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政書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雜家類
詔令奏議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园斋
   示赵友祈仲(永命)
   过宿东湖村舍
   新春书怀
   杂赋
   代人挽词
   赠 李子厚(世重)
   溪亭赏春分韵得大字
   冒雨访二橡亭观棋。归呈申明瑞。
   送通信使从事(代作)
   ……   北谷元夕小会
   北谷閒吟
   移榻北谷
   出北谷
   独咏
   欲雨
   雨夕
   赠 李子厚
   春雨
   出江
   雨后
   赠逍遥子受甫
   谩吟
   买鹤
   驯鹤
   谩 ……   无题(乙酉元日斋沐而作)
   书赠逍遥子受甫
   书李翱复性书。赠沈友师鲁。仍附小序。以道相勉之意。
   书赠 李子厚
   画山水解
   吊枯梅文
   妙莲庵劝善文
   妙莲庵重修劝善文
   妙莲庵添修劝善文
  其三
昔我绣衣日。当君墨绶时。有声过客说。无事入村知。赵尹徒能吏。文翁岂硕师。弦歌治第一。褒奏不嫌私。
李子厚(世重)
杜谷知无意。经旬不我过。村深初雪厚。衣旧一寒多。生事诗文好。穷途笑语和。天真见如此。非尔更思何。 …… (第 31H 页)
  其二
病还江上卧。依旧掩柴扉。忆昨携书往。成今别弟归。风光临水似。云雾隔山微。起兴无佳伴。春诗一半稀。
独咏
独咏对春夕。雁鸣过远洲。村中初火出。滩上小帆留。江汉谁相恼。耕渔好自由。茅斋与终日。只是竹林幽。
欲雨

明朝定有雨。向夕忽无寒。滩响穿村落。厨烟著地盘。阴晴在病觉。气像入春看。时节喜沾润。将开万物欢。
雨夕
隐几悄无意。柴扉对竹林。微听帘雨滴。暝带水云深。村掩稀人语。灯来少事侵。吟诗亦遣兴。犹自搅閒心。
李子厚
此颜长索莫。稍展对君时。岂有经旬阻。常嫌一日迟。茅斋春雨坐。藜杖暝林移。独怪躬耕暇。冲襟自善诗。
(第 37H 页)
免吾知而不能之病。余既感翱之书。有深警吾辈者。乃书一通。揭壁以自警。又书一通。与师鲁以相勉焉。
书赠 李子厚
吾弟仲经有密友。曰 (第 73L 页)
李子厚。
而余亦以同里也。常相来往。习知其为善士也。然余见其外之貌。近朴而少文。不甚奇也。自吾弟居乡来数岁。 (第 73L 页)
子厚
遂愿与同榻。唯时往觐老亲外。不暂须臾离。家素贫。其妻孥虽冻且饿。而不以为意。吾里中人。皆怪 (第 73L 页)
子厚
之所为。虽吾亦不能无疑也。然 (第 73L 页)
子厚
常居吾弟之室。余时数从吾弟话。 (第 73L 页)
子厚
必在座。每当出古人文章。或吾与仲经所自为诗文。读而论之。 (第 73L 页)
子厚
乃从傍观不倦。于其佳处。又或称善。若真有所得者。余又疑 (第 73L 页)
子厚
之不深知文。而其爱好之能如此也。前秋以后。 (第 73L 页)
子厚
又时能读书。余始以为适然。及其久而读愈不怠。余或侍堂叔话。至夜深乃罢。而尚闻有读书声。余然后问于仲经 …… (第 73L 页)
曰兄不知 子厚
之勤。 (第 74H 页)
子厚
朝先我而起。夜后我而寝。其间唯读书也。问所读。曰昌黎文。问尽解否。曰比 (第 74H 页)
子厚
见益进。固无难于解。有不释然。问我不耻也。余于是大奇之。以为 (第 74H 页)
子厚
之从仲经诚为文。而其喜读书。又天性也。尝见世之为文者。少而不敢违父兄之教。读书为课。稍长。知能述作。 …… (第 74H 页)
年过二三十。不知向方。则遂决然自画以为不可能。不唯不学。见人之说诗文。辄缩然不乐。甚或倦听而睡矣。今 子厚
失学于穷饿。不可谓知向方矣。能乐听人之谈诗文。久而不倦。又无父兄之教。科举之慕。而年已过三十矣。能不 (第 74H 页)
自画而读古书。愈勤若此者。岂世俗士所可及欤。今人尤耻相师。彼与我年若。则犹不屑而学也。况年不及者乎。 子厚
以乡里小儿。尝学通鉴等书于吾从祖公。间则吾堂叔公又替授之矣。今又问难于吾弟仲经。三世门生。古未闻也。 (第 74H 页)
宜其心之怠矣。 子厚
乃能不以为嫌曰。吾不才也。吾中年失学也。是宜自反而知悔。今犹不力学。愧也。学仲经何害。吾学之不成。虽 …… (第 74H 页)
子厚。
其见如彼其卓也。而夫安有学不成者乎。余于是知曩者知子厚之浅也。余学书讲文之日。先矣。不能无少进于 (第 74L 页)
子厚
者。而中年失学。与 (第 74L 页)
子厚
同。其勤于学而喜问难。则又有愧于 (第 74L 页)
子厚。
若然者。所以余之止于是也。今见 (第 74L 页)
子厚
之所为而闻 (第 74L 页)
子厚
之所言。大有警于余者。遂作文以自励。而又道余所以善 (第 74L 页)
子厚
之意。盖欲 (第 74L 页)
子厚
之益坚其志而必有成也。
画山水解
姨弟任择夫得莲潭金鸣国画障。挂诸壁上。指以问余。是有山水焉。草木焉 (第 74L 页)
   奉呈宗兄
   书示两儿
   赠权汝柔(甲午)
   赠李丈伯邵(世德)
   呈梁择夫(得中)
   赠 李子厚(道载)
   赠李伯贤(思斋)
   赠金道以(时济)
   赠李昭夫
   赠李炳然(辰炳)
   赠李 ……   敬次玩棋轩韵
   赠别安陵使君士任
   漫吟(丙午)
   斯文伸雪后。李应教(世德)丈作诗志喜。示 李子厚。
要同和。
   述怀
   漫咏
   挽李咨议(泰寿)
   挽朴沃川(圣汉)
   寄岛翁
  ……   归路转到芝谷
   归家
   忆韩从季能甲山官斋
   呈沙桥
   挽李判书茂叔
   和 李子厚

   深弟辈科行虚还。笑吟以示。
   奉读遗集偶吟
   李生晦甫(明徽)冒雪步来相访。其美质
 
(择夫氏之重厚简默。吾所敬服者。乃于向日。尤知其难及矣。先生易箦后。治初终之际。以礼节间事。不无甲乙之争。而择夫氏终日凝坐。无所是非。其意盖以论议参差。终当自定。不能镇之以静。而又与纷纭。则未必有益于事。而徒归闲争竞之为可吝故也。事过后。誉之者。以为简重可敬。毁之者。以为懵无所知。故无所可否。其誉其毁。有何损益于择夫也。道以贤明间多发露。昭夫英锐。终欠渊沉。余亦疏迂。不能安静。择夫之简重。诚可师也。)
李子厚(道载)
悲挠那堪聚散时。君归悤卒益依依。恋怀别后殊常 (第 275H 页)
切。情翰便中柰久稀。问学真功宜益勉。渊冰遗戒愿无违。秋来倘践山房约。偲切相规可庶几。
 
(先生易箦前二日。并招择夫, 子厚,
炳然,昭夫及余。握手永诀。因以相与勉业之意。谆谆不已。 (第 275L 页)
子厚
以为既失依仰之后。朋友皆在远。未易常会。约会于京乡中间之山寺。一岁或一再会。一会或一两月与之讲讨。其 …… (第 275L 页)
斯文伸雪后。李应教(世德)丈作诗志喜。示 李子厚。
要同和。
伪籍奸碑自昔人。千秋俯仰惋叹频。天时谁谓阳无复。正道终知理必伸。白日高悬阴翳廓。 霈恩滂布 …… (第 282L 页)
半世京乡多阻阔。平生情义不缁磷。前冬款晤才踰月。新岁凶音剧怆神。白首只馀残喘在。薤歌相送泪盈巾。
李子厚

曾同函丈席间参。山寺当年共苦甘。儒术家传吾未得。斯文负重子能担。多钦晚业诗书易。可笑颓龄六十三。 (第 285L 页)
名江令金花笔。书法羊家白练裙。雁塔联名曾不意。华筵一醉与同分。严城月出浑忘返。已复鼕鼕五鼓闻。(右属 李子厚
真淳)
得意青春小似君。大家风韵继先芬。已能张主陈华宴。不复留连爱绣裙。痛饮只须从月落。题诗直欲到宵 (第 229H 页)
 

适有幽忧。敛神深蛰。益思春间盍簪之乐。时耿耿往来于怀。实不可暂置也。但念保卿邈在岭之东。宜乎不相面。若子厚,仲和居。不啻莽苍。而各以病冗不能握手。看月几三四圆。此莫是天之不欲饶吾辈耶。然人之聚散。固浮世之常事。有聚必有散。有散终必聚。今吾辈既聚而散。则亦几何其不复聚也。以此聊自解。而悬悬之思。有不可禁者。故玆用四首诗。兼怀平甫。
莽苍西城外。稳蓄盘溪水。上有端雅人。信知吾李子。其兄甚嗜古。相与研诗史。笔法乃家则。字画颇遒美。谈笑亦从容。宜尔称佳士。
   
(右属 李子厚
真淳)
尹子以笔鸣。总角名已沸。字体既清劲。点画皆生气。唯知古法奇。不媚时眼贵。馀子总墨猪。见君当缩 (第 380L 页)
   尹生任莘鹤谷精舍八景
   三清水阁拈韵
   虎睡亭联句
   [复叠前韵](五首)
   盘松 李子厚
宅次韵
   春坊席上。次轴中韵。
   次春坊荷盆韵
   更叠春坊韵。示李兵部要和。
   更叠
   淮阳倅李君敏饯席。次圣方韵以赠。
   南桥挽(代作)
   宋户判(真明)
   俞体元别席走次
   李子厚

   丹丘路中
   望丹衙
   入岛潭路上作
   岛潭
   岛潭遇雨
   隐舟岩避雨
升入沙陶谷。哭东冈金先生殡。因往苍坪。(苍坪山名。寒冈精舍在其西麓。○是日郑先生有忌齐。只通名而退。 李子厚
堉邀宿清睴堂。先生因作诗记行云松亭同宿旅轩子。洛水相期崔上庠。月内村墟哀季直。沙陶谷口忆东冈。倻山望 (第 88L 页)
。诸家所庄。殆尽于建虏一炬。而矧经涒滩。中华文物。已矣无徵。余窃悲之。晚乃得见其东轺时车踰岭诗一帖于 李子厚
所。而出自康竹涧旧藏。余始而疑终而信。久而益笃。继之以咨嗟爱玩不忍释手也。其字画遒婉。不拘拘于绳墨。 (第 416L 页)
川郡守韩灏,价川郡守任用贤,江东县监洪乃范,德川郡守李元荣,顺安县令柳应时,肃川府使孟孝男,殷山县监 李英
耋。皆与焉。十一月十二日。进住铁山之蛇浦。时椵岛军兵作乱。拿绑都督黄龙,副总沈世魁。救解之。黄龙以其 (第 364L 页)
   答申叔敬(憼)(○壬午)
   与尹汝辉(景绩)(○庚子)
   答朴献之(廷圭)
   与权明仲(熀)(○丙申)
   答 李子厚(道载)
   与李仲举(凤瑞)(○戊午)
   答闵致龙(癸卯)
   与韩师伯(师朝)(○壬寅)
   ……   答尹殷叟
厚斋先生集卷之十一
 答问○礼疑○通礼祠堂
   答宋基孙
   答或人
 答问○礼疑○宗法
   答 李子厚
   答致福族孙
   答李士秀
 答问○礼疑○妾子奉祀
   答李君辅
   答李君辅
   答李 ……   答朴宗岳
   答具启勋
 答问○礼疑○丧礼○禫
   答朴弼莘
   答朴尚甫
   答韩天路
   答 李子厚
   答或人
   答尹殷叟
   答姜柱龟
 答问○礼疑○丧礼○吉祭
   答士直族弟
   答在
病故如许。未效西郊出祖之诚。愧怅何极。若忠信笃敬。蛮貊可行。是执事平昔所服膺者。玆不复为提告焉。
李子厚(道载)
示意缕缕。可想所造日益亲切。令人深有感发惕励之意。但所谓立志不坚。用力不专等病。仆方落在此臼中。何 (第 119H 页)
具其实事。别为告文。各告其由。似为得宜。未知如何。
厚斋先生集卷之十一
 答问○礼疑○宗法
  
李子厚
 哀从伯兄夫妻无后早没。先人遗命勿立后。用兄亡弟绍之礼矣。今者诸议以为宗法甚严。长子当立后。遗命不可 (第 193L 页)
。则行祭一款。似不可废。未知如何。
答韩天路
生母丧是期年服也。所后承重禫祀。恐当行而不可废也。
李子厚
 承重孙遭祖父母丧及父母丧者。后丧大祥后禫祭前。亦不可行前丧之禫耶。若行之则禫时暂着前丧之吉服。而祭 (第 280L 页)
   北风终夜不寐。次唐人韵。
   忆儿西行不返
   除夕有感
   幽闺怨八绝
   盆菊
   读史吟四绝
   雪中与 李子厚,
安正进还乡。登鸟岭。
   过草谷
   夜宿黄涧。用文简公东轩韵二绝。
   己未立春感吟二绝
 
文帝为缇嫈孝感而除肉刑。武帝黩武。国用不足。纷更祖训。子长家贫。不能赎刑。可慨也。○右缇嫈)
雪中与 李子厚,
安正进还乡。登鸟岭。
江南归客马青骢。落魄狂歌上鸟东。云外只看天在上。雪行疑立月明中。城为军国关防势 (第 33L 页)
   挽闵德而大夫人(二首)
   挽洪致敬先君子
   挽杨花宗丈
   挽朴诚来妻韩氏
   挽 李子厚
   挽成楚鸣大夫人
   挽曹大益
   挽金圣一大夫人(二首)
   挽吴汝章先君子(尚履)
 
  又
久荷夫人子视谊。如何临挽不深伤。死而有后犹无死。举世知名有胤郎。
挽洪致敬先君子
公家丧祸路人悲。况在亲朋忍写词。死且衰麻魂有恨。仁犹早夭理难推。哀哀鹤发心如割。惨惨荆花影半亏。祗是重泉何所慰。庭前玉树挺双枝。
挽杨花宗丈
福履谁如我宗丈。满庭兰玉季难元。欲书八十年前事。纸上龙钟尽泪痕。
挽朴诚来妻韩氏
玉箫声断凤孤飞。万事人间有二儿。灵輀又过归宁

路。魂若知悲是最悲。
李子厚
世间岂无死。宁死死同亲。五十非为夭。三男能继仁。存亡孰为胜。病拙徒伤神。行过旧荒宅。无时不湿巾。
(第 49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