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書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雜史類
紀事本末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象人之戏始于周之偃师而百戏之作见于后汉故大

子乐少府属官承华令典黄门鼓吹百戏师二十七人
北齐清商令丞掌百戏及鼓吹乐大业中诸夷来贡方
物乃于天津街盛陈百戏动以万馀人 唐宣宗
每幸十
六宅诸王无少长悉命预坐必大合乐列百戏则百戏
之乐其所从来久矣然隋皇陈之天津街以诧夷人唐
帝用 (第 4a 页)
 壅遏之患此其德明也以德为威故为可畏以德为
 明故为甚明苟威而非德如秦皇汉武非不可畏也
 然威亵而民玩非所以为畏明而非德如汉显宗
 宣宗
非不明也然失之过察则民将益出其巧诈以 (第 14a 页)
 洪景文曰自汉武帝建元纪年之后嗣君绍统必踰
 年乃改元虽安帝继殇帝亦终延平而为永初桓帝
 继质帝亦终本初而为建和 唐宣宗
以叔继侄亦终
 会昌六年而改大中独本朝太祖以开宝九年十月
 二十日上仙太宗嗣位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改为 (第 12b 页)
 子之道昭常为昭穆常为穆天秩之次不可易也商
 人自阳甲至小乙兄弟相承者四世如各为一世而
 祧则小乙之祀不及其父矣唐之穆宗 宣宗
皆宪宗
 之子如各为一世而祧则懿宗之祭不及高祖矣吾 (第 19a 页)
 悼公大失后不免至于六卿分晋正如唐宦官之盛
 敬宗文宗皆不能去此二君柔懦无志固不足论以
 武宗之英武 宣宗
之明察反不能去唐家宦官之祸
 乱根本宦官之固盘根错节不能尽去但能使之稍
 戢不为大害而已此所以终不免 (第 21b 页)
而不能知宏石之奸 唐宣宗
抉擿细微非不察夷而不
能知令孤绹之佞明于小而闇于大也故尧舜之知不
遍物而急先务
亦越武王率惟敉功至丕 (第 28a 页)
  (既崩成美坐废武宗以英毅之姿乘权三载未敢/去仇士良然用李德裕讨昭德镇抚河北不用监)
  (军差有可观者 宣宗
初立克复河湟大中之治以/明察称而郤裴休之论不立东宫使王宗实抵巇)
  (再行拥立懿宗优柔荒晏委政路岩 …… (第 12a 页)
  (二十馀年无五代两晋之事或云是沙陀之威不/知为文皇之烈也鼎革之际危矣哉然则鼎革中)
  (交在宣懿之际无甚凶丑者何也曰 宣宗
临崩以/夔王滋属王归长恐中尉王宗实异论出为淮南)
  (监军及王宗实入辞见上已崩遂杀归长及夔王/迎郓 (第 13a 页)
 九五以刚阳中正之君当天下大难之世而得六二
 朋来之助宜其济难无疑也然仅能施其中正之节
 者君刚而臣柔也上不过为晋明帝 唐宣宗
下则高
 贵乡公皇泰主而已 …… (第 4a 页)
 可以无咎而上合六四之志矣鲁连却秦而辞其封
 四皓安汉而不居其位庶几初九之义矣若至于宣
 帝之背负芒刺 宣宗
之毛发洒淅然后去则无及矣
 况不去乎 (第 12b 页)
 为之毁之重劳且不敢闻夫献子于兄之所为无大
 过焉者宁居之不改如是则鲁文公之必毁泉台者
 宜春秋之所讥也昔者 唐宣宗
初立时君臣务反会
 昌之政至僧尼之弊皆复其旧熙宁之法病民者将
 二十年司马君实起而为政毅然以天下自任 (第 22b 页)
 此告太甲以真聪明也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
 母人君之德莫大于聪明后世之君察乎簿书期会
 之细揣度人之所难知如汉明帝 唐宣宗
之徒自以
 为聪明矣然吾观其人知识不远闇于大体果可谓
 之明乎忠言善教诲之谆谆听之藐藐便佞之言则 (第 27b 页)
 王应麟曰温公云人君急于知人缓于知事罔攸兼
 急于知人也罔敢知缓于知事也汉宣帝综核名实
 非不明矣而不能知弘石之奸 唐宣宗
抉摘细数非
 不察矣而不能知令狐绹之佞明于小而暗于大也 (第 33b 页)
 孕鸿水禽也得水而交渐于陵又安得有孕五居尊
 位为渐之主变爻柔弱兼之通卦变艮艮为阍寺妇
 之不孕苟非悍后制君必阍寺擅权人君亦有老而
 无嗣者 唐宣宗
自来不欲闻人言立储万一有言之 (第 25b 页)
宗皆不能去此二君柔懦无志固不足论以武宗之英
宣宗
之明察趣过目前将就容养以为不害国事反
使之盘根错节不能尽去但能使之稍戢不为大害而
已此所以终不免朱全 (第 9b 页)
 元鲁史载之故孔子述之为万世训明矣是以秦汉

 而下皆由之虽汉安帝继殇帝亦终延平而为永初
 桓帝继质帝亦终本初而为建和 唐宣宗
以叔继侄
 亦终会昌六年而为大中独本朝太祖以开宝元年
 十月上仙太宗嗣位是年十二月改为太平兴国元
  (第 1b 页)
 (此岂可谓为奸谄无益哉孔子称惟器与名不可假/人二者皆无用之物然而天下贵之者为其非贤材)

 (不得也 唐宣宗
惜章服不轻以与人有司制绯紫衣/以备赐与经年不用三两领故当时服绯紫者人以)
 (为贵夫名器譬如珠玉若使 (第 38b 页)
 (倾体之以无为则天下治矣使契丹还上问彼中情/状颂对曰彼讲和日久窃典章礼乐维持其间愿勿)
 (以为图又云昔汉武四征王庭而匈奴不服至宣元/之代稽首称藩唐宪宗欲复河湟卒不得逞至 宣宗)

 (
三关七州乃自归繇此言之外国之叛服于中国盛/衰无系也时吕惠卿得政谓人曰子容乡里前辈一)
 (诣我执政可 (第 31b 页)
 (于国何恤吾私于是陈便宜愿留屯诏许之诗曰/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其刘仁轨裴行俭之谓矣)
 (三代而下守成之主能独断不饰言行者称 唐宣宗
(第 33a 页)
宣/宗
初有晦德及即位诛赵归真罢李德裕中外大震顾)
 (自德裕罢难于命相也所命相左右无知者尝欲相萧/邺制且行 …… (第 33a 页)
 (利其羊马数欺夺诛杀之而反诏于银夏境内给闲/田令耕作为生敕边将贪鄙者罪无赦自是选儒臣)
 (代边帅靖之而党项遂安盖自汉宣帝而后厉精为/治言信行从使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者宜莫若)
  (宣宗/
矣)
  恒德章第二十三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
与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诗云 (第 35a 页)
 父子之道昭常为昭穆常为穆天秩之次不可易也

 商人自阳甲至小乙兄弟相承者四世如各为一世
 而祧则小乙之祭不及其父矣唐之穆宗 宣宗
皆宪
 宗之子如各为一世而祧则懿宗之祭不及高祖矣
 吾以是知其必不然也晋贺循之议曰殷之盘庚不
 叙阳 (第 21a 页)
篡夺之萌乎此二祸者吾未知
与熊蹯之变孰先孰后也后世徒见子上料商臣之验
遂信其言而纳于祸有以立嗣为讳如 唐宣宗
(见本/纪)
实子上齿未之言误之也有以庶孽夺宗如隋文帝者
(见本/纪)实子上举少之言误之也其馀以此 (第 17b 页)
  说命下
遁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 河云入当是河内亳
云徂亦以见小乙武丁之都于沬土故居亳言往而不

言来也高宗之所以遁者以殷礼立弟自祖丁之后诸
弟子争相代立比九世乱盘庚崩弟小辛立小辛崩弟
小乙立小乙崩子武丁立以殷立弟以及嫡长子之序
正之则当立者盘庚之子而非武丁也所不当立而嫌
于得立故其在小乙存之时不能安于国而必出遁以
远嫌也入宅于河则渐逼矣自河徂亳则据先王之故
都而植之固矣故小乙崩得有所奉以入继而废盘庚
之子以立焉无逸曰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即

位而言作者非所必承作起而践大位也故与祖甲之
不义惟王旧为小人同词而非但如孔颖达所云其父
欲使知民之艰苦盖亦分义与时𫝑所迫如汉孝宣
宣宗
之事矣小乙终废殷法舍其兄之子而立其子是
谓私恩若高宗所承之大宗则终宜以盘庚为正乃高
宗过隆其父居丧则 (第 1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