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史評類
金石類
史鈔類
類書類
兵家類
雜家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转运判官周元吉宠迁近部副使唐梦傅饯别游此
提举学事戴质夫提举常平陈从道预焉大观四年
六月十八日权知州事 张庄正民
题时自妙乐来从
风洞转魁龙隐江归

  先之道夫梦傅质夫从道明远进德政和壬辰岁季 (第 23a 页)
  方信孺既自铭其碧桂山林又为张自明作碧瑶坛
铭并序 紫帽山人既作碧桂山林丹霞子又于其
绝顶以为碧瑶坛抉奇剔秘于斯紫帽山人为之铭
曰碧桂之阿(阙) 嵯峨有方者坛仍此坡陁如踞虎

豹如驾鼋鼍或坐而奕或倚而哦布席而饮植杖而
歌上天星辰大地山河伊俯仰间可蹴可摩安期羡
门骑气相过笑傲今古等一刹那忽来不速款我松
萝彼何人斯山灵所呵

  题名

  假守 张庄
祷雨兹山(阙)   大观(阙)(阙)(阙)


  转运副使权经略安抚陈仲宜道夫提点刑狱唐最 (第 39b 页)
者少所命驾即举名亦罔识所在矣

  诗

   宋张庄 
山甫遄归有诏期省耕聊复耀幢麾翠
岑恰似千旗密绿野何妨万马驰雕鹗精神元老贵
鼎彝功业太平时自惟晚进诚天 …… (第 2a 页)
  龙图阁直学士经略王公若愚与提点刑狱刘子
至提举学事唐梦傅大张旌旆观稼近郊烹今岁

建芽于此遂过傲云诸阁大观元年五月十六日
权发遣转运副使公事 张庄正民


  吕愿忠 爽垲虚明小洞天巉岩垂乳𩔖锋铦薰风
习习来三面夏雨萧萧欠一檐指顾群山劳应接徘
徊归 (第 2b 页)
  关杞字蔚宗会稽人熙宁间提举常平先是有提刑余

藻与其同时人游诸山凡所题名多杞与藻手笔
王祖道字若愚福州人以直龙图阁知桂州蔡京开边
祖道诱王江酋杨晟免等使纳土张大其词言向慕者
百三十峒五千九百家十馀万口宜开建城邑制百蛮
以武臣为守置溪峒司主之诏以为怀远军且颁诸司
使至殿侍军将告命使第补其首领置二砦为立学又
开置允格第州与 张庄
先后其事共要官赏

  (第 12a 页)
张庄
者应天府人 (第 12a 页)
正民
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希祖道 (第 12a 页)
  漓山人曰守国设险必资形胜自古记之矣桂虽多山
然皆特起不任屏蔽江濑之浅可涉而过其险恶足恃
哉虞庆则一时狂言实速自毙故李袭志坚拒僚佐据
桂之策可谓英识虽然遭世隆平宇内熙豫鸿雁不歌
于侧戎马不生于郊山川虽小亦足游咏不惟可畅越

乡之怀间行周览土壤之腴瘠民居之多少瞭然在目
因事创画广为便利得蒙游豫之助不少有事则紏合
士众为国家守封疆万一不济如周马诸公去千百世
风烈如在虽倡义自诸公恊心戮力不辱斯土者非桂
之人乎余故以为不忝有礼之国乃若诸蛮非我族𩔖
怙乱不剪耕牧无所抑四境卧不安席命驾造野祇以
搅心或曰 张庄
平允从州程邻筑兑州蛮且乐附山有
丽篆何可废诸曰开边徼功为国生事宋史非之张虚 (第 13b 页)
避河淤开三市田家口以远湖险中凿郗山以展河渠
建韩庄台庄侯迁顿庄丁庙万年 张庄
德胜等八闸以
节宣水利而泇之运始行其后总河曹时聘复大加展
扩建坝遏沙修堤渡纤置邮驿设兵巡增河官立公署 (第 36a 页)
  分管宿虹河务同知一员驻劄白洋河所属河官七员
宿迁县县丞驻劄县城修防黄河南岸汛地上自睢
宁县界起下至小古城止 南岸主簿驻劄白洋河

修防黄河南岸汛地上自小古城起下至桃源县界
止 北岸主簿驻劄县城修防黄河北岸汛地上自
县西门起下至桃源县界止 刘马庄巡检驻劄皂
河集修防黄河北岸汛地上自邳州界起下至 张庄
运口止并新运河上自皂河口起下至运口止 运
河主簿驻劄皂河集修防运河汛地上自邳州界起
下至皂河口止 归 …… (第 9b 页)
  宿虹河营守备一员驻劄宿迁县所属千总二员把总
四员 宿迁黄河南岸千总驻劄白洋河修防汛地
上自小古城起下至桃源县界止 黄河南岸把总
驻劄蔡家楼修防汛地上自睢宁县界起下至小古
城止 黄河北岸千总驻劄皂河集修防汛地上自
邳州界起下至 张庄
运口止并新运河上自皂河口
起下至运口止 黄河北岸把总驻劄县城修防汛 …… (第 14b 页)
  以上运河厅管

  滕县坝夫一百四十一名 峄县徭夫一百一十
六名 韩庄闸闸夫二十名 德胜闸闸夫三十
名  张庄
闸闸夫二十名 万年闸闸夫三十名
 丁庙闸闸夫三十名 顿庄闸闸夫三十名
候迁闸闸夫三十名 台庄闸闸夫三 …… (第 22a 页)
  宿迁县运河东西两堤上自邳州窑湾界起下至张
庄运口止共一万七千五百十七丈二尺又拦马河
桥坝七座三百七十丈

  宿迁桃源清河山阳安东五县中河北岸堤一道上
张庄
运口起下至安东平旺河止共计堤工六万
二千六百四十五丈内中河南堤七千七百九十八
丈馀又宿迁清河安东三县 …… (第 27a 页)
  清河县清口引河凡四道武家墩沿堤史家㓠一道
烂泥浅一道帅家庄一道裴家场一道共长六千馀
丈今烂泥浅裴家场二道愈加冲刷宽深俱成大河

  宿桃清山安五县中河西自 张庄
口起东至平旺河 (第 31a 页)
海口止计长三百馀里历宿桃清山安五县境自清
河县仲家庄闸以上为运河行运自仲家闸以下泄
东省诸泉霪潦及黄河异涨

  宿迁县皂河上自温家沟起下至皂河又历龙岗岔
头口达 张庄
口止计长四十里上通泇河下接中河
山阳县高堰运料小河南自周桥起北至武家墩止
计长四十里高堰一堤长百馀里 (第 31b 页)
  百川莫险于黄河然南北通运以来浮黄河而达者凡
五百馀里议者莫不以为治河即所以治漕一似乎舍
河别无所谓漕也虽然水性避高而就下地为之不可
逆也运道避险而就安人为之所虑为之或不当耳有
明一代治河莫善于泇河之绩然其议倡始于隆庆年
间都御史翁大立而傅希挚继之耳历舒应龙刘东星

两河臣屡兴屡阻迨至万历三十一年河臣李化龙寔
始通运卒避黄河三百里之险至今赖之嗣后直口塞
董口淤骆马湖又浅涩不行臣因有开皂河之请而泇
河之尾闾复通然自清口以达 张庄
运口河道尚长二
百里重运溯黄而上雇觅纤夫艘不下二三十辈蚁行
蚊负日不过数里每艘费至四五十金迟者或至两 …… (第 29a 页)
圣心爱民已极案内加筑北岸遥堤后复加筹酌若于
遥缕二堤之内再挑中河一道上接 张庄
运口并骆马
湖之清口下历桃清山安入平旺河以达于海而于清
口对岸清河县西仲家庄建大石闸一座既可以泄山 …… (第 29b 页)
高低一寸自皂河至张家庄二
十馀里黄水更低二尺馀内外水面高低相准乃复挑
支河一道自皂河历龙岗岔路口达之 张庄
出口盖前
此皂河出口如丁字形黄水自西而东皂河水自北而
南两溜相抵而不相叱且黄强清弱故易灌今 (第 36b 页)
张庄

出口如人字形黄水 (第 36b 页)
张庄
口之水俱自西而东两溜
相比而不相抵况又以皂河地高之水下注于二十馀 …… (第 36b 页)
也由是上则东省
河流淊淊奔注常束本等之水于漕中而泄暴涨之水
于坝外下则运口常通永无淤塞之虑矣

   张庄
运口为皂河尾闾东通骆马湖甚近若不堵塞
则皂河之水与湖水必半从此入黄中河之水必弱
春初重运难行闭之则夏 (第 37a 页)
秋水发又恐内涨伤堤应
张庄
口闭塞于其东建分水闸二座以减之尤恐
异常霪潦如康熙十九年二十四年之水汹涌漫溢 (第 37a 页)
今河臣王新命仿东省坎河口坝之制堆积乱石为
坝诚为深虑然尚虞宣泄不及当再建一平水大坝
策方万全但湖口一带沙土松浮须于宿迁治西马
陵山址土坚处为之更自 张庄
头见行之河开复河
一道经骆马湖东至马陵山接中河以行运而置见
行之河以为月河泄水之地则往来船只行不经坝 …… (第 37b 页)
  山阳之险俱在南岸险工最多凡十有二曰王公堤乃
第一大险工也别有论说曰老坝口曰草湾汤董庄曰
颜家河上 张庄
曰真武庙曰周家渡曰唐家堡曰小茭
陵曰何家庄曰大茭陵曰马逻沈家围罗铺左家口至
卓家口二十里

  安东 …… (第 52b 页)
苦吕梁洪诸险皆已不经然倒灌之患犹或不免今康
熙二十年闭皂河口又顺𨗳而东十五里出 张庄
运口
遂免倒灌而运艘尚经由黄河二百八十馀里不无牵
挽之瘁风涛之厄潢已于九里冈一带黄河北岸之内
间开运 …… (第 113a 页)
  黄流之倒灌北运口其害己非一日矣明时漕艘历吕
梁抵徐州进镇口闸北运每年黄涨即逆流进闸辄致
垫塞因立法俟漕船进口即闭闸禁行至秋深水退方
为起闸放回空之船然而涝浚之工究不能免后渐改
而东至皂河口进北运河虽脱吕梁诸险然黄流倒灌
犹未免也靳公甫督河骆马湖口已经淤断漕运无由
北达危急异常陈子即相度水势建议创挑皂河二十
里复挑支河三十里由 张庄
运口北上于是黄流北灌 (第 117b 页)
之患方息其故何哉盖以运口愈东则地势愈下北水
从上注下以顺入于河而黄水不能自下而上以逆入
于漕也况至 张庄
运口又北接骆马湖之水合流入河
而力更足以敌黄耶稍为更定除数百年倒淤之患非
深得水之情性其孰能与之 …… (第 118a 页)
  北运河口改至 张庄
虽免倒灌之患然漕船自淮出清
口溯流而上尚有一百八十里之遥重载逆水固属难
行而淮水之湍急于徐州以东为更 (第 120b 页)
  上舍  郑店  阳庄  安阳
  费庄(五保/六保)修浦  开原庄(八保九保/)
  冯桥(十五/都)郭庄  芦桥  尹城
   张庄  
徐舍  寺前  贾山
  严塔  莲干  贾村(十六都并/属神护乡)
  刁庄  堵村  谢巷  曹 …… (第 23b 页)
  仓干泾 板桥  河庄  下曹

  路耿  大浮  漆塘  周村
  胡戴   张庄(二十/四都)
大桥  梁塘(二保三保/)
  沿塘  章村  连垛  丁巷
  塘北  后溪  苏秦(二十/五都) …… (第 25a 页)
  庙桥  后陈(三十/都)唐店  余村
  焦庄  蠡东  沿塘  东张
  西许  张村  溪桥   张庄(三十一都/)
  望亭  沿塘(二保/三保)下库  湖头
  徐陶  新安城 净慧寺 溪西
  新桥(三十二都并 (第 26a 页)
亭教授临江军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国子监丞丐外得知岳州卒于官为人廉谨死之日家
无馀资葬金坛县上元乡之西 张庄
柳涚丹徒人擢庆历六年进士第为陜西司理参军以 (第 12a 页)
旧有闸属
中河运舟从此溯浊河入茶城口隆庆迄万历初茶城口凡三淤
传都御史即境山南建梁境闸其下地崩沟己连 张庄
湖至黄家
留城马家桥三闸两岸原俱在湖中湖溢灌堤堤数坏是年并秦
沟亦淤公乃改河口于茶城东八里千新渠出口 (第 43b 页)
注非以小清之故也小清河虽稍有逆
流为水几何查其泊在长山新城之西北隅每年六七月
山水泛涨往往决长山之杜 张庄
诸口而入则清沙泊之
受水实长山遗之也今不争于上游之长山而争于下流
之高苑何也盖水浑则利其来以沃田水清 (第 27a 页)
则欲其泄以
布种此二百年来所为盗决而不已也为今日计惟有严
张庄
之口以障其源浚小清孝妇之滞以导其流固南
北二岸之堤以防其溃而又疏视水之沟以分其势可永
无患此之不务而 …… (第 27a 页)
支脉沟入海而慱兴乐安畏其害驱
水害人难以强矣而欲建无益之渠以滋六害舛之舛者
也讯之士大夫皆称焦家桥杜 张庄
一带河防不谨以致
清沙受水宜责之顶河人役设铺看守卑薄者筑之一有
冲决责有所归清沙可免水关至于新城奸民 …… (第 30a 页)
如盆河口南岸
一淤滩广数丈突兀而当河之中流水至不下不得不溢
出为患一处如此他可知己今之计当严焦家桥杜 张庄
等一带之河防筑樊家史家黑水湾等各处之河口而孝 (第 30b 页)
 六七十里无人迹委义民在高都店守之 寨手黄庄通大王
 庄多盗委义民官在寨子守之 坦埠旧寨系莒州盐徒要路
 委义民官住寨守之 鲁村 张庄
系矿徒出没之地委义民住
  (第 6a 页)
张庄
守之 桃曲店与紫金关策应亦重地委义民住桃曲守
 之
莒州 东莞集在州北一百二十里与安丘接系重地委区长 …… (第 6a 页)
 名添设乡长住雁翎关与上四庄官兵恊力防守 牛家庄洪
 沟崖横山口西通泰安南通泗水盗贼之区设义勇官及区长
 住横山口乡长住 张庄
在牛家庄洪沟崖两庄之间往来巡守
莱芜 大王庄在县西北六十里南去刘元帅寨十里累生变逆
 东西北三路皆阻 (第 7b 页)
    防六十七员(淮徐属二十三员二驻本营均宿/虹南岸二十一分防各汛萧砀南)
(岸属王平庄定国寺田工丰铜北岸属丰上陆/堡 张庄
坝铜沛属郭村大坝小店睢灵南岸属)
(戴家楼余纪魏工王家堂下邳州北岸属童家/堂五工头宿虹南岸属周家楼宿 (第 22a 页)
城迤西长十五里有奇系清河县境其汛三曰里)
(河下汛里河上汎运口汛有张福口引河一道长/一千二百三十五太 张庄
引河一道长一千六百)
(七十丈又有裴家场/烂泥浅三岔等引河)老鹳河(在府城西七十里古/谓之灌口隋大业 …… (第 15a 页)
  河(在清河县西北胡贤口北其左右皆军营田故/名府志康熙十年河决桃源七里沟三汊下流)
(沙淀漕艘回空者由新河入营河南经半/边店娘子庄迤东南出王家营溯于淮)大涧河
(在清河县西北分泄民田积水入安东/县南六塘河达海/本朝乾隆九年浚)周家河(在/清)
(河县西北接泄桃源县民便河之水至响水河入/包家河汇注南六塘河以达海/本朝乾隆二十)
(三年/浚)马家河(在清河县西北上承刘皮涧等处大/河积水入大涧河韦家闸归安东县)
(南股六塘河达海/本/朝乾隆二十八年浚)中河(在清河县西北即运/河下流也由清口出)
(黄河顺流数里至县西杨家庄入口又西北经桃/源县东又北经宿迁县东至骆马湖口入新河按)
(运河旧由清口达 张庄
历黄河险溜二百里每遇/风涛动淹两月康熙二十六年/特命河臣)
(于黄河北岸遥缕堤内加挑中河一道上接 (第 21b 页)
张庄/
运口及骆马湖之清水下历桃清山安入海粮艘)
(既出清口即截流径渡由仲家庄闸直入中河北/上又开盐河一道自 …… (第 21b 页)
三/百里之险至今赖之嗣后直口塞董口淤骆马湖)
(浅涩河臣因有开皂河之请而泇河之尾闾复通/然自清口以违 张庄
运口河道尚长二百里重运)
(溯黄而上日不过数里运者或至两月方能进口/而漂失沈溺往往不免盖风涛激驶固非 …… (第 22a 页)
(能胜也康熙二十五年加筑北岸遥堤后复加筹/酌若于遥缕二堤之内再挑中河一道上接 张庄)
(
运口并骆马湖之清水下历桃清山安入平旺河/以达于海而于清口对岸清河县西仲家庄建大)
(石闸一座既可以泄 …… (第 22b 页)
中河东岸钳口坝旧志自清河县杨庄运口/起至桃源县交界三岔止计程一十七里自桃清)
(交界三岔起至宿迁境内 张庄/
运口止计程一百四十里有奇)线河(在清河县北/一名泄河泄)
(县内之水入县西北金家湖迤东北达蒋家湖至 …… (第 23b 页)
长八千一百四十二丈五尺又山阳黄河之/险俱在南岸险工凡十二曰王公堤曰老坝口曰)
(草湾汤董庄曰颜家河上 张庄
曰真武庙曰周家/渡曰唐家堡曰小茭陵曰何家庄曰大茭陵曰马)
(逻沈家围曰罗家左家口二十里/按水利考所 …… (第 39b 页)
县黄河南岸/龙窝汛自烟墩旧险工东头起至骆家营清河县)
(界止缕堤长七千七百四丈八尺康熙九年创筑/内有 张庄
险工长四百三十丈四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亲阅/命筑挑水/坝一座淡家庄险工长二百七十文)马厂堤(在桃 (第 41b 页)
界/古堤头起下至淮安府桃源县交界白洋湖钞关)
(口止计六十三里北/口止又自吴家墩起/岸自邳州交界起至 张庄
运/至桃源县交界止共七十八) …… (第 29a 页)
卑于皂河口二尺馀与黄水相准乃复/挑支河自皂河历龙冈达张家庄出口以皂河地)
(高之水下注二十馀里地卑之 张庄
口迅流足以/敌黄由是运河常通永无淤塞之虑又 (第 30a 页)
张庄
运口)
(为皂河尾闾东通骆马湖甚近今既开中河楼皂/河此口若不堵塞则皂河水与湖水必半从此入) …… (第 30a 页)
(黄中河之水必弱春初重运难行闭之则夏秋水/发又恐内涨伤堤应将 张庄
口闭塞于其东建分)
(水闸二座以减之犹恐霪潦漫溢宣泄不及当再/建一平水大坝策方万全也河防志泇河跨山东 …… (第 30b 页)
百二/十里宿迁运河上自窑湾口至张运口接中河计)
(四十七里/本朝康熙二十六年开中河运艘由/中河入新河 张庄
运口不复通黄河/按有明泇)
(河之议始于隆庆四年翁大立中閒舒应龙刘东/星等虽经开凿屡阻异议至万历三十 …… (第 30b 页)
达雎河及萧县永固姬村)
(等湖至宿迁归仁堤入/洪泽湖乾隆八年重浚)吕孟湖(在沛县东南四十/里相接又有 张庄)
(
微山亦山诸湖与昭阳/湖并为潴水沟漕之处)昭阳湖(在沛县东北八里/即三阳湖俗名刁)
(阳湖山东邹滕二县 …… (第 35b 页)
  基湖(在宿迁县东南三十里周四十五里旧为石/崇积贮之所有闸曰石崇闸其水导流为崇)

(河接淮安府/桃源县界)白鹿湖(在宿迁县西南五/十里由小河入泗)骆马湖(在/宿)
(迁县西北十里本洼田也明季漫溢成湖长六十/里周一百五十馀里受山左诸山之水由董家陈)
(窑二沟以入运河/本朝康熙七年董口淤漕艘/取道于湖十八年黄河北决湖渐淤河臣靳辅于)
(湖西皂河口别开新河至 张庄
口行运湖遂废二/十六年又于湖口开中河接新河历宿桃安清诸)
(县引湖水注之以泄上源诸湖涨水且便行运二 …… (第 36a 页)
(筑猫儿窝万家庄马庄集咸水坝三座以泄之使/东入骆马湖也又宿迁县运河东西两堤上自邳)
(州窑湾界起下至 张庄
运口共一万七千五百十/七丈三尺又拦马河桥坝七座共长三百七十丈)
(通志康熙十九年总河靳辅创建邳州运河 …… (第 53b 页)
   堤(在宿迁县东中河两岸河防志宿迁县湖西中/河北岸堤长一千二百二十三丈三尺湖东中)
(河北岸积土长一千一百三十七丈南岸子堤上/自拦河头下至桃清交界共长二万三千一百二)
(十七丈六尺北岸子堤长二万二千八百六丈其/拦马河大王庙险工长五十六丈又北岸遥堤自) (张庄
运口至骆马湖西岸长一千一百二丈五尺/又自骆马湖东岸至拦马河长八百九十六丈又)
(自高山头至刘老涧旧坝 (第 54a 页)
(许氏胡朝铭/氏张尚珍妻/妻梅氏林士经妻杨氏胡正珆妻汪/宋氏胡膺妻徐氏杨某妻张氏胡椿)
(祚妻/妻 张/庄
氏胡启祥妻高氏胡绍缟妻张氏胡启龄/氏胡启澄妻张氏陈大振妻于氏陈宏策妻)
(于/氏/氏杨长在妻屠氏周鼎 (第 51b 页)
年加修)
(水口十八处/涵洞四座焉)吕孟湖(在滕县南一百二十里北为/运河其西为赤山湖微山湖)
(东为 张庄
河又东接峄县之韩庄湖实一湖也今/通谓之吕孟湖明史河渠志诸湖连注八十里引) …… (第 22a 页)
(在峄县西南运河上自江苏徐州沛县界之夏镇/闸而南七十里为韩庄闸有闸官又二十里为德)
(胜闸又二十里为 张庄
闸又八里为万年闸又十/里为丁庙闸又六里为顿庄闸又二十里为侯迁)
(闸又八里为台庄闸向俱设有闸官今惟万 (第 45a 页)
  处现筑草坝三座下板蓄水韩庄以下各闸俱有

  浅处得胜闸以上鸡心洲筑草坝一座 张庄
闸以
  上六里石筑草坝一座俱下板蓄水粮船始行缘
  三闸地势最高水难停蓄河底又系砂礓虽时加
  挑 …… (第 32b 页)
  雍正二年九月二十四日漕运总督(臣/)张大有等
  谨
 奏为遵
旨覆奏事窃(臣/)
陛见时面奏山东运河八闸内之得胜闸至 张庄
闸系 …… (第 37b 页)
  中之处六里石地方添建一闸蓄水济运随奉
俞旨命(臣/)与河(臣/)齐苏勒抚(臣/)陈世倌商议具奏钦此
  钦遵该(臣/)等会看得得胜闸至 张庄
闸计程十二
  里河势甚直两岸陡峻且地势高亢每遇水微之
  时不能收存水势该管印河各员年年于适中六 (第 38a 页)
 官树(唐诗日斜官/树闻蝉满) 脂辖(左传郑子产曰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赡其事注巾)
(车主车之官/以脂涂车辖) 增赠扇(见闻录明费文宪宏记尚书 张/庄
简悦自惊篇录养生要节慎) (第 1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