免祸。 大中 曰:福不可求而得,祸讵可惧而免耶。𠈁胄既召兵衅, 大中 谓:今日欲安民,非息兵不可;欲息兵,非去𠈁胄不可。及𠈁胄诛,即召见,落致仕,试吏部尚书,言:吕祖 ……。嘉定改元,兼太子宾客。尝议讲和事,上曰:朕不惮屈己为民,讲和之后,亦欲与卿等革𠈁冑弊政作家活耳。 大中 顿首曰:陛下言及此,宗社生灵之福也。每语所亲云:吾年垂八十,岂堪劳勚,徒以和议未成,思体承圣训,以革
,募民耕之,亩赋米斗五升,钱六十,其后议臣请鬻之。始,征两税和买,且加折变,民重为困,枃悉奏蠲之。 《林大中
传》: 大中,
知抚州金溪县。郡督输赋急, 大中
请宽其期,不听,纳告敕投劾而归。已而为殿中侍御史。时江、浙四路民苦折帛和买重输, 大中
曰:有产则有税,于税绢而科折帛,犹可言也,如和买折帛则重为民害。盖自咸平马元方建言于春预支本钱济其乏
与抱认一分,馀一分令本军措置。从之。
绍熙三年,臣僚言:和买和籴,令官民均输,如违,劾奏之。孙逢吉、 林大中 、叶适极陈和买之弊。
按《宋史·光宗本纪》不载。按《文献通考》:三年,臣僚言:今日取民已重,未能蠲除 ……输绢者以三分折钱,馀输本色,遂为定制。朝廷以经费之故,未能裁损。州县又于此外苛取,民力安得不重困哉。 侍御史林大中 论江浙四路和买之弊,略谓:今日东南所入之数,较之祖宗时,已不啻数倍。掌计之人,倘循中制取之,一岁之入
绍熙三年,臣僚言:和买和籴,令官民均输,如违,劾奏之。孙逢吉、 林大中 、叶适极陈和买之弊。
按《宋史·光宗本纪》不载。按《文献通考》:三年,臣僚言:今日取民已重,未能蠲除 ……输绢者以三分折钱,馀输本色,遂为定制。朝廷以经费之故,未能裁损。州县又于此外苛取,民力安得不重困哉。 侍御史林大中 论江浙四路和买之弊,略谓:今日东南所入之数,较之祖宗时,已不啻数倍。掌计之人,倘循中制取之,一岁之入
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赠太保罗点,崇仁人,宁宗时谥文恭。
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赠资政殿学士正奉大夫 林大中, 永康人,嘉定元年谥正惠。
观文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赠少傅陈骙,临海人,嘉泰二年谥文简。
兵部侍郎知明州林
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赠资政殿学士正奉大夫 林大中, 永康人,嘉定元年谥正惠。
观文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赠少傅陈骙,临海人,嘉泰二年谥文简。
兵部侍郎知明州林
勘官十员。元丰官制行,定员分职,里行、推直等官悉罢。绍兴初,诏检法、主簿特令殿中侍御史奏辟。绍熙中, 侍御史林大中
以论事不合去,所奏辟检法官李谦、主簿彭龟年亦乞同罢。嘉定元年,刘矩除检法官,范之柔除主簿,以后二职皆
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沈园后属许氏,又为汪之道宅云。《宋史 林大中
传》: 大中
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
。置推勘官十员。元丰官制行定员分职里行。推直等官悉罢。绍兴初。诏检法主簿。特令殿中侍御史奏辟。绍熙中 侍御史林大中。
以论事不合。去所奏辟。检法官李谦。主簿彭龟年。亦乞同罢。嘉定元年。刘矩除检法官。范之柔除主簿。以后二 ……尽有可言者。诚如圣训。不必更变旧制。 绍熙四年正月一日。御史台检法官李谦。御史台主簿彭龟年状谦等昨从 侍御史林大中
奏辟入台。 林大中
既迁法合随罢。今来侍御史张叔椿。再行奏辟令依旧在任。缘 大中
所劾大理少卿宋之瑞。回邪等事。谦等亦尝与闻。今来 大中
既除职。与郡。即是以当来所劾为非。谦等裨赞无状。岂得无罪。若再从辟入台。是以裨赞无状之人。复误宪府。
者则渐渐可以至于仁矣去暴者。不于其暴于其塞。辄其塞者则渐渐可以涓其暴矣结语深有理趣〉上疏论祀神〈宋史 林大中
上疏谓国之大事在祀。今沿袭不正。非所以严典礼。妥神明。臣见其祝于神者。或舛于文。称于神者。或讹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