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書類
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別史類
目錄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華嚴部類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音垂广韵盛谷圆囤也(又广韵市缘切集韵韵会淳沿切正韵重圆切并音遄义同)又集韵多官切音端竹名出岭南 
(集韵亦作𥵣)(唐韵广韵持兖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桂兖切并音瑑集韵篆书也尚书序疏秦书有八体一曰大)
(篆二曰小篆及新莽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时有六书二曰篆书即小篆下杜人 程邈
所作五曰缪篆所以摹印)
(法书考大篆者周史籀所作也或曰柱下史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篆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 (第 36b 页)
摄以应制作改
定古文使甄丰校定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内书也二曰
奇字即古字有异者三曰篆书即小篆下杜人 程邈
所作也四
曰佐书秦 (第 15a 页)
隶书
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
幡信也由此而论即秦罢古文而有八体非古文矣以至亡新
六书并八体亦 …… (第 15a 页)
用其小篆虫书摹印 隶书
去其大篆刻符殳书署书而加以古
文与奇字其刻符及署书盖同摹印殳书同于缪篆大篆正古
文之别以慕古故乃用古 (第 15b 页)
□动虫肖翘植物也○今增)○篆(柱兖切次清浊音说文引书也从竹彖声徐曰篆书著于竹竹笺简
也古书史籀作大篆
秦程邈
作小篆又夏篆车名郑司农曰夏赤也郑曰毂有约也五采画毂约约鸟孝切)(说文
雕刻圭璧上起兆瑑也从玉篆省声
(第 5b 页)
时秦烧灭经
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
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徐锴曰王僧虔云秦狱吏 程邈/
善大篆得罪系云/阳狱增绝) …… (第 2a 页)
(大篆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其书曰 隶书
班固/云谓施之于徒隶也即今之 (第 2b 页)
隶书
而无点画俯仰之势)自尔秦书有
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徐锴曰案/汉书注虫)
(书即鸟书 …… (第 2b 页)
题苍龙白虎二阙)
(羊欣云何覃思/累月然后题之)七曰殳书(徐锴曰书于殳也殳体/八觚随其势而书之)八曰 隶书
汉兴
有草书(徐锴曰案书传多云张并作草又云齐相杜探作据说文则/张并/之前已有矣萧子良云藁书者董/仲舒 …… (第 2b 页)
书也二曰奇字即
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
人程之所作也(徐锴曰李斯虽改史篇为/秦篆而 程邈
复同作也)四曰佐书即 (第 3a 页)
隶书
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 (第 3a 页)
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
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
常行以耀于世诸生竞说字解经諠称秦之 隶书

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
长人时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
苛人受钱苛之 (第 3b 页)
锴案汉书李斯等作苍颉爰历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然则斯等虽攺史篇而程邈复同作也)
四曰佐书即 秦隶书
五曰缪篆所以
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 (第 7a 页)
 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臣锴曰/乡音向)虚造不
 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诸生
 竟逐说字解经谊称秦之 隶书
为苍
 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攺易乃猥(一本/作)
 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
 中也廷尉说律至以 (第 8a 页)
 (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𨽻书亡新居摄以应制作改定古)

 (文使甄丰校定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内书也/二曰奇字即古字有异者三曰篆书即小篆下杜人)
  (程邈
所作也四曰佐书秦 (第 32b 页)
隶书
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由此而论即秦罢)
 (古文而有八体非古文矣以至亡新六书并 (第 32b 页)
 程邈善大篆得罪系云阳狱增减大篆去其繁复始
 皇善之出为御史名其书曰隶书江式论书表云隶
 书者始皇使下杜人 程邈
附于小篆所作也张怀瓘
 书断云 (第 90b 页)
程邈
益大小篆方圆而为隶书诸家之说虽
 或云删古或云增减大篆或云附于小篆益大小篆
 之不同大都去篆未远徐锴 …… (第 90b 页)
 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
 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
 皇帝使下杜人 程邈
所作也四曰佐书 (第 93b 页)
秦隶书
五 …… (第 93b 页)
 体为王莽改定汉书以六体为萧何著法并不言秦
 有八体慎固俱汉人而两书有异同何也又按论书
 者皆谓李斯作小篆程邈作 隶书
许氏则以小篆为
 程邈所作而不言其作隶卫恒四体书势亦云下邽
 人程邈从狱中作大篆或曰邈所定乃隶字也或 …… (第 94a 页)
 定为程邈书哉

 今人谓 隶书
为隶古非也按孔安国尚书序云科斗
 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
 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 (第 94b 页)
以竹简写之孔颖达正
 义云就古文体而从隶定之故曰隶古以虽隶而犹
 古也陆游老学庵笔记云隶为 隶书
古为科斗前一
 简作科斗后一简作 (第 94b 页)
隶书
释之由前之说以隶笔作
 古体非汉世通行之隶由后之说则隶自隶而古自 …… (第 94b 页)
 变而从省者也
后汉书儒林传曰熹平四年灵帝乃诏诸儒正定五经
刋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

使天下咸取则焉
 按 隶书
之名见于前后汉书者惟艺文志及儒林传
 耳虽三体石经非熹平所刻详辨碑考中亦可知终
 汉之世隶未尝有别名 …… (第 95b 页)
 之言为伪也郭忠恕佩觿亦鄙其言以为流俗而自
 为之说曰书有八体蔡邕以隶作八分体盖八体之
 后又生此法谓之八分乃又曰小篆散而八分生八
 分破而 隶书
出其言自相矛盾不足据也惟王愔文
 字志云王次仲于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
 言有模楷其说最为可据愔 …… (第 98b 页)
 光乃合而为一以不详诗语因其题曰八分小篆遂
 谓八分犹杂篆体不亦谬欤
 按八分本无是名卫恒谓王次仲始作楷法王愔亦
 云变隶草为楷法字方八分盖即 隶书
而有楷法者
 也故王愔志古书三十六种目 (第 100a 页)
隶书
楷书而无八
 分萧子良古今篆隶文体亦有楷书而无八分张怀
 瓘书断亦云八分本谓之楷书自钟王变体谓正书 (第 100a 页)
 为 隶书
因别有八分之名然王僧虔能书人名云王
 次仲作八分楷法唐玄度十体书云王次仲乃作八
 分楷法亦未尝专以八 …… (第 100b 页)
 于太学立碑刋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邕书徐浩论
 书云程邈变隶体邯郸传楷法事则朴略未有功能
 则尚有专名楷法者惟蔡希综法书论乃谓王次仲
 以 隶书
改为楷法又以楷法变为八分则竟以次仲 (第 100b 页)
 所变为八分而楷法八分各为一体矣今俗相承又
 名正书为楷书有人曰八分本谓楷书即 隶书
之有
 楷法者必且哗然非笑之矣
 韦续五十六体书云八分书魏钟繇谓之章程书张
 怀瓘书断云八分时人用写 …… (第 101a 页)
 合之哉
唐六典云校书郎正字掌雠校典籍刋正文字其体有
五一曰古文废而不用二曰大篆惟石经载之三曰小

篆印玺幡碣所用四曰八分石经碑碣所用五曰 隶书
典籍表奏公私文疏所用
 按唐所谓 (第 103b 页)
隶书
即今之正书所谓八分即汉之 (第 103b 页)
隶书
 
魏晋以降凡工正书者史皆称其善隶王羲之传云
 善 (第 103b 页)
隶书
为古今之冠是也唐亦因之弗改耳若蔡有
 邻韩择木辈唐所称工八分者其石刻具在蔡有尉
 迟迥碑韩有告华岳文 …… (第 103b 页)
 始盛其形类隶而变方广作波势不古不严岂在唐
 始有之耶此所谓无知而妄议也
 林罕字源偏旁小说序云开元中以隶体不定复
 书
字统曰开元文字大历中张参作五经文字开成
 中唐玄度复作九经字样况是 (第 104a 页)
隶书
莫知篆意今开
 元文字世有板本张参玄度之作石刻犹存悉是正
 书唐谓正书 (第 104a 页)
隶书
此其證也 …… (第 104a 页)
 汉似古则犹为谬论耳
张怀瓘书断云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
愔云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
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又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
隶为八分二家俱言后汉而两帝不同且灵帝之前工
八分者非一而云方广殊非 隶书
既云古书岂得称隶
若验方验广则篆籀有之变古为方不知所谓也按序
仙记云王次仲上谷人少有异志早年入学屡有 (第 105a 页)
灵奇

年未弱冠变仓颉书为今 隶书
始皇时官务繁多得次
仲文简略赴急疾之用甚喜遣使召之三徵不至始皇
大怒制槛车送之于道化为大鸟出在槛外翻 …… (第 105b 页)
为上谷太守非上
谷人又楷隶所制大范几同后人惑之学者益务高深
渐若八字分散又名之八分王次仲即八分之祖也
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邈字 (第 106a 页)
元岑
始为衙县狱吏
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圆而
(第 106a 页)
隶书
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奏事繁多
篆字难成乃用隶人佐书故 (第 106a 页)
隶书
(第 106a 页)
隶书
以赴急 …… (第 106a 页)
为上篇训纂为中篇滂喜为下
篇所谓三仓也皆用隶字写之隶法由兹而广按八分
则小篆之捷隶亦八分之捷汉陈遵善 隶书
与人尺牍
主皆藏之以为荣此其开创 (第 106b 页)
隶书
之始也嗣后钟元常
王逸少各造其极焉蔡邕隶势曰鸟迹之变乃惟佐隶
蠲彼繁文崇兹简易成公绥隶势曰籀篆既繁草 …… (第 106b 页)
伪适乎中庸莫尚乎隶程邈即 隶书
祖也
 朱长文墨池编云怀瓘品藻古今持论甚正然其谓
 今之八分起于秦谓今之正书即程邈之隶皆非也
 王洙 (第 107a 页)
原叔晚喜 隶书
尤得古法学者翕然宗尚隶法
 复兴余内兄蔡君弼尝为余言隶即今之真字原叔
 之隶乃八分特原叔强名曰隶耳余 (第 107a 页)
始惑之然考刘
 向列仙传谓王次仲所作即今 隶书
而卫恒作隶势
 以王次仲师宜官梁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
 皆弘法也恒去汉近不宜误谬又蔡邕石经 (第 107a 页)
隶书
(第 107a 页)
 今所存汉碑皆与真字体异乃知汉自有 隶书
而今
 之八分乃汉魏之际增隶而作者也今之真字乃汉
 魏之际省隶而作者也隶废已久晋唐诸公遂无复
 有知 (第 107b 页)
者非原叔孰从而辨之按长文之言是也但云
 汉自有 隶书
今之八分乃汉魏之际增隶而作者则
 非也王愔云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以隶草
 作八分楷法隶与八分有波 (第 107b 页)
势无波势微异非两体

 也汉世则统名曰隶八分之名亦后人名之耳汉安
 得复自有 隶书
乎考之前汉尚用秦隶今有五凤二
 年刻石在曲阜孔庙中与隶续所载建平郫县碑字
 皆无波势何君阁道碑立于后 …… (第 108a 页)
 于汉魏之际矣萧子良误以次仲为灵帝时人故长
 文惑之耳而怀瓘之谬长文亦有辨之未尽者怀瓘
 所断者八分而所引序仙记则云变仓颉书为今
 书
其言亦载水经注洪适隶释斥为异端之说即可
 引据而次仲之所变者 (第 108b 页)
隶书
与八分何与焉又云既
 变仓颉书即非效程邈隶也不见许氏说文序乎诸
 生竞说字解经谊称秦之 (第 108b 页)
隶书
为仓颉时书云父子 (第 108b 页)
 相传何得改易序仙之记亦此诸生辈所为耳蔡邕
 劝学篇谓上谷王次仲初变古形者以秦之 隶书

 古也许氏作说文时诸生已称为仓颉时书矣安得
 不谓之古乎故王愔亦谓古书方广也怀瓘乃谓既
 云古书 (第 109a 页)
岂得称隶不几与诸生辈同取笑于后世耶
 其断 隶书
云秦造 (第 109a 页)
隶书
以赴急速惟官司刑狱用之
 馀尚用小篆然则秦之所用惟篆隶耳王次仲果秦
 人其所造八分何以弗用而秦有八体 (第 109a 页)
亦弗之及耶
 既云程邈益大小篆而为 隶书
又云八分则小篆之 …… (第 109a 页)
 之半何前后言之不相蒙也乃复为两端之说曰或
 云后汉亦有王次仲八分本谓之楷书楷隶初制大
 范几同讫无定论何以云断又云陈遵善 隶书
开创
  (第 109b 页)
隶书
之始既以程邈为隶书祖矣而乃谓开创于陈
 遵异哉言乎又误以卫恒隶势为蔡邕隶势晋书卫
 恒传所载甚明四体 …… (第 109b 页)
 种纰谬疑误后学已非一日如长文之明眼世能有
 几乃发而擿之欲使惑者知悟非好攻驳前人也
 韦续五十六体云古 隶书
(第 110a 页)
秦程邈
系狱中变大篆而
 作名徒隶之书今为八分又句中正三体孝经序云
 约秦斯许蔡篆文及汉魏刻石隶字相配而成自 (第 110a 页)

 曰蜀文翁讲堂柱上钟会书范巨卿碑蔡邕石经三
 字拓本今谓之八分者是也知今之八分即古之
 书
明矣吾衍字源七辨云秦隶者程邈以文牍繁多
 难于用篆因减小篆为便用之法故不为体势若汉 (第 110a 页)
 款识篆字相近非有挑法之隶也便于佐隶故曰
 书
即是秦权汉量上刻字人多不知亦谓之篆误矣
 汉隶者蔡邕石经及汉人诸碑上字是也此体最为
 后出皆有挑法与 …… (第 110b 页)
 张绅法书通释云吾衍谓隶有秦隶汉隶灼是至论
 今当以晋人真书谓之晋隶则自然易晓矣又陆深
 书辑云程邈所上务趋便捷谓之 隶书
王次仲分取 …… (第 110b 页)
 卫夫人笔阵图云凶险可畏如八分郁拔纵横如古
 隶
 王羲之题笔阵图后云八分有一波谓之隼尾波钟
 公泰山铭及魏文帝受禅碑中有此体
 成公绥 隶书
赋云操笔假墨抵押豪芒彪焕磥硌形
 体抑扬芬葩连属分间罗行烂若天文之布曜蔚若
 锦绣之有章或轻拂徐振缓 …… (第 117b 页)
 惟魏太傅繇繇沈鵱威重人也故其书劲利方重如
 画剑累鼎斩绝深险又变而为楷后世亦不可及
 吾衍三十五举曰 隶书
人谓宜匾殊不知妙在不匾
 挑拔平硬如折刀头方是 (第 119a 页)
隶书
体括云方劲古拙
 斩钉截铁备矣隶法颇深具其大略
 赵古则六书本义云古篆废而分隶兴分隶兴而字
 学昧是 …… (第 119a 页)
 陆深书辑云古隶隶之古文也八分隶之籀也楷法
 隶之篆也隶以规为方草则圆其规而六书之道散
 矣
 赵宧光绪论云近代 隶书
皆倚真书为骨而遥想汉
 为之亦谓之隶意殊溷溷 (第 119b 页)
使甄丰校定时有六书一曰古文
孔子壁内书也二曰奇字即古字有异者三曰篆书即
小篆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 秦隶书
也五曰缪 …… (第 15b 页)
秦罢古文而有八体非古文矣以至亡新六书并八
体亦用书之六体以造其字其亡新六书于秦八体用
其小篆虫书摹印 隶书
去其大篆刻符殳书署书而加
以古文与奇字其刻符及署书盖同摹印殳书同于缪
篆大篆正古文之别以慕古故乃用古 (第 16a 页)
当音入颜之推稽圣赋
云魏妪何多一孕四十中山何夥有子百廿此其證又
以三十为卅苏合反四十为卌先立反皆兴于 秦隶书
之后务从简便因各有音大抵急言之耳按此并以二
字为一与反切相近故引之(宋洪迈论史记秦始皇刻石其辞皆四言 (第 9a 页)
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于是秦烧经书涤
除旧典官狱繁多以趣约易始用𨽻书古文由此息矣
𨽻书者始皇使下杜人 程邈
附于小篆所作也以邈徒
𨽻即谓之𨽻书故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 (第 12a 页)
(之部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三曰篆书云小篆也四曰佐)
(书 秦隶书
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所以书/幡信也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尚书春秋论)
(语孝经也又北平 (第 8b 页)
 馀人与州郡合讨生破斩之
(乙/卯)四年春三月立石经于太学门外(雒阳记曰太学在/雒阳城南开阳门)
(外堂前石经四部/碑凡四十六枚)
 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命议郎蔡邕为古文篆隶(颜师/古曰)
 (古文谓孔子壁中书篆隶皆 秦程邈
所作篆/有大篆小篆 (第 38b 页)
隶书
以邈徒隶故谓之 (第 38b 页)
隶书
也)三体书
 之刻石立于太学门外使后儒晚学咸取正焉碑始
 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馀两 (第 38b 页)
  官署(八/)
(原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同或异时人/即谓之籀书 北史江式论书表)
(原周宣王太史籀循科斗之书采苍颉古文综其遗美/别署新意号曰籀文 书旨述)
(原史书者周宣王太史籀所作之书也凡五十五篇可/以教童幼 后汉书注)
(原世咸言笔迹存者李斯最古不知史籀之迹近在关/中虞褚欧阳共称妙墨 周秦刻石释音)
(原自伏羲画八卦史籀造文字斯作篆书 程邈
起隶法/王次仲为八分体汉章帝始为章草名厥后流传工能) (第 1a 页)
体者古文奇字篆书
𨽻书缪篆虫书(师古曰古文谓孔子壁中书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篆书谓小篆盖秦始皇使) (程邈
所作也𨽻书亦 (第 18a 页)
程邈
所献主于徒𨽻从简易也缪/篆谓其文屈曲缠绕所以摹印章也虫书谓为虫鸟之)
(形所以书/幡信也)皆所以通 (第 18a 页)
   论字例
史汉文字相承已久若悦字作说闲字作间智字作知
汝字作女早字作蚤后字作后既字作溉敕字作饬制
字作剬此之般流缘古少字通共用之史汉本有此古字
者乃为好本 程邈
变篆为𨽻楷则有常后代作文随时
改易卫宏官书数体吕忱或字多奇钟王等家以能为
法致令楷文改变非复一端咸 (第 32b 页)
偓佺自连江尉李至奏为直讲太宗尝问四皓中一先
生或言姓用字加撇或云加点果何如偓佺曰昔 秦时
程邈
纂𨽻书训如仆𨽻之易使也今字与古或异臣
闻刀下用为𣙜音两点下用为鹿音用上一撇一点俱
不成字太宗然 (第 5b 页)
 字说专释于篆而不本古文言古隶之书起于秦代
 而篆字文繁无会剧务(案近刻讹作/芜会剧者)故用隶人之省
 谓之隶书或云即 程邈
于云阳增损者是言隶者篆
 捷也孙畅之尝见青州刺史傅弘仁说临淄人发古
 冢得桐棺前和外隐为隶字言齐太公 (第 27b 页)
 余谓此书虽有风致然用笔倾侧殊逊北海书史评
 儋书如寒鸦栖木平沙走兔是为似之耳至淳化阁
 帖误列儋书于 秦程邈
之后绝胜于此而黄山谷亦
 称儋书笔墨精劲又称儋书姿媚尤宜于简扎惜不
 多见则固当时名笔也今碑已于万历 (第 29b 页)
 中篆无铢黍差而米云未知何人书盖未尝见此碑
 耳   秦程邈

书断云程邈 (第 5b 页)
元岑
下邽人始为衙县狱吏得罪始皇 (第 5b 页)
  秦丞相李斯书
田畴耕耨为政期月而致法令使(潘本使字有补痕左/右贯一行右有锭纹)
(顾本有补痕未下锭文/本有阙二条俱未补)父子为邹鲁(米云未知/何人书)
   秦程邈
(大观标目作秦/御史程邈书)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
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为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