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地理類
目錄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別集類
专以灵明(灵字恐误/或当作虚)无体无生为主又曰因灵不
动而生寂体岂非异端之说乎
周易义海一百卷
晁氏曰皇朝 房审权 撰集郑玄至王安石凡百家
摘取其专明人事者为一编或诸家说有异同辄
加评议附之篇末 (第 7b 页)
动而生寂体岂非异端之说乎
周易义海一百卷
晁氏曰皇朝 房审权 撰集郑玄至王安石凡百家
摘取其专明人事者为一编或诸家说有异同辄
加评议附之篇末 (第 7b 页)
程迥曰子夏易传京房为之笺先儒疑非卜商也近
世有陋儒用王弼本为之注鄙浅之甚亦托云子夏
凡先儒所引子夏传此本皆无之熙宁中 房审权 萃
训诂百家凡称子夏者乃取后赝本
吕祖谦曰崇文总目剟去子夏名以祛误惑最为有
理
陈振孙曰子夏 (第 6a 页)
世有陋儒用王弼本为之注鄙浅之甚亦托云子夏
凡先儒所引子夏传此本皆无之熙宁中 房审权 萃
训诂百家凡称子夏者乃取后赝本
吕祖谦曰崇文总目剟去子夏名以祛误惑最为有
理
陈振孙曰子夏 (第 6a 页)
四年蔡攸上其书曰其学以卦爻配月或以配日时
传诸人事而以前世已然之迹證之训义颇有所据
若大有九三本左传训晏享乃与古合 房审权 亦采
录之
屠曾序曰吾师草庐先生谓易为五经冠而吴晋英
旧以易解闻吾盐得两君子为陆郁林公纪于常侍 (第 17a 页)
传诸人事而以前世已然之迹證之训义颇有所据
若大有九三本左传训晏享乃与古合 房审权 亦采
录之
屠曾序曰吾师草庐先生谓易为五经冠而吴晋英
旧以易解闻吾盐得两君子为陆郁林公纪于常侍 (第 17a 页)
易义海一百卷
巴郡 房审权 著陈振孙云书只四卷近时江都李衡彦
平稍加删削而益以东坡伊川汉上之说为撮要十卷
所称百卷未之见也
晁氏 …… (第 11b 页)
丁丑三礼辨二十三卷
中兴艺文志仙井李心传撰其书以仪礼之说与郑氏
辨者八十四周礼之说与郑氏辨者二百二十六皆有
据大戴之书疑者三十小戴之书疑者百九十八郑氏
之注疑者三百七十五亦各辨其所以异而详识之
鹤山周礼折衷二卷
陈氏曰魏了翁门人 房审权 所录条例经文附以传注
鹤山或时有所发明止于天官而已 …… (第 30b 页)
笛埙篪巢笙和笙各二刑书及图法帝与太皇太后御
延和殿诏执政侍从皆往观赐诏褒之
太乐演义三卷
巴郡 房审权 撰庶之子也范蜀公元祐初所奏新乐实
用其说 (第 39b 页)
巴郡 房审权 著陈振孙云书只四卷近时江都李衡彦
平稍加删削而益以东坡伊川汉上之说为撮要十卷
所称百卷未之见也
晁氏 …… (第 11b 页)
丁丑三礼辨二十三卷
中兴艺文志仙井李心传撰其书以仪礼之说与郑氏
辨者八十四周礼之说与郑氏辨者二百二十六皆有
据大戴之书疑者三十小戴之书疑者百九十八郑氏
之注疑者三百七十五亦各辨其所以异而详识之
鹤山周礼折衷二卷
陈氏曰魏了翁门人 房审权 所录条例经文附以传注
鹤山或时有所发明止于天官而已 …… (第 30b 页)
笛埙篪巢笙和笙各二刑书及图法帝与太皇太后御
延和殿诏执政侍从皆往观赐诏褒之
太乐演义三卷
巴郡 房审权 撰庶之子也范蜀公元祐初所奏新乐实
用其说 (第 39b 页)
专以灵明(原注灵字恐/误或当作虚)无体无生为主又曰因灵不
动而生寂体岂非异端之说乎
易义海撮要十卷(案宋史艺文/志作十二卷)
熙宁中蜀人 房审权 编义海凡百卷近时江都李
衡彦平删削而益以东坡苏氏伊川程氏汉上朱氏之
说若房氏百卷之书则未之见也衡 (第 16a 页)
动而生寂体岂非异端之说乎
易义海撮要十卷(案宋史艺文/志作十二卷)
熙宁中蜀人 房审权 编义海凡百卷近时江都李
衡彦平删削而益以东坡苏氏伊川程氏汉上朱氏之
说若房氏百卷之书则未之见也衡 (第 16a 页)
程氏易十卷
右皇朝程颐正叔撰朱震言颐之学出于周敦颐得之
于穆修亦本于陈抟与邵雍之学本同然考颐之解不
及象数颇类胡瑗尔景迂云胡武平周茂叔同师润州
鹤林寺僧寿涯其后武平传其学于家茂叔则授二程
与震之言不同
周易义海一百卷
右皇朝 房审权 撰集郑玄至王安石凡百家摘取其专
明人事者为一编或诸家说有异同辄加评议附之篇
末
乾生归一图两卷 (第 11b 页)
右皇朝程颐正叔撰朱震言颐之学出于周敦颐得之
于穆修亦本于陈抟与邵雍之学本同然考颐之解不
及象数颇类胡瑗尔景迂云胡武平周茂叔同师润州
鹤林寺僧寿涯其后武平传其学于家茂叔则授二程
与震之言不同
周易义海一百卷
右皇朝 房审权 撰集郑玄至王安石凡百家摘取其专
明人事者为一编或诸家说有异同辄加评议附之篇
末
乾生归一图两卷 (第 11b 页)
(传羲画程演周经) 王安石易义二十卷龚原注二十卷耿南
仲注二十卷 张弼易十卷颇宗郑氏 房审权 周易
义海一百卷集郑玄至王安石凡六家摘取专明人事
者(熙宁中) 晁说之(以道)古易十二卷又太极传外传 (第 25a 页)
仲注二十卷 张弼易十卷颇宗郑氏 房审权 周易
义海一百卷集郑玄至王安石凡六家摘取专明人事
者(熙宁中) 晁说之(以道)古易十二卷又太极传外传 (第 25a 页)
丹铅录女曲小曲也茧糖窠丝糖也石蜜糖霜也自然
谷(元作□非)禹馀粮也俱见齐民要术
余氏辨林鼎卦爻辞覆公餗餗不解其何物考 房审权
注云餗者鼎实之糁食庖珍之蒸蔬也
野客丛书沈存中笔谈曰唐士人专以小诗著名而读
书灭裂如乐天题坐隅 (第 9b 页)
谷(元作□非)禹馀粮也俱见齐民要术
余氏辨林鼎卦爻辞覆公餗餗不解其何物考 房审权
注云餗者鼎实之糁食庖珍之蒸蔬也
野客丛书沈存中笔谈曰唐士人专以小诗著名而读
书灭裂如乐天题坐隅 (第 9b 页)
周易义海撮要序
自汉以来说经者惟易义最多隋经籍志六十九部唐
志增至八十八部宋志则二百一十三部今之存者十
之一二而已唐资州李氏合三十五家易说题曰集解
南北朝以前遗文坠简藉以得见指归宋熙宁间蜀人 房审权 集郑康成以下至王介甫易说百家择取专明
人事者编成百卷曰周易义海至绍兴中江都李衡彦
平删其冗复益以正叔 (第 1b 页)
自汉以来说经者惟易义最多隋经籍志六十九部唐
志增至八十八部宋志则二百一十三部今之存者十
之一二而已唐资州李氏合三十五家易说题曰集解
南北朝以前遗文坠简藉以得见指归宋熙宁间蜀人 房审权 集郑康成以下至王介甫易说百家择取专明
人事者编成百卷曰周易义海至绍兴中江都李衡彦
平删其冗复益以正叔 (第 1b 页)
鼎祚〉,《集注周易》一百卷〈唐元载〉,《大易粹言》七十卷〈集程张游杨二郭说成之〉,《周易义海》一百卷 〈房审权〉
,《周易义海撮要》十二卷〈李衡〉,《周易纂注》十四卷〈董正卿〉,《集传》十一卷,《丛记》一卷〈朱震〉
一人射之,不若合众力射之,犹有中也。乃尽取诸家说究之,博考前闻,精思其义,而加折衷焉。大抵主理莫备于 房审权,
主象莫备于李鼎祚。去华裒而择之,补不足,表未明,以指南来学,可不谓勤乎。去华谈易不去口,求其书,辄拒
专以灵明无体无生为主。又曰:因灵不动而生寂体,岂非异端之说乎。
《周易义海》一百卷:
晁氏曰:皇朝 房审权 撰。集郑元至王安石凡百家,摘取其专明人事者,为一编。或诸家说有异同,辄加评议,附之篇末。
陈氏曰: 审权 编《义海》凡四卷,近时江都李衡彦平删削,而益以东坡、伊川、汉上之说,为《撮要》十卷,若房氏百卷之书,
《周易义海》一百卷:
晁氏曰:皇朝 房审权 撰。集郑元至王安石凡百家,摘取其专明人事者,为一编。或诸家说有异同,辄加评议,附之篇末。
陈氏曰: 审权 编《义海》凡四卷,近时江都李衡彦平删削,而益以东坡、伊川、汉上之说,为《撮要》十卷,若房氏百卷之书,
》一百卷。〈注〉唐元载。
《大易粹言》七十卷。〈注〉集程张游杨二郭说成之。《周易义海》一百卷。〈注〉 房审权。 《周易义海撮要》十二卷。〈注〉李衡。
《周易纂注》十四卷。〈注〉董正卿。
《集传》十一卷,《丛记》
《大易粹言》七十卷。〈注〉集程张游杨二郭说成之。《周易义海》一百卷。〈注〉 房审权。 《周易义海撮要》十二卷。〈注〉李衡。
《周易纂注》十四卷。〈注〉董正卿。
《集传》十一卷,《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