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雜史類
法制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術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曲類
詞類
禪宗部類
洞神部
清代道教文獻
 卿尝为予道东坡一日顾一优人解音者问之曰我

 词何如 柳耆卿
答曰相公词须用铜琵琶铁绰板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柳学士词却用十七八
 女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坡为 …… (第 10b 页)
 则曰词曲至于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
 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堂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
 气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 柳耆卿
为舆
 台矣然世必有知言者
先秦两汉间书名尔雅曰故者如毛诗故鲁故后氏故 (第 10b 页)
  冬至

杜子美至日遣兴诗曰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
线长注诗者曰引岁时记云宫中以红线量日影至日
日影添一线又至后诗曰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
思洛阳注诗者曰魏晋间宫中以红线量日影冬至后
添长一线然文士多用一线为绣工之线盖以冬至后
绣工可添一线也 柳耆卿
乐章曰绣工日永是也荆楚
岁时记多穿凿不可信又文士用书云为冬至事案春
秋僖五年左氏传曰凡分至启闭必书云 (第 12b 页)
 者况望其立大节弭大变撑拄乾坤昭洗日月乎此

 无他任其气禀之偏安其识见之陋骄恣傲诞不知
 有所谓战战兢兢临深履薄之工夫故也
孙何帅钱塘 柳耆卿
作望江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三
 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
 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第 2a 页)
 何以远过然厥后秦桧当国伯可乃附会求进擢为
 台郎值慈宁归养两宫燕乐伯可专应制为歌词谀
 艳粉饰于是声名扫地而世但以比 柳耆卿
辈矣桧
 死伯可亦贬五羊
楞严经佛告波斯匿王汝年十三时见恒河水与今无
 异是汝皮肉虽皱见精不皱以明身 (第 4b 页)
   录运甓要
庐陵李昌祺先生名祯以永乐甲申进士历官至广西
左布政使工诗文尤精画所著有运甓漫录剪灯馀话
等集学博而才富识高而指远姑录其诗词数章可以
见其胸中矣其读元史五绝云鄂屯河上起风飙坐使

钱唐王气销三百年来中国鼎一时分付与元朝荷香
十里 柳耆卿
金主无端意气横爱煞伯颜贤宰相钱塘
亲看晚潮生金宫宋苑久埃尘荠麦青青几度新无限
兴亡今昔事不堪回首路旁 (第 1b 页)
时听玉漏传兽鼎香薰芸叶细
莲台风定烛花圆明朝早上长生殿共祝皇图亿万年
其忠爱蔼然溢于言表
   崇安 柳七
(第 10a 页)
柳七
名永 (第 10a 页)
耆卿
崇安白水人长于词范蜀公尝曰仁
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馀载不能出一语歌咏 (第 10a 页)
乃于 耆卿
词见之仁宗尝曰此人任从花前月下浅斟
低唱岂可令仕宦遂流落不偶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
馀财群妓合金葬之于建 (第 10b 页)
安南门外每春日上冢谓之
柳七
   尹字
明皇杂录苏颋幼时京兆尹访其父瑰既去瑰命颋咏
尹字即应声云丑虽有足甲不成身见君无口知伊少 (第 10b 页)
   元人竹枝词
元上饶熊进字元修作诗幽深尝作西湖竹枝词云销
金锅边玛瑙坡争似侬家春最多蝴蝶满园飞不去好
花红到剪春罗杭西湖方宋南渡盛时绮罗锦绣画舫
笙歌游人士女日费千金时人目为销金锅故云瞿存

斋宗吉诗云野鸟啼残脱布裤好花开到剪春罗盖本
于此又唐子华名棣吴兴人有竹枝词云门前杨柳乱
飞花第一桥边第一家马上郎君休挟弹柳枝深处有
慈鸦可谓长者之言也
   望海潮
孙何帅钱唐 柳永
作望海潮词赠之流播金国完颜亮
闻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启投鞭渡江之心时人有诗
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香十里桂 (第 4a 页)
  诗肤如凝脂凝音佞唐诗日照凝红香白乐天诗落絮
无风凝不飞又舞繁红袖凝歌切翠眉愁又舞急红腰

凝歌迟翠黛低徐干臣词童省别时泪渍罗巾犹凝张
子野词运台香烛残痕凝高宾王词想莼汀水云愁凝
閒蕙帐猿鹤悲吟 柳耆卿
词爱把歌喉当筵逞遏天边
乱云愁凝今多作平音失之音律亦不恊也

  羊肠熊耳

  庾开府诗羊肠连九坂 (第 2b 页)
 等皆止称遗声(云云/)详见碧鸡漫志今辄指为望江
 南恐未然 刘禹锡忆江南止二叠(见乐府/诗集)
 周美成 柳耆卿
有法曲献仙音辞俱长调也
   朱淑真元夕辞
朱淑真元夕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
柳梢头人约黄 (第 54a 页)
 人欲去作赘字曰太恶模样秦公曰必如此乃束缚

 得定闻者笑之
张子韶对策有桂子飘香之语赵明诚妻李氏嘲之曰
 露花倒影 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王荆公作相裁损宗室恩数于是宗子相率马首陈状
 诉云均是宗庙子孙且告相公看祖宗面荆公厉 (第 3a 页)
 宰相亦敕除未尝降麻乎赵韩王拜相麻制见实录
故事杂学士得服金带熙宁初薛师正以天章阁待制
权三司使上以为能诏赐金带非学士而赐带自此始

自官制行以给事中中书舍人为两省属官皆得预闻
两省之事初舍人既沿旧制差除有未审当皆得直封
还词头而给事中有所駮正则先使诣执政禀议有异
同然后缴奏以闻韩仪公为给事中建言两省事体均
一不应一得直行一须禀议遂诏如舍人然舍人于中
书事皆得于检后通书押而给事中则但书录黄而已
舒信道为给事中复以为言王文恭为相时以白上神
宗曰造令与行令不同职分宜别给事中不当书草遂

著为令迄今以为定制也
祖宗时选人初任荐举本不限以成考景祐中 柳三变
为睦州推官以歌辞为人所称到官才月馀吕蔚知州
事即荐之郭劝为侍御史因言 (第 12b 页)
三变
释褐到官始踰月
善状安在而遽荐论因诏州县官初任未成考不得举
后遂为法
故事生日赐礼物惟亲王见任执政官 (第 12b 页)
  先天菩萨
有先天菩萨帧本起成都妙积寺唐开元初有尼魏八
师者常念大悲咒有双流县民刘乙小字意儿年十一
岁自言欲事魏尼尼始不纳遣亦不去常于奥室坐禅
尝白魏云先天菩萨见身此地遂筛灰于庭一夕有巨
迹长数尺轮理成就意儿因谒画工随意设色悉不如

意有僧法成者自云能画意儿常合掌仰祝然后指授
之仅十稔功方就后塑先天菩萨像二百四十二首首
如塔势分臂如蔓所画样凡十五卷有 柳七
师者崔宁
之甥分三卷往上都流行时魏奉古为长史得其样进
之后因四月八日复赐高力士今成都者是其次本
   (第 6a 页)

柳耆卿
卒于京口王和甫葬之然今仪真西地名仙人
掌有柳墓则是葬于真州非润州也余少在广陵有诗
云江乡春事最堪怜寒 (第 8a 页)
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
路何人为吊 柳屯田
余官祭酒日有送陈子文归安邑诗云月映清淮何水
部云飞陇首柳吴兴按叶石林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
花倒影 (第 8a 页)
柳屯田
又李易安云露花倒 (第 8a 页)
柳三变
桂子飘
香张九成或谓余句法本此窃自谓青出于蓝后当有 (第 8a 页)
真词如香车金犊流连陌阡转
令人思草头一点之乐
凡为诗文贵有节制即词曲亦然正调至秦少游李易
安为极致若 柳耆卿
则靡矣变调至东坡为极致辛稼
轩豪于东坡而不免稍过若刘改之则恶道矣学者不
可以不辨
前辈常云诸佛经多出 (第 2a 页)
 之地一旦弃毁诚为国家惜
舜典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自宣政间周美

 成 柳耆卿
辈出自制乐章有曰侧犯尾犯花犯玲珑
 四犯八音杂律宫吕夺伦是不克谐矣天宝后曲遍
 繁声皆曰入破破者破碎 (第 19a 页)
 作诗亲携往谢末云收得一般潇洒物龟形人送鹤
 书来徐举首自操吴音吟讽之诸弟子在旁皆忍笑
 不能禁时王侍郎仲至在坐顾景元不觉失声几仆
 地 柳永
(第 1b 页)
耆卿
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
 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初
 举进士登科为睦州掾旧 …… (第 1b 页)
 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善岂特乐府然犹以气

 格为病故常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 柳屯
 田
露花倒影 (第 3a 页)
柳永
破阵子语也
富郑公为枢密副使坐石守道诗自河北宣谕使还道
 除知郓州徙青州谗者不已人皆为公危惧会河北 (第 3a 页)
百岁耳
高宗七夕内宴至晚忽大风雨如倾命教坊进词有应
制鹊桥仙云柳家一句最著题道暮雨芳尘轻洒盖
词也天颜为一笑
西域胡人自言其国山川峻险或谓曰山高海深宛在
其猊有官奴性慧黠美目而额微高精采照人或谓 (第 7a 页)
父客韩宫师玉汝曰愿郎君捐有馀之才崇未至之
德前哲训迪后进拳拳如此为后进者得不服膺而
书绅贺方回 柳耆卿
为文甚多皆不传于世独以乐
章脍炙人口大抵作文岂可不谨
陶尚书谷奉使江南恃才凌忽议论间殆应接不暇
有善 (第 3b 页)
 独醒杂志卷二     宋 曾敏行 撰
绍兴甲戍省试别院以中和节为诗题举人上请主司
答云元宵既过寒食未来盖谓此二月节也然按后汉
周举传太原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
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遇中冬辄皆寒
食莫敢烟爨老少不堪间或寒死故因谓寒食为禁烟
节举为刺史作吊书以解民之惑则所谓寒食者果何

与于清明耶今人以清明前三日为寒食不知又何据

刘丞相沆为士人时携一仆赴礼部夜卧忽惊起哭丞
相怪问仆曰不祥殊甚不敢言再三诘之曰梦主君为
人斫去头丞相曰此乃吉證斫去头留得项我当为第
二人果于王拱辰榜第二人赐第
坡谷同游凤池寺坡公举对云张丞相之佳萹昔曾三
到山谷即答云 柳屯田
之妙句那更重来时称名对张 (第 1b 页)
馀而孕果以呕疾死世传安常医甚神余耳目所接如
此所传信不诬矣 柳耆卿
风流俊迈闻于一时既死葬于枣阳县花山远
近之人每遇清明日多载酒殽饮于 (第 5a 页)
耆卿
墓侧谓之吊
柳会
江州德化县楚城乡乃陶渊明所居之地也诗中所谓
柴桑者宣和初部刺史即其地立陶渊明祠洪刍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