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樂類
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政書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正史類
目錄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太玄部
  伪齐使李成合金人南寇攻陷襄汉六郡王奏以为
今欲规恢不可不争此土宜及时攻取以除心膂之
病六郡既复诏为襄阳府路以𨽻王王奏襄阳唐邓
随郢金房均州信阳军旧𨽻京西南路乞改正如旧
制上从之遂改襄阳府路为京西南路上令王条其
守禦之策王奏曰金人刘豫皆有可取之理攻讨之
谋正不宜缓苟及此时以精兵二十万直𢷬中原恢

复故疆民心效顺诚易为力此则国家长久之策也
若姑以目前论之襄阳随郢地皆膏腴民力不支若
行营田之法其利为厚营田就绪峙储既成进攻退
守皆兼利也营田之议自是而兴

  太行山忠义保社梁兴等夺河径渡至王军前上诏
王接纳未几王遣将攻卢氏下之上以语 张公浚浚
曰自梁兴之来飞意甚坚措画甚大今已至伊洛则
太行山一带山寨必有通谋者矣 (第 5b 页)
   昭宗
大顺元年四月赫连铎李匡威请讨李克用朱全忠亦
上言克用终为国患今因其败臣请帅汴滑孟三军与
河朔三镇共除之乞朝廷命大臣为统帅初 张浚
因杨
复恭以进复恭中废更附田令孜而薄复恭复恭再用 …… (第 1a 页)
付臣兵柄旬月可平孔纬曰浚言是也帝曰克用有兴
复大功今乘其危而攻之天下其谓我何纬曰陛下所
言一时之体也 张浚
所言万世之利也帝以二相言叶
僶俛从之五月诏削夺克用官爵属籍以浚为河东行 …… (第 2a 页)
营都招讨制置宣慰使京兆尹孙揆副之八月揆为克
用将李存孝所擒克用锯杀之十月禁军自溃 张浚

又败克用上表讼冤制以孔纬为荆南 (第 2b 页)
节度使浚
为岳
鄂观察使再贬纬均州刺史悉复李克用官爵使归晋
阳明年二月加克用守中书令再贬浚绣州司户
 臣祖禹曰 …… (第 2b 页)
 全忠与诸镇一请讨克用则遽从之盖以克用出于

 蕃夷而陵蔑之耳然有功者见讨有罪者不诛则无
 以为国故夫昭宗所以失政而海内愈乱者由 张浚
 
为此役也唐之将亡譬如人有必死之疾使秦和扁
 鹊救之(秦和扁鹊古/之善医者)未必能起也而庸医妄药以攻 (第 3a 页)
 为有功虽尝跋扈而终不失臣节王室可倚以为藩
 捍使太原之势常重则诸镇未敢窥唐也(唐僖宗纪/光启元年)
 (十一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叛 张浚
传时朱全忠请/举兵诛李克用帝诏文武四品以上议皆言王室未)
 (宁虽得太原犹非所有浚固争讨之断两雄势帝 …… (第 4a 页)
 (曰浚言万世之利陛下所顾一时事尔帝乃决出师/诏浚为河东招讨使克用上书请罪即日罢浚司马)
 (光资治通鉴光曰昭宗始则 张浚/
覆车于平阳增李克用跋扈之势)而唐以其戎狄之
 人疑而不信外而不亲有震上之势而无朝廷之助 (第 4a 页)
金台倚马集五卷(阙/)
樊景四六集五卷(阙/)
桂苑笔耕二十卷(阙/)
崔致远四六一卷(阙/) 张浚
书状一卷(阙/) (第 21b 页)
   罢目
崇鲁甘为昭纬爪牙党私攻讦谬博直名较溪之佥邪
附势更为奸巧而彼此狺狺交閧挠紊朝常唐室纪纲
扫地矣其欲不亡得乎
  上以崔昭纬等外交藩镇思得骨鲠之士骤用孔
   纬 张浚

以昭纬潜通藩镇因改用纬浚而纬浚亦即结交藩镇
之人盖唐祚久衰诸臣中具谋国之心者百无一二而 (第 24a 页)
 新州安昌寺碑(庾信撰乾涣重立并书月术八分/书额 宁元年十一 立同上)

张岩(监察/御史)
 杜鹃花诗二首 (张浚
刘崇龟唱和江/乾宁元年刻 静)
刘纂
 景福三圣禅院记(柳璨撰元正书并篆额/ 乾宁 年立 遂 (第 30a 页)
  惠昭太子薨年纪传不同

  孝敬皇帝年差一岁
  章怀太子传年误
  庆王宗薨纪传差一年
   张浚
死纪传差一年
  肃王薨差一年
  武攸暨传年次误
  啖助传赞误
  懿德太子传误 …… (第 2a 页)
 年薨独此传以为元年盖误也   庆王琮薨差一年
十一宗诸子传云奉天皇帝琮天宝十载薨(琮本封/庆王)
 今案玄宗纪云天宝十一载五月戊申庆王琮薨恐
 本传之误也
    张浚
死差一年 (第 10a 页)
张浚
传云迁左仆射致仕居洛长水墅王师范起兵青
州欲取浚为谋主不克全忠胁帝东迁浚闻曰乘舆卜
洛则大事去矣盖知 …… (第 10b 页)
 凤翔至天复三年(癸/亥)正月王师范取兖州甲子昭宗

 幸全忠军己巳昭宗至自凤翔十二月丙申朱全忠
 杀尚书左仆射致仕 张浚
由此观之则天复二年十
 二月昭宗尚在岐下为全忠所围未出亦未有卜 (第 11a 页)
 (克用使李罕之攻迁朱晃使兵将王虔裕击/却之 杭州刺史钱镠攻拔润州杀刘浩)大顺元
 (春李克用虏孟迁又攻云州帅赫连铎铎与朱晃李/匡威同请讨之夏以 平章事张浚
为招讨使讨克用)
 (克用擒泽潞帅孙揆杀之冬克用将李存信败浚于/阴地遂拔晋绛掠河中朝廷震恐诏复克用官 (第 27b 页)
 容清癯恐以艰难圣虑焦劳所致上曰朕常夜观天
 象见荧惑躔次积差食素已二十馀日须俟复行轨
 道当复常膳
张浚
建武昌之计颐浩是之有成说矣及浚宣抚川
 陜未几江浙士大夫摇动颐浩遂变初议是日召随 (第 5a 页)
英气喜文学以朝廷日卑有恢复前烈之志素疾宦官
兼以复恭恃援立多不法意不能平政事多谋之宰相
善矣奈何宰相 张浚
轻躁浅谋李克用有大功于社稷
全忠谋杀之而朝廷不诘全忠一请讨克用朝廷遽从
而伐之浚大败于克用乃复克用官 (第 46a 页)
位二十八年隆兴二乾道/九淳熙十八癸未至己酉内禅于光宗至绍熙五年甲)
(寅崩寿六十八/岁陵名永阜)首召 张浚
入对曰久闻公名今朝廷所
恃惟公浚言人主之学以一心为本一心合天何事不
济所谓天者天下之公理也因力陈和议 (第 17a 页)
济院在州东甘露市创于唐乾符三年旧名甘露禅
院宋太平兴国间赐今额
华藏寺在州西青山湾前面太湖宋太师循王 张浚

于是因建浮图以奉岁祀至今其地号华藏寺中有云
海惟玉二亭可望山气
善智尼寺在州南二十八里延祥乡甘露 (第 67b 页)
利便经
营制度颇见干绩寻就转沿江诸屯兵马监押兼巡检
于是召募亡赖少年便于舟楫狎习水道者得马雄王
川军 张三十四
等数十人立为偏裨将校俾督卒伍号
令日严操练水战金鼓使知前却示以旌旗指麾行列
部分次序进退迟速有法转运 …… (第 3b 页)
而行弟乃私谓之曰兄今不顺诏命乃独善一身其
如老母并一族三百口何绛犹豫会先锋曹翰使赍铁
劵至绛乃与马雄 张三十四
等数十人脱身夜亡馀众 (第 4b 页)
  涪州碑记
涪陵太守阙(其上书云汉涪陵太守庞肱阙庞肱者即/庞士元之子也刘后主时尝为涪陵太守)

(淳熙中贤良任子过宣舟过涪陵于小民家见汉𨽻隐/然遂载以归碑在左绵任贤良家至今犹存此事得之)
(夔路钤干冯田/冯乃任之甥)唐千福院水泉记(光启中太/守 张浚)
李文定公
神道碑(在报恩光孝禅/寺张方平撰文)普净院记(在涪陵江北普净院/治平间校书郎傅耆)
(记 (第 27a 页)
  德宗纪

德宗三年十月壬辰射生将韩钦绪谋反伏诛按钦绪
游瑰之子也钦绪逆连妖僧德宗以功臣子特原之所
诛者止妖僧李广弘及馀党百馀人钦绪未尝正典刑

  昭宗纪
景福元年十月河东将李存孝恃擒孙揆之功怏怏望
报及李克用用康君立存孝益不平遂据邢州与 张浚
通本纪书曰河东将李存孝以邢州叛附于全忠乾宁 (第 5b 页)
 失之于子矣
唐李克用以沙陀(唐德宗时有朱邪尽忠者居于北庭/之金满州其子执宜归唐号沙陀军)
(执宜子国昌/国昌子克用)因黄巢之乱有功于王室(巢陷京师中和/二年克用以步)
(兵万七千来赴败巢横尸三/十里京师平克用功第一) 张浚
之战杀戮酷矣(大/顺)
(元年朱全忠及宰相 (第 2b 页)
张浚
等请讨克用战于阴/地浚军三战三败克用掠至河中赤地千里)天复初
为梁所困锋锐亦衰仅保一隅比庄宗嗣位当时 (第 2b 页)
外则藩镇彊横而忠邪莫辨李克用有兴复大功苟非
反逆尚将十世宥之而 张浚
夙怀私恨一闻全忠之诉
力以为当讨孔纬赞之未几河东败绩徒失待功臣之
(庚戌克用攻云州不利云州防禦使请 (第 28a 页)
讨克用全忠言/克用终为国患请因其败讨之三省以下多谓不可)
(上亦谓有兴复大功不从克用素薄 张浚
以其倾覆籍/浚怨之时为相力谓当讨孔纬赞之于是诏削官属)
(进讨浚等败贬/复克用官籍)李茂贞骄横不逊固 …… (第 28a 页)
气恐)
(生变乃使李振至洛/与蒋玄晖等弑帝)有唐社稷化为丘墟矣岂非帝英
气有馀才智不足有一让能不能用 张浚
崔胤卒以败
事耶可胜叹哉全忠既弑帝而立帝第九子辉王柷嗣
位是为哀帝(后唐明宗追谥光烈元名祚全忠以其幼 (第 30a 页)
 也

宰相统兵书天子遣师重本朝之寄也
 宪宗纪书曰元和十二年八月裴度征淮西吴元济
 皇帝御通化门遣师昭宗纪书曰龙纪元年五月
 浚
征大原李克用帝御安喜门再拜衔涕而辞上赐
 之犀带具本传
  公主下降
公主下嫁外国必书逆女之使
 太 (第 13b 页)
作诏慰边将曰伤居尔体痛/在朕躬帝善其辞赐以宫锦大中时历平卢兴元)
(节度使平寇有功/仕终尚书右仆射) 张浚(河閒人以处士荐为度支/员外郎黄巢乱僖宗召拜)
(谏议大夫王铎奏署都统判官时王敬武在平卢/累召不肯应浚往说之责以君臣大分敬武即引)

(第 43a 页)
 ︹关隘︺阳凉关(在灵石县东宋史地理志灵石县有阳/凉南关阳凉北关旧志关在县东八十)
(里)汾水关(在灵石县西南汾水上后周书武帝纪/建德五年柱国宇文盛守汾水关通典)
(灵召县有汾水关险固之处地理志/通释汾水关在霍邑县南临汾县北)阴地关(在灵/石县)
(西南唐书地理志灵石县有阴地长安二关又昭/宗纪大顺元年 张浚
及李克用战于阴地十六国)
(春秋北汉纪天祐五年冬十月出阴地关新志在/县西南五十里即南关镇唐宋以来雄关 (第 2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