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五經總義類
易類
詩類
春秋類
書類
四書類
禮類
目錄類
傳記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史評類
雜史類
儒家類
類書類
釋家類
別集類
重录。〉。
宋鉴端平二年二月,都省言进士陈文蔚所著《尚书解注》,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 林夔孙《
尚书本义》,〈佚〉。
《闽书》: 夔孙,
字子武,福州人。从朱文公游嘉定中,特奏名为县尉。

徐侨《尚书括旨》十卷,〈佚〉。
姚希得序〈按序已
可犹是男子戏妇人,郑诗则不然,多是妇人戏男子,所以圣人尤恶郑声也。《出其东门》却是个识道理底人做。 林子武
问诗者中声之所止,曰这只是正风、雅、颂是中声,那变风不是伯恭坚要牵合?说是然恐无此理,今但去读,看便
》一篇,续说一篇〈存〉。
熊以宁《中庸续说》一卷〈佚〉
闽书建阳人,从朱文公游,举进士授光泽簿。 林夔孙《
中庸章句》一卷〈佚〉
闽书 夔孙,
字子武,福州人,从朱文公游,嘉定初特奏名为县尉。

孙调《中庸发题》一卷〈佚〉
蔡渊《中庸通旨》一卷
书类编十三卷〈佚〉
戴蒙书说〈佚〉
冯椅尚书辑说〈未见〉
孙调龙坡书解五十卷〈佚〉
尚书发题〈佚〉 林夔孙
尚书本义〈佚〉
徐侨尚书括旨十卷〈存〉
许奕尚书讲义十卷〈佚〉
邹补之书说〈佚〉
袁燮洁斋家塾书钞〈
未见〉
项安世中庸说〈注〉宋志一卷〈未见〉
黄干中庸总论续说各一篇〈存〉
熊以宁中庸续说一卷〈佚〉 林夔孙
中庸章句一卷〈佚〉
孙调中庸发题一卷〈佚〉
蔡渊中庸通旨一卷〈未见〉
刘黻中庸就正录一卷〈佚〉
徐宇

高斯得著。斯得少从季坤臣学,坤臣瞽斯得左右扶持之,绍定初进士,累官翰林学士。

《蒙谷集》 卷 林夔孙
著。 夔孙
古田人,朱熹高弟。

《盘间集》 卷
程若中著。若中古田人,朱熹门人。

《象山集》 卷
阳从易著。
舒承。梵诗疏有舒瑗,唐舒元舆元褒,南唐舒雅,宋舒亶舒焕。

郑元乡
郑氏:周宣王弟桓公友,封畿内,咸 林子武公
徙新郑,其后以国为氏。宋有郑翩,孔子弟子郑国,魏有郑安平,韩有郑疆,赵郑朱,韩王郑昌,汉有郑当时弘吉
       林洽
  林学蒙      林谟
  林宪卿      林亦之
  林用中       林夔孙
  林大春      林仲虎
  林颐寿      林瀛
  林孝闻      林仲麟
  林略   ……始从林光朝学。后闻朱文公授徒,建安复往从焉。文公尝称,其通悟修谨嗜学不倦,谓为畏友,与蔡元定齐名。 林夔孙
按《万姓统谱》: 夔孙
字子武,古田人。号蒙谷,朱文公门人也。党禁起学者,更事,他师惟 夔孙,
从文公讲论不辍,文公易箦之际,谓之曰:道理只是如此,但须做坚苦工夫。嘉定中,特奏名为县尉。
林大春
庸均有未尽。此道之所以不行不明。故上章引孔子之言。以叹民。鲜中庸。而此章引孔子之言以及此。陈应龙辑语 林子武
问道之不行也一章。这受病处只是知有不至。所以后面说鲜能知味。曰。这个各有一般受病处。今若说道之不明也
总论三章之旨。问南方之强。是以风土言。君子强者居之。是以气质言。和而不流以下。是学问做出来。曰。是。 林夔孙
张栻南轩集强哉矫。矫强貌。诗曰。矫矫。虎臣是也。每句言之。所以深叹美之辞。虽烦而不杀也。此说初读之似
章声也。漳水径壶关县故县西。又屈径其城北故黎国也。有黎亭县。有壶口关。故曰壶关矣。吕后元年立孝惠后宫 子武
为侯国。汉有壶关三老。公乘兴上书讼卫太子即邑人也。县在屯留东。不得先壶关而后屯留也。漳水历鹿台山与鞮
胜己。唯与直阁将军初环。千牛备身杨保元为断金之交。唐书李孝贞。与从兄仪曹郎中骚。太子舍人李节。博陵崔 子武。
范阳卢询祖。为断金之契。宋华镇云溪居士集谢国子祭酒举学官启。一官奔走于东西。十载湮沦于尘坌。已乏金兰
祖。其宗祖之所由者。可得闻耶。且谓西铭养浩然之气者。其浩然之所发者。可得详耶。和靖尹氏则半年后始看。 林氏夔孙
则与众人共理。一则高弟也而靳之难若是。一则故人也而许之易若此何 (第 282L 页)
理。答郑子上书。曰儒释之异。正为吾以心与理为一。而彼以心与理为二。陈北溪己未录曰心者天理在人之全体。 林夔孙
丁巳以后录曰心固是主宰底。所谓主宰者。即此理也。不是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心。(止此)如是则最晚定 (第 523H 页)
后来所定。而廖德明癸巳以后所闻。亦云。中与仁。是发动处。正是当然定理处。义是截断处。(语类百十三卷) 林夔孙
录。又云。其动也便是中是仁。其静也便是正是义。此又是先生六十八岁以后说话也。然则退翁所释中与仁。静处 (第 424H 页)
何。此但当守吾之所受可也。
语类林学履录曰。周子康节说太极。和阴阳滚说。易中便抬起说。(七十岁语。) 林夔孙
录曰。明道说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云云。便已不是性。佗这是合理气一滚说。孟 (第 266L 页)
 答胡广仲书。释氏只为不见天理。专认此心以为主宰。
此答张敬夫书也。须并按其前后诸书而观之。则其所谓天理者。即叙秩命讨当然之理。粲然于日用应接之间者。盖谓彼之以事物当然之理。认作外障而绝去之。专事于反观内照。而识心求心。则其所谓心者。不过是精神魂魄之光烁烁地。而不以民彝物则之当然者。为其所主宰耳。吾儒之学则不以吾心而为自私。通贯周遍乎天下之理。主宰者固心也。而所主宰者。叙秩命讨当然之理也。盖道理之总脑在心。而天理之条件。散殊于万物。能主宰者。在吾之心也而理之一者也。所主宰者。在物之理也而分之殊者也。若不管乎在物之理。而专求乎在吾之心而已。则表里断截。人已限隔。大用不行而本体偏枯。以心觅心。虽有主宰之名。而初无主宰之实。此朱子所以有此云云。非以心为主宰为不是。而且谓心为非理也。 林夔孙
问理是道理。心是主宰否。朱子曰心固是主宰。所谓主宰者。即此理也。非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心。此录在 (第 416L 页)
白碗黑碗。各自一般。 语类第四卷 林子武
所录。或说人物性同异。先生曰人物性本同。只气禀异。如水无有不清。倾放白碗中。是一般色。及放黑碗中。又 (第 134H 页)
 朱子说太极未动之前。便是阴云云。不成动以前。便无静云云。动(一作阴)静是太极之本然云云。
所引朱子说三条。其首尾两条。是周舜弼所录。而为己亥以后所闻。其中

间一条。是 林子武
所录。而为丁巳以后所闻。三条意一串说来。而未见其矛盾。然但林录则较精。周录则稍未莹。如非记者之得失。 (第 385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