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春秋類
詩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禮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地理類
編年類
正史類
政書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釋家類
別集類
洞神部
周本纪》不载。 按《竹书纪年》:厉王十二年,王亡奔彘,国人围王宫,执召穆公之子杀之。十三年,王在彘, 共伯和
摄行天子事。二十二年,大旱。二十三年,大旱。二十四年,大旱。二十五年,大旱。二十六年,大旱,王陟于彘。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为王。 共伯和
归其国,遂大雨。
〈注〉大旱既久,庐舍俱焚,会汾王崩,卜于太阳,兆曰厉王为祟。周公、召公乃立太子靖,
,今世所有,汉桓灵时碑,往往尚在,距今未及千载,大书深刻,而磨灭者十犹八九。此鼓按太史公年表,自宣王 共和元年
至今嘉祐八年,实千有九百一十四年。鼓文细而刻浅,理岂得存。其可疑者,一也。其字古而有法,其言与雅颂同 ……于字学矣。欧阳集古:跋尾:盖谓韦应,物以为文王之鼓,韩退之,好古不妄者,为可信,然未尝载其文,至子由 和先生
诗,乃云形虽不具,意可知,有云杨柳贯,鲂鱮先生诗注其文,云:维鲂维鲤。而子由云鲂鱮岂,各以所辨之字言
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 共伯和
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
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 有共伯
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
    宋弗父何

(悯公子。)

    燕惠公

(邵公九世。)

楚熊延

(挚弟。)

   

    芮良夫 共伯和
(师古曰:「共,国名也。伯,爵也。和,共伯之名也。共音恭。而迁史以为周召二公行政,号曰共和,无
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索隐】共音如字。若汲冢纪年则云 「共伯和
干王位」。共音恭。共,国;伯,爵;和,其名;干,篡也。言共伯摄王政,故云「干王位」也。【正义】共音巨
厉王胡。以恶闻过乱,出奔,遂死于彘。 真公 秦仲 熊延,红弟。 釐侯

共和,(【索隐】周召二公共相王室,故曰共和。皇甫谧云 「共伯和
干王位,」以共国,伯爵,和其名也。干王位,言篡也。与史迁之说不同盖异说耳。)二伯行政。 武公,真公弟


841
庚申 共和元年(【集解】徐广曰:「自共和元年,岁在庚申,讫敬王四十三年,凡三百六十五年。共和在春秋前一百一十九年。」【索隐】宣王少,周召二公共相王室,故曰共和。宣王,厉王之子也,徐氏云「元年至敬王四十三年,凡三百六十五年。共和在春秋前一百一十九年也。」)
厉王子居召公宫,是为宣王。王少,大臣共和行政。


真公濞
言而豫藏之耶。春秋之始。晋独不用周正。儒学之所不觉也。竹书专用夏正。苟非亲见者能如是乎。幽王既亡。有 共伯和
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有与史书不合者。亦必当时有此传也。余曾见杜征南集及束晢传。一一覈其不同 (第 508H 页)
乱乐祸之俗。阁下庸是为忧。思欲稍集强权。镇伏不逞。名实盾矛。捍格不下。是其可长耶。窃稽中华古圣。有合 君主共和
而建大中之法者。尧舜是也。百揆以掌行政。其命曰惠畴。言必顺群情也。(犹今所云行政权。)四岳以咨佥谋 (第 47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