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詩類
春秋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史評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岁
魏晋南北朝河之利害不可得闻唐自长寿以来
时有溢决见之于史而无大变迁故不志河渠阎
百诗云其说有二一程子曰汉火德多水灾唐土
德少河患一 宋敏求 曰唐河朔地天宝后久属藩
臣纵有河事不闻朝廷故一部唐书所载者仅滑
帅薛平萧仿二事耳(唐会要云元 (第 150b 页)
魏晋南北朝河之利害不可得闻唐自长寿以来
时有溢决见之于史而无大变迁故不志河渠阎
百诗云其说有二一程子曰汉火德多水灾唐土
德少河患一 宋敏求 曰唐河朔地天宝后久属藩
臣纵有河事不闻朝廷故一部唐书所载者仅滑
帅薛平萧仿二事耳(唐会要云元 (第 150b 页)
百年而学者始得以家传人诵也(晁说之曰唐明皇改/古文从今文陆氏释)
(文犹存一二吕微仲得古本于 宋次道 王至仲家以较/释文虽小有异同大体相类王应麟曰按国史艺文志)
(唐孝明写以今字藏其旧本开宝五年别定今文 (第 29b 页)
(文犹存一二吕微仲得古本于 宋次道 王至仲家以较/释文虽小有异同大体相类王应麟曰按国史艺文志)
(唐孝明写以今字藏其旧本开宝五年别定今文 (第 29b 页)
往(二十五年/)
齐崔杼弑庄公其一时凶威虐焰举国无一人敢御太
史书崔杼弑君已自是难崔杼杀太史而其弟嗣书则
又难二人死而其弟复嗣书则尤难且三人死而其弟
又书则愈难南史氏执简以往则又愈难大抵君子守
正果坚则小人虽有如此凶威虐焰终不能移夺然这
里须看得非偶然如此盖文武成康涵养数百年风俗
所以有此且以本朝论之自太祖太宗真宗以来朝廷
之上养成一个爱君忧国犯颜逆耳㡳风俗故一时忠
臣辈出当时如青苗如市易如保甲如户役争者殆未
以一二计固不可悉数止以一事论之李定以资浅入
台而 宋敏求 从之而去李大林继之又去苏颂又去黜
者相踵而争者方切当是时天下有三舍人之号齐之 (第 9a 页)
齐崔杼弑庄公其一时凶威虐焰举国无一人敢御太
史书崔杼弑君已自是难崔杼杀太史而其弟嗣书则
又难二人死而其弟复嗣书则尤难且三人死而其弟
又书则愈难南史氏执简以往则又愈难大抵君子守
正果坚则小人虽有如此凶威虐焰终不能移夺然这
里须看得非偶然如此盖文武成康涵养数百年风俗
所以有此且以本朝论之自太祖太宗真宗以来朝廷
之上养成一个爱君忧国犯颜逆耳㡳风俗故一时忠
臣辈出当时如青苗如市易如保甲如户役争者殆未
以一二计固不可悉数止以一事论之李定以资浅入
台而 宋敏求 从之而去李大林继之又去苏颂又去黜
者相踵而争者方切当是时天下有三舍人之号齐之 (第 9a 页)
古文尚书十三卷
晁氏曰汉孔安国以𨽻古定五十九篇之书盖以𨽻写
籀故谓之𨽻古其书自汉迄唐行于学官明皇不喜古
文改从今文由是古文遂绝陆德明独存一二子释文
而已皇朝吕大防得本于 宋次道 王仲至家以较陆氏
释文虽小有异同而大体相类观其作字奇古非字书
傅会穿凿者所能到学者考之可以知制字之本 (第 15b 页)
晁氏曰汉孔安国以𨽻古定五十九篇之书盖以𨽻写
籀故谓之𨽻古其书自汉迄唐行于学官明皇不喜古
文改从今文由是古文遂绝陆德明独存一二子释文
而已皇朝吕大防得本于 宋次道 王仲至家以较陆氏
释文虽小有异同而大体相类观其作字奇古非字书
傅会穿凿者所能到学者考之可以知制字之本 (第 15b 页)
说有二一程子曰汉火德多水灾唐土德少河患一
宋敏求 曰唐河朔地天宝后久属藩臣纵有河事不
闻朝廷故一部唐书仅载者薛平为郑滑节度使河
决瓠子一事耳(又裴 (第 28b 页)
宋敏求 曰唐河朔地天宝后久属藩臣纵有河事不
闻朝廷故一部唐书仅载者薛平为郑滑节度使河
决瓠子一事耳(又裴 (第 28b 页)
要初不及此而王圭等所编五朝会要始载/近晦事盖五朝会要得之于姚辟所修太常因革礼而)
(因革礼所载实得之 宋敏求 (第 25a 页)
敏求 春明退朝录云欧阳/修提总修太常因革礼遣姚辟见问建隆四年南郊改)
(元乾德是岁十一月二十九日冬至而郊礼 (第 25a 页)
在十六日/何也乃检日历其赦制云律且协于黄钟日正临于甲)
(子盖避晦而用十六日按 敏求 止云避晦而因革礼五/朝会要则皆云逼近晦日今据长历是年十一月晦亦)
(在三十日如此则不当云避晦春明退朝 (第 25a 页)
录误也然 敏/求 又云皇祐二年当郊而冬至复在晦宋庠遂建明堂)
(之议 (第 25a 页)
敏求 既援此以言则乾德皇祐似是一例疑历家/当时亦有所避故特移晦于三十日其实当在二十九)
(日也因革礼及五朝 (第 25a 页)
会要遂承用之不然此事本自 敏/求 发明不应乃尔误须通历算者细考之熙宁三年八) (第 25a 页)
(因革礼所载实得之 宋敏求 (第 25a 页)
敏求 春明退朝录云欧阳/修提总修太常因革礼遣姚辟见问建隆四年南郊改)
(元乾德是岁十一月二十九日冬至而郊礼 (第 25a 页)
在十六日/何也乃检日历其赦制云律且协于黄钟日正临于甲)
(子盖避晦而用十六日按 敏求 止云避晦而因革礼五/朝会要则皆云逼近晦日今据长历是年十一月晦亦)
(在三十日如此则不当云避晦春明退朝 (第 25a 页)
录误也然 敏/求 又云皇祐二年当郊而冬至复在晦宋庠遂建明堂)
(之议 (第 25a 页)
敏求 既援此以言则乾德皇祐似是一例疑历家/当时亦有所避故特移晦于三十日其实当在二十九)
(日也因革礼及五朝 (第 25a 页)
会要遂承用之不然此事本自 敏/求 发明不应乃尔误须通历算者细考之熙宁三年八) (第 25a 页)
库盖僣伪储蓄并入左藏其北库金帛山)
(积宜也王曾云僣伪储蓄悉入封桩政缘误指左藏北/库即为封桩库耳又按 宋敏求 东京记云国初置景福)
(内库太平兴国三年改名内藏相对有封桩库景德四/年赐名内藏西库别有景福殿库𨽻焉 (第 21a 页)
敏求 以内藏库) …… (第 21a 页)
(即景福库与国史不同或 敏求 误所云封桩库则是真/宗时别以新衣库为之者非王曾所记太祖时封桩库)
(也别有景福殿库亦𨽻左藏既云别有 (第 21b 页)
又恐非太宗所/改景福内库矣然职官志载内藏库在银台门外又有)
(西库景福殿库𨽻马与 敏求 所记盖/同今但以食货志为据更俟详考)
十一月丁亥遣供奉官閤门祗候吴元载太常寺太祝
毋宾古为契丹贺正使 (第 21b 页)
(积宜也王曾云僣伪储蓄悉入封桩政缘误指左藏北/库即为封桩库耳又按 宋敏求 东京记云国初置景福)
(内库太平兴国三年改名内藏相对有封桩库景德四/年赐名内藏西库别有景福殿库𨽻焉 (第 21a 页)
敏求 以内藏库) …… (第 21a 页)
(即景福库与国史不同或 敏求 误所云封桩库则是真/宗时别以新衣库为之者非王曾所记太祖时封桩库)
(也别有景福殿库亦𨽻左藏既云别有 (第 21b 页)
又恐非太宗所/改景福内库矣然职官志载内藏库在银台门外又有)
(西库景福殿库𨽻马与 敏求 所记盖/同今但以食货志为据更俟详考)
十一月丁亥遣供奉官閤门祗候吴元载太常寺太祝
毋宾古为契丹贺正使 (第 21b 页)
在/者矣元佐虽封卫王盖未尝有建储之议也九年正月)
(廷美死元佐乃发狂固不缘辞位别志误矣司马光日/记载 宋敏求 云廷美之贬元佐请其罪由是失爱日记)
(盖得其/实也)屡为残忍不守法度左右微过必加手刃仆吏
过庭往往弯 (第 6a 页)
(廷美死元佐乃发狂固不缘辞位别志误矣司马光日/记载 宋敏求 云廷美之贬元佐请其罪由是失爱日记)
(盖得其/实也)屡为残忍不守法度左右微过必加手刃仆吏
过庭往往弯 (第 6a 页)
诏文武官自今承天节除子孙外自馀宗属及已食
禄者不得奏荐
辛丑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张旻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
事旻遭丧有诏起复于是自河阳来朝特加宠命寻出
判陈州
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张知白与宰相王钦若议论多相
失因称疾辞位丙午罢为刑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
天雄军上赋诗饯之辅臣以杂学士出藩并翰林侍读
学士外使皆自知白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云祖宗时/宰相罢免唯赵令得使相馀多)
(本官归班参枢亦然天禧中张文节始以侍读学士知/南京天 (第 21b 页)
禄者不得奏荐
辛丑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张旻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
事旻遭丧有诏起复于是自河阳来朝特加宠命寻出
判陈州
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张知白与宰相王钦若议论多相
失因称疾辞位丙午罢为刑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
天雄军上赋诗饯之辅臣以杂学士出藩并翰林侍读
学士外使皆自知白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云祖宗时/宰相罢免唯赵令得使相馀多)
(本官归班参枢亦然天禧中张文节始以侍读学士知/南京天 (第 21b 页)
郎集贤校理兼天章阁侍讲史馆检讨
曾公亮宗正丞崇文院检讨兼天章阁侍讲赵师民殿
中丞集贤校理何中立校书郎 宋敏求 大理寺丞馆阁
校勘范镇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邵必并为编修唐书
官必以为史出众手非是卒辞之中立长社人必丹阳 (第 2b 页)
曾公亮宗正丞崇文院检讨兼天章阁侍讲赵师民殿
中丞集贤校理何中立校书郎 宋敏求 大理寺丞馆阁
校勘范镇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邵必并为编修唐书
官必以为史出众手非是卒辞之中立长社人必丹阳 (第 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