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史評類
政書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洞玄部
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
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或作/焉)
   送郑尚书序 (郑权
汴州开封人贞/元六年举进士第)
岭之南其州七十其二十二隶岭南节度府其四十馀
分四府(通典曰岭南五府经 (第 15a 页)
方从杭蜀本无/至字其或作具)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
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或作/焉)
   送郑尚书序 (郑权
字/复常)
岭之南其州七十其二十二隶岭南节度府其四十馀
分四府府各置帅然独岭南节度为大府大府始至(方 (第 13b 页)
兆有举马总自代状贺雨及贺/太阳不亏表祭竹林神曲江祭龙文再为兵部有举张)
(正甫自代状是年有罗池庙碑送 郑权
序并诗祭马/总女挐文并李干女挐墓志韩弘碑论孔戣致仕状)
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洪谱云四 (第 16a 页)
 全不知古文藩篱而入此篇极有法度易学○首叙

 其权之大足以有为次叙关系之重勉以处置之宜
 在言外末规其廉祝其成政而来笔极雅○ 郑尚书
 名权
千王守澄以得广州本无可称者公只叙关系
 之重末略带勉励一笔公为文慎许可如此
  祭十二郎文      (第 36b 页)
 王求礼奏天子富有四海何待九品俸使宰相夺之

 以济军国用乎后曰止此句道不过 郑权
传云识诣魁然以魁字状识诣固已过矣而卢景
 亮传云志义萃然又有称造诣崭远者岂不益甚哉
周智光传云代宗命 (第 8b 页)
与文/粹□作肉)帕首(荆公本音麦潮本亦出此/音郭璞方言注曰络头帕)
(头也音貊今多读作莫辖切公送李益 郑/权
序皆用此语或作帓字盖二音通读)有□其胸(蜀/)
(鲍校/同)徐壁其右(三本/同)擒不蓝缕(杭令三馆本 (第 6b 页)
    (也公时在东都故曰祖席洛桥边此/诗前后注文旧本无之蜀本亦然)
淮南知不薄(洪云淮南当作淮阳用汲黯事/以后诗有淮南字随笔以误也)
   秋字(蜀/)   而我(唐校/谢)
   送郑尚书赴南海 (郑权
也长庆三年四/月出镇公亦有送序)
武王台(汉传尉陀自称为南越/武王杭蜀本并同上)
   荅道士寄树鸡 (第 4b 页)
    (相国李藩也藩以元和四年/拜相此序五年东都作也)

元年春(阁本杭本苑粹皆无春字蜀本始出公元年/春尚在江陵安得偕朝道之言旧本之可信)
(类/此)红帓首(阁本杭本同上通/蜀本作帕首义)靴裤 握刀□左 右
杂佩 弓张服 矢插房 俯立迎宾左(此文与送 郑权
序互)
(见然造语各异杭本有在字谢本校作在右然刀不/佩右也合有左字说文弓弛弦为张方言弩谓之服)
(弓 …… (第 5b 页)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石洪温造皆以元和/五年从乌重胤之辟)
多于天下(三本/同)安能空其群邪(蜀本与文苑皆作/遂空 李谢删去)
无留其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阁/杭)恃才能深藏而不

(蜀本恃作怀/文苑市作贾)奚所咨而处焉(阁本文苑作处杭蜀/作取咨字并同 国)
(语国家有大事必访/咨于耇老而后行)得人于朝廷(阁/杭)求内外无治(三/本)
(同无文苑作内外/求 理不可得也)□引去(杭蜀文苑/同 谢校)有力者夺之(阁/)
(杭删李/谢)生既至拜公于军门(杭/蜀)而序之(李谢/校同)
   送郑尚书序 (郑权
也十送/诗在第 卷)
大府始至(阁与杭本无复出二/字蜀本文苑有之)迎于郊(杭蜀文/苑同)帅□
入( (第 10b 页)
 (非/是)不当(或作当/不非是)脔䏑(䏑或/作肉)帕首(方云荆公本音麦潮/本亦然方言注络头)
 (帕头也音貊今多读作莫辖切公送李益 郑权
序皆/用此语或作帓字盖二音通读 今按集韵帕莫白)
 (切无莫辖音帓莫葛/切带也方说盖误)有恇其凶有 (第 6a 页)
 (字或作内外求/无理皆非是)自引(或无/自字)夺之(方从阁杭/本无之字)既至(方从/杭蜀)
 (本无/至字)其为(其或/作具)序之(之或/作焉)
郑尚书(郑/权)
 为大府大府始(方从阁杭本/无下大府字)迎郊(郊上/或有)
 (于/字)先入(或无/先字)至一再(一 (第 16b 页)
 (字或作内外求/无理皆非是)自引(或无/自字)夺之(方从阁杭/本无之字)既至(方从/杭蜀)
 (本无/至字)其为(其或/作具)序之(之或/作焉)
送郑尚书 (郑/权)
 为大府大府始(方从阁杭本/无下大府字)迎郊(郊上/或有)
 (于/字)先入(或无/先字)至一再(一 (第 16b 页)
(自代状是年有罗池庙碑送 郑权
序并诗祭马总/女挐文并李干女挐墓志韩弘碑论孔戣致仕状)长庆
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洪谱云四 (第 16b 页)
凿枘不相入乃闻而莫逆于心遵而行之月上三书丐
外以终老盖其介石之操卓然自信于中不乐于史
倖之途趑趄托足而文忠公之所以重之者毋亦以
其心迹一辙有同道邪今读其诗恬淡峻洁亦有宁疏
毋密宁拙毋工之 (第 7a 页)
神仙感遇传卷之三恭七
    广成先生社光庭纂
   御史姚生
御史姚生失其名郑州刺史 郑权
叙云姚罢
官居于蒲之左邑有子一人外甥二人各一
姓年皆及壮而顽驽不肖姚之子稍长于二
甥姚怪其不学日以诲 (第 001a 页)
国以取威于郑,而郑大夫不相下,于是宋人执仲以胁之,而郑人震慑遂开门纳突逐忽出奔尔,以祭仲为诸侯相专执 郑权
不能早定嗣君,计安社稷而迟疑日久,专制事权以致身辱国危,岂不有愧于命卿哉?凡未踰年之君例皆称子而忽不
书》 卷。
洪武二十八年成。

《大明志》 卷。
洪武庚戌,命儒士魏俊民,黄篪,刘俨,丁凤,郑思先, 郑权
等编类。

《寰宇通志》 卷。
洪武十三年,太祖命儒臣类集天下道里方隅,总为八目以便览阅。景泰七年始
不得近,遂投火沃油以焚之,蛮遂夜遁。
卢弘宣
按《唐书·卢弘宣传》:弘宣,字子章。元和中,擢进士第。 郑权
帅襄阳,辟署幕府。裴度留守东都,表为判官,迁累给事中。开成中,迁京兆尹、刑部侍郎。拜剑南东川节度使。
程权
按《唐书·程日华传》:日华从子怀信死,子权领军务,诏授留后。元和元年,拜节度使,累进检校兵部尚书,封邢国公。权始名执恭,尝梦沧诸门悉署权字,乃改名以应之,及入朝,诏 郑权
代之。后以检校司空为邠宁节度使。卒。
程异
按《唐书·程异传》:异,字师举,京兆长安人。第明经,再补
郑放
  郑昈       郑珣瑜
  郑絪       郑馀庆
  郑元       郑云逵
   郑权       
郑浣
  郑注       郑覃
  郑朗       郑裔绰
  郑史       郑愚
  郑德 ……,妻以滔女,云逵弃室归,德宗擢谏议大夫。元和初,为京兆尹,卒。弟方逵,悖悍,结徒剽劫。诏锢死黔州。 郑权
按《唐书 郑权
传》:权,汴州开封人。擢进士第,自试参军拜行军司马。擢河南尹。穆宗立,以左散骑常侍持节为回鹘告哀使。
营。帝曰:已谕。时造清思院,殿中用铜鉴三千,薄金十万饼,故廷老等恳言之。寻加史馆修撰。郑注用事,岭南 节度使郑权
附之,悉盗公库宝货输注家为谢。廷老表按权罪,由是中人切齿。又论李逢吉党张权舆、程昔范不宜居谏诤官,逢
。弘正遣知感、知信诣阙下请命。帝使尚书右丞崔从赐诏书许自新,承宗素服待罪。及是乃诏复官爵,以华州刺史 郑权
为横海节度使,统德、棣、沧、景等州,复承宗实封户三百,以所部饥,赐帛万疋。李师道平,奉法益谨,表所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