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诚诚贵正弗正则为诚之愚既愚则为信之贼单豹
 之不免于虎尾生之不免于水则亦何利之有焉昔
 者潞王从珂至陜 冯道
等入朝及端门闻变欲归
 安从进遣人语之曰潞王倍道而来且至矣相公宜 …… (第 2b 页)
 请自将以复两京甚之为安重诲专大权中外恶之
 重诲惧求解职唐明宗不许重诲请不己唐主怒曰
 听卿去朕不患无人寻遣孟汉琼诣中书议重诲事
  冯道
请解其枢务赵肃请留重诲如故夫重诲不得
 于君则当奉身而退明宗不信其相则当听之去而
 保其终既有所怀而 (第 8a 页)
 莱按不恒其德有德者也惜其不恒耳士大夫之改
 节易行者亦可羞已程子曰或者不知其何人之辞
 承奉也人皆奉而进之也此如隋之苏威五代之
 道
凶则不凶人人得而唾骂之吝之至也 (第 11b 页)
  茨
(鄘风墙/有茨篇)释草谓茨为蒺藜按蒺藜有二种一种杜蒺
藜即今之道傍布地而生者开小黄花结芒刺一种白
蒺藜出同州沙苑牧马处大如黍粒此诗所指当是道
傍布地生者陶隐居谓多生道上及墙上叶布地子有
刺状如菱而小长安最饶行人多著木履今军家乃铸
铁作之以布敌路名蒺藜易据于蒺藜言其凶伤诗墙
不可埽以刺梗秽是矣故别有旁通屈人止行休羽之

名皆因其刺故也
旧主埽刺伤墙之说愚谓蒺藜刺人之草难以埽除者
赵简子云植桃李者夏得其休息秋得其实焉植蒺藜
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盖喻阳虎所植非人而为
人害也此诗亦当以伤人言不当以伤墙言墙上之茨
不可埽埽则伤人中冓之言不 可道道
则污口二义较
明旧解殆因下中冓言丑为合好掩恶之说故云伤墙
(第 15b 页)
   无咎无誉
大过九五与坤六四同占者其操术同也坤六四之至
谨大过九五之中立在已皆可无咎然括囊无补于当
世老妇不能以生育安足誉乎象言可丑正解无誉二
字明居上位而中立者不可自以无咎为能也以此坊

民犹有以 长乐老
自誉者
   过涉灭顶凶无咎
上六一爻则彖所谓末弱者也力不足以济难而志存
大义故过于勇如陈蕃李膺之事 (第 16b 页)
为德之贼又
曰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此是乡原本情又曰乡原为他做得好便人皆称之而不知其有无穷之祸
五代冯道
者真乡原也)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
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原亦谨原之称而孔子以为德之贼故 (第 21b 页)
得不诚做得不合道理若全无实事则人人知之不足
以贼德矣观 冯道
传可见

古之狂也肆

嵇叔夜云三年丧不内御礼之禁也莫有犯者观此言
孰谓魏晋之世荡闲佚检有甚后代乎嵇 (第 11b 页)
 不为所乱大人之事也王文正公用此爻
六曰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三不中正处尊位而不去苟禄者也故曰汉张禹孔
 光 五代冯道
其流也若为贫而仕抱关击柝可也安
 用据上位哉故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第 7b 页)
推其雄分有似乎行健而非者虽以何窦诛乱徐骆
讨贼读尽春秋而天下不谓之乾材有似乎厚载而非
者虽以胡广混世 冯道
和光学尽中庸而天下不归以
坤德是则知为乾坤之男女者得其一端而亦足以肖 (第 8b 页)
欲人皆中立无所偏助如里克之于骊姬(出晋/语)王祥之
于司马(见晋王/祥传)冯道之于五季(见五代火 冯道
传)阴拱默居坐
观成败则吾事济矣故曰恶不成于有助而成于无助
是故祸莫甚于内叛奸莫甚于中立二者之罪孰为 (第 9b 页)
  乡者鄙俗之意原与愿同荀子原悫注读作愿是也
(荀子正论篇上端诚则下原悫矣谓在上者能端庄诚实则下知谨愿而纯悫也)乡原乡人
之愿者也盖其同流合污以媚于世故在乡人之中
独以愿称(勉斋黄氏曰既以乡为一乡又以为鄙俗者乡之得名本以鄙俗为言也故曰我犹

未免为乡人也亦犹都鄙之称都之为言美也鄙之为言俗也然则乡者亦鄙俗之类欤其称原人而必
加之以乡者以见其鄙俗非公论之所在故是非错谬而称之以为原也)
夫子以其似德
非德而反乱乎德故以为德之贼而深恶(乌故反)之详
(形甸反)孟子末篇(朱子曰乡原者为他做得好便人皆称之而不知其有无穷之祸如 五代冯道
者此真乡原也○乡原最是孟子说得数句好曰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此是乡原本
情○乡原无甚见识其所谓原亦 (第 24a 页)
世之是非虽是不得中道却都自是为己不为他人乡原反非笑之乡原者为
他做得好使人皆称之而不知其有无穷之祸如 五代冯道
者此真乡原也○庆源辅氏曰阉然媚于世 …… (第 48a 页)
友之间而其实无二物也○
性是个浑沦底物循性之所有其许多分𣲖条理即道也性字通人物而言但人物气禀有异不 可道

无此理只为气禀遮蔽故所通有偏正不同然随他性之所通道亦无所不在也○人与物之性皆同循 (第 72b 页)
当扶起沮溺等人便知老先生得运用天下之机)程子(未详)
福州有国初时写本(说见第七篇他论下盖今之监本乃 五代时冯道
所定故国初时福
州写本与此不同)
决性命之情以饕富贵(庄子骈拇篇曰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
之患不仁之人决
(第 7b 页)
  豺豕塞路睹貌献飧斯可诫惧
文宗尝顾郑覃曰覃老矣当无妄试论我犹汉何等主
覃曰陛下文宣主也帝曰渠敢望是领度支李石欲彊
帝志使不怠因曰陛下之问而覃之对臣皆以为非颜
回匹夫耳自比于舜陛下有四海春秋富当观得失于
前日引月长以齐尧舜奈何比文宣而又自以为不及
惟陛下开肆厥志不以文宣自安则大业济矣
后唐明宗时水运军将于临河县得一玉杯有文曰传

国宝万岁杯明宗甚爱之以示 中书侍郎冯道道
曰此
前世有形之宝尔王者固有无形之宝也明宗问之道
曰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故曰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明宗武 (第 28a 页)
饭如州镇
有羡馀官钱量与置本收利最为稳便若可如此方圆
不在更给田之限各委长吏处置讫闻奏
后唐明宗尝问 中书侍郎冯道
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 (第 24b 页)
于嘉谟稼穑之难动
天心于睿览勤劳率下超迈古先凡诸率土不胜幸甚
前件农书谨函封进
后唐明宗天成四年上问 宰相冯道
曰今岁虽丰百姓
赡足否道曰农家岁凶则死于流殍岁丰则伤于榖贱
丰凶皆病者惟农家为然臣记进士聂夷中诗云二 (第 22a 页)
   太宗
雍熙二年春正月癸亥翰林学士贾黄中䓁九人权知
贡举上谓宰相曰夫设科取士之门最为捷要然而近
年籍满万馀人得无滥进者乎己巳诏自今诸科并令
量定人数相参引试分科隔坐命官巡察监门谨视出

入有以文字往复与吏为奸者寘之于法私以经义相
教者斥出科场伍保预知亦连坐进士倍加研覆贡举
人勿以曾经御试不考而荐始令试官亲戚别试者凡
九十八人又罢进士试律复贴经
上览诸道转运副使知州通判奏章有不联名者谓宰
相曰当官共事须叶心从长且条陈利害动辄变改今
不联名此必任其独见未为允当也二月戊寅下诏戒


丙戌上谓宰相曰朕览史书见晋高祖求援于契丹遂
行父事之礼仍割地以奉之使数百万黎庶陷于契丹 冯道
赵莹位居宰辅皆遣令持礼屈辱之甚也敌人贪
婪啖之以利可耳割地甚非良策朕每思之不觉叹惋
宋琪等奏曰晋高祖 (第 2a 页)
冯道
奉使张筵送之亲举酒洒
涕曰达两君之命交二国之欢劳我重臣之彼穷塞息
民继好宜体此怀勿以为惮也及道回有诗 (第 2a 页)
张齐
贤以下三十人各保举供奉官侍禁殿直有谋略武勇
知边事者二人当议优加进用
庚寅上与辅臣谈五代事因曰 冯道历事
四朝十帝依 (第 25a 页)
敛盖悔其前之为
也诸子欲奉遗令杨亿以为不可乃已议者谓旦逢时
得君言听谏从安于势位而不能以正自终或比之

(龙川别志又载旦买妾及问沈氏银器事按/旦最以清俭著称恐此亦未必然今不取)
庚戍诏京东西陜西河北灾伤 (第 18b 页)
肤施县令张归正子思齐为郊社斋郎以归正
顷陷契丹及为县尝辨冤狱未及赏而卒特录之
辛未广真州罗城
壬申录 冯道
王朴后 益利路钤辖司言自今两川配
𨽻军籍之人其元犯凶恶者不得还乡里从之
甲戌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 (第 11b 页)
州与判官左振宴饮无
节后有言其事者下预易体量而两人畏避但言岁远
无以辨明特免振希晟官两人皆坐责
乙巳 冯道
曾孙舜卿上道官诰二十通乞录用上谓辅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