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史評類
政書類
雜史類
目錄類
載記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州。
《赵安仁传》:雍熙二年,登进士第。历大理评事、光禄寺丞,召试翰林,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赐绯。 《李若拙
传》: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使还,上谓其不辱命。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历知泾州。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 若拙
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召试学士院,改兵部郎中,充史馆修撰。

《徐起传》:起知徐州,就为转运使。募富室得米十七万斛,赈饿殍,又移粟以赡河北、京西者,凡三百万。 《李若拙
传》: 若拙
子绎权知贝州。岁旱,绎为酒务,市民薪草溢常数,饿者皆以樵采自给,得不死,官入亦数倍。
《续文献通考》
心,使黎庶播越人神愤怒。臣职司靖难,敢不戮力。将〈集作当〉凭庙略以殄寇雠,谨遣副使少府少监摄侍御史臣 李藏用
屯兵杭州,伺隙进讨,且分据隘害以遏其唐突贼众。狃于初役,骄舞轻脱,〈集作师轻而骄〉不虞我军能折其锐也 ……其伪将军张翰朱德裕〈集作法云一作德容〉等领步兵〈集作卒〉七千、马兵六百径入杭州东门,焚烧闾阎鼓噪而进 藏用,
引其精卒,设伏险〈集作于〉途,羸师张之使,入死地然后整堂堂之阵以薄其垒;使左厢兵马使前泽州长史李澄为
南郡新书天授三年。始置试衔。石林燕语唐翰林学士结衔或在官上。或在官下。无定制。余家藏唐碑多。如大和中 李藏用
碑。撰者言中散大夫。守尚书户部侍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王源中之类。则在官下。大中中王巨镛碑。撰者言翰林
改右司谏。

真宗初,诏群臣言事,颢时使陕西,途中作《听政箴》以献。还为度支判官。咸平元年,与杨励、 李若拙
、朱台符同知贡举。时诏钱若水重修《太祖实录》,表颢参其事,又同修起居注。扈跸大名,诏访群臣边事,颢上
进士登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青州。召入直史馆,赐绯鱼,再迁秘书丞、知浚仪县。

咸平元年,与杨砺、 李若拙
、梁颢同知贡举,俄以京府旧僚,擢太常博士,出为京西转运副使。时北边为梗,台符上言曰:

「臣闻蛮夷猾
,加赐金紫。郡有计口买盐之制,人多不便,至,即奏除之。九年,卒,年六十四。录其子南安主簿俨为太祝。 李若拙
李若拙,
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 若拙
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 若拙
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 若拙
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 若拙
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 ……岁馀,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

四年,复旧官。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 若拙
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时诸王出阁, 若拙
献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先是,黎桓制度逾僭, 若拙
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燕飨日,以奇货异物列于前, 若拙
一不留眄。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使还,上谓其不辱命。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 ……,出为两浙转运使。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 若拙
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临事太缓。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 若拙
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召试学士院,改兵部郎中,充史馆修撰,俄 ……刻,自不容于清议。若琰、抟经制漕运有方,策之处事精详,治迹昭著,覃之律身廉洁,兼勤吏事,世卿之安远, 若拙
之专对,皆为时论所许。绎以谨愿,克世其家,知微敦实有材干,不辱其职,亦可尚也。至若王陟以谨干称,而取
。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 李若拙
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
复授猗氏令,迁蔡州防御判官,复宰介休、魏县。开宝中,赵普为相,擢为著作佐郎。时任此官,惟常与杨徽之、 李若拙
、赵邻几四人,皆有名于时。常应举时,著《四时成岁赋》万馀言,又为《春兰赋》,颇存兴托。后为清河令。七
》为献,真宗改名《调膳摄生图》,仍为制序。

自化颇喜为篇什,其贬郢州也,有《汉沔诗集》五卷,宋白、 李若拙
为之序。又尝缵自古以方技至贵仕者,为《名医显秩传》三卷。

冯文智
冯文智,并州人。世以方技为业。太
安南都护,充静海军节度、交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封京兆郡侯,食邑三千户,仍赐号推诚顺化功臣。」遣左补阙 李若拙
、国子博士李觉为使以赐之。

  端拱元年,加桓检校太尉,进邑千户,实封五百户。遣户部郎中魏庠、虞部 ……桓遂上章感恩,并捕海贼二十五人送于尧叟,且言已约勒溪洞首领,不得骚动。七月,太宗遣主客郎中、直昭文馆 李若拙
赍诏书,充国信使,以美玉带往赐桓。 若拙
既至,桓出郊迎,然其词气尚悖慢,谓 若拙
曰:「向者劫如洪镇乃外境蛮贼也,皇帝知此非交州兵否?若使交州果叛命,则当首攻番禺,次击闽、越,岂止如洪镇而已!」 若拙
从容谓桓曰:「上初闻寇如洪镇,虽未知其所自,然以足下拔自交州牙校,授之节制,固当尽忠以报,岂有他虑!
矣,宜自省焉。今日本之事,一委于卿,卿其体朕此意,通谕日本,以必得要领为期。”王禃意犹豫未决,其国人 李藏用
上书黑的,请期以岁月,徐观日本之至否,至则奖其内附,否则置之度外,其辞甚恳。至禃,以 藏用
上使者书,不先与己言,疑有贰心,即配流 藏用。
其接伴起居舍人潘阜,亦坐不告,配流,阜与黑的对谈,武士突入执之。黑的怒,诘知其故,乃还 藏用
书曰:“我归奏此事,幸皇帝听之,天下之福。如不听,于汝国亦无罪。由是 藏用
、阜俱获宥。

  王禃不得已,使潘阜赍世祖玺书至日本,并与日本主书曰:“我国臣事蒙古大国,禀正朔 ……,为相模守北条时宗所拥立。至是,时宗执政权,以为牒状多失礼,莫如不答,故抑而不遣云。

  高丽遣 藏用
来朝,帝谓 藏用
曰:“联社尔国犹一家,尔国有难,朕不救乎。朕征不庭之国,尔国出师助战,亦宜也。宜造战船一千艘,其大可
辞见欺,面数其事于淐,切责之。复遣北京路总管于也孙脱、礼部郎中孟甲持诏往谕,令具表遣海阳公金俊、侍郎 李藏用
与去使同来以闻。庚戌,赐高丽国新历。

闰月戊午,以陈、亳、颍、蔡等处屯田户充军。令益都漏籍户四千淘
则就为储积,至若设官及户版事,其意谓何?故以问之。」三月,于也孙脱等至其国。

四月,禃遣其门下侍郎 李藏用
奉表与也孙脱等入朝。五月,帝敕 藏用
曰:「往谕尔主,速以军数实奏,将遣人督之。今出军,尔等必疑将出何地,或欲南宋,或欲日本,尔主当造舟一千艘,能涉大海可载四千石者。」 藏用
曰:「舟舰之事即当应命,但人民残少,恐不及期。往者臣国有军四万,三十馀年间死于兵疫,今止有牌子头、五十户、百户、千户之类虚名,而无军卒。」帝曰:「死者有之,生者亦有之。」 藏用
曰:「赖圣德,自撤兵以来,有生长者仅十岁耳。」帝又曰:「自尔来者言,海中之事,于宋得便风可三日而至,日本则朝发而夕至。舟中载米,海中捕鱼而食之,则岂不可行乎?」又敕 藏用
曰:「归可以此言谕尔主。」

七月,诏都统领脱朵儿、武德将军统领王国昌、武略将军副统领刘杰等使其国,
   韩宗愈字师古。汉阳人。忠烈三十年。年十八擢第。忠肃朝为史官。忠惠初。拜评理。封汉阳

君。赐铁券图形壁上。与李兆年齐名。忠穆归国。拜左政丞。王尝欲观李杜诗。宗愈曰。抽黄对白。无补于政。竟不进。忠定立。权倖用事。以府院君退老其乡。恭悯元年卒。年六十八。谥文节。宗愈自幼。视瞻异常。躯干魁伟。为文章。务去俗气。尤致意于诗。其未达也。与一时名士。相往还群饮。无虚日。号杨花徒。宗愈醉辄起舞。歌杨花词曰。待如晦清风。飞杨到黄阁中。识者皆异之。
君歌人月圆。(人月圆。词头曲名。元宗时 李藏用。
以判兵部事。从王入朝蒙古。翰林学士王鹗。邀宴其第。歌人唱吴彦高人月圆,春从天上来二曲。 (第 535L 页)
藏用
微吟其词中音节是也。)我设杨花筵。杨花四月飞作絮。松漠楼台遍处处。宛转青琐宫。裴徊黄阁中。东陵日日多 (第 535L 页)
 

崔沆杀金庆孙。
按庆孙以沆继母姻亲见杀。当时凶贼当国。忠臣义士相继就戮。虽以庆孙之智能功劳。亦不得免。惨矣。
  李藏用
与黑的书。论日本不可通。
(第 168H 页)
藏用
与元使黑的书。深得御夷之道。事关天下。本国不足言也。而见罪何也。
 元世祖敕谕倭人。
按世祖敕谕倭人 (第 168H 页)
之事。一委于卿。卿其体朕此意。通谕日本。以必得要领为期。卿尝有言。圣恩天大。誓欲报效。此非报效而何。 李藏用
以书赠黑的等曰。日本阻海万里。虽或与中国相通。未尝岁修职贡。故中国亦不以为意。来则抚之。去则绝之。以 …… (第 370L 页)
心。即配灵兴岛。接伴起居舍人潘阜。亦坐不告。流䌽云岛。阜方对黑的。武士突入曳出。黑的怒诘问知之。乃还 藏用
书。且曰。我若归奏此书。幸而听之。天下之福也。如不之听。于汝国。亦有何罪。固止之。由是获免。
遣舍人 (第 371H 页)
有彼命。指陈利害。勿兴无名之师。而使吾民不受其弊。使元人不损其威可也。虑不及此。惟以目前承顺为恭。如 李藏用
之忠告于使臣者。反疑有二心。欲流绝岛。非惑之甚者乎。元命之可畏。甚于倭衅之可恶。然元主固英雄也。如使 (第 333L 页)
藏用
之言得闻。是固合于帝王御戎之道也。安知不蒙其采纳乎。畏心在内。疑情在外。智士不得为谋。自元宗以及忠烈 …… (第 333L 页)
力复位而如蒙。则于对辨之时。虽有衍子惟干之伺窥。而蒙力之尚有可恃。则何不直言废立之事。而乃待白文节, 李藏用
之言然后。始乃以实奏乎。此二柔弱也。柔弱如是。林衍之不诛。其子惟茂之袭拜。无足怪也。然所可疑者。以蒙 …… (第 334H 页)
令诛衍而明其顺逆之分乎。不惟不诛衍。如惟干之徒。从而留置。后与世子谌争归于征倭之时。何其倒置之甚乎。 李藏用
当废立之际不救止。反出逊位之言。史氏以春秋不越境之义责之宜矣。然前后辨质蒙朝。得以复位而返国。皆 (第 334H 页)
藏用
之功也。犹可谓唐之狄仁杰也。
金珠之贡。侯度方物之所宜也。非其当贡而蒙人之来采者何也。本国之许采者何 (第 334H 页)
   同前谢枢密院右副承宣左右卫上将军表
   代右副承宣元傅让翰林学士表
   同前谢翰林学士表
   代平章事 李藏用
让门下侍中表
   同前谢侍中表
   代尹克敏让知枢密院事宝文阁大学士太子宾客表
   同前谢知枢
   
(元宗九年戊辰三月壬申。蒙古欲通使日本。遣使于也孙脱来。诏责请兵及船云云。四月丙戌。王饯蒙使于郊。遣侍中 李藏用。
从于也孙脱。如蒙古上表。)
惟天为大。仰之常畏于下临。凡物不平。鸣也必哀于上听。冀加矜卑。永锡抚庥。 …… (第 339L 页)
或请。达鲁花赤户版事。则方是出排。诚未暇于营葺。候其毕就。亦当从而禀裁。乃若陪臣海阳公金俊。门下侍郎 李藏用
等。赍表进朝事。侍郎 (第 340H 页)
李藏用。
则乃明训之辄承。偕使臣而前去。海阳公金俊。则惟此都家之迁设。尔其管领以指挥。且病痾忽作于老躯。故跋涉 …… (第 340H 页)
玆示私人之宠眷。欲增文士之歆观。臣敢不入影花砖。尝戒李程之晚入。一条莲烛。庶追狐楚之夜归。
代平章事 李藏用
让门下侍中表
   
(元宗九年戊辰正月己亥。以 (第 349L 页)
李藏用
为门下侍中。)
臣某言。昨奉制命。伏蒙上慈。除授臣门下侍中。馀并如故者。白麻忽降于九霄。震惊观听。黄 (第 349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