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地理類
傳記類
目錄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洞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胖步丹反)
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
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
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此节是形容君子自谦气象以为诚意之劝大槩
后二节各发明前一节上文是恶之实中形外此
是善之实中形外故上则言必慎此则言必诚圣
贤示人之言可谓真切富润屋一句只是比起下 德润 身一句心广体胖德之润身者如此德即善
之实中形外者也下必诚其意一句结上三句胡
氏谓孟子说浩气处正与此相 (第 48b 页)
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
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
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此节是形容君子自谦气象以为诚意之劝大槩
后二节各发明前一节上文是恶之实中形外此
是善之实中形外故上则言必慎此则言必诚圣
贤示人之言可谓真切富润屋一句只是比起下 德润 身一句心广体胖德之润身者如此德即善
之实中形外者也下必诚其意一句结上三句胡
氏谓孟子说浩气处正与此相 (第 48b 页)
耆卿字寿老临海人嘉定进士官至国子司业
汪莘方壶存稿八卷
莘字叔耕休宁人嘉定间以布衣上封事不用自号
方壶居士 方大琮铁庵 集三十七卷 (第 1b 页)
壶山 四六一卷
大琮字德润号壶山莆田人开禧省试第三人除右
正言累官集英殿修撰知广州调知隆兴谥忠惠
(第 1b 页)
(臣/)等谨案壶山四六原本不著撰人名氏考南宋
号壶山者有四一为宋自逊一为徐师仁一为黄
士毅一为 方大琮 四人之中 (第 1b 页)
大琮 曾任闽漕见 (第 1b 页)
周密齐东野语是编首篇即除福建漕谢启与 大
琮 仕履相符当为 (第 2a 页)
大琮 所作
吴潜履斋遗集四卷
潜字毅夫宁国人嘉定十年进士第一累官参知政
事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左丞相封许国 (第 2a 页)
汪莘方壶存稿八卷
莘字叔耕休宁人嘉定间以布衣上封事不用自号
方壶居士 方大琮铁庵 集三十七卷 (第 1b 页)
壶山 四六一卷
大琮字德润号壶山莆田人开禧省试第三人除右
正言累官集英殿修撰知广州调知隆兴谥忠惠
(第 1b 页)
(臣/)等谨案壶山四六原本不著撰人名氏考南宋
号壶山者有四一为宋自逊一为徐师仁一为黄
士毅一为 方大琮 四人之中 (第 1b 页)
大琮 曾任闽漕见 (第 1b 页)
周密齐东野语是编首篇即除福建漕谢启与 大
琮 仕履相符当为 (第 2a 页)
大琮 所作
吴潜履斋遗集四卷
潜字毅夫宁国人嘉定十年进士第一累官参知政
事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左丞相封许国 (第 2a 页)
诉济王之冤进士潘牥(字庭坚福/州闽人)对策亦以为言并
及史弥远侍御史蒋岘弥远之党也上疏谓火灾天
数何预故王遂劾 方大琮 王迈(字贯之兴化/□仙游人)刘克庄
(字潜夫/莆田人)等鼓扇异论并斥牥姓同逆贼语涉不顺请
皆论以 (第 39b 页)
及史弥远侍御史蒋岘弥远之党也上疏谓火灾天
数何预故王遂劾 方大琮 王迈(字贯之兴化/□仙游人)刘克庄
(字潜夫/莆田人)等鼓扇异论并斥牥姓同逆贼语涉不顺请
皆论以 (第 39b 页)
(十丈其上名曰天门在辰州沅陵县东山边有石窟/即马援所穿室以避炎气者武陵记曰此山头与东)
(海 方壶山 相似神仙多所游集因名壶头方舆记曰/山形似壶因以名山从充充县名属武陵郡从者由)
(也好畤侯畤音止好畤 (第 85a 页)
(海 方壶山 相似神仙多所游集因名壶头方舆记曰/山形似壶因以名山从充充县名属武陵郡从者由)
(也好畤侯畤音止好畤 (第 85a 页)
十三万士民上书咸诉济王之冤初进士潘牥
对策尝以为言并及史弥远至是侍御史蒋岘谓火灾
天数何预故王遂疏劾 方大琮 王万刘克庄等鼓煽异
论并斥牥姓同逆贼语涉不顺请皆论以汉法自是群
臣无敢复言王冤者岘弥远之党也福建安抚 (第 21b 页)
对策尝以为言并及史弥远至是侍御史蒋岘谓火灾
天数何预故王遂疏劾 方大琮 王万刘克庄等鼓煽异
论并斥牥姓同逆贼语涉不顺请皆论以汉法自是群
臣无敢复言王冤者岘弥远之党也福建安抚 (第 21b 页)
十有三里城广)
(一百八十步高二丈四尺为门七东南曰航海南日朝/宗曰善利曰阜财西曰金肃曰和丰北曰就日后 方大)
(琮 改就日为朝天绍兴二十二年经略使方滋修三城/是年秋章贡盗起将寇广州经略使方滋以三城雉堞)
(圯剥乃加增 …… (第 2a 页)
禺都会西曰南海胜观三城旧有/楼橹共一千八百四十有一岁久不全岘重建敌台三)
(百四十七其后摧剥绍定二年 经略方大琮 仍于旧址/刱团楼七十五炮台四并修城门雉堞端平二年经略) …… (第 2a 页)
(至闸门长一百丈阔十丈自闸至海长七十五丈绍定/三年经略使 方大琮 又浚之宝祐元年经略使李迪复)
(自擢甲巷开浚至闸口又加深焉清水濠在行春门穴/城而达诸海古东澳也长二百 …… (第 4a 页)
六脉通而城中无水患宜疏浚之水闸在旧/东西雁翅城濠口嘉定三年经略使陈岘所刱岁久圯)
(坏绍定三年经略使 方大琮 因旧地增筑之两岸石甃/各长二十馀丈中为重闸阔丈馀以通舟楫淳祐四年)
(东闸摧剥 (第 4b 页)
方大琮 筑而新之洪武十三年展筑城池改/甃濠南旧水关广仅六尺关下铁石柱闸凡用两重以)
(严防禦廷国朝康熙二十二 (第 4b 页)
(一百八十步高二丈四尺为门七东南曰航海南日朝/宗曰善利曰阜财西曰金肃曰和丰北曰就日后 方大)
(琮 改就日为朝天绍兴二十二年经略使方滋修三城/是年秋章贡盗起将寇广州经略使方滋以三城雉堞)
(圯剥乃加增 …… (第 2a 页)
禺都会西曰南海胜观三城旧有/楼橹共一千八百四十有一岁久不全岘重建敌台三)
(百四十七其后摧剥绍定二年 经略方大琮 仍于旧址/刱团楼七十五炮台四并修城门雉堞端平二年经略) …… (第 2a 页)
(至闸门长一百丈阔十丈自闸至海长七十五丈绍定/三年经略使 方大琮 又浚之宝祐元年经略使李迪复)
(自擢甲巷开浚至闸口又加深焉清水濠在行春门穴/城而达诸海古东澳也长二百 …… (第 4a 页)
六脉通而城中无水患宜疏浚之水闸在旧/东西雁翅城濠口嘉定三年经略使陈岘所刱岁久圯)
(坏绍定三年经略使 方大琮 因旧地增筑之两岸石甃/各长二十馀丈中为重闸阔丈馀以通舟楫淳祐四年)
(东闸摧剥 (第 4b 页)
方大琮 筑而新之洪武十三年展筑城池改/甃濠南旧水关广仅六尺关下铁石柱闸凡用两重以)
(严防禦廷国朝康熙二十二 (第 4b 页)
(庙为之规制未备皇祐二年经略使田瑜徙于郡东南/隅熙宁元年经略使张田展东城复徙于国庆寺东程)
(师孟蒋之奇相继成之绍圣三年诸生以市廛非弦诵/之地请于知广州章栥又徙于城东南隅番山下即今)
(学也熙宁四年程师孟再任经略使始置学田以赡学/徒乾道三年经略使龚茂良建御书阁淳熙四年转运)
(使赵浣增创亭斋泮池嘉定五年教授许巨川建观德/亭于番山下淳祐四年经略使 方大琮 改建飞阁中塑)
(圣贤燕居像位旁列文行忠信四斋为番山书院寻建/本源堂于阁北元至元十六年学燬于兵大成殿 …… (第 2a 页)
各州县
南海县儒学(在郡西南隅始附于郡学西庑宋嘉定三/年知县宋钧建于县东六十步经略使陈)
(岘增买学田四十馀顷淳祐四年经略使 方大琮 捐资/改建庙学宋季燬于火元至元三十年复徙建城西高)
(桂坊明洪武三年诏兴学校乃增饰之二十二年训导/张 …… (第 10b 页)
西庑宋淳祐元年/知县诸葛珏建于县东南五里前俯大江)
(后提学李鉴摄帅事捐赡军田四百亩以助养士经略/使 方大琮 临流筑浴沂亭为士子游息之所后燬元至)
(元三十年暂附南海学明洪武三年知县吴中建于郡/东城外十三年展东 (第 11b 页)
(师孟蒋之奇相继成之绍圣三年诸生以市廛非弦诵/之地请于知广州章栥又徙于城东南隅番山下即今)
(学也熙宁四年程师孟再任经略使始置学田以赡学/徒乾道三年经略使龚茂良建御书阁淳熙四年转运)
(使赵浣增创亭斋泮池嘉定五年教授许巨川建观德/亭于番山下淳祐四年经略使 方大琮 改建飞阁中塑)
(圣贤燕居像位旁列文行忠信四斋为番山书院寻建/本源堂于阁北元至元十六年学燬于兵大成殿 …… (第 2a 页)
各州县
南海县儒学(在郡西南隅始附于郡学西庑宋嘉定三/年知县宋钧建于县东六十步经略使陈)
(岘增买学田四十馀顷淳祐四年经略使 方大琮 捐资/改建庙学宋季燬于火元至元三十年复徙建城西高)
(桂坊明洪武三年诏兴学校乃增饰之二十二年训导/张 …… (第 10b 页)
西庑宋淳祐元年/知县诸葛珏建于县东南五里前俯大江)
(后提学李鉴摄帅事捐赡军田四百亩以助养士经略/使 方大琮 临流筑浴沂亭为士子游息之所后燬元至)
(元三十年暂附南海学明洪武三年知县吴中建于郡/东城外十三年展东 (第 11b 页)
荐之尝筑菊坡以自适后李昴英侍讲经筵理宗询
及嘉叹久之大书菊坡二字赐其家论者谓其屹然
大臣风节与张九龄齐轨广帅 方大琮 肖像与九龄
祀于学名二献祠 …… (第 101b 页)
洽古今同列推服无何与之帅维扬握手道生平曰
人之功名晚节为难若春唯唯遂力请挂冠以朝奉
郎致仕家居节俭寿八十馀卒淳祐甲辰广帅 方大
琮 立四先生祠祀古成之李昴英郭阊暨若春云
梁文奎东莞人博学强记为文尚理致开禧元年廷 …… (第 145a 页)
于广帅杨长孺长孺得书喜曰敬老尊贤以风励世
俗吾心也亟往见之尊为学老命两吏掖凯拜之寿
八十六卒后同邑林橐亦以静修闻广帅 方大琮 初
行乡饮礼为大宾橐年踰九十威仪可 (第 152b 页)
大琮 甚重
之 (第 152b 页)
田知白番禺人制行高洁广帅 方大琮 建濂泉书院
既落成请李昴英首席昴英曰郡中无如田知白者 (第 153a 页)
大琮 躬诣之以病辞再往叩之则遁矣知白年踰八
十犹能灯下细书贫而好酒自号醉乡遗老时东莞
黎献隐居教授亦以 (第 153a 页)
及嘉叹久之大书菊坡二字赐其家论者谓其屹然
大臣风节与张九龄齐轨广帅 方大琮 肖像与九龄
祀于学名二献祠 …… (第 101b 页)
洽古今同列推服无何与之帅维扬握手道生平曰
人之功名晚节为难若春唯唯遂力请挂冠以朝奉
郎致仕家居节俭寿八十馀卒淳祐甲辰广帅 方大
琮 立四先生祠祀古成之李昴英郭阊暨若春云
梁文奎东莞人博学强记为文尚理致开禧元年廷 …… (第 145a 页)
于广帅杨长孺长孺得书喜曰敬老尊贤以风励世
俗吾心也亟往见之尊为学老命两吏掖凯拜之寿
八十六卒后同邑林橐亦以静修闻广帅 方大琮 初
行乡饮礼为大宾橐年踰九十威仪可 (第 152b 页)
大琮 甚重
之 (第 152b 页)
田知白番禺人制行高洁广帅 方大琮 建濂泉书院
既落成请李昴英首席昴英曰郡中无如田知白者 (第 153a 页)
大琮 躬诣之以病辞再往叩之则遁矣知白年踰八
十犹能灯下细书贫而好酒自号醉乡遗老时东莞
黎献隐居教授亦以 (第 153a 页)
张九龄宋崔与之温若春李
昴英郭阊古成之皆乡先生有祠名先贤祠在明伦堂
之西射圃之北久而浸弊淳祐甲辰广帅 方大琮 立张
文献九龄崔清献与之之祠名二献祠元至元中宣抚
梁雄飞又以苏轼杨长孺并祠于廉吏吴隐之之祠今
皆废朝 (第 13b 页)
昴英郭阊古成之皆乡先生有祠名先贤祠在明伦堂
之西射圃之北久而浸弊淳祐甲辰广帅 方大琮 立张
文献九龄崔清献与之之祠名二献祠元至元中宣抚
梁雄飞又以苏轼杨长孺并祠于廉吏吴隐之之祠今
皆废朝 (第 13b 页)
(临安大火自已至酉烧民庐五十三万士民上书咸/诉济王之冤进士潘牥对策亦以为言并及史弥远)
(侍御史蒋岘弥远之党也上疏谓火灾天数何预故同/王遂劾 方大琮 王迈刘克庄等鼓扇异论并斥牥姓)
(逆贼语涉不顺请皆论以汉法自/是群臣无敢复言济王之冤矣)
发 (第 24b 页)
(侍御史蒋岘弥远之党也上疏谓火灾天数何预故同/王遂劾 方大琮 王迈刘克庄等鼓扇异论并斥牥姓)
(逆贼语涉不顺请皆论以汉法自/是群臣无敢复言济王之冤矣)
发 (第 24b 页)
郎中方惟之先生慎从
方慎从字惟之景德二年进士知弋阳导江等县历潮
漳嘉三州再知漳州改都官郎中以老归卒慎从所至
有德于民在导江时有楠木连理嘉禾九穗之祥玺书
褒异守漳之日适慎言守泉旌麾相望二州荣之及再
至漳漳人夹道欢呼曰吾父复来矣(通志/)
忠惠 方德润先生大琮
(第 21b 页)
方大琮 字 (第 21b 页)
德润 慎从七世孙也祖万擢绍兴三十年 (第 21b 页)
进
士大琮 以词赋为开禧元年省试第三人授南剑州学
教授为江西转运司参议官决狱平允改知将乐县式
杨时庐祀八贤于学丁 (第 21b 页)
外艰服除知永福县值兵饥守
隘立栅禁港发廪无虚日时延名士讲论文义丁内艰
起复累迁太府寺丞历秘书郎著作郎除右正言疏论
天下大势适理宗不御殿封上之踰月入对复言理乱
安危自君心始格其非者在大臣救其源者在谏臣又
以女宠侈费为戒迁起居舍人兼实录院检讨官奏乞
还魏了翁以重朝廷先是有谏言纲常者窜谪相望及
理宗亲政 大琮 敢言复故王爵召用诸老于是言路稍
开殿中侍御史蒋岘恶之疏劾王迈刘克庄等以 (第 22a 页)
大琮
为魁杰请置重 (第 22a 页)
大琮 遂罢去予祠寻改集英殿脩撰 …… (第 22a 页)
知广州广东经略淳祐四年加宝章阁待制进直学士
因旧任 大琮 在广五年百度具举以礼义化人期尽变
其故俗改知隆兴府命下卒谥 (第 22b 页)
忠惠 赠宝谟阁学士依
尚书例致仕 (第 22b 页)
大琮 内温和而外方严平居抑畏言不出
口至立殿陛争是非可否虽贲育不能夺祖尚晦翁沾
溉醇馥于真西山魏鹤山而追慕 …… (第 22b 页)
侍父未尝跬步离侧为政以表励风俗为急(通志献莆/阳文)
林贞肃俊撰 方忠惠公 文集序曰宋自晦翁朱夫子起
建安以上集四儒之成四方学士师宗之闽为盛莆又
宗之方为盛履斋若水伯谟尤著者也 (第 23a 页)
迨尚书 忠惠公
祖尚真源沾溉醇馥于西山鹤山二大老而追慕元城
公为烈 (第 23a 页)
铁庵 之号见志也公弱冠擢南宫词赋第三人
不祈速化沉郁下僚者馀三十年亦遗材矣端平初郑
性之当国搜名进士拔致谏 …… (第 23a 页)
蔡公谥 忠惠 继之亦仅公一人而已端明庆历四諌温
陵海桥之声迹天壤俱敝可也而胤嗣凉落遗文晦蚀
逮之今无几公旧本无恙兹 …… (第 24b 页)
广与故民相纠结不涣散以默运之今耶不能不为德
名幸也俊乡闬晚出前哲景行序文大参之请抑亦俊
之责也公讳 大琮 (第 24b 页)
德润 累赠银青光禄大夫
方履之先生大壮 …… (第 24b 页)
秘书方蒙仲先生澄孙
方澄孙名蒙仲以字行淳祐七年廷对万言大约欲聚
君子明公论以续国脉强精神又请立涪陵后锢秦桧
子孙窜史嵩之以谢天下擢甲科为邵武军教授宾礼
耆宿作成俊乂置贡士庄秩满监激赏所酒库以忧去
入为国子监库官校艺南宫坐商论去取不能下气出
通判泉州辟淮西制置司参议官适元兵渡江治法征
谋悉见咨访元兵退知邵武军表倡儒术著女教一书
以崇风化请立樵川书院祠李忠定以广教学郡最闻
增一秩寻以秘书丞召卒澄孙高才能文有气节一时
诸贤如 方大琮 王迈刘克庄皆与为友初以文字为贾
似道所知及似道相澄孙独求补外终其身所著有通
鉴表微洞斋集子公权 …… (第 26a 页)
通判方严仲先生之泰
方之泰字严仲壬之孙(莆阳/志)绍定初进士历英德府教
授用中州法课试陋士变习 方大琮 为闽漕辟幕府与
洪天锡徐明叔号幕中三贤迁知长溪县以邑前辈杨
楫杨复及师儒黄干并祠汰庠序冗职增弟子员蠲 (第 31a 页)
方慎从字惟之景德二年进士知弋阳导江等县历潮
漳嘉三州再知漳州改都官郎中以老归卒慎从所至
有德于民在导江时有楠木连理嘉禾九穗之祥玺书
褒异守漳之日适慎言守泉旌麾相望二州荣之及再
至漳漳人夹道欢呼曰吾父复来矣(通志/)
忠惠 方德润先生大琮
(第 21b 页)
方大琮 字 (第 21b 页)
德润 慎从七世孙也祖万擢绍兴三十年 (第 21b 页)
进
士大琮 以词赋为开禧元年省试第三人授南剑州学
教授为江西转运司参议官决狱平允改知将乐县式
杨时庐祀八贤于学丁 (第 21b 页)
外艰服除知永福县值兵饥守
隘立栅禁港发廪无虚日时延名士讲论文义丁内艰
起复累迁太府寺丞历秘书郎著作郎除右正言疏论
天下大势适理宗不御殿封上之踰月入对复言理乱
安危自君心始格其非者在大臣救其源者在谏臣又
以女宠侈费为戒迁起居舍人兼实录院检讨官奏乞
还魏了翁以重朝廷先是有谏言纲常者窜谪相望及
理宗亲政 大琮 敢言复故王爵召用诸老于是言路稍
开殿中侍御史蒋岘恶之疏劾王迈刘克庄等以 (第 22a 页)
大琮
为魁杰请置重 (第 22a 页)
大琮 遂罢去予祠寻改集英殿脩撰 …… (第 22a 页)
知广州广东经略淳祐四年加宝章阁待制进直学士
因旧任 大琮 在广五年百度具举以礼义化人期尽变
其故俗改知隆兴府命下卒谥 (第 22b 页)
忠惠 赠宝谟阁学士依
尚书例致仕 (第 22b 页)
大琮 内温和而外方严平居抑畏言不出
口至立殿陛争是非可否虽贲育不能夺祖尚晦翁沾
溉醇馥于真西山魏鹤山而追慕 …… (第 22b 页)
侍父未尝跬步离侧为政以表励风俗为急(通志献莆/阳文)
林贞肃俊撰 方忠惠公 文集序曰宋自晦翁朱夫子起
建安以上集四儒之成四方学士师宗之闽为盛莆又
宗之方为盛履斋若水伯谟尤著者也 (第 23a 页)
迨尚书 忠惠公
祖尚真源沾溉醇馥于西山鹤山二大老而追慕元城
公为烈 (第 23a 页)
铁庵 之号见志也公弱冠擢南宫词赋第三人
不祈速化沉郁下僚者馀三十年亦遗材矣端平初郑
性之当国搜名进士拔致谏 …… (第 23a 页)
蔡公谥 忠惠 继之亦仅公一人而已端明庆历四諌温
陵海桥之声迹天壤俱敝可也而胤嗣凉落遗文晦蚀
逮之今无几公旧本无恙兹 …… (第 24b 页)
广与故民相纠结不涣散以默运之今耶不能不为德
名幸也俊乡闬晚出前哲景行序文大参之请抑亦俊
之责也公讳 大琮 (第 24b 页)
德润 累赠银青光禄大夫
方履之先生大壮 …… (第 24b 页)
秘书方蒙仲先生澄孙
方澄孙名蒙仲以字行淳祐七年廷对万言大约欲聚
君子明公论以续国脉强精神又请立涪陵后锢秦桧
子孙窜史嵩之以谢天下擢甲科为邵武军教授宾礼
耆宿作成俊乂置贡士庄秩满监激赏所酒库以忧去
入为国子监库官校艺南宫坐商论去取不能下气出
通判泉州辟淮西制置司参议官适元兵渡江治法征
谋悉见咨访元兵退知邵武军表倡儒术著女教一书
以崇风化请立樵川书院祠李忠定以广教学郡最闻
增一秩寻以秘书丞召卒澄孙高才能文有气节一时
诸贤如 方大琮 王迈刘克庄皆与为友初以文字为贾
似道所知及似道相澄孙独求补外终其身所著有通
鉴表微洞斋集子公权 …… (第 26a 页)
通判方严仲先生之泰
方之泰字严仲壬之孙(莆阳/志)绍定初进士历英德府教
授用中州法课试陋士变习 方大琮 为闽漕辟幕府与
洪天锡徐明叔号幕中三贤迁知长溪县以邑前辈杨
楫杨复及师儒黄干并祠汰庠序冗职增弟子员蠲 (第 31a 页)
(府皆不就/谥文清)
林光朝艾轩集十卷
刘钥云庄集十二卷附录十卷(建阳人乾道中进士累/官工部尚书兼左谕德)
(谥文/简)
陈淳北溪集五十卷(字安卿龙溪人朱文公/弟子官安溪县主簿) 方大琮铁庵 集四十五卷(莆田人官集英/殿修撰知广州)
华岳翠微南征录十一卷(贵池人宁宗时武/科忤韩侂胄谪死)
程 (第 5a 页)
林光朝艾轩集十卷
刘钥云庄集十二卷附录十卷(建阳人乾道中进士累/官工部尚书兼左谕德)
(谥文/简)
陈淳北溪集五十卷(字安卿龙溪人朱文公/弟子官安溪县主簿) 方大琮铁庵 集四十五卷(莆田人官集英/殿修撰知广州)
华岳翠微南征录十一卷(贵池人宁宗时武/科忤韩侂胄谪死)
程 (第 5a 页)
百里广圆三百里山下水际有新恩侯马援征武溪
蛮停军处胡头径曲多险(胡头按传作壶头注引武/陵记曰此山头与东海 方)
(壶山
相似因名壶/头此云胡头误)其中纡折千滩援就胡头希效早
成道遇瘴毒终没于此忠公获谤信可悲矣(事具马 (第 27a 页)
蛮停军处胡头径曲多险(胡头按传作壶头注引武/陵记曰此山头与东海 方)
(壶山
成道遇瘴毒终没于此忠公获谤信可悲矣(事具马 (第 2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