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易類
詩類
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傳記類
雜史類
職官類
目錄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太平部
太玄部
續道藏
    有且为大夫士庶人通行之礼故并列焉

春秋僖公十年左氏传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疏传/称非)
(我族类其心必异则族类一也皆谓非其/子孙妄祀他人父祖则鬼神不歆享之耳)
襄公六年榖梁传立异姓以莅祭祀灭亡之道也
 史记赵世家赵武服 程婴公
孙杵臼齐衰三年为之
 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正义今河东赵氏祠先人/犹别舒一座祭二士矣)
 朱子文集答 (第 28a 页)
 庶于报祀之典为称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四年二月乙酉诏葺夷齐祠
文献通考大中祥符四年祀汾阴驻跸河中府令访伯
夷叔齐遣官致祭缘路名臣祠庙神帐画壁并加葺治

禁唐相娄师德坟墓樵采
宋史仁宗本纪庆历四年五月壬申幸武成庙
礼志初建隆议升历代功臣二十三人旧配享者退二
十二人庆历议自张良管仲而下依旧配享不用建隆
升降之次
文献通考神宗元丰三年诏前代百辟卿士载于祀典
者皆不名
宋史神宗本纪元丰四年五月戊申封 晋程婴
为成信 (第 24a 页)
侯公孙杵臼为忠智侯立庙于绛州
文献通考元丰四年承议郎吴处厚言 程婴公
孙杵臼
保全赵孤乞加封爵诏河东河北漕臣访其祠墓婴封
成信侯杵臼封忠智侯立祠于墓侧载之祀典
 青箱杂记 (第 24b 页)
神宗朝皇嗣屡阙余尝诣閤门上书乞立
  程婴公
孙杵臼庙优加封爵以旌忠义庶几鬼不为
 厉使国统有继是时适值郓王服药上览之矍然即
 批付中书授臣将作监 …… (第 24b 页)
 乃得其冢于绛州太平县诏封婴为成信侯杵臼为
 忠智侯因命绛州立庙岁时致祭余所上言略曰臣
 尝读史记世家考赵氏废兴之本末惟 程婴公
孙杵
 臼二人各尽死不顾难以保全赵氏孤儿最为忠义
 乃知国家傅祚至今皆二人之力也盖下宫之难屠
 岸贾 …… (第 25a 页)
 已则儿又安敢有声盖有声则不免不免则赵氏无
 复今日矣然虽天祚亦必赖公孙杵臼谬负他婴匿
 于山中卒与俱死以绝其后患又必赖 程婴
保持其
 孤遂至成人而立之以续赵祀即赵文子也于是赵
 宗复盛十世傅至武灵王而遂以强大与秦俱霸其 …… (第 25b 页)
 建著于甲令永为祀典如此则忠义有劝亦可见圣
 朝不负于二人者矣
 东轩笔录元丰中屡失皇子有承议郎吴处厚诣閤
 门上书愿遣使寻访 程婴公
孙杵臼冢墓饰祠加封
 主上即命寻访未数月得二冢于绛州太平县之赵 …… (第 27a 页)
 (其始末其他处则著其建置祠宇岁月及在/此灵应之迹命祠部辑为一书以备稽考)
宋史哲宗本纪绍圣三年六月癸亥真定立赵普庙
文献通考绍圣三年诏德州大中大夫东方朔庙以达

隐为额又封辩智侯
元符三年臣僚言案史记言韩厥之功不在 程婴
杵臼
之下请于祚德设位从祀从之
宋史徽宗本纪崇宁元年六月癸丑诏封伯夷为清惠
侯叔齐为仁惠侯
政和元年 …… (第 30b 页)
 (君之号不/必封可也)
文献通考高宗建炎元年十一月丙寅郊赦历代忠臣
烈士有功于民载在祀典者命所在有司祭之(后此赦/皆如之)
宋史礼志绍兴二年驾部员外郎李愿奏 程婴公
孙杵
臼于赵最为功臣神宗命绛州立庙岁时奉祀今庙宇
隔绝祭亦弗举宜于行在所设位望祭从之
高宗本纪绍兴十 (第 34a 页)
一年八月戊辰立祚德庙于临安祀

韩厥
礼志绍兴十一年五月国子监丞林保奏窃见昭烈武
成王享以酒脯而不用牲牢虽时四方多事礼用绵蕝
然非所以右武而励将士乞今后上戊释奠用牲牢以
管仲至郭子仪十八人祀于殿上从之又绍兴十一年
中书舍人朱翌言谨案晋国屠岸贾之乱韩厥正言以
拒之而 程婴
杵臼皆以死匿其孤卒立赵武而赵祀不
绝厥之功也宜载之祀典与婴杵臼并享春秋之祀亦 …… (第 34b 页)
足为忠义无穷之劝礼寺言崇宁间已封厥义成侯今
宜依旧立祚德庙致祭
高宗本纪绍兴二十二年秋七月甲午朔加封 程婴公
孙杵臼韩厥为公升中祀
礼志绍兴十六年加婴忠节成信侯杵臼通勇忠智侯
厥忠定义成侯后改封婴强济公杵臼英略 (第 35a 页)
 之称也率为乔嗣则犹吾子群之平素言又恻至其
 为子道可谓备矣而猥欲同之与为人后伤情弃义
 良可悼也昔赵武之生济由 程婴
婴死之日武为服
 三年丧夫异姓名义其犹若此况骨肉之亲有顾复 (第 54b 页)
为侨嗣
则犹吾子群之平素言又恻至其为子道可谓备矣而
猥欲同之与为人后伤情弃义良可悼也昔赵武之生
济由 程婴
婴死之后武为服丧三年夫异姓名义其犹 (第 29b 页)
   朋友
说苑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
君臣父子也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
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晋书应詹传京兆韦泓丧乱之际亲属遇饥疫并尽客
避洛阳素闻詹名遂依托之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
遂随从积年为营伉俪置居宅并荐之于元帝帝即辟

之自后位至少府卿既受詹生成之惠詹卒遂置朋友
之服哭止宿草追赵氏祀 程婴
杵臼之义詹终身
北史节义传马八龙武强人友人武遂县尹灵哲在军
丧亡八龙闻即奔赴负尸而归以家财殡葬为制缌 (第 37a 页)
 (矣况子于父母恩称罔极生之育之亦各载半古人/有四孤之说若弃而不收立同沟瘠赖有公妪为之)
 (存活即非遗体事俦所天此不得以育之之恩轻于/所出也明矣故赵武报 程婴
存孤服丧三年为之祭)
 (邑春秋祀之世世勿绝董仲舒断甲乙之狱曰甲生/乙不能长育以乞丙于义已绝矣可知有 (第 20a 页)
 (栾书将下军则于时朔已死矣同括为庄姬所谮此/年见杀赵朔不得与同括俱死也于时晋君明诸臣)
 (彊无容有屠岸贾辄厕其间得如此专恣又说云公/孙杵臼取他儿代武死 程婴
匿武于山中居十五年)
 (因晋侯有疾韩厥乃请立武为赵氏/后与左传背违马迁妄说不可从也)以其田与祁奚 (第 32b 页)
 (谮此年见杀赵朔不得与同括俱死也于时晋君明/诸臣彊无容有屠岸贾辄厕其间得如此专恣又说)
 (云公孙杵臼取他儿代武死 程婴
匿武于山中居十/五年因晋侯有疾韩厥乃请立武为赵氏后与左传)
 (背违马迁妄说不可从也庄苏氏辙曰赵婴通 (第 21a 页)
 而物守不得便不为我有矣故固有之谓固守○下
 无应与于人事如何见是可以固守曰陶渊明志欲
 为孔明奈无一旅之众故终于处士谢叠山亦欲为
 宋 程婴
然卒无所藉手而志于卖卜岂非阳刚乾体
 之人哉易从则有功人贵乎有与也如谦六五利用
 侵伐盖从之者众矣上 (第 45b 页)
 罪但史记载屠岸贾事谓岸贾为司寇追论赵盾弑

 君之罪杀同括诛灭赵氏公孙杵臼 程婴
匿武而免
 之诸儒多不取其说愚以当时之事而观二说当兼
 取晋成景之世诸侯互相吞噬意者栾郤欲兼并赵
  (第 33b 页)
 之三爻其当之矣故曰利贞此彖之所谓利艰贞者

 也坤为坎晦为幽艮为止故有艰贞之象夫箕子之
 所为佯狂囚奴蒙耻而不去者盖欲传商之祀而不
 亡也欤 程婴
与公孙杵臼议曰立君与死孰难曰死
 易立君难微子去之去而已矣比干死之死而已矣
 夫箕子者既欲不去又欲不 (第 23a 页)
 不诛今诛其后非先君之意贾不听攻赵氏于下宫

 杀赵朔朔妻有遗腹走匿公宫朔客公孙杵臼谓朔
 友 程婴
曰立孤与死孰难 (第 39a 页)
程婴
曰死易立孤难耳杵
 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
 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婴儿匿山中 (第 39a 页)
程婴
出谬谓诸
 将曰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许之随攻
 公孙杵臼遂杀杵臼与孤儿然赵氏真孤乃在 (第 39a 页)
程婴
 
卒与俱匿山中居十五年韩厥具以告于是景公召
 赵氏孤儿匿之宫中名曰武史记之说人多不信以 (第 39a 页)
仰诧飞石落挽舆如挽舟绝叫断双笮)(乌各切庾信诗生民忽已鱼君子徒
为鹤畴昔逢知己生平荷思渥故组竟无闻
程婴
空寂寞石介诗天子览其奏嘉赏为嗟愕既叹相见晚且言
同时乐一命校秘书思泽优且渥杨万里诗初愁望中远忽在头上 (第 12a 页)
  附录(史记称有屠岸贾者有宠于灵公此时为司/寇追论赵盾弑君之事诛赵氏公孙杵臼取)
  (他儿代武死 程婴
匿武于山中居十五年因晋/侯疾韩厥乃请立武与左氏不合未详孰是)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赐公榖/皆作 (第 28b 页)
 曰违命罪不至族同括成季之子也为乱无形岂遂
 至死天道不爽大厉为祟其言虽不经要可为好杀
 者戒云至夫屠岸作难 程婴
保孤之说既不合于左
 氏亦无取焉
 
 
  (第 57a 页)
  (二十/六)史记灭赵事存赵事与左违不可从
史记又称有屠岸贾者有宠于灵公此时为司寇追纶
赵盾弑君之事诛赵氏杀赵朔赵同赵括而灭其族案
二年传栾书将下军则于时朔已死矣同括为庄姬所
谮此年见杀赵朔不得与同括俱死也于时晋君明诸
臣彊无容有屠岸贾辄厕其间得如此专恣又说云公

孙杵臼取他儿代武死 程婴
匿武于山中居十五年因
晋侯有疾韩厥乃请武为赵氏后与左传皆违马迁妄
说不可从也
  (二十/七)膏肓以 (第 14b 页)
 年见杀赵朔不得与同括俱死也是时晋君明诸臣
 强无容有屠岸贾辄厕其间如此专恣又说云公孙
 杵臼取他儿代武死 程婴
匿武山中居十五年因晋
 侯有疾韩厥乃请立武为赵氏后与左氏违背马迁 …… (第 33a 页)
 妄说不可信也 愚考左傅原屏之杀实庄姬为之
 非由屠岸贾也且庄姬畜子武于公宫则武无亡匿
 之事矣庄姬既畜武而朔客 程婴
又持其子匿山中
 将有二赵武乎只此一端史记之谬显然若夫庄姬
 之非成公姊赵朔之不与同括偕死孔氏疏已辨 (第 33b 页)
 圣相承太祖太宗以英睿定大业真宗仁宗以忠厚
 守成宪高宗孝宗以谟断成中兴之功而赵氏得姓
 之因历诸儒讨论犹莫之核议者徒见史记所载
 婴
杵臼之事遂以为赵氏得姓之始于此而不知其
 不止此徒见左氏所记赵朔赵武之事遂以为赵氏 (第 15b 页)
见杀赵朔不得与同括俱死也于
时晋君明诸臣强无容有屠岸贾辄厕其间得如此专恣又说云
公孙杵臼取他儿代武死 程婴
匿武于山中居十五年因晋侯有 (第 22a 页)
年)赵朔不得与同括俱死也于时
晋君明诸臣强无容有屠岸贾辄厕其间得如此专恣
又说云公孙杵臼取他儿代武死 程婴
匿武于山中居
十五年因晋侯有疾韩厥乃请立武为赵氏后与左传
背违马迁妄说不可从也汪(克/宽)氏曰史记称 …… (第 13a 页)
书杀朔婴则不惟与传牴牾亦且与经相戾此
据经驳史尤无可疑左氏于赵氏事如锄麑提弥明灵
辄辈皆记之岂有杵臼 程婴
所为略不一及而其事又
非寻常不容泯泯反覆覈之史所言恐无稽也
使召伯来锡公命称天子益知天王之称王非贬词 (第 1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