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樂類
易類
詩類
春秋類
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正史類
法制類
載記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醫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續道藏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火相望一日数战晋王爱元行钦骁健从代州刺史 李
嗣源 求之 (第 18b 页)
嗣源 不得已献之以为散员都部署(都部署/之名始)
(见于通鉴后遂为行军总帅之称薛史曰/时有散指挥名为散员命 …… (第 18b 页)
令人啖之利禄行周辞曰)
(总管用人亦为国家事总管犹事王也予家昆仲脱难/再生承总管之厚恩安忍背之按 明宗 实录此年犹为) …… (第 18b 页)
南城中选壮士五百潜出击之延直不为备
溃乱而走诘旦鄩自莘县悉众至城东与延直馀众合
李存审以营中兵踵其后 李嗣源 以城中兵出战晋王
亦自贝州至与 (第 25b 页)
嗣源 当其前鄩见之惊曰晋王邪引兵
稍却晋王蹑之(蹑尼/辄翻)至故元城西(隋元城县治古殷城/唐贞观十七年并入 …… (第 25b 页)
晋王自将攻邢州昭德节度使张筠弃相
州走晋人复以相州𨽻天雄军(去年梁分相州为/昭德军相息亮翻)以 李
嗣源
为刺史(上考异曰刘恕广本云筠奔东都授左卫/ 将军庄宗实录命李存审入城招抚除)
(昭德军额仍旧𨽻魏 …… (第 29b 页)
人纳款于晋此复云走者盖始者)
(文降今为晋兵所迫故走耳筠既降晋今还犹得将军/者盖潜通款于晋梁朝不知耳 明宗 实录云八月张筠)
(走移帝为相州刺史九月为安国节度使而庄宗实录/云袁建丰为相州刺史按 (第 30a 页)
明宗 实录建丰传云战胡柳)
(改建丰犹为相州乃是天祐十五年十二月盖 (第 30a 页)
明宗 初/为相州移邢州后方除建丰庄宗录误书在张筠走下)
(耳/)晋王遣人告阎宝以相州已拔又遣张温帅援兵至 …… (第 30a 页)
为安国军 考异曰王溥五代会要)
(薛史地理志乐史寰宇记皆云梁建保义军唐同光元/年改为安国军而庄宗 明宗 实录列传薛史存审传皆)
(云此年授安国节度使恐是才属晋/即改军额会要等书误云同光元年) 契丹主安巴坚 …… (第 30b 页)
沧州顺化节度使戴思远弃城奔东都(河朔尽归于/晋沧州孤绝)
(戴思远/不能守)沧州将毛璋据城降晋晋王命 李嗣源 将兵镇
抚 (第 31a 页)
嗣源 遣璋诣晋阳晋王徙李存审为横海节度使 …… (第 31a 页)
镇沧州(沧德自此属晋复改顺/化为横海从唐旧也)以 嗣源 为安国节度使 (第 31b 页)
嗣源 以安重诲为中门使(晋王封内凡节镇皆有中门/使其任即天朝枢密使也)
委以心腹重诲亦为 (第 31b 页)
嗣源 尽力重诲应州胡人也(为于/伪翻)
(为安重诲为 (第 31b 页)
嗣源 佐命张本薛史曰安重诲其/先本北部酋豪父福迁于河东将救兖郓而没) 晋王
自将兵救云州行至代州契丹闻之引 …… (第 31b 页)
而攻之不止周德威
遣间使诣晋王告急(间古/苋翻)王方与梁相持河上欲分兵
则兵少欲勿救恐失之谋于诸将独 李嗣源 李存审阎
宝劝王救之王喜曰昔太宗得一李靖犹擒颉利(事见/一百)
(九十二卷/贞观四年)今吾有猛将三人 …… (第 42a 页)
三臣之气复扶)
(又/翻)存审宝以为虏无辎重(重直/用翻)势不能久俟其野无所
掠食尽自还然后踵而击之 李嗣源 曰周德威社稷之
臣今幽州朝夕不保恐变生于中何暇待虏之衰臣请 …… (第 42a 页)
身为前锋以赴之王曰公言是也即日命治兵(治直之/翻下同)
夏四月晋王命 嗣源 将兵先进军于涞水(涞水县属易/州涞音来宋)
(白曰 (第 42b 页)
李嗣源 时屯涞水/扼祁沟诸关以伺贼势)阎宝以镇定之兵继之 吴升
州刺史徐知诰治城市府舍甚盛五月徐温行部至升 (第 42b 页)
嗣源 求之 (第 18b 页)
嗣源 不得已献之以为散员都部署(都部署/之名始)
(见于通鉴后遂为行军总帅之称薛史曰/时有散指挥名为散员命 …… (第 18b 页)
令人啖之利禄行周辞曰)
(总管用人亦为国家事总管犹事王也予家昆仲脱难/再生承总管之厚恩安忍背之按 明宗 实录此年犹为) …… (第 18b 页)
南城中选壮士五百潜出击之延直不为备
溃乱而走诘旦鄩自莘县悉众至城东与延直馀众合
李存审以营中兵踵其后 李嗣源 以城中兵出战晋王
亦自贝州至与 (第 25b 页)
嗣源 当其前鄩见之惊曰晋王邪引兵
稍却晋王蹑之(蹑尼/辄翻)至故元城西(隋元城县治古殷城/唐贞观十七年并入 …… (第 25b 页)
晋王自将攻邢州昭德节度使张筠弃相
州走晋人复以相州𨽻天雄军(去年梁分相州为/昭德军相息亮翻)以 李
嗣源
(昭德军额仍旧𨽻魏 …… (第 29b 页)
人纳款于晋此复云走者盖始者)
(文降今为晋兵所迫故走耳筠既降晋今还犹得将军/者盖潜通款于晋梁朝不知耳 明宗 实录云八月张筠)
(走移帝为相州刺史九月为安国节度使而庄宗实录/云袁建丰为相州刺史按 (第 30a 页)
明宗 实录建丰传云战胡柳)
(改建丰犹为相州乃是天祐十五年十二月盖 (第 30a 页)
明宗 初/为相州移邢州后方除建丰庄宗录误书在张筠走下)
(耳/)晋王遣人告阎宝以相州已拔又遣张温帅援兵至 …… (第 30a 页)
为安国军 考异曰王溥五代会要)
(薛史地理志乐史寰宇记皆云梁建保义军唐同光元/年改为安国军而庄宗 明宗 实录列传薛史存审传皆)
(云此年授安国节度使恐是才属晋/即改军额会要等书误云同光元年) 契丹主安巴坚 …… (第 30b 页)
沧州顺化节度使戴思远弃城奔东都(河朔尽归于/晋沧州孤绝)
(戴思远/不能守)沧州将毛璋据城降晋晋王命 李嗣源 将兵镇
抚 (第 31a 页)
嗣源 遣璋诣晋阳晋王徙李存审为横海节度使 …… (第 31a 页)
镇沧州(沧德自此属晋复改顺/化为横海从唐旧也)以 嗣源 为安国节度使 (第 31b 页)
嗣源 以安重诲为中门使(晋王封内凡节镇皆有中门/使其任即天朝枢密使也)
委以心腹重诲亦为 (第 31b 页)
嗣源 尽力重诲应州胡人也(为于/伪翻)
(为安重诲为 (第 31b 页)
嗣源 佐命张本薛史曰安重诲其/先本北部酋豪父福迁于河东将救兖郓而没) 晋王
自将兵救云州行至代州契丹闻之引 …… (第 31b 页)
而攻之不止周德威
遣间使诣晋王告急(间古/苋翻)王方与梁相持河上欲分兵
则兵少欲勿救恐失之谋于诸将独 李嗣源 李存审阎
宝劝王救之王喜曰昔太宗得一李靖犹擒颉利(事见/一百)
(九十二卷/贞观四年)今吾有猛将三人 …… (第 42a 页)
三臣之气复扶)
(又/翻)存审宝以为虏无辎重(重直/用翻)势不能久俟其野无所
掠食尽自还然后踵而击之 李嗣源 曰周德威社稷之
臣今幽州朝夕不保恐变生于中何暇待虏之衰臣请 …… (第 42a 页)
身为前锋以赴之王曰公言是也即日命治兵(治直之/翻下同)
夏四月晋王命 嗣源 将兵先进军于涞水(涞水县属易/州涞音来宋)
(白曰 (第 42b 页)
李嗣源 时屯涞水/扼祁沟诸关以伺贼势)阎宝以镇定之兵继之 吴升
州刺史徐知诰治城市府舍甚盛五月徐温行部至升 (第 42b 页)
均王中
贞明三年秋七月庚戌蜀主以桑弘志为西北面第一
招讨王宗宏为东北面第二招讨己未以兼中书令王
宗侃为东北面都招讨武信节度使刘知俊为西北面
都招讨(以伐/岐也) 晋王以 李嗣源 阎宝兵少未足以敌契
丹辛未更命李存审将兵益之 蜀飞龙使唐文扆居
中用事(扆隐/岂翻)张格附之与司徒判 …… (第 1b 页)
城中危困 李嗣源 阎宝李存审步骑七万会于易州(阎/宝)
(班在李存审之下而先书宝者 (第 2b 页)
嗣源 与宝先进屯涞水/而存审继之也匈奴须知涞水西至易州四十里易州)
(东北至幽州/二百二十里)存审曰虏众吾 (第 2b 页)
寡虏多骑吾多步若平原
相遇虏以万骑蹂吾陈吾无遗类矣(蹂人九翻又徐/又翻陈读曰阵) 嗣
源 曰虏无辎重(重直/用翻)吾行必载粮食自随若平原相遇
虏抄吾粮(抄楚/交翻)吾不战自溃矣不若自山中潜行 …… (第 2b 页)
大防山防水出其南按易州即汉上谷郡/地范成大北使录自良乡六十五里至幽州城外此又)
(驿路/也)循涧而东 嗣源 与养子从珂将三千骑为前锋距
幽州六十里与契丹遇契丹惊却晋兵翼而随之(张左/右翼)
(而踵/其后)契丹 (第 3a 页)
行山上晋兵行涧下每至谷口契丹辄邀之 嗣源 父子力战乃得进至山口契丹以万馀骑遮其前
将士失色 (第 3a 页)
嗣源 以百馀骑先进免胄扬鞭胡语谓契丹
曰汝无故犯我疆埸晋王命我将百万众直抵西楼灭
汝种族(此史家以华言译胡 …… (第 3a 页)
促)契丹大败席卷其众自
北山去(取古北口路而/去卷读曰捲)委弃车帐铠仗羊马满野晋兵
追之俘斩万计辛丑 嗣源 等入幽州周德威见之握手
流涕(为虏所困得救/而解喜极涕流)契丹以卢文进为幽州留后其后
又以为卢龙节度 …… (第 4a 页)
吴吴人辞以
虔州之难(间古苋翻/难乃旦翻) 晋王谋大举入寇周德威将幽
州步骑三万李存审将沧景步骑万人 李嗣源 将邢洺
步骑万人王处直遣将将易定步骑万人及麟胜云蔚
新武等州诸部落奚契丹室韦吐谷浑皆以兵会之八
月并 …… (第 21b 页)
之非大王之事也王为之揽
辔而还它日伺存审不在策马急出顾谓左右曰老子
妨人戏(以战为戏何晋王之轻也至闻 嗣源/ 入大梁又何其衰也欤伺相吏翻)王以数百
骑抵梁营谢彦章伏精甲五千于堤下王引十馀骑度
堤伏兵发围王数十 …… (第 23b 页)
爨未具
乘其疲乏可一举灭也(此周德威所以破王景仁者也/若晋王能用之贺瑰必不能支)
(梁事去矣岂必待 李嗣源 取东平哉)王曰前在河上恨不见贼今贼至不 …… (第 27b 页)
吾罪也以其子幽州中军兵马
使光辅为岚州刺史(晋王悔不用周德威之言致其战/死故罪已而擢其子岚卢含翻) 李嗣源 与李从珂相失见晋军桡败(桡奴教翻/势屈为桡)不知王 …… (第 30a 页)
所之或曰王以北度河矣(以当/作已) 嗣源 遂乘冰北度将之
相州(欲自相州归邢/州相息亮翻)是日从珂从王夺山(谓夺土/山也)晚战
皆有功甲子晋王 …… (第 30b 页)
县有旧州镇即澶州所治顿丘城也盖五代以前濮阳/在河南而九域志之濮阳晋天福四年移就澶州南郭)
(者/也) 李嗣源 知晋军之捷复来见王于濮阳王不悦曰公
以吾为死邪度河安之 (第 30b 页)
嗣源 顿首谢罪王以从珂有功
但赐大钟酒以罚之自是 (第 30b 页)
嗣源 稍薄 初契丹主之弟 (第 30b 页)
贞明三年秋七月庚戌蜀主以桑弘志为西北面第一
招讨王宗宏为东北面第二招讨己未以兼中书令王
宗侃为东北面都招讨武信节度使刘知俊为西北面
都招讨(以伐/岐也) 晋王以 李嗣源 阎宝兵少未足以敌契
丹辛未更命李存审将兵益之 蜀飞龙使唐文扆居
中用事(扆隐/岂翻)张格附之与司徒判 …… (第 1b 页)
城中危困 李嗣源 阎宝李存审步骑七万会于易州(阎/宝)
(班在李存审之下而先书宝者 (第 2b 页)
嗣源 与宝先进屯涞水/而存审继之也匈奴须知涞水西至易州四十里易州)
(东北至幽州/二百二十里)存审曰虏众吾 (第 2b 页)
寡虏多骑吾多步若平原
相遇虏以万骑蹂吾陈吾无遗类矣(蹂人九翻又徐/又翻陈读曰阵) 嗣
源 曰虏无辎重(重直/用翻)吾行必载粮食自随若平原相遇
虏抄吾粮(抄楚/交翻)吾不战自溃矣不若自山中潜行 …… (第 2b 页)
大防山防水出其南按易州即汉上谷郡/地范成大北使录自良乡六十五里至幽州城外此又)
(驿路/也)循涧而东 嗣源 与养子从珂将三千骑为前锋距
幽州六十里与契丹遇契丹惊却晋兵翼而随之(张左/右翼)
(而踵/其后)契丹 (第 3a 页)
行山上晋兵行涧下每至谷口契丹辄邀之 嗣源 父子力战乃得进至山口契丹以万馀骑遮其前
将士失色 (第 3a 页)
嗣源 以百馀骑先进免胄扬鞭胡语谓契丹
曰汝无故犯我疆埸晋王命我将百万众直抵西楼灭
汝种族(此史家以华言译胡 …… (第 3a 页)
促)契丹大败席卷其众自
北山去(取古北口路而/去卷读曰捲)委弃车帐铠仗羊马满野晋兵
追之俘斩万计辛丑 嗣源 等入幽州周德威见之握手
流涕(为虏所困得救/而解喜极涕流)契丹以卢文进为幽州留后其后
又以为卢龙节度 …… (第 4a 页)
吴吴人辞以
虔州之难(间古苋翻/难乃旦翻) 晋王谋大举入寇周德威将幽
州步骑三万李存审将沧景步骑万人 李嗣源 将邢洺
步骑万人王处直遣将将易定步骑万人及麟胜云蔚
新武等州诸部落奚契丹室韦吐谷浑皆以兵会之八
月并 …… (第 21b 页)
之非大王之事也王为之揽
辔而还它日伺存审不在策马急出顾谓左右曰老子
妨人戏(以战为戏何晋王之轻也至闻 嗣源/ 入大梁又何其衰也欤伺相吏翻)王以数百
骑抵梁营谢彦章伏精甲五千于堤下王引十馀骑度
堤伏兵发围王数十 …… (第 23b 页)
爨未具
乘其疲乏可一举灭也(此周德威所以破王景仁者也/若晋王能用之贺瑰必不能支)
(梁事去矣岂必待 李嗣源 取东平哉)王曰前在河上恨不见贼今贼至不 …… (第 27b 页)
吾罪也以其子幽州中军兵马
使光辅为岚州刺史(晋王悔不用周德威之言致其战/死故罪已而擢其子岚卢含翻) 李嗣源 与李从珂相失见晋军桡败(桡奴教翻/势屈为桡)不知王 …… (第 30a 页)
所之或曰王以北度河矣(以当/作已) 嗣源 遂乘冰北度将之
相州(欲自相州归邢/州相息亮翻)是日从珂从王夺山(谓夺土/山也)晚战
皆有功甲子晋王 …… (第 30b 页)
县有旧州镇即澶州所治顿丘城也盖五代以前濮阳/在河南而九域志之濮阳晋天福四年移就澶州南郭)
(者/也) 李嗣源 知晋军之捷复来见王于濮阳王不悦曰公
以吾为死邪度河安之 (第 30b 页)
嗣源 顿首谢罪王以从珂有功
但赐大钟酒以罚之自是 (第 30b 页)
嗣源 稍薄 初契丹主之弟 (第 30b 页)
均王下
贞明五年冬十月出濛为楚州团练使(承上卷徐/温恶濛事) 晋
王如魏州发徒数万广德胜北城日与梁人争大小百
馀战互有胜负左射军使石敬瑭与梁人战于河壖(左/射)
(军使统军士之能左射/者壖而缘翻河边地也)梁人击敬瑭断其马甲(断丁管/翻薛史)
(曰晋高祖为梁人/所袭马甲连革断)横冲兵马使刘知远以所乘马授之
自乘断甲者徐行为殿(殿丁/练翻)梁人疑有伏不敢迫俱得
免敬瑭以是亲爱之敬瑭知远其先皆沙陀人敬瑭 李
嗣源 之婿也(石敬瑭刘/知远始此) 刘鄩围张万进于兖州经年
城中危窘(去年八月刘鄩围兖州/事见上卷窘渠陨翻 …… (第 1b 页)
张万/进复为使相) 辛卯王瓒引兵至戚城(戚城在德胜/西即春秋时)
(卫之戚邑也杜预/曰戚河上之邑)与 李嗣源 战不利 梁筑垒贮粮于
潘张(贮丁吕翻潘张地名盖潘张二姓居之因以名村/如杨村之类一姓而名村也其他如麻家 …… (第 2a 页)
翻)晋王欲自分兵攻镇州北面招讨使戴思远闻之
谋悉杨村之众袭德胜北城晋王得梁降者知之冬十
月己未晋王命 李嗣源 伏兵于戚城李存审屯德胜先
以骑兵诱之伪示羸怯(诱音酉羸/伦为翻)梁兵竞进晋王严中 …… (第 21a 页)
远走趣杨村(趣七/喻翻)士卒为晋兵所杀伤及自相蹈藉(藉/慈)
(夜/翻)坠河陷冰失亡二万馀人晋王以 李嗣源 为蕃汉内
外马步副总管同平章事 初义武节度使兼中书令
王处直未有子妖人李应之得小儿刘云郎于陉邑(陉 …… (第 21b 页)
晋王因以都代处直(为 唐明宗 朝王都又/以中山召契丹张本) 吴徐温劝
吴王祀南郊或曰礼乐未备且唐祀南郊其费巨万今
未能办也温曰安有 …… (第 23a 页)
因留之
温怒曰一崔太初不能制如它人何(史言徐温权/略过于知诰)徵为
右雄武大将军 十一月晋王使李存审 李嗣源 守德
胜自将兵攻镇州张处瑾遣其弟处琪幕僚齐俭谢罪
请服晋王不许尽锐攻之旬日不克(晋王但知野战决/胜负 …… (第 23b 页)
百二十里儒武又在妫州西北契丹/入塞三州皆陷故李嗣肱复定之)授山北都团练使
晋王之北攻镇州也李存审谓 李嗣源 曰梁人闻我
在南兵少(晋王以兵北伐留李存审等/守澶魏此兵之在南者也)不攻德胜必袭
魏州吾二人聚于此何 (第 27b 页)
为不若分军备之遂分军屯澶
州(时澶州/治顿丘)戴思远果悉杨村之众趣魏州(趣七/喻翻) 嗣源 引
兵先之(先悉/荐翻)军于狄公祠下(唐狄仁杰刺魏州有/惠政州人为之立祠)遣人 (第 27b 页)
告魏州使为之备思远至魏店 嗣源 遣其将石万全将
骑兵挑战(桃徒/了翻)思远知有备乃西度洹水拔成安大掠
而还(还从宣翻/又如字)又将兵 …… (第 28a 页)
(称权知国事请命于 明宗 乃拜建大义军使封高丽王/按徐兢宣和之间使高丽进图经纪载疏略因其国人)
(传闻遂谓建得国于高氏之后不知 (第 33b 页)
贞明五年冬十月出濛为楚州团练使(承上卷徐/温恶濛事) 晋
王如魏州发徒数万广德胜北城日与梁人争大小百
馀战互有胜负左射军使石敬瑭与梁人战于河壖(左/射)
(军使统军士之能左射/者壖而缘翻河边地也)梁人击敬瑭断其马甲(断丁管/翻薛史)
(曰晋高祖为梁人/所袭马甲连革断)横冲兵马使刘知远以所乘马授之
自乘断甲者徐行为殿(殿丁/练翻)梁人疑有伏不敢迫俱得
免敬瑭以是亲爱之敬瑭知远其先皆沙陀人敬瑭 李
嗣源 之婿也(石敬瑭刘/知远始此) 刘鄩围张万进于兖州经年
城中危窘(去年八月刘鄩围兖州/事见上卷窘渠陨翻 …… (第 1b 页)
张万/进复为使相) 辛卯王瓒引兵至戚城(戚城在德胜/西即春秋时)
(卫之戚邑也杜预/曰戚河上之邑)与 李嗣源 战不利 梁筑垒贮粮于
潘张(贮丁吕翻潘张地名盖潘张二姓居之因以名村/如杨村之类一姓而名村也其他如麻家 …… (第 2a 页)
翻)晋王欲自分兵攻镇州北面招讨使戴思远闻之
谋悉杨村之众袭德胜北城晋王得梁降者知之冬十
月己未晋王命 李嗣源 伏兵于戚城李存审屯德胜先
以骑兵诱之伪示羸怯(诱音酉羸/伦为翻)梁兵竞进晋王严中 …… (第 21a 页)
远走趣杨村(趣七/喻翻)士卒为晋兵所杀伤及自相蹈藉(藉/慈)
(夜/翻)坠河陷冰失亡二万馀人晋王以 李嗣源 为蕃汉内
外马步副总管同平章事 初义武节度使兼中书令
王处直未有子妖人李应之得小儿刘云郎于陉邑(陉 …… (第 21b 页)
晋王因以都代处直(为 唐明宗 朝王都又/以中山召契丹张本) 吴徐温劝
吴王祀南郊或曰礼乐未备且唐祀南郊其费巨万今
未能办也温曰安有 …… (第 23a 页)
因留之
温怒曰一崔太初不能制如它人何(史言徐温权/略过于知诰)徵为
右雄武大将军 十一月晋王使李存审 李嗣源 守德
胜自将兵攻镇州张处瑾遣其弟处琪幕僚齐俭谢罪
请服晋王不许尽锐攻之旬日不克(晋王但知野战决/胜负 …… (第 23b 页)
百二十里儒武又在妫州西北契丹/入塞三州皆陷故李嗣肱复定之)授山北都团练使
晋王之北攻镇州也李存审谓 李嗣源 曰梁人闻我
在南兵少(晋王以兵北伐留李存审等/守澶魏此兵之在南者也)不攻德胜必袭
魏州吾二人聚于此何 (第 27b 页)
为不若分军备之遂分军屯澶
州(时澶州/治顿丘)戴思远果悉杨村之众趣魏州(趣七/喻翻) 嗣源 引
兵先之(先悉/荐翻)军于狄公祠下(唐狄仁杰刺魏州有/惠政州人为之立祠)遣人 (第 27b 页)
告魏州使为之备思远至魏店 嗣源 遣其将石万全将
骑兵挑战(桃徒/了翻)思远知有备乃西度洹水拔成安大掠
而还(还从宣翻/又如字)又将兵 …… (第 28a 页)
(称权知国事请命于 明宗 乃拜建大义军使封高丽王/按徐兢宣和之间使高丽进图经纪载疏略因其国人)
(传闻遂谓建得国于高氏之后不知 (第 33b 页)
舆疾赴镇以蕃汉马步副总管 李嗣源
领横海节度使 (第 4a 页)
(李嗣源 时从晋王/总兵使领横海节) 晋王筑坛于魏州牙城之南夏四
月己巳升坛祭告上帝遂即皇帝位(曰遂者先有即位 …… (第 4a 页)
曰郓州守兵不满千人遂严颙皆失众心可袭取
也郭崇韬等皆以为悬军远袭万一不利虚弃数千人
顺密不可从帝密召 李嗣源 于帐中谋之曰梁人志在
吞泽潞不备东方若得东平则溃其心腹东平果可取
乎(郓州本/东平郡) (第 7a 页)
嗣源 自胡柳有度河之惭(事见二百七十/卷梁贞明四年)常
欲立奇功以补过对曰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
奇取胜 (第 7a 页)
大功何由可成臣愿独当此役必有以报帝悦
壬寅遣 嗣源 将所部精兵五千自德胜趣郓州比及杨 …… (第 7a 页)
刘(趣七喻翻比必利翻按九域志郓州东阿县有杨刘/镇临河津东阿东南至郓州六十里以下文夜度河)
(观之则 李嗣源 之兵自德胜北城/而东循河北岸而行至杨刘度口)日已暮阴雨道黑将
士皆不欲进高行周曰此天赞我也彼必无备夜 …… (第 7b 页)
人不知(此是杨刘取径道至郓州/城下不经东阿县治所)李从珂先
登杀守卒启关纳外兵进攻牙城城中大扰癸卯旦 嗣
源 兵尽入遂拔牙城刘遂严燕颙奔大梁 (第 7b 页)
嗣源 禁焚掠
抚吏民执知州事节度副使崔筜判官赵凤送兴唐(筜/都)
(郎翻唐于魏/州置兴唐府)帝大喜曰总管真 (第 7b 页)
奇才吾事集矣即以 嗣
源
为天平节度使梁主闻郓州失守大惧斩刘遂严燕
颙于市罢戴思远招讨使降授宣化留后(欧阳职方考/梁置宣化军) …… (第 7b 页)
来薄我
城不能就愿陛下募敢死之士日令挑战以缀之(令力/经翻)
(挑徒/了翻)苟彦章旬日不东则城成矣时 李嗣源 守郓州河
北声问不通人心渐离不保朝夕会梁右先锋指挥使
康延孝密请降 (第 10b 页)
嗣源 延孝者太原胡人(欧史曰康延/孝代北人为)
(太原军卒有/罪亡命奔梁)有罪亡奔梁时𨽻段凝麾下 (第 10b 页)
嗣源 遣押牙 …… (第 10b 页)
章解围退保邹家口(麻家口马家口/邹家口皆沿河)
(津渡之口亦因其土人/所居之姓以为地名)郓州奏报始通 李嗣源 密表请
正朱守殷覆军之罪帝不从(帝不诛朱守殷以/成绛霄殿之祸) 秋七
月丁未帝引兵循河而南彦章等弃邹 …… (第 11b 页)
自郓州直抵大梁擒其伪主旬月之间天下定矣(康延/孝之)
(计与 李嗣源 郭崇韬/所见略同帅读曰率)帝大悦 蜀主以文思殿大学士
韩昭(唐末之迁洛也改保宁殿/为文思殿蜀盖袭唐殿 …… (第 16a 页)
(春秋以郓欢龟阴为汶/阳之田是也汶音问) 李嗣源 遣李从珂将骑兵逆战
败其前锋于递坊镇(败补迈翻镇考异曰薛/史作递公 今从实录)获将士三
百人斩首二 …… (第 19a 页)
李绍宏张宪王正言同守东京
(帝以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壬申帝以大军自杨刘济河癸酉至郓州
中夜进军踰汶以 李嗣源 为前锋甲戌旦遇梁兵一战
败之(败补/迈翻)追至中都围其城城无守备少顷(少顷谓少/顷刻之间)
梁兵溃围 …… (第 19b 页)
穷死自其分
(分扶/问翻)纵皇帝怜而生我我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岂有
朝为梁将暮为唐臣此我所不为也帝复遣 李嗣源 自
往谕之(复扶/又翻)彦章卧谓 (第 20b 页)
嗣源 曰汝非邈佶烈乎(佶其/吉翻)彦
章素轻 (第 20b 页)
嗣源 故以小名呼之于是诸将称贺帝举酒属 (第 20b 页)
嗣源 曰(属之/欲翻)今日之功公与崇韬之力也向从绍宏辈
语大事去矣帝又谓诸将曰向所患惟王彦章今已就
擒是天 …… (第 20b 页)
空城耳以陛下天威临之无
不下者若先广地东傅于海(傅读/曰附)然后观衅而动可以
万全康延孝固请亟取大梁 李嗣源 曰兵贵神速今彦
章就擒段凝必未之知就使有人走告疑信之间尚须
三日设若知吾所向即发救兵直路则阻决河(即 …… (第 21a 页)
离力/智翻)友贞已为吾擒矣延孝之言是也
请陛下以大军徐进臣愿以千骑前驱帝从之令下诸
军皆踊跃愿行是夕 嗣源 帅前军倍道趣大梁(帅读曰/率趣七)
(喻/翻)乙亥帝发中都舁王彦章自随(舁音余又/羊如翻)遣中使问 …… (第 21b 页)
敬翔李振皆/佐梁太祖者)不用其言以至于亡(唐天祐三年梁受唐/禅岁在丁卯三主十)
(七年/而亡)己卯旦 李嗣源 军至大梁攻封丘门(大梁城北面/二门封丘门)
(在西酸枣门在东梁开平元年改封丘门为含曜门时/人犹以旧门 …… (第 24b 页)
(京图京城北四门从东/曰陈桥门次曰封丘门)王瓒开门出降 嗣源 入城抚安
军民是日帝入自梁门(梁门大梁城西面北来第一门/梁开平元年改为乾象门晋天)
(福三年改/为乾 (第 25a 页)
明门)百官迎谒于马首拜伏请罪帝慰劳之(劳力/到翻)
(下劳/赐同)使各复其位 李嗣源 迎贺帝喜不自胜手引 (第 25a 页)
嗣源
衣以头触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
之(帝于此际可谓喜而失节矣/宜不能保有天下也胜音升)帝命 …… (第 25a 页)
丙申赐滑州留后段凝姓名曰李绍钦耀州刺史杜
晏球曰李绍虔(后各复/本姓名) 乙酉梁西都留守河南尹张
宗奭来朝复名全义(梁改张全义名见二百六/十六卷太祖开平元年)献币马
千计帝命皇子继岌皇弟存纪等兄事之(继岌皇嗣也/岂可兄事梁)
(之旧臣存纪皇弟也既使其子以兄事全义又使其弟/以兄事全义唐之家人长幼之序且不明矣是后中宫)
(又从而父事之嘻甚矣晋阳之/主好货而已岂知有纲常哉)帝欲发梁太祖墓斲棺
焚其尸全义上言朱温虽国之深雠然其人已死刑无
可加屠灭其家足以为报乞免焚斲以存圣恩帝从之
但铲其阙室削封树而已(张全义犹不忘梁祖河阳之/恩铲初限翻削其封树者隳)
(其坟赭/其山也)戊戌加天平节度使 李嗣源 兼中书令以北京
留守继岌为东京留守同平章事(时以镇州为北/京魏州为东京) 帝
遣使宣谕谕诸道梁所除节 (第 28b 页)
(李嗣源 时从晋王/总兵使领横海节) 晋王筑坛于魏州牙城之南夏四
月己巳升坛祭告上帝遂即皇帝位(曰遂者先有即位 …… (第 4a 页)
曰郓州守兵不满千人遂严颙皆失众心可袭取
也郭崇韬等皆以为悬军远袭万一不利虚弃数千人
顺密不可从帝密召 李嗣源 于帐中谋之曰梁人志在
吞泽潞不备东方若得东平则溃其心腹东平果可取
乎(郓州本/东平郡) (第 7a 页)
嗣源 自胡柳有度河之惭(事见二百七十/卷梁贞明四年)常
欲立奇功以补过对曰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
奇取胜 (第 7a 页)
大功何由可成臣愿独当此役必有以报帝悦
壬寅遣 嗣源 将所部精兵五千自德胜趣郓州比及杨 …… (第 7a 页)
刘(趣七喻翻比必利翻按九域志郓州东阿县有杨刘/镇临河津东阿东南至郓州六十里以下文夜度河)
(观之则 李嗣源 之兵自德胜北城/而东循河北岸而行至杨刘度口)日已暮阴雨道黑将
士皆不欲进高行周曰此天赞我也彼必无备夜 …… (第 7b 页)
人不知(此是杨刘取径道至郓州/城下不经东阿县治所)李从珂先
登杀守卒启关纳外兵进攻牙城城中大扰癸卯旦 嗣
源 兵尽入遂拔牙城刘遂严燕颙奔大梁 (第 7b 页)
嗣源 禁焚掠
抚吏民执知州事节度副使崔筜判官赵凤送兴唐(筜/都)
(郎翻唐于魏/州置兴唐府)帝大喜曰总管真 (第 7b 页)
奇才吾事集矣即以 嗣
源
颙于市罢戴思远招讨使降授宣化留后(欧阳职方考/梁置宣化军) …… (第 7b 页)
来薄我
城不能就愿陛下募敢死之士日令挑战以缀之(令力/经翻)
(挑徒/了翻)苟彦章旬日不东则城成矣时 李嗣源 守郓州河
北声问不通人心渐离不保朝夕会梁右先锋指挥使
康延孝密请降 (第 10b 页)
嗣源 延孝者太原胡人(欧史曰康延/孝代北人为)
(太原军卒有/罪亡命奔梁)有罪亡奔梁时𨽻段凝麾下 (第 10b 页)
嗣源 遣押牙 …… (第 10b 页)
章解围退保邹家口(麻家口马家口/邹家口皆沿河)
(津渡之口亦因其土人/所居之姓以为地名)郓州奏报始通 李嗣源 密表请
正朱守殷覆军之罪帝不从(帝不诛朱守殷以/成绛霄殿之祸) 秋七
月丁未帝引兵循河而南彦章等弃邹 …… (第 11b 页)
自郓州直抵大梁擒其伪主旬月之间天下定矣(康延/孝之)
(计与 李嗣源 郭崇韬/所见略同帅读曰率)帝大悦 蜀主以文思殿大学士
韩昭(唐末之迁洛也改保宁殿/为文思殿蜀盖袭唐殿 …… (第 16a 页)
(春秋以郓欢龟阴为汶/阳之田是也汶音问) 李嗣源 遣李从珂将骑兵逆战
败其前锋于递坊镇(败补迈翻镇考异曰薛/史作递公 今从实录)获将士三
百人斩首二 …… (第 19a 页)
李绍宏张宪王正言同守东京
(帝以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壬申帝以大军自杨刘济河癸酉至郓州
中夜进军踰汶以 李嗣源 为前锋甲戌旦遇梁兵一战
败之(败补/迈翻)追至中都围其城城无守备少顷(少顷谓少/顷刻之间)
梁兵溃围 …… (第 19b 页)
穷死自其分
(分扶/问翻)纵皇帝怜而生我我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岂有
朝为梁将暮为唐臣此我所不为也帝复遣 李嗣源 自
往谕之(复扶/又翻)彦章卧谓 (第 20b 页)
嗣源 曰汝非邈佶烈乎(佶其/吉翻)彦
章素轻 (第 20b 页)
嗣源 故以小名呼之于是诸将称贺帝举酒属 (第 20b 页)
嗣源 曰(属之/欲翻)今日之功公与崇韬之力也向从绍宏辈
语大事去矣帝又谓诸将曰向所患惟王彦章今已就
擒是天 …… (第 20b 页)
空城耳以陛下天威临之无
不下者若先广地东傅于海(傅读/曰附)然后观衅而动可以
万全康延孝固请亟取大梁 李嗣源 曰兵贵神速今彦
章就擒段凝必未之知就使有人走告疑信之间尚须
三日设若知吾所向即发救兵直路则阻决河(即 …… (第 21a 页)
离力/智翻)友贞已为吾擒矣延孝之言是也
请陛下以大军徐进臣愿以千骑前驱帝从之令下诸
军皆踊跃愿行是夕 嗣源 帅前军倍道趣大梁(帅读曰/率趣七)
(喻/翻)乙亥帝发中都舁王彦章自随(舁音余又/羊如翻)遣中使问 …… (第 21b 页)
敬翔李振皆/佐梁太祖者)不用其言以至于亡(唐天祐三年梁受唐/禅岁在丁卯三主十)
(七年/而亡)己卯旦 李嗣源 军至大梁攻封丘门(大梁城北面/二门封丘门)
(在西酸枣门在东梁开平元年改封丘门为含曜门时/人犹以旧门 …… (第 24b 页)
(京图京城北四门从东/曰陈桥门次曰封丘门)王瓒开门出降 嗣源 入城抚安
军民是日帝入自梁门(梁门大梁城西面北来第一门/梁开平元年改为乾象门晋天)
(福三年改/为乾 (第 25a 页)
明门)百官迎谒于马首拜伏请罪帝慰劳之(劳力/到翻)
(下劳/赐同)使各复其位 李嗣源 迎贺帝喜不自胜手引 (第 25a 页)
嗣源
衣以头触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
之(帝于此际可谓喜而失节矣/宜不能保有天下也胜音升)帝命 …… (第 25a 页)
丙申赐滑州留后段凝姓名曰李绍钦耀州刺史杜
晏球曰李绍虔(后各复/本姓名) 乙酉梁西都留守河南尹张
宗奭来朝复名全义(梁改张全义名见二百六/十六卷太祖开平元年)献币马
千计帝命皇子继岌皇弟存纪等兄事之(继岌皇嗣也/岂可兄事梁)
(之旧臣存纪皇弟也既使其子以兄事全义又使其弟/以兄事全义唐之家人长幼之序且不明矣是后中宫)
(又从而父事之嘻甚矣晋阳之/主好货而已岂知有纲常哉)帝欲发梁太祖墓斲棺
焚其尸全义上言朱温虽国之深雠然其人已死刑无
可加屠灭其家足以为报乞免焚斲以存圣恩帝从之
但铲其阙室削封树而已(张全义犹不忘梁祖河阳之/恩铲初限翻削其封树者隳)
(其坟赭/其山也)戊戌加天平节度使 李嗣源 兼中书令以北京
留守继岌为东京留守同平章事(时以镇州为北/京魏州为东京) 帝
遣使宣谕谕诸道梁所除节 (第 28b 页)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中
同光二年春正月甲辰幽州奏契丹入寇至瓦桥(李存/审奏)
(也/)以天平军节度使 李嗣源 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陜
州留后霍彦威副之宣徽使李绍宏为监军将兵救幽 …… (第 1a 页)
丹出塞召 李嗣源 旋师命泰宁节度使李绍钦泽州刺
史董璋戍瓦桥 李继曮见唐甲兵之盛归语岐王(语/牛)
(倨/翻)岐王益惧 …… (第 3a 页)
丹将犯塞(此据谍报/而上言也)诏横海节度使李绍斌
北京左厢马军指挥使李从珂帅骑兵分道备之天平
节度使 李嗣源 屯邢州绍斌本姓赵名行实幽州人也
(斌悲/巾翻) 丙午加高季兴兼尚书令进封南平王 李存
审自以身为诸将 …… (第 7b 页)
州唐太和六年以故督亢地/置匈奴须知新城县北至涿州六十里) 勋臣畏伶
官之谗皆不自安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 李嗣源 求解
兵柄帝不许 自唐末丧乱(丧息/浪翻)搢绅之家或以告赤 …… (第 8a 页)
初安义牙将杨立有宠于李继韬(李继韬之求世袭/也改昭义军为安)
(义/军)继韬诛(见上卷/上年)常邑邑思乱会发安义兵三千戍涿
州立谓其众曰前此潞兵未尝戍边(晋与梁兵争潞兵/未尝北戍盖以备)
(梁/耳)今朝廷驱我辈投之绝塞盖不欲置之潞州耳与其
暴骨沙场不若据城自守(涿州在幽州之南未为绝塞/也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
(岂涿州之地乎杨立/以此言激怒潞兵耳)事成富贵不成为群盗耳因聚噪
攻子城东门焚掠市肆节度副使李继珂监军张弘
祚弃城走立自称留后遣将士表求旌节诏以天平节
度使 李嗣源 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李绍荣为部署
(部署之官始见于通鉴本在招讨使之/下其后有都部署遂为专任主帅之任)帐 …… (第 10a 页)
乙丑以权知归义留后曹义金为节度使时瓜沙
与吐蕃杂居义金遣使间道入贡故命之(唐懿宗咸/通八年张)
(义潮入朝以族子惟深守归义十三年惟深卒以义/金权知留后自咸通十三年至是五十四年盖曹义)
(金亦已老矣/间古苋翻) 李嗣源 大军前锋至潞州日已暝(暝/莫)
(定翻/夕也)泊军方定张廷蕴帅麾下壮士百馀辈踰堑坎
城而上(帅读曰率 (第 14a 页)
上时掌翻)守者不能御即斩关延诸军入比
明(比必利翻及/也下比起同) 嗣源 及李绍荣至城已下矣 (第 14a 页)
嗣源 等
不悦(以张廷蕴不待其/至而先取城也)丙寅 (第 14a 页)
嗣源 奏潞州平六月丙
子磔杨立及其党于镇国桥(磔陟/格翻)潞州城池高深帝 …… (第 14a 页)
(刘后之/妒悍) 壬辰以天平节度使 李嗣源 为宣武节度
使代李存审为蕃汉内外马步总管(自副总管/升都总管) 秋
七月壬寅蜀以礼部尚书许寂为中书侍 …… (第 15a 页)
(谦唐之君臣不知其非也民困军/怨其能久乎为 明宗 诛谦张本) 帝复遣使者李
彦稠入蜀九月己亥至成都(复扶又翻/下复蹂同) 癸卯帝猎
于近郊时帝屡出游猎 …… (第 16b 页)
(蜀主恃与唐和而彻边备是/驯狎虎豹而不严设圈槛也)己巳命宣武节度使 李嗣源 将宿卫兵三万七千人赴汴州遂如幽州御
契丹(命 (第 20b 页)
李嗣源 将兵赴/镇因而北出备边) 庚午帝及皇后如张全义
第全义大陈贡献酒酣皇后奏称妾幼失父母见老
者辄思之请 …… (第 20b 页)
时以魏州/为兴唐府) 诏平卢节度使符习治酸枣遥堤以
御决河(遥堤者远于平地为/之以捍水治直之翻) 初 李嗣源 北征(谓去/年北)
(御契丹/时也)过兴唐东京库有供御细 (第 22a 页)
嗣源 牒副留守 …… (第 22a 页)
张宪取五百领宪以军兴不暇奏而给之帝怒曰宪
不奉诏擅以吾铠给 嗣源 何意也罚宪俸一月令自
往军中取之(往 (第 22b 页)
嗣源 军/中取细铠)帝以义武节度使王都将入
朝欲辟毬场宪曰比以行宫阙廷为毬场前年陛下
即位于此其坛不可毁( …… (第 22b 页)
(姓赵赐名德均德均守幽州不为无功其后乘危以邀/君外与契丹为市不但父子为虏幽州亦为虏有矣)
丙子 李嗣源 奏败契丹于涿州(败补/迈翻) 上以契丹为
忧与郭崇韬谋以威名宿将零落殆尽李绍斌位望素
轻欲徙 (第 23a 页)
李嗣源 镇真定为绍斌声援崇韬深以为便时
崇韬领真定上欲徙崇韬镇汴州(欲使二人/两易节镇)崇韬辞曰 …… (第 23a 页)
元年汶音问趋七喻翻)岂百战之功可比乎今
朕贵为天子岂可使卿曾无尺寸之地乎崇韬固辞不
已上乃许之庚辰徙 李嗣源 为成德节度使 汉主闻
帝灭梁而惧遣宫苑使何词入贡且觇中国彊弱(觇丑/廉翻)
(又丑/艳翻)甲申词至 …… (第 24a 页)
既知唐之不/足畏奢虐亦由是滋矣) 帝性刚好胜(好呼/到翻)不欲权
在臣下入洛之后信伶宦之谗颇疏忌宿将 李嗣源 家 …… (第 24a 页)
在太原三月丁酉表卫州刺史李从珂为北京内牙马
步都指挥使以便其家帝怒曰 嗣源 握兵权居大镇军
政在吾安得为其子奏请(得为于/伪翻)乃黜从珂为突骑指
挥使帅数百人戍石门镇(石门镇即 (第 24b 页)
唐之横/水栅帅读曰率) 嗣源 忧恐
上章申理久之方解(上时掌翻申者/重也重自理说)辛丑 (第 24b 页)
嗣源 乞至东
京朝觐不许郭崇韬以 (第 24b 页)
嗣源 功高位重亦忌之私谓人
曰总管令公非久为人下者 (第 24b 页)
(李嗣源 为中书令蕃汉内/外马步军都总管故以称)
(之/)皇家子弟皆不及也密劝帝召之宿卫罢其兵权又 …… (第 24b 页)
劝帝除之帝皆不从(为 李嗣源 疑惧张本郭崇韬/其亦自知为伶宦所忌乎) 己
酉帝发兴唐自德胜济河历杨村戚城观昔时战处指
示群臣以为 …… (第 25a 页)
临终密留书遗徐温请以所生子为嗣(以父子/血气所)
(属之亲感/动徐温) 太后疾甚秋七月甲午成德节度使 李嗣
源 以边事稍弭表求入朝省太后(省悉/景翻)帝不许壬寅太 …… (第 28a 页)
段凝亡
国之将奸谄绝伦不可信也(改邓州宣化军为威胜军/段凝降赐姓名李绍钦事)
(并见上/卷元年)众举 李嗣源 崇韬曰契丹方炽总管不可离河
朔(离力/智翻)魏王地当储副未立殊功请依故事以为伐蜀
都统(安禄山之乱玄 (第 30a 页)
同光二年春正月甲辰幽州奏契丹入寇至瓦桥(李存/审奏)
(也/)以天平军节度使 李嗣源 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陜
州留后霍彦威副之宣徽使李绍宏为监军将兵救幽 …… (第 1a 页)
丹出塞召 李嗣源 旋师命泰宁节度使李绍钦泽州刺
史董璋戍瓦桥 李继曮见唐甲兵之盛归语岐王(语/牛)
(倨/翻)岐王益惧 …… (第 3a 页)
丹将犯塞(此据谍报/而上言也)诏横海节度使李绍斌
北京左厢马军指挥使李从珂帅骑兵分道备之天平
节度使 李嗣源 屯邢州绍斌本姓赵名行实幽州人也
(斌悲/巾翻) 丙午加高季兴兼尚书令进封南平王 李存
审自以身为诸将 …… (第 7b 页)
州唐太和六年以故督亢地/置匈奴须知新城县北至涿州六十里) 勋臣畏伶
官之谗皆不自安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 李嗣源 求解
兵柄帝不许 自唐末丧乱(丧息/浪翻)搢绅之家或以告赤 …… (第 8a 页)
初安义牙将杨立有宠于李继韬(李继韬之求世袭/也改昭义军为安)
(义/军)继韬诛(见上卷/上年)常邑邑思乱会发安义兵三千戍涿
州立谓其众曰前此潞兵未尝戍边(晋与梁兵争潞兵/未尝北戍盖以备)
(梁/耳)今朝廷驱我辈投之绝塞盖不欲置之潞州耳与其
暴骨沙场不若据城自守(涿州在幽州之南未为绝塞/也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
(岂涿州之地乎杨立/以此言激怒潞兵耳)事成富贵不成为群盗耳因聚噪
攻子城东门焚掠市肆节度副使李继珂监军张弘
祚弃城走立自称留后遣将士表求旌节诏以天平节
度使 李嗣源 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李绍荣为部署
(部署之官始见于通鉴本在招讨使之/下其后有都部署遂为专任主帅之任)帐 …… (第 10a 页)
乙丑以权知归义留后曹义金为节度使时瓜沙
与吐蕃杂居义金遣使间道入贡故命之(唐懿宗咸/通八年张)
(义潮入朝以族子惟深守归义十三年惟深卒以义/金权知留后自咸通十三年至是五十四年盖曹义)
(金亦已老矣/间古苋翻) 李嗣源 大军前锋至潞州日已暝(暝/莫)
(定翻/夕也)泊军方定张廷蕴帅麾下壮士百馀辈踰堑坎
城而上(帅读曰率 (第 14a 页)
上时掌翻)守者不能御即斩关延诸军入比
明(比必利翻及/也下比起同) 嗣源 及李绍荣至城已下矣 (第 14a 页)
嗣源 等
不悦(以张廷蕴不待其/至而先取城也)丙寅 (第 14a 页)
嗣源 奏潞州平六月丙
子磔杨立及其党于镇国桥(磔陟/格翻)潞州城池高深帝 …… (第 14a 页)
(刘后之/妒悍) 壬辰以天平节度使 李嗣源 为宣武节度
使代李存审为蕃汉内外马步总管(自副总管/升都总管) 秋
七月壬寅蜀以礼部尚书许寂为中书侍 …… (第 15a 页)
(谦唐之君臣不知其非也民困军/怨其能久乎为 明宗 诛谦张本) 帝复遣使者李
彦稠入蜀九月己亥至成都(复扶又翻/下复蹂同) 癸卯帝猎
于近郊时帝屡出游猎 …… (第 16b 页)
(蜀主恃与唐和而彻边备是/驯狎虎豹而不严设圈槛也)己巳命宣武节度使 李嗣源 将宿卫兵三万七千人赴汴州遂如幽州御
契丹(命 (第 20b 页)
李嗣源 将兵赴/镇因而北出备边) 庚午帝及皇后如张全义
第全义大陈贡献酒酣皇后奏称妾幼失父母见老
者辄思之请 …… (第 20b 页)
时以魏州/为兴唐府) 诏平卢节度使符习治酸枣遥堤以
御决河(遥堤者远于平地为/之以捍水治直之翻) 初 李嗣源 北征(谓去/年北)
(御契丹/时也)过兴唐东京库有供御细 (第 22a 页)
嗣源 牒副留守 …… (第 22a 页)
张宪取五百领宪以军兴不暇奏而给之帝怒曰宪
不奉诏擅以吾铠给 嗣源 何意也罚宪俸一月令自
往军中取之(往 (第 22b 页)
嗣源 军/中取细铠)帝以义武节度使王都将入
朝欲辟毬场宪曰比以行宫阙廷为毬场前年陛下
即位于此其坛不可毁( …… (第 22b 页)
(姓赵赐名德均德均守幽州不为无功其后乘危以邀/君外与契丹为市不但父子为虏幽州亦为虏有矣)
丙子 李嗣源 奏败契丹于涿州(败补/迈翻) 上以契丹为
忧与郭崇韬谋以威名宿将零落殆尽李绍斌位望素
轻欲徙 (第 23a 页)
李嗣源 镇真定为绍斌声援崇韬深以为便时
崇韬领真定上欲徙崇韬镇汴州(欲使二人/两易节镇)崇韬辞曰 …… (第 23a 页)
元年汶音问趋七喻翻)岂百战之功可比乎今
朕贵为天子岂可使卿曾无尺寸之地乎崇韬固辞不
已上乃许之庚辰徙 李嗣源 为成德节度使 汉主闻
帝灭梁而惧遣宫苑使何词入贡且觇中国彊弱(觇丑/廉翻)
(又丑/艳翻)甲申词至 …… (第 24a 页)
既知唐之不/足畏奢虐亦由是滋矣) 帝性刚好胜(好呼/到翻)不欲权
在臣下入洛之后信伶宦之谗颇疏忌宿将 李嗣源 家 …… (第 24a 页)
在太原三月丁酉表卫州刺史李从珂为北京内牙马
步都指挥使以便其家帝怒曰 嗣源 握兵权居大镇军
政在吾安得为其子奏请(得为于/伪翻)乃黜从珂为突骑指
挥使帅数百人戍石门镇(石门镇即 (第 24b 页)
唐之横/水栅帅读曰率) 嗣源 忧恐
上章申理久之方解(上时掌翻申者/重也重自理说)辛丑 (第 24b 页)
嗣源 乞至东
京朝觐不许郭崇韬以 (第 24b 页)
嗣源 功高位重亦忌之私谓人
曰总管令公非久为人下者 (第 24b 页)
(李嗣源 为中书令蕃汉内/外马步军都总管故以称)
(之/)皇家子弟皆不及也密劝帝召之宿卫罢其兵权又 …… (第 24b 页)
劝帝除之帝皆不从(为 李嗣源 疑惧张本郭崇韬/其亦自知为伶宦所忌乎) 己
酉帝发兴唐自德胜济河历杨村戚城观昔时战处指
示群臣以为 …… (第 25a 页)
临终密留书遗徐温请以所生子为嗣(以父子/血气所)
(属之亲感/动徐温) 太后疾甚秋七月甲午成德节度使 李嗣
源 以边事稍弭表求入朝省太后(省悉/景翻)帝不许壬寅太 …… (第 28a 页)
段凝亡
国之将奸谄绝伦不可信也(改邓州宣化军为威胜军/段凝降赐姓名李绍钦事)
(并见上/卷元年)众举 李嗣源 崇韬曰契丹方炽总管不可离河
朔(离力/智翻)魏王地当储副未立殊功请依故事以为伐蜀
都统(安禄山之乱玄 (第 30a 页)
希燮等所署)
(有采笺一轴转韵诗一章章三韵共十联有/类击筑词颇有本朝姻亲之意语亦不逊) 成德节
度使 李嗣源 入朝 闰月己丑朔孟知祥至洛阳帝宠 …… (第 9b 页)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上之上
(讳 (第 14a 页)
嗣源 应州人世本夷狄无姓氏父电雁门/都将帝少名邈佶烈太祖养以为子乃姓李)
( (第 14a 页)
嗣源 即位/后改名亶)
天成元年(是年四月方/改元见下卷)春正月庚申魏王继岌遣李
继曮李严部送王衍及其宗族 …… (第 14a 页)
族诛时洛中诸军饥窘(窘渠/陨翻)妄
为谣言伶官采之以闻于帝故朱友谦郭崇韬皆及
于祸成德节度使兼中书令 李嗣源 亦为谣言所属 …… (第 17b 页)
(属之/欲翻)帝遣朱守殷察之守殷私谓 嗣源 曰令公勋业
振主宜自图归藩以远祸(振当作震/远于愿翻) (第 18a 页)
嗣源 曰吾心不
负天地祸福之来无所可避皆委之于命耳 (第 18a 页)
(李嗣源/ 答朱守)
(殷之言安于死生祸福之际/英雄识度自有不可及者)时伶宦用事勋旧人不
自保 (第 18a 页)
嗣源 危殆者数四赖宣徽使李绍宏左右营护
以是得全 魏王继岌留马步都指挥使陈留李仁
罕马军都指挥使东光潘仁嗣 …… (第 18a 页)
戊戌李继曮至凤翔
监军使柴重厚不以符印与之促令诣阙(唐僖宗光启/三年李茂贞)
(据凤翔至是而代其后 明/宗 复令李继曮镇凤翔) 己亥魏王继岌至利州李
绍琛遣人断桔柏津(断丁管翻/桔吉屑翻)继岌闻之以任圜为副 …… (第 23a 页)
乙巳王衍至长安有诏止之(止不使/至洛阳) 先是帝诸弟
虽领节度使皆留京师但食其俸(先悉/荐翻)戊申始命护国
节度使永王存霸至河中(既杀朱友谦故令/存霸赴镇以代之) 丁未李
绍荣以诸道兵再攻邺都庚戌裨将杨重霸帅众数百
登城(帅读/曰率)后无继者重霸等皆死贼知不赦坚守无降
意(降户/江翻)朝廷患之日发中使促魏王继岌东还继岌以
中军精兵皆从任圜讨李绍琛留利州待之未得还(还/从)
(宣翻又/如字)李绍荣讨赵在礼久无功赵太据邢州未下沧
州军乱小校王景戡讨定之因自为留后河朔州县告
乱者相继帝欲自征邺都宰相枢密使皆言京师根本
车驾不可轻动帝曰诸将无可使者皆曰 李嗣源 最为
勋旧帝心忌 (第 25b 页)
嗣源 曰吾惜 (第 25b 页)
嗣源 欲留宿卫皆曰它人无
可者忠武节度使张全义亦言河朔多事久则患深宜
令总管进讨(时 (第 25b 页)
李嗣源 虽留洛阳而蕃汉内/外马步军都总管之官如故)若倚绍荣 …… (第 25b 页)
辈未见成功之期李绍宏亦屡言之帝以内外所荐(内/则)
(李绍宏外则张全/义及在廷之臣)甲寅命 嗣源 将亲军讨邺都 延州
言绥银军乱剽州城(绥银时为夏州巡属延州以邻镇/奏言之耳赵珣聚米图经宋康定)
(庆 …… (第 26a 页)
惧皇甫晖等/适以坚其死守之心耳) 辛酉以威武节度副
使王延翰为威武节度使(命王延翰/嗣有闽土) 壬戌 李嗣源 至
邺都营于城西南甲 (第 27a 页)
嗣源 下令军中诘旦攻城(诘去/吉翻) …… (第 27a 页)
是夜从马直军士张破败作乱(戌考异曰庄宗实录壬/ 今上至邺都癸亥夜)
(张破败作乱明日入邺都 明宗 实录三月六日帝至邺/都八日夜破败作乱薛史庄宗纪壬子 (第 27b 页)
嗣源 至邺都甲)
(寅夜破败作乱 (第 27b 页)
明宗 纪与实录同按长历此月/丁巳朔无壬子甲寅今从实录 (第 27b 页)
明宗 本纪)帅众大
噪(帅读曰/率下同)杀都将(将即/亮翻)焚营舍诘旦乱兵逼中军 (第 27b 页)
嗣源
帅亲军拒战不能敌乱兵益炽(从乱者/愈众也 (第 27b 页)
嗣源 叱而问之
曰尔曹欲何为对曰将士从主上十年百战以得天下
今主上弃恩任威贝州戍卒思归主上不赦云克城之
后 …… (第 27b 页)
破败等之乱心)我辈初无叛心但畏死耳今众议欲
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道之军请主上帝河南令公帝河
北为军民之主 (李嗣源 官中书令/故称之为令公) (第 28a 页)
嗣源 泣谕之不从 (第 28a 页)
嗣
源 曰尔不用吾言任尔所为我自归京师乱兵拔白刃
环之(环音/宦)曰此辈虎狼也不识尊卑令公去欲何之因
拥 (第 28a 页)
嗣源 及李绍真等入城城中不受外兵皇甫晖逆击
张破败斩之外兵皆溃赵在礼帅诸校迎 (第 28a 页)
嗣源 泣谢 …… (第 28a 页)
曰将士辈负令公 (李嗣源 以蕃汉马步军都总管统诸/军御契丹凡河北诸镇兵皆属焉而)
(魏兵作乱/是负之也)敢不惟命是听 (第 28b 页)
嗣源 诡说在礼曰(说式/芮翻)凡举
大事须藉兵力今外兵流散无所归我为公出收之(藉/慈)
(夜翻为于伪翻外兵 (第 28b 页)
谓城外/之兵 嗣源 绍真所领者也)在礼乃听 (第 28b 页)
嗣源 绍真俱出
城宿魏县散兵稍有至者 汉州无城堑树木为栅乙
丑任圜进攻其栅纵火焚之李绍琛引兵出战于金雁 …… (第 28b 页)
已有据蜀规摹治直/之翻横户孟翻更工衡翻)遣左厢都指
挥使赵廷隐右厢都指挥使张业将兵分讨群盗悉诛
之 李嗣源 之为乱兵所逼也李绍荣有众万人营于
城南 (第 29b 页)
嗣源 遣牙将张虔钊高行周等七人相继召之欲
与共诛乱者绍荣疑 (第 29b 页)
嗣源 之诈留使者闭壁不应及 (第 29b 页)
嗣
源 入邺都遂引兵 (第 29b 页)
嗣源 在魏县众不满百又无兵仗
李绍真所将镇兵五千 (第 29b 页)
嗣源 得出相帅归之(镇兵盖/镇州兵) …… (第 29b 页)
(也 李嗣源 本镇镇州故其/兵相帅归之帅读曰率)由是 (第 30a 页)
嗣源 兵稍振 (第 30a 页)
嗣源 泣谓
诸将曰吾明日当归藩(欲归镇/州也)上章待罪(上时掌翻章/表也奏也)
听主上所裁李绍真及中门使安 …… (第 30a 页)
曰此策非宜公
为元帅不幸为凶人所劫李绍荣不战而退归朝必以
公藉口(言李绍荣必奏天子称已所以/退师者以 嗣源 入魏与贼合也)公若归藩则为
据地邀君适足以实谗慝之言耳不若星行诣阙(星行/者戴)
(星而/行也)面见 (第 30a 页)
天子庶可自明 嗣源 曰善丁卯自魏县南趣
相州(趣七/喻翻)遇马坊使康福(后唐起于太原马牧多在并/代庄宗在河上与梁战置马) …… (第 30a 页)
为大马坊也唐内诸司有小马坊使宦官为之非此)
(薛史唐庄宗曰康福体貌丰厚可令总辖马牧由是署/为马坊使及 明宗 离魏县会福牧小马于相州乃驱而)
(归/命)得马数千匹始能成军福蔚州人也(蔚纡/勿翻) 平卢节
度使苻 (第 30b 页)
习将本军攻邺都闻 李嗣源 军溃引兵归至淄
州监军使杨希望遣兵逆击之(平卢节度治青州九域/志青州西至淄州一百)
(一十/三里)习 …… (第 30b 页)
义监军杨继源谋杀节度使孔勍勍先诱而杀之(勍渠/京翻)
(诱音/酉)武宁监军以李绍真从 李嗣源 谋杀其元从(元从/谓旧)
(从李绍真之将士所谓义故也绍真时从 (第 31a 页)
李嗣源 监军谋杀其元从之留彭城者)据城拒之权
知留后淳于晏帅诸将先杀之(帅读曰/率下同)晏登州人也
戊辰以军 (第 31a 页)
食不足敕河南尹豫借夏秋税民不聊生
忠武节度使尚书令齐王张全义闻 李嗣源 入邺都忧
惧不食辛未卒于洛阳(张全义之忧死自以/荐李嗣原北讨也) 租庸使
以仓储不足颇朘刻军粮(朘息 …… (第 31a 页)
邺都退保卫州奏 李嗣源 已叛与贼 (第 32a 页)
嗣源 遣使上章
自理一日数辈 (第 32a 页)
嗣源 长子从审为金枪指挥使(庄宗得/魏因魏)
(银枪军置帐前银枪/都后又置金枪军)帝谓从审曰吾深知尔父忠厚 …… (第 32a 页)
谓/不欲行为)
(不/能)请复还宿卫(复扶又翻还从/宣翻又如字)乃释之帝怜从审赐名
继璟待之如子是后 嗣源 所奏皆为绍荣所遏不得通 (第 32a 页)
嗣源 由是疑惧石敬瑭曰夫事成于果决而败于犹豫 …… (第 32a 页)
故云然)
愿假三百骑先往取之若幸而得之公宜引大军亟进
(亟纪力/翻急也)如此始可自全(据大梁则逼洛阳 嗣源 可以自/全庄宗将何以自全乎石敬塘)
(恶察察言/故云尔)突骑指挥使康义诚曰主上无道军民怨怒
公从众则 (第 32b 页)
生守节则死(康义诚胡人犷直观此言可见/也为义诚由此为 明宗 所亲任)
(张/本) (第 32b 页)
嗣源 乃令安重诲移檄会兵义诚代北胡人也时齐
州防御使李绍虔(即王/晏球)泰宁节度使李绍钦(即段/凝)贝州 …… (第 32b 页)
年三月升/奉化军为泰州以清苑县为理所)
(新唐书地理志清苑县属莫州宋保/州治清苑盖又改泰州为保州也) 嗣源 皆遣使召之
绍英瑕丘人本姓房名知温审通金全之侄也(安金全/有却梁)
(兵全晋/阳之功) (第 33a 页)
嗣源 家在真定 (第 33a 页)
(嗣源 镇真定入朝/于洛其家留真定)虞候将王建
立先杀其监军由是获全(为 (第 33a 页)
嗣源 以王建立镇/真定张本将即亮翻)建立辽
州人也李从珂自横水将所部兵由盂县趣镇州(李从/珂谪)
(戍横水 …… (第 33a 页)
(府九域志盂县东/北至镇州一百里)与王建立军合倍道从 嗣源 (第 33b 页)
嗣源 以
李绍荣在卫州谋自白皋济河分三百骑使石敬瑭将
之前驱李从珂为殿(殿丁/练翻)于是军势大盛 (第 33b 页)
嗣源 从子从
璋自镇州引兵而南过邢州邢人奉为留后(河北盖悉/从 (第 33b 页)
嗣源 矣)
(从子之从/才用翻) 癸酉诏怀远指挥使白从晖将骑兵扼河
阳桥(恐 (第 33b 页)
李嗣源 自/怀孟犯洛也)帝乃出金帛给赐诸军枢密宣徽使
及供奉内使景进等皆献金帛以助给赐(事已至此帝/及嬖倖始 …… (第 33b 页)
(薛史作/耀店)绍荣曰邺都乱兵已遣其党翟建曰据博州
欲济河袭郓汴(李绍荣所言指赵在礼所遣兵也殊不/知 李嗣源 已定入汴之计矣劳力到翻)
(翟苌/伯翻)愿陛下幸关东招抚之帝从之(关东谓汜/水关以东) 景进
等言于 …… (第 34a 页)
江翻)信义俱弃吾知汝行亦受祸矣 乙亥帝
发洛阳丁丑次汜水戊寅遣李绍荣将骑兵循河而东
(将即/亮翻) 李嗣源 亲党从帝者多亡去或劝李继璟宜早自
脱继璟终无行意帝屡遣继璟诣 (第 34b 页)
嗣源 继璟固辞愿死
于帝前以明赤诚(赤诚犹言赤心诚者心之/实言赤诚者谓赤心之实)帝 (第 34b 页)
嗣源
在黎阳强遣继璟渡河召之(强其两翻下强出同此时/召 (第 34b 页)
嗣源 (第 35a 页)
嗣源 必不敢前)
道遇李绍荣绍荣杀之(李继璟以死事君以明/父之心迹得其死矣) 吴越
王镠有疾如衣锦军命镇海 …… (第 35a 页)
同平章事 庚辰帝发汜水(发汜水/而东也)辛巳 李嗣源 至白
皋遇山东上供绢数船取以赏军(此盖青兖上供/沂河而上者也)安重
诲从者争舟行营马步使陶玘斩以徇( (第 35b 页)
从才用翻/玘墟里翻)由是
军中肃然玘许州人也 嗣源 济河至滑州遣人招苻习
习与 (第 35b 页)
嗣源 会于胙城(旧唐书地理志/胙城汉南燕县)安审通亦引兵来
会知汴州孔循遣使奉表西迎帝亦遣使北输密款于 (第 35b 页)
嗣源 曰先至者得之先是帝遣骑将满城西方邺守汴
州(先是悉/荐翻)石敬瑭使裨将李琼以劲兵突入封丘门敬 …… (第 35b 页)
瑭踵其后自西门入遂据其城西方邺请降敬瑭使趣 嗣源 壬午 (第 36a 页)
嗣源 入大梁(趣读曰促九域志胙城县/南至大梁一百二十里)是日
帝至荥泽东(九域志荥泽县西北/距汜水四十五里 …… (第 36a 页)
汝曹汴人也(龙骧军梁之旧/兵本皆汴人)吾
入汝境不欲使它军前驱恐扰汝室家厚赐而遣之彦
温即以其众叛归 嗣源 谓 (第 36a 页)
嗣源 曰京师危迫主上为元
行钦所惑事势已离不可复事矣(元行钦赐姓名李/绍荣复扶又翻) (第 36a 页)
嗣
源 曰汝自不忠何言之悖也(悖蒲/妹翻)即夺其兵指挥使潘 …… (第 36a 页)
环守王村寨有刍粟数万帝遣骑视之环亦奔大梁帝
至万胜镇(万胜镇在中牟县东距/大梁不过数十里耳)闻 嗣源 已据大梁诸
军离叛神色沮丧(沮在吕翻/丧息浪翻)登高叹曰吾不济矣即命
旋师帝之出关也扈从兵二万五千( …… (第 36b 页)
旦翻)今致吾至此皆无一策以
相救乎诸将百馀人皆截发置地誓以死报因相与号
泣(号户/刀翻)是日晚入洛城 李嗣源 命石敬瑭将前军趣汜
水收抚散兵 (第 37b 页)
嗣源 继之 (第 37b 页)
(李嗣源 在河北时奏章为元行/钦所壅遏犹可言也渡河据大)
(梁庄宗尝至万胜镇君臣相望数十里间耳既无一奏/陈情又 …… (第 37b 页)
骑迎𠊱庄宗既还但以兵踵之而西此意)
(何在/哉)李绍虔李绍英引兵来会(李绍虔李绍英皆自瓦/桥引兵踵 嗣源 之后而)
(来会于/大梁)丙戌宰相枢密使共奏魏王西军将至车驾宜
且控扼汜水收抚散兵以俟之帝从之自出上 (第 37b 页)
(有采笺一轴转韵诗一章章三韵共十联有/类击筑词颇有本朝姻亲之意语亦不逊) 成德节
度使 李嗣源 入朝 闰月己丑朔孟知祥至洛阳帝宠 …… (第 9b 页)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上之上
(讳 (第 14a 页)
嗣源 应州人世本夷狄无姓氏父电雁门/都将帝少名邈佶烈太祖养以为子乃姓李)
( (第 14a 页)
嗣源 即位/后改名亶)
天成元年(是年四月方/改元见下卷)春正月庚申魏王继岌遣李
继曮李严部送王衍及其宗族 …… (第 14a 页)
族诛时洛中诸军饥窘(窘渠/陨翻)妄
为谣言伶官采之以闻于帝故朱友谦郭崇韬皆及
于祸成德节度使兼中书令 李嗣源 亦为谣言所属 …… (第 17b 页)
(属之/欲翻)帝遣朱守殷察之守殷私谓 嗣源 曰令公勋业
振主宜自图归藩以远祸(振当作震/远于愿翻) (第 18a 页)
嗣源 曰吾心不
负天地祸福之来无所可避皆委之于命耳 (第 18a 页)
(李嗣源/ 答朱守)
(殷之言安于死生祸福之际/英雄识度自有不可及者)时伶宦用事勋旧人不
自保 (第 18a 页)
嗣源 危殆者数四赖宣徽使李绍宏左右营护
以是得全 魏王继岌留马步都指挥使陈留李仁
罕马军都指挥使东光潘仁嗣 …… (第 18a 页)
戊戌李继曮至凤翔
监军使柴重厚不以符印与之促令诣阙(唐僖宗光启/三年李茂贞)
(据凤翔至是而代其后 明/宗 复令李继曮镇凤翔) 己亥魏王继岌至利州李
绍琛遣人断桔柏津(断丁管翻/桔吉屑翻)继岌闻之以任圜为副 …… (第 23a 页)
乙巳王衍至长安有诏止之(止不使/至洛阳) 先是帝诸弟
虽领节度使皆留京师但食其俸(先悉/荐翻)戊申始命护国
节度使永王存霸至河中(既杀朱友谦故令/存霸赴镇以代之) 丁未李
绍荣以诸道兵再攻邺都庚戌裨将杨重霸帅众数百
登城(帅读/曰率)后无继者重霸等皆死贼知不赦坚守无降
意(降户/江翻)朝廷患之日发中使促魏王继岌东还继岌以
中军精兵皆从任圜讨李绍琛留利州待之未得还(还/从)
(宣翻又/如字)李绍荣讨赵在礼久无功赵太据邢州未下沧
州军乱小校王景戡讨定之因自为留后河朔州县告
乱者相继帝欲自征邺都宰相枢密使皆言京师根本
车驾不可轻动帝曰诸将无可使者皆曰 李嗣源 最为
勋旧帝心忌 (第 25b 页)
嗣源 曰吾惜 (第 25b 页)
嗣源 欲留宿卫皆曰它人无
可者忠武节度使张全义亦言河朔多事久则患深宜
令总管进讨(时 (第 25b 页)
李嗣源 虽留洛阳而蕃汉内/外马步军都总管之官如故)若倚绍荣 …… (第 25b 页)
辈未见成功之期李绍宏亦屡言之帝以内外所荐(内/则)
(李绍宏外则张全/义及在廷之臣)甲寅命 嗣源 将亲军讨邺都 延州
言绥银军乱剽州城(绥银时为夏州巡属延州以邻镇/奏言之耳赵珣聚米图经宋康定)
(庆 …… (第 26a 页)
惧皇甫晖等/适以坚其死守之心耳) 辛酉以威武节度副
使王延翰为威武节度使(命王延翰/嗣有闽土) 壬戌 李嗣源 至
邺都营于城西南甲 (第 27a 页)
嗣源 下令军中诘旦攻城(诘去/吉翻) …… (第 27a 页)
是夜从马直军士张破败作乱(戌考异曰庄宗实录壬/ 今上至邺都癸亥夜)
(张破败作乱明日入邺都 明宗 实录三月六日帝至邺/都八日夜破败作乱薛史庄宗纪壬子 (第 27b 页)
嗣源 至邺都甲)
(寅夜破败作乱 (第 27b 页)
明宗 纪与实录同按长历此月/丁巳朔无壬子甲寅今从实录 (第 27b 页)
明宗 本纪)帅众大
噪(帅读曰/率下同)杀都将(将即/亮翻)焚营舍诘旦乱兵逼中军 (第 27b 页)
嗣源
帅亲军拒战不能敌乱兵益炽(从乱者/愈众也 (第 27b 页)
嗣源 叱而问之
曰尔曹欲何为对曰将士从主上十年百战以得天下
今主上弃恩任威贝州戍卒思归主上不赦云克城之
后 …… (第 27b 页)
破败等之乱心)我辈初无叛心但畏死耳今众议欲
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道之军请主上帝河南令公帝河
北为军民之主 (李嗣源 官中书令/故称之为令公) (第 28a 页)
嗣源 泣谕之不从 (第 28a 页)
嗣
源 曰尔不用吾言任尔所为我自归京师乱兵拔白刃
环之(环音/宦)曰此辈虎狼也不识尊卑令公去欲何之因
拥 (第 28a 页)
嗣源 及李绍真等入城城中不受外兵皇甫晖逆击
张破败斩之外兵皆溃赵在礼帅诸校迎 (第 28a 页)
嗣源 泣谢 …… (第 28a 页)
曰将士辈负令公 (李嗣源 以蕃汉马步军都总管统诸/军御契丹凡河北诸镇兵皆属焉而)
(魏兵作乱/是负之也)敢不惟命是听 (第 28b 页)
嗣源 诡说在礼曰(说式/芮翻)凡举
大事须藉兵力今外兵流散无所归我为公出收之(藉/慈)
(夜翻为于伪翻外兵 (第 28b 页)
谓城外/之兵 嗣源 绍真所领者也)在礼乃听 (第 28b 页)
嗣源 绍真俱出
城宿魏县散兵稍有至者 汉州无城堑树木为栅乙
丑任圜进攻其栅纵火焚之李绍琛引兵出战于金雁 …… (第 28b 页)
已有据蜀规摹治直/之翻横户孟翻更工衡翻)遣左厢都指
挥使赵廷隐右厢都指挥使张业将兵分讨群盗悉诛
之 李嗣源 之为乱兵所逼也李绍荣有众万人营于
城南 (第 29b 页)
嗣源 遣牙将张虔钊高行周等七人相继召之欲
与共诛乱者绍荣疑 (第 29b 页)
嗣源 之诈留使者闭壁不应及 (第 29b 页)
嗣
源 入邺都遂引兵 (第 29b 页)
嗣源 在魏县众不满百又无兵仗
李绍真所将镇兵五千 (第 29b 页)
嗣源 得出相帅归之(镇兵盖/镇州兵) …… (第 29b 页)
(也 李嗣源 本镇镇州故其/兵相帅归之帅读曰率)由是 (第 30a 页)
嗣源 兵稍振 (第 30a 页)
嗣源 泣谓
诸将曰吾明日当归藩(欲归镇/州也)上章待罪(上时掌翻章/表也奏也)
听主上所裁李绍真及中门使安 …… (第 30a 页)
曰此策非宜公
为元帅不幸为凶人所劫李绍荣不战而退归朝必以
公藉口(言李绍荣必奏天子称已所以/退师者以 嗣源 入魏与贼合也)公若归藩则为
据地邀君适足以实谗慝之言耳不若星行诣阙(星行/者戴)
(星而/行也)面见 (第 30a 页)
天子庶可自明 嗣源 曰善丁卯自魏县南趣
相州(趣七/喻翻)遇马坊使康福(后唐起于太原马牧多在并/代庄宗在河上与梁战置马) …… (第 30a 页)
为大马坊也唐内诸司有小马坊使宦官为之非此)
(薛史唐庄宗曰康福体貌丰厚可令总辖马牧由是署/为马坊使及 明宗 离魏县会福牧小马于相州乃驱而)
(归/命)得马数千匹始能成军福蔚州人也(蔚纡/勿翻) 平卢节
度使苻 (第 30b 页)
习将本军攻邺都闻 李嗣源 军溃引兵归至淄
州监军使杨希望遣兵逆击之(平卢节度治青州九域/志青州西至淄州一百)
(一十/三里)习 …… (第 30b 页)
义监军杨继源谋杀节度使孔勍勍先诱而杀之(勍渠/京翻)
(诱音/酉)武宁监军以李绍真从 李嗣源 谋杀其元从(元从/谓旧)
(从李绍真之将士所谓义故也绍真时从 (第 31a 页)
李嗣源 监军谋杀其元从之留彭城者)据城拒之权
知留后淳于晏帅诸将先杀之(帅读曰/率下同)晏登州人也
戊辰以军 (第 31a 页)
食不足敕河南尹豫借夏秋税民不聊生
忠武节度使尚书令齐王张全义闻 李嗣源 入邺都忧
惧不食辛未卒于洛阳(张全义之忧死自以/荐李嗣原北讨也) 租庸使
以仓储不足颇朘刻军粮(朘息 …… (第 31a 页)
邺都退保卫州奏 李嗣源 已叛与贼 (第 32a 页)
嗣源 遣使上章
自理一日数辈 (第 32a 页)
嗣源 长子从审为金枪指挥使(庄宗得/魏因魏)
(银枪军置帐前银枪/都后又置金枪军)帝谓从审曰吾深知尔父忠厚 …… (第 32a 页)
谓/不欲行为)
(不/能)请复还宿卫(复扶又翻还从/宣翻又如字)乃释之帝怜从审赐名
继璟待之如子是后 嗣源 所奏皆为绍荣所遏不得通 (第 32a 页)
嗣源 由是疑惧石敬瑭曰夫事成于果决而败于犹豫 …… (第 32a 页)
故云然)
愿假三百骑先往取之若幸而得之公宜引大军亟进
(亟纪力/翻急也)如此始可自全(据大梁则逼洛阳 嗣源 可以自/全庄宗将何以自全乎石敬塘)
(恶察察言/故云尔)突骑指挥使康义诚曰主上无道军民怨怒
公从众则 (第 32b 页)
生守节则死(康义诚胡人犷直观此言可见/也为义诚由此为 明宗 所亲任)
(张/本) (第 32b 页)
嗣源 乃令安重诲移檄会兵义诚代北胡人也时齐
州防御使李绍虔(即王/晏球)泰宁节度使李绍钦(即段/凝)贝州 …… (第 32b 页)
年三月升/奉化军为泰州以清苑县为理所)
(新唐书地理志清苑县属莫州宋保/州治清苑盖又改泰州为保州也) 嗣源 皆遣使召之
绍英瑕丘人本姓房名知温审通金全之侄也(安金全/有却梁)
(兵全晋/阳之功) (第 33a 页)
嗣源 家在真定 (第 33a 页)
(嗣源 镇真定入朝/于洛其家留真定)虞候将王建
立先杀其监军由是获全(为 (第 33a 页)
嗣源 以王建立镇/真定张本将即亮翻)建立辽
州人也李从珂自横水将所部兵由盂县趣镇州(李从/珂谪)
(戍横水 …… (第 33a 页)
(府九域志盂县东/北至镇州一百里)与王建立军合倍道从 嗣源 (第 33b 页)
嗣源 以
李绍荣在卫州谋自白皋济河分三百骑使石敬瑭将
之前驱李从珂为殿(殿丁/练翻)于是军势大盛 (第 33b 页)
嗣源 从子从
璋自镇州引兵而南过邢州邢人奉为留后(河北盖悉/从 (第 33b 页)
嗣源 矣)
(从子之从/才用翻) 癸酉诏怀远指挥使白从晖将骑兵扼河
阳桥(恐 (第 33b 页)
李嗣源 自/怀孟犯洛也)帝乃出金帛给赐诸军枢密宣徽使
及供奉内使景进等皆献金帛以助给赐(事已至此帝/及嬖倖始 …… (第 33b 页)
(薛史作/耀店)绍荣曰邺都乱兵已遣其党翟建曰据博州
欲济河袭郓汴(李绍荣所言指赵在礼所遣兵也殊不/知 李嗣源 已定入汴之计矣劳力到翻)
(翟苌/伯翻)愿陛下幸关东招抚之帝从之(关东谓汜/水关以东) 景进
等言于 …… (第 34a 页)
江翻)信义俱弃吾知汝行亦受祸矣 乙亥帝
发洛阳丁丑次汜水戊寅遣李绍荣将骑兵循河而东
(将即/亮翻) 李嗣源 亲党从帝者多亡去或劝李继璟宜早自
脱继璟终无行意帝屡遣继璟诣 (第 34b 页)
嗣源 继璟固辞愿死
于帝前以明赤诚(赤诚犹言赤心诚者心之/实言赤诚者谓赤心之实)帝 (第 34b 页)
嗣源
嗣源 (第 35a 页)
嗣源 必不敢前)
道遇李绍荣绍荣杀之(李继璟以死事君以明/父之心迹得其死矣) 吴越
王镠有疾如衣锦军命镇海 …… (第 35a 页)
同平章事 庚辰帝发汜水(发汜水/而东也)辛巳 李嗣源 至白
皋遇山东上供绢数船取以赏军(此盖青兖上供/沂河而上者也)安重
诲从者争舟行营马步使陶玘斩以徇( (第 35b 页)
从才用翻/玘墟里翻)由是
军中肃然玘许州人也 嗣源 济河至滑州遣人招苻习
习与 (第 35b 页)
嗣源 会于胙城(旧唐书地理志/胙城汉南燕县)安审通亦引兵来
会知汴州孔循遣使奉表西迎帝亦遣使北输密款于 (第 35b 页)
嗣源 曰先至者得之先是帝遣骑将满城西方邺守汴
州(先是悉/荐翻)石敬瑭使裨将李琼以劲兵突入封丘门敬 …… (第 35b 页)
瑭踵其后自西门入遂据其城西方邺请降敬瑭使趣 嗣源 壬午 (第 36a 页)
嗣源 入大梁(趣读曰促九域志胙城县/南至大梁一百二十里)是日
帝至荥泽东(九域志荥泽县西北/距汜水四十五里 …… (第 36a 页)
汝曹汴人也(龙骧军梁之旧/兵本皆汴人)吾
入汝境不欲使它军前驱恐扰汝室家厚赐而遣之彦
温即以其众叛归 嗣源 谓 (第 36a 页)
嗣源 曰京师危迫主上为元
行钦所惑事势已离不可复事矣(元行钦赐姓名李/绍荣复扶又翻) (第 36a 页)
嗣
源 曰汝自不忠何言之悖也(悖蒲/妹翻)即夺其兵指挥使潘 …… (第 36a 页)
环守王村寨有刍粟数万帝遣骑视之环亦奔大梁帝
至万胜镇(万胜镇在中牟县东距/大梁不过数十里耳)闻 嗣源 已据大梁诸
军离叛神色沮丧(沮在吕翻/丧息浪翻)登高叹曰吾不济矣即命
旋师帝之出关也扈从兵二万五千( …… (第 36b 页)
旦翻)今致吾至此皆无一策以
相救乎诸将百馀人皆截发置地誓以死报因相与号
泣(号户/刀翻)是日晚入洛城 李嗣源 命石敬瑭将前军趣汜
水收抚散兵 (第 37b 页)
嗣源 继之 (第 37b 页)
(李嗣源 在河北时奏章为元行/钦所壅遏犹可言也渡河据大)
(梁庄宗尝至万胜镇君臣相望数十里间耳既无一奏/陈情又 …… (第 37b 页)
骑迎𠊱庄宗既还但以兵踵之而西此意)
(何在/哉)李绍虔李绍英引兵来会(李绍虔李绍英皆自瓦/桥引兵踵 嗣源 之后而)
(来会于/大梁)丙戌宰相枢密使共奏魏王西军将至车驾宜
且控扼汜水收抚散兵以俟之帝从之自出上 (第 37b 页)
胡三省 音注
后唐纪四(起柔兆阉茂四月尽彊圉/大渊献六月凡一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上之下
天成元年夏四月丁亥朔严办将发(凡天子将出侍中/奏中严外办此时)
(未必能尔沿袭旧来/严办之言 …… (第 1a 页)
南入/伊川皆大山)宫
人多逃散朱守殷入宫选宫人三十馀人各令自取乐
器珍玩内于其家于是诸军大掠都城是日 李嗣源 至
罂子谷(今考异曰庄宗实录云今上至郑州闻变 (第 2b 页)
明宗 实录余尝按罂子谷在郑州境)闻之 …… (第 2b 页)
恸哭谓诸将曰主上素得士心正为群小蔽惑至此今
我将安归乎戊子朱守殷遣使驰白 嗣源 以京城大乱
诸军焚掠不已愿亟来救之乙 (第 3a 页)
嗣源 入洛阳止于私
第禁焚掠拾庄宗骨于灰烬之中而殡之 (第 3a 页)
嗣源 之入邺
也前直指挥使平遥侯益脱身归洛阳(前直指挥使领/上前直卫之兵)
(刘煦曰平遥即汉平陶县魏避国讳 (第 3a 页)
改陶为遥唐属/汾州宋白曰后魏以太武帝名焘改平陶为平遥)庄
宗抚之流涕至是益自缚请罪 嗣源 曰尔为臣尽节又
何罪也使复其 (第 3a 页)
嗣源 谓朱守殷曰公善巡徼以待魏 …… (第 3a 页)
(于上不从其令而从其/意帅读曰率上时掌翻) 嗣源 面谕之曰吾奉诏讨贼不
幸部曲叛散欲入朝自诉又为绍荣所隔披猖至此吾
本无它心诸君遽尔见推殊非相悉(悉息 (第 4a 页)
七翻谙也/究也详也尽也)愿
勿言也革等固请 嗣源 不许李绍荣欲奔河中就永王
存霸从兵稍散庚寅至平陆(从才用翻唐书地理志曰/括地志陜州河北县本汉)
(大 …… (第 4a 页)
因大掠达旦宪闻变出奔忻州(九域志太原府东北至/忻州二百里此以宋氏)
(徙府后/言也)会 嗣源 移书至彦超号令士卒城中始安遂权
知太原军府 百官三笺请 (第 5b 页)
嗣源 监国(本考异曰监国/ 太子之事非)
(官非爵然 (第 5b 页)
五代唐明宗 潞王周太祖皆尝监国汉太后/令曰中外事取监国处分又诰曰监国可即皇帝位是)
(时直以监国为/称号也今从之 (第 5b 页)
) 嗣源 乃许之甲午入居兴圣宫(按是时/庄宗之)
(殡在西宫兴圣宫在西宫之东按薛史庄宗即位于魏/州以子继岌充北 …… (第 5b 页)
国所亲任者也)镇州别驾张延朗为副使延朗开封
人也仕梁为租庸吏(按欧史张延朗仕梁以租庸史为/郓州粮料使 明宗 克郓州得之复)
(以为粮料使后徙镇宣武成德以为元/从孔目官盖由此选为镇州别驾也)性纤巧善事权 …… (第 6a 页)
王存美以病风偏枯得免居于
晋阳(沙陁自唐末强盛盖至于此恐赤心之支胤或有/存者晋王父子相传其血嗣歼矣且 明宗 晋王义)
(儿也得国之后坐视义父之遗育为鱼/为肉何忍也它日讵可望麦饭洒陵乎) 徐温高季兴
闻庄宗遇弑 …… (第 7a 页)
空始置租庸使用兵无/常随时调敛兵罢则止梁兴置租庸使领天下钱榖废)
(盐铁户部度支之官庄宗灭梁因而不改 明宗 入立诛/租庸使孔谦而废其使职以大臣一人判户部度支盐)
(铁号曰判三司至长兴元年张延朗因请置三司使事 …… (第 8b 页)
而杀继岌者岂它人哉李环即挝杀崇韬者/也 考异曰庄宗实录征蜀初为都监后劝继岌杀郭)
(崇韬者李从袭也 明宗 实录云宦者都监李继袭劝继/岌东迁及令自杀又云任圜监军李廷袭欲存康延孝)
(及至华州为李冲所杀者复云李 …… (第 9b 页)
戊申敕中外之臣毋得献鹰犬奇玩之类 有司劾
奏太原尹张宪委城之罪庚戌赐宪死(以张宪前朝大/臣加之罪而杀)
(之/耳) 任圜将征蜀兵二万六千人至洛阳(征蜀之初出/师六万除留)
(戍于蜀及康延孝叛死亡之/外还洛者二万六千人耳) 明宗 慰抚之各令还营(以/通)
(鉴书法言之 (第 11b 页)
明宗 二字当书帝字/此因前史成文偶遗而不之改耳) 甲寅大赦改元(始/改)
(元天/成)量留后宫百人宦官三十 …… (第 11b 页)
是燕閒接御儒臣之地必/非正衙殿当以五代会要为据端明殿学士始此宋白)
(曰长兴四年刘煦入相中谢是日大祠 明宗 不御中兴/殿而坐于端明殿煦至中兴殿门中使曰旧礼宰臣谢)
(恩须于正殿通唤今日上以大祠不坐正殿请俟来日 …… (第 14a 页)
高季兴表求夔忠万三州为属郡诏许之(庄宗之伐/蜀也诏高)
(季兴自取夔忠万三州为巡属季兴不能取王衍既败/三州归唐季兴乃求为巡属虽不许可也为季兴不式)
(王命兴兵致讨张本夔考异曰庄宗实录云王建于夔/州置镇江军节度以 忠万施为属郡云安监有𣙜盐)
(之利建升为安州上举军平蜀诏季兴自收元管属郡/荆南军未进夔州连帅以州降继岌十国纪年荆南史)
(天成元年二月王表请夔忠万州及云安监𨽻木道庄/宗许之诏命未下庄宗遇弑六月王表求三州 明宗 许)
(之刘恕按庄宗实录及薛史帝纪同光三年十一月庚/戌荆南高季兴奏收复夔忠等州曾颜勃海行年记云)
( (第 16a 页)
得夔忠万等州 明宗 实录及薛史韦说传云讨西蜀季/兴请攻峡内先朝许之如能得三州俾为属郡三川既)
(定季兴无尺寸之功庄宗实录 …… (第 16a 页)
误/云奏收复也行年记差缪最多不可为据或者夔州虽)
(自降于继岌季兴表云收复三州攘/为己功亦无足怪今从 明宗 实录) 安重诲恃恩骄
横(横户/孟翻)殿直马延误冲前导(左右班殿直天子侍官也/宋熙宁以前以为西班小) …… (第 16b 页)
涿州刺史刘殷肇不受代谋作乱已讨擒之(唐/之)
(方镇涿州幽州节度属郡也不属镇州节度而王建立/得讨之者 明宗 初得天下方镇州郡反侧者尚多王建)
(立 (第 18b 页)
明宗 之所亲者越境讨擒刘殷/肇奏以为不受代朝廷亦听之耳) 己卯置彰国军于 …… (第 18b 页)
属大同节度而不载其建置之始意晋王克)
(用分云州置应州也九域志化外州应州领金城混源/二县窃意金城即以 明宗 所生之地金凤城置县也今)
(置彰国军节度亦以帝乡也匈奴须知应州东至幽州/八百五十里又薛史周密传神武川 …… (第 19a 页)
命(阿/保)
(机囚姚坤/事见上)遣其臣阿斯默古内来告哀(祖考异曰汉高/ 实录作蒙克)
(鼐尔今从 明宗/ 实录及会要) 壬午赐李继曮名从曮(以子行/待之也) 冬十
月甲申朔初赐文武官春冬衣(五代会要同光三年 …… (第 22b 页)
(苋/翻)以易代之后无复嫌怨(庄宗怨卢文进杀其弟而奔/契丹又引契丹而扰边今庄)
(宗殂而 明宗 立/则无复嫌怨矣)文进所部皆华人思归乃杀契丹戍平
州者帅其众十馀万车帐八千乘来奔(为后卢文进又/奔淮 …… (第 23b 页)
翻朝直遥翻/复扶又翻 考异曰)
(阎自若唐末汎闻录云同光四年京师乱朝命断绝镠/遂僭大号改元保正明年 明宗 锡命至乃去号复用唐)
(正朔纪年通谱云镠虽外勤贡奉而阴为僭窃私改年/号于其国其后子孙奉中朝正朔渐讳改 …… (第 27a 页)
上曰宰相宫人曰妾在长安宫中(此盖唐时宫/人老于事者)未
尝见宰相枢密奏事敢如是者盖轻大家耳上愈不悦 (唐明宗 起于行伍而为天子常疑宰相轻已豆卢革韦/说之死犹曰自取然以此而斥任圜卒亦置之死地大)
(误/矣)卒从重 (第 37a 页)
后唐纪四(起柔兆阉茂四月尽彊圉/大渊献六月凡一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上之下
天成元年夏四月丁亥朔严办将发(凡天子将出侍中/奏中严外办此时)
(未必能尔沿袭旧来/严办之言 …… (第 1a 页)
南入/伊川皆大山)宫
人多逃散朱守殷入宫选宫人三十馀人各令自取乐
器珍玩内于其家于是诸军大掠都城是日 李嗣源 至
罂子谷(今考异曰庄宗实录云今上至郑州闻变 (第 2b 页)
明宗 实录余尝按罂子谷在郑州境)闻之 …… (第 2b 页)
恸哭谓诸将曰主上素得士心正为群小蔽惑至此今
我将安归乎戊子朱守殷遣使驰白 嗣源 以京城大乱
诸军焚掠不已愿亟来救之乙 (第 3a 页)
嗣源 入洛阳止于私
第禁焚掠拾庄宗骨于灰烬之中而殡之 (第 3a 页)
嗣源 之入邺
也前直指挥使平遥侯益脱身归洛阳(前直指挥使领/上前直卫之兵)
(刘煦曰平遥即汉平陶县魏避国讳 (第 3a 页)
改陶为遥唐属/汾州宋白曰后魏以太武帝名焘改平陶为平遥)庄
宗抚之流涕至是益自缚请罪 嗣源 曰尔为臣尽节又
何罪也使复其 (第 3a 页)
嗣源 谓朱守殷曰公善巡徼以待魏 …… (第 3a 页)
(于上不从其令而从其/意帅读曰率上时掌翻) 嗣源 面谕之曰吾奉诏讨贼不
幸部曲叛散欲入朝自诉又为绍荣所隔披猖至此吾
本无它心诸君遽尔见推殊非相悉(悉息 (第 4a 页)
七翻谙也/究也详也尽也)愿
勿言也革等固请 嗣源 不许李绍荣欲奔河中就永王
存霸从兵稍散庚寅至平陆(从才用翻唐书地理志曰/括地志陜州河北县本汉)
(大 …… (第 4a 页)
因大掠达旦宪闻变出奔忻州(九域志太原府东北至/忻州二百里此以宋氏)
(徙府后/言也)会 嗣源 移书至彦超号令士卒城中始安遂权
知太原军府 百官三笺请 (第 5b 页)
嗣源 监国(本考异曰监国/ 太子之事非)
(官非爵然 (第 5b 页)
五代唐明宗 潞王周太祖皆尝监国汉太后/令曰中外事取监国处分又诰曰监国可即皇帝位是)
(时直以监国为/称号也今从之 (第 5b 页)
) 嗣源 乃许之甲午入居兴圣宫(按是时/庄宗之)
(殡在西宫兴圣宫在西宫之东按薛史庄宗即位于魏/州以子继岌充北 …… (第 5b 页)
国所亲任者也)镇州别驾张延朗为副使延朗开封
人也仕梁为租庸吏(按欧史张延朗仕梁以租庸史为/郓州粮料使 明宗 克郓州得之复)
(以为粮料使后徙镇宣武成德以为元/从孔目官盖由此选为镇州别驾也)性纤巧善事权 …… (第 6a 页)
王存美以病风偏枯得免居于
晋阳(沙陁自唐末强盛盖至于此恐赤心之支胤或有/存者晋王父子相传其血嗣歼矣且 明宗 晋王义)
(儿也得国之后坐视义父之遗育为鱼/为肉何忍也它日讵可望麦饭洒陵乎) 徐温高季兴
闻庄宗遇弑 …… (第 7a 页)
空始置租庸使用兵无/常随时调敛兵罢则止梁兴置租庸使领天下钱榖废)
(盐铁户部度支之官庄宗灭梁因而不改 明宗 入立诛/租庸使孔谦而废其使职以大臣一人判户部度支盐)
(铁号曰判三司至长兴元年张延朗因请置三司使事 …… (第 8b 页)
而杀继岌者岂它人哉李环即挝杀崇韬者/也 考异曰庄宗实录征蜀初为都监后劝继岌杀郭)
(崇韬者李从袭也 明宗 实录云宦者都监李继袭劝继/岌东迁及令自杀又云任圜监军李廷袭欲存康延孝)
(及至华州为李冲所杀者复云李 …… (第 9b 页)
戊申敕中外之臣毋得献鹰犬奇玩之类 有司劾
奏太原尹张宪委城之罪庚戌赐宪死(以张宪前朝大/臣加之罪而杀)
(之/耳) 任圜将征蜀兵二万六千人至洛阳(征蜀之初出/师六万除留)
(戍于蜀及康延孝叛死亡之/外还洛者二万六千人耳) 明宗 慰抚之各令还营(以/通)
(鉴书法言之 (第 11b 页)
明宗 二字当书帝字/此因前史成文偶遗而不之改耳) 甲寅大赦改元(始/改)
(元天/成)量留后宫百人宦官三十 …… (第 11b 页)
是燕閒接御儒臣之地必/非正衙殿当以五代会要为据端明殿学士始此宋白)
(曰长兴四年刘煦入相中谢是日大祠 明宗 不御中兴/殿而坐于端明殿煦至中兴殿门中使曰旧礼宰臣谢)
(恩须于正殿通唤今日上以大祠不坐正殿请俟来日 …… (第 14a 页)
高季兴表求夔忠万三州为属郡诏许之(庄宗之伐/蜀也诏高)
(季兴自取夔忠万三州为巡属季兴不能取王衍既败/三州归唐季兴乃求为巡属虽不许可也为季兴不式)
(王命兴兵致讨张本夔考异曰庄宗实录云王建于夔/州置镇江军节度以 忠万施为属郡云安监有𣙜盐)
(之利建升为安州上举军平蜀诏季兴自收元管属郡/荆南军未进夔州连帅以州降继岌十国纪年荆南史)
(天成元年二月王表请夔忠万州及云安监𨽻木道庄/宗许之诏命未下庄宗遇弑六月王表求三州 明宗 许)
(之刘恕按庄宗实录及薛史帝纪同光三年十一月庚/戌荆南高季兴奏收复夔忠等州曾颜勃海行年记云)
( (第 16a 页)
得夔忠万等州 明宗 实录及薛史韦说传云讨西蜀季/兴请攻峡内先朝许之如能得三州俾为属郡三川既)
(定季兴无尺寸之功庄宗实录 …… (第 16a 页)
误/云奏收复也行年记差缪最多不可为据或者夔州虽)
(自降于继岌季兴表云收复三州攘/为己功亦无足怪今从 明宗 实录) 安重诲恃恩骄
横(横户/孟翻)殿直马延误冲前导(左右班殿直天子侍官也/宋熙宁以前以为西班小) …… (第 16b 页)
涿州刺史刘殷肇不受代谋作乱已讨擒之(唐/之)
(方镇涿州幽州节度属郡也不属镇州节度而王建立/得讨之者 明宗 初得天下方镇州郡反侧者尚多王建)
(立 (第 18b 页)
明宗 之所亲者越境讨擒刘殷/肇奏以为不受代朝廷亦听之耳) 己卯置彰国军于 …… (第 18b 页)
属大同节度而不载其建置之始意晋王克)
(用分云州置应州也九域志化外州应州领金城混源/二县窃意金城即以 明宗 所生之地金凤城置县也今)
(置彰国军节度亦以帝乡也匈奴须知应州东至幽州/八百五十里又薛史周密传神武川 …… (第 19a 页)
命(阿/保)
(机囚姚坤/事见上)遣其臣阿斯默古内来告哀(祖考异曰汉高/ 实录作蒙克)
(鼐尔今从 明宗/ 实录及会要) 壬午赐李继曮名从曮(以子行/待之也) 冬十
月甲申朔初赐文武官春冬衣(五代会要同光三年 …… (第 22b 页)
(苋/翻)以易代之后无复嫌怨(庄宗怨卢文进杀其弟而奔/契丹又引契丹而扰边今庄)
(宗殂而 明宗 立/则无复嫌怨矣)文进所部皆华人思归乃杀契丹戍平
州者帅其众十馀万车帐八千乘来奔(为后卢文进又/奔淮 …… (第 23b 页)
翻朝直遥翻/复扶又翻 考异曰)
(阎自若唐末汎闻录云同光四年京师乱朝命断绝镠/遂僭大号改元保正明年 明宗 锡命至乃去号复用唐)
(正朔纪年通谱云镠虽外勤贡奉而阴为僭窃私改年/号于其国其后子孙奉中朝正朔渐讳改 …… (第 27a 页)
上曰宰相宫人曰妾在长安宫中(此盖唐时宫/人老于事者)未
尝见宰相枢密奏事敢如是者盖轻大家耳上愈不悦 (唐明宗 起于行伍而为天子常疑宰相轻已豆卢革韦/说之死犹曰自取然以此而斥任圜卒亦置之死地大)
(误/矣)卒从重 (第 37a 页)
胡三省 音注
后唐纪(起彊圉大渊献七月尽屠/维赤奋若凡二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中之上
天成二年秋七月以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副招
讨使(乌震既死以王晏球代之按薛史是年七月甲辰/诏 …… (第 1a 页)
(徵及在潞州复然谓之不轨可也然一诏徵之则束手/入卫盖其人冥顽骄虐本无它心不知僭拟之为非然)
(亦 明宗 能/容之耳) 契丹陷平州(元年冬卢文进来奔唐得/平州至是复为契丹所陷)
二月丁丑朔日有食之 帝将如邺 …… (第 7a 页)
可重诲无以对(华温琪之才诚不足以当重镇安重诲/以君臣相得之雅详明敷奏 明宗 宜无)
(不从今则上下之言交不能畅/其意相厉而已斯不学至此也)温琪闻之惧数月不出
重诲恶成德节度使同 …… (第 8b 页)
此段自孔循以下言重诲/与孔循相倾自华温琪以)
(下言其君臣嫌隙之所自来盖重诲挟依乘之旧恋权/而不肯退 明宗 积受浸润之谮欲远之而不能至于决)
(裂则不/可救矣)以语宣徽使朱弘昭(语牛/倨翻)弘昭曰陛下平日待 …… (第 9a 页)
诏促令攻城晏球不得已乙未攻之杀
伤将士三千人(张虔钊不知鉴定州之事其后急攻凤/翔以致败国身为亡虏其误 明宗 之社)
(稷多/矣) 先是诏发西川兵戍夔州(备高季兴也/先昔荐翻)孟知祥 …… (第 15b 页)
爵禄耳上曰先朝受此赐
者止三人(薛居正五代史庄宗同光二年正月甲寅帝/御中兴殿面赐郭崇韬铁劵二月丁亥赐 李)
(嗣源 铁劵三年赐朱友谦姓/名李继麟入属籍赐铁劵)崇韬继麟寻皆族灭(二人/族灭)
(事见二百七十四/卷元年朝 …… (第 21a 页)
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季兴卒(天考异曰 唐明宗 实录/ 成三年十一月壬午)
(房知温奏高季兴卒烈祖实录亦云乾贞二年十一月/季兴卒盖传闻之误按陶榖季 (第 21b 页)
后唐纪(起彊圉大渊献七月尽屠/维赤奋若凡二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中之上
天成二年秋七月以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副招
讨使(乌震既死以王晏球代之按薛史是年七月甲辰/诏 …… (第 1a 页)
(徵及在潞州复然谓之不轨可也然一诏徵之则束手/入卫盖其人冥顽骄虐本无它心不知僭拟之为非然)
(亦 明宗 能/容之耳) 契丹陷平州(元年冬卢文进来奔唐得/平州至是复为契丹所陷)
二月丁丑朔日有食之 帝将如邺 …… (第 7a 页)
可重诲无以对(华温琪之才诚不足以当重镇安重诲/以君臣相得之雅详明敷奏 明宗 宜无)
(不从今则上下之言交不能畅/其意相厉而已斯不学至此也)温琪闻之惧数月不出
重诲恶成德节度使同 …… (第 8b 页)
此段自孔循以下言重诲/与孔循相倾自华温琪以)
(下言其君臣嫌隙之所自来盖重诲挟依乘之旧恋权/而不肯退 明宗 积受浸润之谮欲远之而不能至于决)
(裂则不/可救矣)以语宣徽使朱弘昭(语牛/倨翻)弘昭曰陛下平日待 …… (第 9a 页)
诏促令攻城晏球不得已乙未攻之杀
伤将士三千人(张虔钊不知鉴定州之事其后急攻凤/翔以致败国身为亡虏其误 明宗 之社)
(稷多/矣) 先是诏发西川兵戍夔州(备高季兴也/先昔荐翻)孟知祥 …… (第 15b 页)
爵禄耳上曰先朝受此赐
者止三人(薛居正五代史庄宗同光二年正月甲寅帝/御中兴殿面赐郭崇韬铁劵二月丁亥赐 李)
(嗣源 铁劵三年赐朱友谦姓/名李继麟入属籍赐铁劵)崇韬继麟寻皆族灭(二人/族灭)
(事见二百七十四/卷元年朝 …… (第 21a 页)
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季兴卒(天考异曰 唐明宗 实录/ 成三年十一月壬午)
(房知温奏高季兴卒烈祖实录亦云乾贞二年十一月/季兴卒盖传闻之误按陶榖季 (第 21b 页)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 宋 司马光 撰
胡三省 音注
后唐纪(起上章摄提格尽玄黓/执徐六月凡二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中之下
长兴元年(是年二月/方改元)春正月董璋遣兵筑七寨于剑门
辛巳孟知祥遣赵季良如梓州修好(先是董 …… (第 1a 页)
叛主但以不能周防为人所谗陛下
不察其心死无日矣上以为朋党不悦(考赵凤前后所/言诚有党安重)
(诲之心 明宗 已累见其情而赵/凤言之不已乃所以速其死也) 乙巳赵廷隐李肇自
剑州引还(引还/成都)留兵五千戍利州丙 …… (第 21a 页)
但优游自奉不豫政事上嘉之虽时有不法亦不
问以庄宗后宫夏氏妻之(五代会要庄宗昭容夏氏封/虢国夫人薛史曰 明宗 入洛)
(庄宗宫人数百悉令归其骨肉惟夏氏无所归 (第 33a 页)
明宗 以/夏鲁奇是其同宗因命归之今以妻赞华妻七细翻)
赞华好饮人血姬妾多刺臂以吮之婢仆小过或抉目 …… (第 33a 页)
故人为人离间至此
何屈意之有(离间盖指安重诲也孟知祥本有据蜀之/志使重诲不相猜阻亦必别求衅端而动) (明宗 盖未能察见知祥/之心术也间古苋翻)乃遣供奉官李存瑰(此供奉官/乃殿头供)
(奉官非禁中/供奉官也)赐 (第 39b 页)
胡三省 音注
后唐纪(起上章摄提格尽玄黓/执徐六月凡二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中之下
长兴元年(是年二月/方改元)春正月董璋遣兵筑七寨于剑门
辛巳孟知祥遣赵季良如梓州修好(先是董 …… (第 1a 页)
叛主但以不能周防为人所谗陛下
不察其心死无日矣上以为朋党不悦(考赵凤前后所/言诚有党安重)
(诲之心 明宗 已累见其情而赵/凤言之不已乃所以速其死也) 乙巳赵廷隐李肇自
剑州引还(引还/成都)留兵五千戍利州丙 …… (第 21a 页)
但优游自奉不豫政事上嘉之虽时有不法亦不
问以庄宗后宫夏氏妻之(五代会要庄宗昭容夏氏封/虢国夫人薛史曰 明宗 入洛)
(庄宗宫人数百悉令归其骨肉惟夏氏无所归 (第 33a 页)
明宗 以/夏鲁奇是其同宗因命归之今以妻赞华妻七细翻)
赞华好饮人血姬妾多刺臂以吮之婢仆小过或抉目 …… (第 33a 页)
故人为人离间至此
何屈意之有(离间盖指安重诲也孟知祥本有据蜀之/志使重诲不相猜阻亦必别求衅端而动) (明宗 盖未能察见知祥/之心术也间古苋翻)乃遣供奉官李存瑰(此供奉官/乃殿头供)
(奉官非禁中/供奉官也)赐 (第 39b 页)
胡三省 音注
后唐纪七(起玄黓执徐七月尽阏逢/敦牂闽正月凡一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下
长兴三年秋七月朔朔方奏夏州党项入寇击败之(夏/户)
(雅翻败/补迈翻)追至贺兰山(贺兰山在灵/州 …… (第 1a 页)
非素习徒取人窃笑汝勿效也 (明宗 之诲其子可谓名/言好呼到翻将即亮翻)
丙辰幽州奏契丹屯纳喇泊(时幽州有备契丹寇掠/不得其志契丹主西 (第 4b 页)
徙)
(横帐居纳喇泊出寇云朔之间薛史本纪是年十一月/云州奏契丹主在黑榆林南纳喇泊治造攻城之具是)
(后石敬瑭镇河东因契丹部落近在云应遂资其兵力/以取中国而燕云十六州之地遂皆为北方引弓之民)
(纳奴葛翻/喇来达翻) 前彰义节度使李金全屡献马(李金全先/尝镇泾州)
上不受曰卿在镇为治何如勿但以献马为事 (唐明宗/ 虽出于)
(胡人斯言也君人/之言也治直吏翻)金全吐谷浑人也 壬申大理少卿
康澄上书曰臣闻童谣非祸福之 …… (第 4b 页)
光赵延寿为枢密使从荣
皆轻侮之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六军诸卫
副使其妻永宁公主与从荣异母素相憎疾 (明宗 诸子/史皆不载)
(其母谁氏惟许王从益为王淑妃所子是时/尚幼外此子女之年长者皆微时所生也)从荣以从 …… (第 6a 页)
文德恭孝皇帝大赦在京及诸道
将士各等第优给时一月之间再行优给(乙酉至戊申/二十四日耳)
由是用度益窘 (明宗 之优给惩庄宗之过也给之愈滥/士心愈骄由是有到凤翔更请一分之)
(事窘巨/陨翻) 太仆少卿何泽见上寝疾 …… (第 15a 页)
我兵柄幽之东宫耳(从荣之言与 明宗 之/言同一恋权之心耳)延光等知上
意且惧从荣之言即具以白上辛未制以从荣为天下
兵马大元帅 九月甲戌朔 …… (第 16a 页)
卯朔始发 明宗 丧(戊戌至癸卯六日/始发丧乱故也)宋王即皇帝位(讳/从)
(厚 (第 26b 页)
明宗 第五子也 (第 26b 页)
明宗 殂四日而/后宋王至至三日始发丧即位) 秦王从荣既死朱
洪实妻入宫司衣王氏语及秦王(唐制内职有六尚犹 …… (第 26b 页)
死事连王淑妃淑妃素厚于从荣(欧史曰初 明宗 后宫/有生子者命妃母之)
(是为许王从益从益乳母司衣王氏见 (第 27a 页)
明宗 已老而秦/王握兵心欲自托为后计乃曰儿思秦王是时从益已)
(四岁又数教从益自言求见秦王明宗遣乳妪将儿往 …… (第 27a 页)
何孟知祥闻 明宗 殂谓僚佐曰宋王幼弱为政者皆胥
吏小人(朱弘昭冯赟先皆以胥史事 (第 27b 页)
明宗 于/潜跃遂阶柄用故为孟知祥所侮易)其乱可坐
俟也 辛未帝始御中兴殿帝自终易月之制(循汉晋/丧制以) …… (第 27b 页)
居竹屋草门不得预兄弟燕集德妃卒希旺忧愤而卒
潞王上(讳从珂镇州平山人本姓王氏 明宗/ 为将时过平山掠得之养以为子)
清泰元年(是年四月入立/始改元清泰)春正月戊寅闵帝大赦改元
应顺(取应 …… (第 29a 页)
有功名得众心(少诗/照翻)朱弘昭冯赟位望素出
二人下远甚一旦执朝政皆忌之(忌从珂及敬瑭/也朝直遥翻) 明宗
有疾潞王屡遣其夫人入省侍(省悉/景翻)及 (第 30a 页)
明宗 殂潞王辞
疾不来(以主少国疑也其/相猜阻之迹见矣)使臣至凤翔者或自言伺得
潞王阴事(此小人之交斗者迎 …… (第 30a 页)
逐之汭性迂疏朱冯恐帝含
怒有时而发乃引汭于密近以其党陈乂监之(监古/衔翻)
丙午尊皇后为皇太后(皇后 明宗/ 曹皇后也)安远节度使苻彦超
奴王希全任贺儿(任音/壬)见朝廷多事谋杀彦超据安州
附于吴夜叩门称有急 (第 32a 页)
后唐纪七(起玄黓执徐七月尽阏逢/敦牂闽正月凡一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下
长兴三年秋七月朔朔方奏夏州党项入寇击败之(夏/户)
(雅翻败/补迈翻)追至贺兰山(贺兰山在灵/州 …… (第 1a 页)
非素习徒取人窃笑汝勿效也 (明宗 之诲其子可谓名/言好呼到翻将即亮翻)
丙辰幽州奏契丹屯纳喇泊(时幽州有备契丹寇掠/不得其志契丹主西 (第 4b 页)
徙)
(横帐居纳喇泊出寇云朔之间薛史本纪是年十一月/云州奏契丹主在黑榆林南纳喇泊治造攻城之具是)
(后石敬瑭镇河东因契丹部落近在云应遂资其兵力/以取中国而燕云十六州之地遂皆为北方引弓之民)
(纳奴葛翻/喇来达翻) 前彰义节度使李金全屡献马(李金全先/尝镇泾州)
上不受曰卿在镇为治何如勿但以献马为事 (唐明宗/ 虽出于)
(胡人斯言也君人/之言也治直吏翻)金全吐谷浑人也 壬申大理少卿
康澄上书曰臣闻童谣非祸福之 …… (第 4b 页)
光赵延寿为枢密使从荣
皆轻侮之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六军诸卫
副使其妻永宁公主与从荣异母素相憎疾 (明宗 诸子/史皆不载)
(其母谁氏惟许王从益为王淑妃所子是时/尚幼外此子女之年长者皆微时所生也)从荣以从 …… (第 6a 页)
文德恭孝皇帝大赦在京及诸道
将士各等第优给时一月之间再行优给(乙酉至戊申/二十四日耳)
由是用度益窘 (明宗 之优给惩庄宗之过也给之愈滥/士心愈骄由是有到凤翔更请一分之)
(事窘巨/陨翻) 太仆少卿何泽见上寝疾 …… (第 15a 页)
我兵柄幽之东宫耳(从荣之言与 明宗 之/言同一恋权之心耳)延光等知上
意且惧从荣之言即具以白上辛未制以从荣为天下
兵马大元帅 九月甲戌朔 …… (第 16a 页)
卯朔始发 明宗 丧(戊戌至癸卯六日/始发丧乱故也)宋王即皇帝位(讳/从)
(厚 (第 26b 页)
明宗 第五子也 (第 26b 页)
明宗 殂四日而/后宋王至至三日始发丧即位) 秦王从荣既死朱
洪实妻入宫司衣王氏语及秦王(唐制内职有六尚犹 …… (第 26b 页)
死事连王淑妃淑妃素厚于从荣(欧史曰初 明宗 后宫/有生子者命妃母之)
(是为许王从益从益乳母司衣王氏见 (第 27a 页)
明宗 已老而秦/王握兵心欲自托为后计乃曰儿思秦王是时从益已)
(四岁又数教从益自言求见秦王明宗遣乳妪将儿往 …… (第 27a 页)
何孟知祥闻 明宗 殂谓僚佐曰宋王幼弱为政者皆胥
吏小人(朱弘昭冯赟先皆以胥史事 (第 27b 页)
明宗 于/潜跃遂阶柄用故为孟知祥所侮易)其乱可坐
俟也 辛未帝始御中兴殿帝自终易月之制(循汉晋/丧制以) …… (第 27b 页)
居竹屋草门不得预兄弟燕集德妃卒希旺忧愤而卒
潞王上(讳从珂镇州平山人本姓王氏 明宗/ 为将时过平山掠得之养以为子)
清泰元年(是年四月入立/始改元清泰)春正月戊寅闵帝大赦改元
应顺(取应 …… (第 29a 页)
有功名得众心(少诗/照翻)朱弘昭冯赟位望素出
二人下远甚一旦执朝政皆忌之(忌从珂及敬瑭/也朝直遥翻) 明宗
有疾潞王屡遣其夫人入省侍(省悉/景翻)及 (第 30a 页)
明宗 殂潞王辞
疾不来(以主少国疑也其/相猜阻之迹见矣)使臣至凤翔者或自言伺得
潞王阴事(此小人之交斗者迎 …… (第 30a 页)
逐之汭性迂疏朱冯恐帝含
怒有时而发乃引汭于密近以其党陈乂监之(监古/衔翻)
丙午尊皇后为皇太后(皇后 明宗/ 曹皇后也)安远节度使苻彦超
奴王希全任贺儿(任音/壬)见朝廷多事谋杀彦超据安州
附于吴夜叩门称有急 (第 32a 页)
曰吾受 明宗
大恩(王思同自燕降晋梁晋相距思同未/尝有战功明宗时以久次为节度使)
(故自言/受大恩)今与凤翔同反借 …… (第 4a 页)
里)遣判
官薛文遇往来计事(薛文遇由此为/潞王所信用)金并州人也朝廷
议讨凤翔康义诚不欲出外恐失军权 (明宗 以康义诚/为朴忠岂知其)
(阴狡乃/尔邪)请以王思同为统帅(帅所/类翻)以羽林都指挥使侯 …… (第 4a 页)
洛阳至商州八/百八十六里)辛卯以王思同为西面行营马步
军都部署(前此用兵置帅率以都招讨使命之庄宗时 明宗 为北面招讨使以御契丹房知温为副)
(都部署当时为都部署者必有其人又孟知祥拒董璋/以赵廷隐为行营都部署 …… (第 4b 页)
虔钊跃马走免杨思权因大呼曰大相公吾主
也(杨思权本党于秦王从荣从荣死思权不自安久矣/因乘势奉潞王王于 明宗 诸子为长故称为大相公)
(呼火故/翻下同)遂帅诸军解甲投兵请降于潞王(帅读曰率降/户江翻下同)
自西 …… (第 6a 页)
丁巳王思同药彦稠等走至长安西
京副留守刘遂雍闭门不内乃趣潼关(趣七/喻翻)遂雍鄩之
子也(刘鄩梁将也 明宗 以王/淑妃故遂雍皆蒙引拔)潞王建大将旗鼓整众而 …… (第 6b 页)
守藩方(谓镇/天雄)
(也/)当是之时为嗣者在诸公所取耳朕实无心与人争
国既承大业年在幼冲(五代会要 明宗 崩/帝即位年二十)国事皆委诸
公朕于兄弟间不至榛梗(榛梗者隔塞而不通/榛侧诜翻梗古杏翻)诸公以
社稷 …… (第 7b 页)
前责敬瑭曰(沙姓古夙沙氏之后/史炤曰奔姓也古有)
(贲姓音奔又音/肥后遂为奔)公明宗爱婿(以敬瑭尚 明宗 女也)富贵相与共之
忧患亦宜相恤今天子播越委计于公冀图兴复乃以 …… (第 14a 页)
官诣至德宫门待罪(五代会要天成元年中书门下奏/请以洛京潜龙旧宅为至德宫盖) (明宗 旧第也按欧史/时潞王入居至德宫)王命各复其位甲戌太后令潞王
宜即皇帝位乙亥即位于柩前帝之发凤翔也许军 …… (第 16b 页)
除去菩
萨扶立生铁以闵帝仁弱帝严有悔心故也(去羌吕翻/菩薄乎翻)
(萨桑割翻闵/帝小字菩萨) 丙申葬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于徽陵(徽/陵)
(在河南府/洛阳县)庙号 (第 19b 页)
明宗帝 衰绖护从至陵所宿焉(衰仓回/翻从才)
(用/翻) 五月丙午以韩昭胤为枢密使以庄宅使刘延朗
为枢密副使 …… (第 19b 页)
人也(皓古/老翻) 帝与石敬瑭皆以勇力善斗事 明宗 为左
右然心竞素不相悦(心竞本诸左传师/旷之言竞争也)帝即位敬瑭不
得已入朝山陵既毕不敢言归时敬瑭久 (第 20a 页)
病羸瘠(羸伦/为翻)
(瘠秦/昔翻)太后及魏国公主屡为之言(魏国公主 明宗 之女/下嫁石敬瑭曹太后)
(所生也欧史公主初号永宁公主/是年进封魏国长公主为于伪翻)而凤翔将佐多劝帝 …… (第 20a 页)
丁未阶州刺史赵澄降蜀 戊申以羽林军使杨思
权为静难节度使(践凤翔片纸所书/之言也难乃旦翻) 己酉张虔钊孙
汉韶举族迁于成都 庚戌以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
章事冯道同平章事充匡国节度使 以天雄节度使
兼侍中范延光为枢密使 帝之起凤翔也悉取天平
节度使李从曮家财甲兵以供军(李从曮家其父茂贞/以来再世镇凤翔从)
(曮虽移镇而家/财甲兵犹在焉)将行(谓将东趣/洛阳也)凤翔之民遮马请复以
从曮镇凤翔(复扶/又翻)帝许之至是徙从曮为凤翔节度使
(长兴元年从曮自凤翔入朝徙宣武/后徙天平今自天平复还镇凤翔) 初 明宗 为北面
招讨使(庄宗同光二年始以 (第 21a 页)
明宗 为北面招讨使)平卢节度使房知温为副
都部署帝以别将事之尝被酒忿争(被皮义翻师古曰/被加也被酒者为) …… (第 21a 页)
甲戌以枢密使天雄节度使兼侍中范延光为宣武
节度使兼中书令 丁丑夏州节度使李彝超上言疾
病(夏户雅翻上时/掌翻疾甚为病)以兄行军司马彝殷权知军州事彝
超寻卒 戊寅蜀主尊母李氏为皇太后太后太原人
本庄宗后宫也以赐蜀高祖(孟知祥事庄宗夙蒙亲任/故以后宫赐之史详书李)
(氏之所自来以别/于福庆长公主) 己丑追尊帝母鲁国夫人魏氏曰
宣宪皇太后(魏氏本平山王氏妇也少/寡与帝皆为 明宗 所掠) 闽主立淑妃
陈氏为皇后初闽主两娶刘氏皆士族美而无宠陈后
本闽太祖侍婢金凤也陋而淫闽主嬖之(嬖 …… (第 29a 页)
缺点画凡臣僚名涉偏旁亦请改名诏曰偏旁文字音)
(韵悬殊止避正呼不宜全改杨檀宜赐名光远馀依旧/按此以 明宗 庙讳亶字避偏旁也杨檀时不镇定州当)
(从通/鉴) 六月吴德胜节度使兼中书令柴再用卒先是 (第 31b 页)
(故自言/受大恩)今与凤翔同反借 …… (第 4a 页)
里)遣判
官薛文遇往来计事(薛文遇由此为/潞王所信用)金并州人也朝廷
议讨凤翔康义诚不欲出外恐失军权 (明宗 以康义诚/为朴忠岂知其)
(阴狡乃/尔邪)请以王思同为统帅(帅所/类翻)以羽林都指挥使侯 …… (第 4a 页)
洛阳至商州八/百八十六里)辛卯以王思同为西面行营马步
军都部署(前此用兵置帅率以都招讨使命之庄宗时 明宗 为北面招讨使以御契丹房知温为副)
(都部署当时为都部署者必有其人又孟知祥拒董璋/以赵廷隐为行营都部署 …… (第 4b 页)
虔钊跃马走免杨思权因大呼曰大相公吾主
也(杨思权本党于秦王从荣从荣死思权不自安久矣/因乘势奉潞王王于 明宗 诸子为长故称为大相公)
(呼火故/翻下同)遂帅诸军解甲投兵请降于潞王(帅读曰率降/户江翻下同)
自西 …… (第 6a 页)
丁巳王思同药彦稠等走至长安西
京副留守刘遂雍闭门不内乃趣潼关(趣七/喻翻)遂雍鄩之
子也(刘鄩梁将也 明宗 以王/淑妃故遂雍皆蒙引拔)潞王建大将旗鼓整众而 …… (第 6b 页)
守藩方(谓镇/天雄)
(也/)当是之时为嗣者在诸公所取耳朕实无心与人争
国既承大业年在幼冲(五代会要 明宗 崩/帝即位年二十)国事皆委诸
公朕于兄弟间不至榛梗(榛梗者隔塞而不通/榛侧诜翻梗古杏翻)诸公以
社稷 …… (第 7b 页)
前责敬瑭曰(沙姓古夙沙氏之后/史炤曰奔姓也古有)
(贲姓音奔又音/肥后遂为奔)公明宗爱婿(以敬瑭尚 明宗 女也)富贵相与共之
忧患亦宜相恤今天子播越委计于公冀图兴复乃以 …… (第 14a 页)
官诣至德宫门待罪(五代会要天成元年中书门下奏/请以洛京潜龙旧宅为至德宫盖) (明宗 旧第也按欧史/时潞王入居至德宫)王命各复其位甲戌太后令潞王
宜即皇帝位乙亥即位于柩前帝之发凤翔也许军 …… (第 16b 页)
除去菩
萨扶立生铁以闵帝仁弱帝严有悔心故也(去羌吕翻/菩薄乎翻)
(萨桑割翻闵/帝小字菩萨) 丙申葬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于徽陵(徽/陵)
(在河南府/洛阳县)庙号 (第 19b 页)
明宗帝 衰绖护从至陵所宿焉(衰仓回/翻从才)
(用/翻) 五月丙午以韩昭胤为枢密使以庄宅使刘延朗
为枢密副使 …… (第 19b 页)
人也(皓古/老翻) 帝与石敬瑭皆以勇力善斗事 明宗 为左
右然心竞素不相悦(心竞本诸左传师/旷之言竞争也)帝即位敬瑭不
得已入朝山陵既毕不敢言归时敬瑭久 (第 20a 页)
病羸瘠(羸伦/为翻)
(瘠秦/昔翻)太后及魏国公主屡为之言(魏国公主 明宗 之女/下嫁石敬瑭曹太后)
(所生也欧史公主初号永宁公主/是年进封魏国长公主为于伪翻)而凤翔将佐多劝帝 …… (第 20a 页)
丁未阶州刺史赵澄降蜀 戊申以羽林军使杨思
权为静难节度使(践凤翔片纸所书/之言也难乃旦翻) 己酉张虔钊孙
汉韶举族迁于成都 庚戌以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
章事冯道同平章事充匡国节度使 以天雄节度使
兼侍中范延光为枢密使 帝之起凤翔也悉取天平
节度使李从曮家财甲兵以供军(李从曮家其父茂贞/以来再世镇凤翔从)
(曮虽移镇而家/财甲兵犹在焉)将行(谓将东趣/洛阳也)凤翔之民遮马请复以
从曮镇凤翔(复扶/又翻)帝许之至是徙从曮为凤翔节度使
(长兴元年从曮自凤翔入朝徙宣武/后徙天平今自天平复还镇凤翔) 初 明宗 为北面
招讨使(庄宗同光二年始以 (第 21a 页)
明宗 为北面招讨使)平卢节度使房知温为副
都部署帝以别将事之尝被酒忿争(被皮义翻师古曰/被加也被酒者为) …… (第 21a 页)
甲戌以枢密使天雄节度使兼侍中范延光为宣武
节度使兼中书令 丁丑夏州节度使李彝超上言疾
病(夏户雅翻上时/掌翻疾甚为病)以兄行军司马彝殷权知军州事彝
超寻卒 戊寅蜀主尊母李氏为皇太后太后太原人
本庄宗后宫也以赐蜀高祖(孟知祥事庄宗夙蒙亲任/故以后宫赐之史详书李)
(氏之所自来以别/于福庆长公主) 己丑追尊帝母鲁国夫人魏氏曰
宣宪皇太后(魏氏本平山王氏妇也少/寡与帝皆为 明宗 所掠) 闽主立淑妃
陈氏为皇后初闽主两娶刘氏皆士族美而无宠陈后
本闽太祖侍婢金凤也陋而淫闽主嬖之(嬖 …… (第 29a 页)
缺点画凡臣僚名涉偏旁亦请改名诏曰偏旁文字音)
(韵悬殊止避正呼不宜全改杨檀宜赐名光远馀依旧/按此以 明宗 庙讳亶字避偏旁也杨檀时不镇定州当)
(从通/鉴) 六月吴德胜节度使兼中书令柴再用卒先是 (第 31b 页)
(古语有之鱼不可脱于/渊神龙失势与蚯蚓同)然卒以河东复授
公(卒子恤翻/复扶又翻)此乃天意假公以利器 明宗 遗爱在人主
上以庶孽代之群情不附公 (第 6b 页)
明宗 之爱婿今主上以反
逆见待此非首谢可免(首式/又翻)但力为自全之计契丹素
与 (第 6b 页)
明宗 约为兄弟今部落近在云应(契丹牙帐自明宗/长兴三年屯纳喇) …… (第 6b 页)
祀请传位许王(许王从益 明/宗 之子也)帝手裂其表抵地以诏荅
之曰卿于腭王固非疏远卫州之事天下皆知(谓敬瑭/尽杀闵)
(帝从骑独置帝 …… (第 7b 页)
以为然而执政恐其无成议竟不决
帝忧沮形于神色但日夕酣饮悲歌群臣或劝其北行
则曰卿勿言石郎使我心胆堕地 (李嗣源 举兵向洛则/庄宗为之神色沮丧)
(石敬瑭阻兵拒命则潞王自谓使之心胆堕地何平时/之临敌甚勇一旦乃惴怯如 (第 17b 页)
此也盖庄宗之与 明宗 潞)
(王之与晋祖皆同出入兵间内揆其智力无以大相/过而乘时用势偶有不相及者则其气先馁故也) …… (第 17b 页)
险也久矣蓟音/计妫居为翻蔚纡勿翻)仍许岁输帛三十万匹己亥
制改长兴七年为天福元年(此清泰元年也而以为 唐/明宗 长兴七年以潞王为)
(篡/也)大赦敕命法制皆 (第 20b 页)
明宗 之旧以节度判官赵莹为 …… (第 20b 页)
(曰张敬达/小字生铁)杨光远安审琦劝敬达降于契丹敬达曰吾
受 明宗 及今上厚恩(欧史张敬达明宗时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屡迁彰)
(国大同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故敬 (第 24b 页)
达自谓受厚恩也/然 明宗 置武信军于遂州寻为孟知祥所陷张敬达未)
(尝往镇晋得中国始改长安为晋昌军欧亦考之未详/也通鉴前书敬达 (第 24b 页)
公(卒子恤翻/复扶又翻)此乃天意假公以利器 明宗 遗爱在人主
上以庶孽代之群情不附公 (第 6b 页)
明宗 之爱婿今主上以反
逆见待此非首谢可免(首式/又翻)但力为自全之计契丹素
与 (第 6b 页)
明宗 约为兄弟今部落近在云应(契丹牙帐自明宗/长兴三年屯纳喇) …… (第 6b 页)
祀请传位许王(许王从益 明/宗 之子也)帝手裂其表抵地以诏荅
之曰卿于腭王固非疏远卫州之事天下皆知(谓敬瑭/尽杀闵)
(帝从骑独置帝 …… (第 7b 页)
以为然而执政恐其无成议竟不决
帝忧沮形于神色但日夕酣饮悲歌群臣或劝其北行
则曰卿勿言石郎使我心胆堕地 (李嗣源 举兵向洛则/庄宗为之神色沮丧)
(石敬瑭阻兵拒命则潞王自谓使之心胆堕地何平时/之临敌甚勇一旦乃惴怯如 (第 17b 页)
此也盖庄宗之与 明宗 潞)
(王之与晋祖皆同出入兵间内揆其智力无以大相/过而乘时用势偶有不相及者则其气先馁故也) …… (第 17b 页)
险也久矣蓟音/计妫居为翻蔚纡勿翻)仍许岁输帛三十万匹己亥
制改长兴七年为天福元年(此清泰元年也而以为 唐/明宗 长兴七年以潞王为)
(篡/也)大赦敕命法制皆 (第 20b 页)
明宗 之旧以节度判官赵莹为 …… (第 20b 页)
(曰张敬达/小字生铁)杨光远安审琦劝敬达降于契丹敬达曰吾
受 明宗 及今上厚恩(欧史张敬达明宗时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屡迁彰)
(国大同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故敬 (第 24b 页)
达自谓受厚恩也/然 明宗 置武信军于遂州寻为孟知祥所陷张敬达未)
(尝往镇晋得中国始改长安为晋昌军欧亦考之未详/也通鉴前书敬达 (第 24b 页)
(更曰金城属兰州按此非兰州之金城乃应州之金城/县也 唐明宗
生于代北之金凤城及即位以其地置金)
(城县仍置应州治焉郭崇威盖以土人为本镇将军又/匈奴须知云应州东至 …… (第 4a 页)
心/之公是非邪) 帝遣使诣蜀告即位且叙姻好(蜀主孟/知祥与)
(帝皆后唐之主婿蜀主娶晋王克用侄女帝娶 明/宗 侄女与蜀后主兄弟行也故叙姻好好呼到翻)蜀主
复书用敌国礼 范延光聚卒缮兵悉召巡内刺史集魏
州(天雄巡 …… (第 6a 页)
羡杀安南节度使杨廷艺而代之(长兴二年杨廷艺得/交州见 唐明宗 纪皎)
(姓/也) 夏四月丙戌帝至汴州丁亥大赦 吴越王元瓘
复建国如同光故事(元瓘之初立罢建国事见二 …… (第 7a 页)
主亦遣使报之 丙辰敕权署汴州牙城曰大宁宫(时/御)
(史台奏汴州在梁有京都之号及唐庄宗废为宣武军/至 明宗 行幸时掌事者修葺衙城遂挂梁时宫殿门牌)
(额当时识者或窃非之一昨车驾省方暂居梁苑衙城/内齐阁牌额一如 (第 7b 页)
明宗 行幸之时无都号而有殿名恐)
(非典据窃寻秦汉以来銮舆所至多立宫名隋于扬州/立江都宫太原立汾阳宫岐州立 …… (第 7b 页)
(岁程逊还京溺于海按元瓘初立称镠遗命止用藩镇/礼明年 明宗 封吴王应顺初闵帝封吴越王故以天福)
(二年即王位而备史以为授/元帅国王然后即位误矣) 安远节度使李金 …… (第 20b 页)
朝代虽殊(朝直/遥翻)条制无异请委官取 明宗 及清泰时敕
详定可久行者编次之己酉诏左谏议大夫薛融等详
定 辛酉敕作受命宝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以 …… (第 24b 页)
于牙门使者宣诏释之(帅读/曰率)
朱宪汴州人也 契丹遣使如洛阳取赵延寿妻唐燕
国长公主以归(赵延寿妻 唐明宗 女也延寿入契丹其/妻留洛今延寿在北用事故来取之长) (第 26b 页)
(城县仍置应州治焉郭崇威盖以土人为本镇将军又/匈奴须知云应州东至 …… (第 4a 页)
心/之公是非邪) 帝遣使诣蜀告即位且叙姻好(蜀主孟/知祥与)
(帝皆后唐之主婿蜀主娶晋王克用侄女帝娶 明/宗 侄女与蜀后主兄弟行也故叙姻好好呼到翻)蜀主
复书用敌国礼 范延光聚卒缮兵悉召巡内刺史集魏
州(天雄巡 …… (第 6a 页)
羡杀安南节度使杨廷艺而代之(长兴二年杨廷艺得/交州见 唐明宗 纪皎)
(姓/也) 夏四月丙戌帝至汴州丁亥大赦 吴越王元瓘
复建国如同光故事(元瓘之初立罢建国事见二 …… (第 7a 页)
主亦遣使报之 丙辰敕权署汴州牙城曰大宁宫(时/御)
(史台奏汴州在梁有京都之号及唐庄宗废为宣武军/至 明宗 行幸时掌事者修葺衙城遂挂梁时宫殿门牌)
(额当时识者或窃非之一昨车驾省方暂居梁苑衙城/内齐阁牌额一如 (第 7b 页)
明宗 行幸之时无都号而有殿名恐)
(非典据窃寻秦汉以来銮舆所至多立宫名隋于扬州/立江都宫太原立汾阳宫岐州立 …… (第 7b 页)
(岁程逊还京溺于海按元瓘初立称镠遗命止用藩镇/礼明年 明宗 封吴王应顺初闵帝封吴越王故以天福)
(二年即王位而备史以为授/元帅国王然后即位误矣) 安远节度使李金 …… (第 20b 页)
朝代虽殊(朝直/遥翻)条制无异请委官取 明宗 及清泰时敕
详定可久行者编次之己酉诏左谏议大夫薛融等详
定 辛酉敕作受命宝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以 …… (第 24b 页)
于牙门使者宣诏释之(帅读/曰率)
朱宪汴州人也 契丹遣使如洛阳取赵延寿妻唐燕
国长公主以归(赵延寿妻 唐明宗 女也延寿入契丹其/妻留洛今延寿在北用事故来取之长) (第 26b 页)
又令宦者抱重睿置道怀中其意盖欲道辅立
之(重直龙翻天考异曰汉高祖实录晋高祖大渐召近臣/属之曰此 下 明宗 之天下寡人窃而取之久矣寡人)
(既谢当归许王寡人之愿/也此说难信今从薛史)六月乙丑帝殂(年五十一五代 (第 5b 页)
之(重直龙翻天考异曰汉高祖实录晋高祖大渐召近臣/属之曰此 下 明宗 之天下寡人窃而取之久矣寡人)
(既谢当归许王寡人之愿/也此说难信今从薛史)六月乙丑帝殂(年五十一五代 (第 5b 页)
高防佐之守恩建立之子也(王建立事 唐明宗
见/亲任及事晋高祖) 荆
南节度使高从诲遣使入贡于契丹契丹遣使以马赐
之从诲亦遣使诣河东劝进(荆南高 …… (第 12b 页)
恋翻)
契丹主与群臣宴于永福殿每举酒立而饮之曰太后
所赐不敢坐饮 唐王淑妃与郇公从益居洛阳赵延
寿娶 明宗 女为夫人淑妃诣大梁会礼(赵延寿 (第 22a 页)
唐明/宗 女燕国长公) …… (第 22a 页)
元年契丹已遣使至洛阳取之/入北矣今复从延寿至大梁故王淑妃诣之会礼)契丹
主见而拜之曰吾嫂也(契丹主以 唐明宗 年长于/齿为兄故拜王淑妃为嫂)统军
刘遂凝因淑妃求节钺(刘遂凝以刘鄩旧恩/因王淑妃以求节钺)契丹主以 …… (第 22b 页)
冀州人杀契丹刺史何行通推牢城指挥使
张廷翰知州事廷翰冀州人符习之甥也(符习成德将/历事唐庄宗)
(及 明/宗) 或说赵延寿曰(说式/芮翻)契丹诸大人数日聚谋此
必有变今汉兵不下万人不若先事图之(先悉/荐翻)延寿 (第 35b 页)
南节度使高从诲遣使入贡于契丹契丹遣使以马赐
之从诲亦遣使诣河东劝进(荆南高 …… (第 12b 页)
恋翻)
契丹主与群臣宴于永福殿每举酒立而饮之曰太后
所赐不敢坐饮 唐王淑妃与郇公从益居洛阳赵延
寿娶 明宗 女为夫人淑妃诣大梁会礼(赵延寿 (第 22a 页)
唐明/宗 女燕国长公) …… (第 22a 页)
元年契丹已遣使至洛阳取之/入北矣今复从延寿至大梁故王淑妃诣之会礼)契丹
主见而拜之曰吾嫂也(契丹主以 唐明宗 年长于/齿为兄故拜王淑妃为嫂)统军
刘遂凝因淑妃求节钺(刘遂凝以刘鄩旧恩/因王淑妃以求节钺)契丹主以 …… (第 22b 页)
冀州人杀契丹刺史何行通推牢城指挥使
张廷翰知州事廷翰冀州人符习之甥也(符习成德将/历事唐庄宗)
(及 明/宗) 或说赵延寿曰(说式/芮翻)契丹诸大人数日聚谋此
必有变今汉兵不下万人不若先事图之(先悉/荐翻)延寿 (第 35b 页)
烧铁灼之腹烂而死初翰闻帝拥兵而南欲北归恐中
国无主必大乱已不得从容而去(从千容翻从容/不急遽之貌)时 唐
明宗 子许王从益与王淑妃在洛阳(王淑妃母子自晋/入洛以后常居洛)
(阳是年二月至/大梁寻还洛阳)翰遣高谟翰 …… (第 6a 页)
朝军国事召已赴恒州(此矫契丹主乌云之命/也乌云时尚在恒州恒)
(户登/翻)淑妃从益匿于徽陵下宫(徽陵 唐明宗 陵梓宫/所窆之所谓之下宫)不 …… (第 6a 页)
辞行(先是刘晞弃/洛阳奔大梁)从益饯于北郊遣使召高行周于宋
州(高行周 唐明宗 亲将时帅归德/王淑妃欲以旧恩召之为卫)武行德于河阳(武行/德并)
(人必亦少在 (第 7a 页)
唐明宗 麾下)皆不至淑妃惧召大臣谋之曰吾母子为
萧翰所逼分当灭亡(分扶问翻/下处分同)诸公无罪宜早迎新主
( …… (第 7a 页)
义先入大梁清宫密令杀李从益及王淑妃淑妃
且死曰吾儿为契丹所立何罪而死何不留之使每岁
寒食以一盂麦饭洒 明宗 陵乎(五代会要曰人君奉先/之道无寒食野祭近代)
(庄宗每年寒食出祭谓之破散故袭而行之欧阳修曰/寒食野 (第 10a 页)
国无主必大乱已不得从容而去(从千容翻从容/不急遽之貌)时 唐
明宗 子许王从益与王淑妃在洛阳(王淑妃母子自晋/入洛以后常居洛)
(阳是年二月至/大梁寻还洛阳)翰遣高谟翰 …… (第 6a 页)
朝军国事召已赴恒州(此矫契丹主乌云之命/也乌云时尚在恒州恒)
(户登/翻)淑妃从益匿于徽陵下宫(徽陵 唐明宗 陵梓宫/所窆之所谓之下宫)不 …… (第 6a 页)
辞行(先是刘晞弃/洛阳奔大梁)从益饯于北郊遣使召高行周于宋
州(高行周 唐明宗 亲将时帅归德/王淑妃欲以旧恩召之为卫)武行德于河阳(武行/德并)
(人必亦少在 (第 7a 页)
唐明宗 麾下)皆不至淑妃惧召大臣谋之曰吾母子为
萧翰所逼分当灭亡(分扶问翻/下处分同)诸公无罪宜早迎新主
( …… (第 7a 页)
义先入大梁清宫密令杀李从益及王淑妃淑妃
且死曰吾儿为契丹所立何罪而死何不留之使每岁
寒食以一盂麦饭洒 明宗 陵乎(五代会要曰人君奉先/之道无寒食野祭近代)
(庄宗每年寒食出祭谓之破散故袭而行之欧阳修曰/寒食野 (第 10a 页)
(州刺/史)
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汉太后下诰授监国符宝即皇
帝位监国自皋门入宫(皋门大梁/城外村名)即位于崇元殿制曰
朕周室之裔虢叔之后国号宜曰周改元大赦杨邠史
弘肇王章等皆赠官官为敛葬(杨邠等死见上卷上年/为于伪翻敛力赡翻)
仍访其子孙叙用之凡仓场库务掌纳官吏无得收斗
馀称耗(斗馀槩量之外又取其馀也称耗称计斤钓石/之外又多取之以备耗折今悉除之矫王章苛)
(敛之弊也/称尺證翻)旧所进羡馀物悉罢之(羡弋战翻羡馀唐之/流弊也至五季而愈)
(甚/)犯窃盗及奸者并依晋天福元年以前刑名罪人非
反逆无得诛及亲族籍没家赀(矫史弘肇虐/刑之弊也)唐庄宗 明
宗 晋高祖各置守陵十户汉高祖陵职员宫人时月荐
享及守陵户并如故初唐衰多盗不用律文更定峻法
窃盗赃三匹者死 …… (第 2a 页)
郭崇威更名崇曹威更名英(皆避帝名也/更工衡翻) 二月丁
酉以皇子天雄牙内都指挥使荣为镇宁节度使选朝
士为之僚佐以侍御史王敏为节度判官右补阙崔颂
为观察判官校书郎王朴为掌书记(为王朴见任/于世宗张本)颂协
之子(崔协相 后/唐明宗) 朴东平人也 戊戌北汉兵五道攻晋
州节度使王晏闭城不出刘承钧以为怯蚁附登城晏
伏兵奋击北汉兵死伤者千馀 (第 7b 页)
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汉太后下诰授监国符宝即皇
帝位监国自皋门入宫(皋门大梁/城外村名)即位于崇元殿制曰
朕周室之裔虢叔之后国号宜曰周改元大赦杨邠史
弘肇王章等皆赠官官为敛葬(杨邠等死见上卷上年/为于伪翻敛力赡翻)
仍访其子孙叙用之凡仓场库务掌纳官吏无得收斗
馀称耗(斗馀槩量之外又取其馀也称耗称计斤钓石/之外又多取之以备耗折今悉除之矫王章苛)
(敛之弊也/称尺證翻)旧所进羡馀物悉罢之(羡弋战翻羡馀唐之/流弊也至五季而愈)
(甚/)犯窃盗及奸者并依晋天福元年以前刑名罪人非
反逆无得诛及亲族籍没家赀(矫史弘肇虐/刑之弊也)唐庄宗 明
宗 晋高祖各置守陵十户汉高祖陵职员宫人时月荐
享及守陵户并如故初唐衰多盗不用律文更定峻法
窃盗赃三匹者死 …… (第 2a 页)
郭崇威更名崇曹威更名英(皆避帝名也/更工衡翻) 二月丁
酉以皇子天雄牙内都指挥使荣为镇宁节度使选朝
士为之僚佐以侍御史王敏为节度判官右补阙崔颂
为观察判官校书郎王朴为掌书记(为王朴见任/于世宗张本)颂协
之子(崔协相 后/唐明宗) 朴东平人也 戊戌北汉兵五道攻晋
州节度使王晏闭城不出刘承钧以为怯蚁附登城晏
伏兵奋击北汉兵死伤者千馀 (第 7b 页)
十一月辛未徙保义节度使折从阮为静难节度使
(折从阮自陜州徙邠/州难乃旦翻下同)讨野鸡族癸酉敇约每岁民间所
输牛皮三分减二计田十顷税取一皮馀听民自用及
卖买惟禁卖于敌国先是兵兴以来(先悉/荐翻)禁民私卖买
牛皮悉令输官受直 唐明宗 之世有司止偿以盐晋天
福中并盐不给汉法犯私牛皮一寸抵死然民间日用
实不可无帝素知其弊至是李榖建议均于 …… (第 6a 页)
玺归窦建德建德败其妻曹氏以玺献于唐唐禅)
(杨涉送宝于大梁庄宗灭梁得之同光末内难作宝为/火灼文字讹缺 明宗 得之清泰败以宝随身自焚而死)
(宝遂亡失其神宝者方六寸厚一寸七分高四寸六分/蟠龙隐起文与秦玺同但玉色 …… (第 12b 页)
(扬雄以来蜀中号为多士而/斯文之盛衰则系乎上之人) 六月壬子沧州奏契丹
知卢台军事范阳张藏英来降 初 唐明宗 之世宰相
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
廷从之丁巳板成献之(雕印九经始二百七十七卷唐 …… (第 15b 页)
惧闻晋王典兵人心稍安 军士有流言郊赏薄于唐
明宗时者 (唐明宗 以军士流言滥赏养/成其骄莫肯效命何足法也)帝闻之壬午召
诸将至寝殿让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恶衣菲食专以赡 …… (第 20a 页)
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纴汝鸩翻治直/吏翻行下孟翻)何则
大节已亏故也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五朝唐晋辽/汉周八姓唐)
(庄宗 明宗 潞王各为一姓石晋邪/律刘汉周太祖世宗各为一姓)若逆旅之视过客
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怍 (第 35b 页)
(折从阮自陜州徙邠/州难乃旦翻下同)讨野鸡族癸酉敇约每岁民间所
输牛皮三分减二计田十顷税取一皮馀听民自用及
卖买惟禁卖于敌国先是兵兴以来(先悉/荐翻)禁民私卖买
牛皮悉令输官受直 唐明宗 之世有司止偿以盐晋天
福中并盐不给汉法犯私牛皮一寸抵死然民间日用
实不可无帝素知其弊至是李榖建议均于 …… (第 6a 页)
玺归窦建德建德败其妻曹氏以玺献于唐唐禅)
(杨涉送宝于大梁庄宗灭梁得之同光末内难作宝为/火灼文字讹缺 明宗 得之清泰败以宝随身自焚而死)
(宝遂亡失其神宝者方六寸厚一寸七分高四寸六分/蟠龙隐起文与秦玺同但玉色 …… (第 12b 页)
(扬雄以来蜀中号为多士而/斯文之盛衰则系乎上之人) 六月壬子沧州奏契丹
知卢台军事范阳张藏英来降 初 唐明宗 之世宰相
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
廷从之丁巳板成献之(雕印九经始二百七十七卷唐 …… (第 15b 页)
惧闻晋王典兵人心稍安 军士有流言郊赏薄于唐
明宗时者 (唐明宗 以军士流言滥赏养/成其骄莫肯效命何足法也)帝闻之壬午召
诸将至寝殿让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恶衣菲食专以赡 …… (第 20a 页)
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纴汝鸩翻治直/吏翻行下孟翻)何则
大节已亏故也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五朝唐晋辽/汉周八姓唐)
(庄宗 明宗 潞王各为一姓石晋邪/律刘汉周太祖世宗各为一姓)若逆旅之视过客
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怍 (第 35b 页)
(母于此山也故祠事甚严州邑旱潦致祷酹酒石/上有物蜿蜒即见崇宁三年部使者以闻诏以显)
(济名其庙宣和五年始封龙君为渊灵侯绍熙元/年四月不雨至于六月睢阳 李亶 养以才荐畀令)
(事亟走祠下俄有蜿蜒举体金色见神座上直养/迎挹即循其左臂而上至巾幞因请归醮祠复循 (第 20a 页)
(济名其庙宣和五年始封龙君为渊灵侯绍熙元/年四月不雨至于六月睢阳 李亶 养以才荐畀令)
(事亟走祠下俄有蜿蜒举体金色见神座上直养/迎挹即循其左臂而上至巾幞因请归醮祠复循 (第 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