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藝術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题恩断江端元叟手迹后
予幼从柳文肃公游辄闻以仁恩禅师经贾似道墓诗有权
握三朝位三事祇应知巳是僧彬之句最得诗人优游不迫
之意盖似道历三朝宰辅傲然以周公自期一旦败亡在朝
公卿弗恤之在野士君子弗恤之海内蚩蚩之民亦不恤之
其恤之者唯承天主僧彬木禅火焚遗骸授其仲子归葬会
稽之附子岗耳似道误国之罪可谓上通于天使其地下闻
此诗将有馀愧矣此实十四字史评有关于名教甚大今因
济藏主以禅师手迹与元叟端公山居谣联为一卷诣余求
题故为疏诗之义若此山居谣寄兴高远绰有 寒山子
之风 (第 3b 页)
    其间如唐李迥秀之类本为佞幸盖以一节

    取之至 寒山子
煮爷煮娘之类则爱无差等
    之谈录之不免于驳杂然大旨主于敦饬人
    伦感发天性未可以其词旨陈 (第 2a 页)
  匮即得

世传苏氏子白日去登仙念母留空匮敲时即得钱
  寒山子
  每见人家烹宰羊豕即曰煮你爷煮你娘
锅里爷娘语寒山太猛生不妨时着眼直是得人惊
  右仙佛之孝十首 (第 63b 页)
   阴丹慎守诀
叙曰世上之人率多嗜欲伤生伐命今古共
同然不自防悔将无及仙经曰夫人临终而
思迁善病成而方求药天纲已发何可追之
故贤哲上士惜未危之命惧未来之祸理未
病之病遂拂衣人寰摄心归道道者气也气
者身之主主者精也精者命之根故爱根重
气然后知几乎生矣黄庭经曰方寸之中谨
盖藏三神还精老复壮养子玉树命如杖急

固子精以自偿又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
死作令神泣若当决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
青青长生久视未有不爱精保气而能致之
也阴丹百御之道世莫得知虽务于气而不
绝欲者亦未免殆哉故曰人常失道非道失
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修养君子深宜自省

   大还心镜 寒山子
至诀云但悟铅真药必自神但记汞
正药如自圣修之合圣天地同庆得因师传 (第 012a 页)
 画出枉劳君指点异时游到尽堪看
余初未达此理后到此田地始信师言之不
我欺也今以师不言之者并言之夫五行之
用不可缺一故绵绵若存之顷脾气与胃气
相接而归于心缕肝气与胆气相接后大小
肠接于肾缕肺气伏心气而通于鼻是气也
皆静定之馀元气周流自东而西自南而北
之气也西南乃气之会也气合而归于此却
自夹脊直透上中丹田而降于肾腑两肾中

间有治命桥一带故 寒山子
曰上有接神窟
横安治命桥者此也气降至于此阳气与精
气盛而上冲与此气相接于一则固围于鼎
器之外日用之则 (第 011b 页)
 方者能天天能地地能生生能死死也学
 者识认得真体会得实然后知不可以名
 言不可以形似昔人谓非心非物离性离
 相 寒山子
谓之天中之天亦强名也何可
 云谓哉
关尹子曰死胎中者死卵中者亦人亦物天
地虽大彼固不知计天地者皆我区 (第 004b 页)
 欺心不叛师而直述其所自来此其所以
 为佛也双林傅大士世称弥勒佛也犹以
 道为尊而释次之故冠道冠而披袈裟天
 台 寒山子
文殊之化身也文殊乃七佛之
 师有颂曰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仙书
 一两卷树下读喃喃又云寒山一裸虫身 (第 015b 页)
 濛不可度量盖牝牡相从滋液润泽施化
 流通之时也岂可用工乎故利用安身隐
 形而藏却自箕斗之乡呕轮吐萌发散辉
 光可也 寒山子
诗云不得露其根根虚则
 子坠盖体用不同施功亦异故也 (第 005a 页)
二篇同卷松三
 大还心鉴
 大还丹金虎白龙论


大还心鉴 寒山子
至诀云但悟铅真药必自神但记汞
正药必自圣修之合圣天地同庆得因师傅
为道之径所以古之圣人不直而言之愚者 (第 001a 页)
 唐贞观时僧
弥勒菩萨转劫为傅大士
 梁武帝时人
志公言达摩大师
 二人皆梁帝时
为观世音后身
 此志公赞达摩之言
又文殊转现为唐之 寒山子
普贤菩萨转现为拾得
 寒山拾得二人皆唐 (第 2p044a 页)
便问。莫是文殊么。
曰。岂可有二文殊。师作礼未起。忽然不见(赵州代曰。文殊。文殊)

** 天台山 寒山子

因众僧炙茄次。将茄串向一僧背上
打一下。僧回首。山呈起茄串曰。是甚么。僧曰。这风颠
汉。山向傍僧曰。 …… (第 0067c 页)
立。主再问。拾得拈扫帚扫地而去。 寒山
搥胸曰。苍天。
苍天。拾得曰。作甚么。山曰。不见道东家人死。西家人
助哀。二人作舞。笑哭而出国清寺。 (第 0068a 页)
归。纷纷黄叶空狼籍。

**** 临安府灵隐惠淳圆智禅师

上堂。吾心似秋月。碧潭
清皎洁。乃喝曰。 寒山子
话堕了也。诸禅德。皎洁无尘。
岂中秋之月可比。虚明绝待。非照世之珠可伦。独露
乾坤。光吞万象。普天匝 (第 0349c 页)
尚莫草草匆匆。师曰。西天
斩头截臂。僧礼拜。师曰。堕也。堕也。上堂。心如朗月连
天静。遂打一圆相曰。 寒山子
聻。性似寒潭彻底清。是
何境界。良久曰。无价夜光人不识。识得又堪作甚么。
凡夫虚度几千春。乃呵呵大笑 …… (第 0359c 页)
。师
曰。是男是女。黄拟议。师挥之。堂谓曰。不得无礼。师曰。
这木头。不打更待何时。黄大笑。上堂。举 寒山
偈曰。吾 …… (第 0362a 页)
竞之心。万物一马。无是非之论。由是魔罗潜迹。佛祖
兴隆。 寒山
拊掌欣欣。拾得呵呵大笑。大众。二古圣笑
个甚么。良久。呵呵大笑曰。昙华一朵再逢春。

**** 庐山 …… (第 0364a 页)
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师
曰。甘露乃蒺藜之园。上堂。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子
劳而无功。更有个
拾得。道不识这个意。修行徒苦辛。恁么说话。自救不
了。寻常拈粪箕。把扫帚。掣风掣颠 (第 0367b 页)
默契真宗。

(三) 益加钦重。师于元和十三年正月七日归
寂。寿七十四。敕谥惠觉禅师见性之塔。

寒山子
者。不知其氏族乡里。隐于台州
唐兴县寒岩。故父老以 (第 0614b 页)
寒山子
称之。为人
癯野。好冠桦皮冠著木屐。裘衲褴缕状
若风狂。笑歌自若。其所居近天台国清寺。
寺僧丰干者。 (第 0614b 页)
亦非常人也。每自薪水力于
杵臼。以给众用。与 寒山子
为方外友。先
是丰干行赤城道中。闻儿啼草菜间。视之
见孩童十馀岁。问其出处初无言对。心异
之。引归寺 …… (第 0614b 页)
涤器冀有残䐹。著以筒留饵 寒山。
二子
皆能诗。或时戏村保。寓事感怀辄有诗以
见意。或书石壁。或树叶间。或酒肆中。语皆
超迈绝尘。虽古 …… (第 0614c 页)
人。在鲁蒙白帻。旦
爱裹疏巾。道有巢许操。耻为尧舜臣。猕
猴罩帽子。非学辟风尘。又曰。欲得安居
处。 寒山
可长保。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诵黄老。十年归不得。忘
却来时道。又曰。有身与无身 …… (第 0614c 页)
臾所苦顿除。
因是大喜甚加敬焉。问所从来。曰天台国
清。曰彼有贤达者不。曰有之。然不可以世
故求也。 寒山
拾得师利普贤示迹。二子混
干国清。公若之官当就见。不宜后也。闾 …… (第 0614c 页)
士。寺
僧引至后厨。闾丘拜谒二大士。起走曰。饶
舌弥陀汝不识。礼我何为。遽返寒岩。次日
闾丘令遗赠。 寒山
见使至骂曰。贼贼。遂隐
入岩石。拾得亦潜去。后不知终。

(四 子亥) 荆州城东天皇道悟禅师。协律郎 (第 0615a 页)
椎髻
短褐依本郡法恒律师。执劳每倍于役。冠
年剃发三年具戒。时有钱塘上士义宾。授其
律科。及入天台遇 寒山子
于途中。乃谓祐
曰。千山万水遇潭即止。获无价宝赈恤诸
子祐顺途而念。危坐以思。旋造国清寺遇
异人拾得 (第 0777b 页)
山。参问之者堂
盈室满其所詶对邀射匪停。特为毳客标
准。故排五位以铨量区域。无不尽其分
齐也。复注对 寒山子
诗流行寓内。盖以寂
素修举业之优也文辞遒丽号富有法 (第 0786b 页)
焉。

*** 唐天台山封干师传(木𣹟师 寒山子
拾得)

释封干师者。本居天台山国清寺也。剪发齐
眉布裘拥质。身量可七尺馀。人或借问。止
对曰随时二 …… (第 0831b 页)
庶见之无不倾礼。以其蹑万回师之
后。微亦相类。风狂之相过之。言则多中。先
是国清寺僧厨中有二苦行。曰 寒山子。

拾得。多于僧厨执爨。爨讫二人晤语。潜听
者多不体解。亦甚颠狂糺合相亲。盖同类相
求耳。时闾丘胤出 …… (第 0831b 页)
。闾丘曰。此菩萨何在。曰国清寺厨
执爨洗器者是。及入山寺。问曰。此寺曾有
封干禅师。曰有。院在何所。 寒山
拾得复是何
人。时僧道翘对曰。封干旧院即经藏后。今阒
无人。止有虎豹。时来此哮吼耳。寒拾二人
见在僧 …… (第 0831b 页)
亦类封
干。人莫轻测。封丰二字出没不同。韦述吏
官作封疆之封。闾丘序三贤作丰稔之丰。未
知孰是。 寒山子
者。世谓为贫子。风狂之士弗可恒
度推之。隐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号为寒
暗二岩。每于寒岩幽窟中居之。以 (第 0831c 页)
为定止。
时来国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令知食堂。恒
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断巨竹为筒。投藏
于内。若 寒山子
来即负而去。或廊下徐行。或
时叫噪凌人。或望空曼骂。寺僧不耐以杖
逼逐。翻身抚掌呵呵徐退。然其布襦零 (第 0831c 页)
落面
貌枯瘁。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或发辞
气宛有所归归于佛理。初闾丘入寺访问 寒山。
沙门道翘对曰。此人狂病。本居寒岩
间。好吟词偈言语不常。或臧或否终不可
知。与寺行者拾得以为交友。相 …… (第 0831c 页)
寂禅师注解。谓之对 寒山子
诗。以其本无氏
族越民唯呼为 (第 0832a 页)
寒山子。
至有庭际何所有。
白云抱幽石句。历然雅体。今岩下有石亭
亭而立。号幽石焉。

拾得者。封干禅师先是偶 …… (第 0832a 页)
。傍若无人执箸大
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
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
之。 寒山
来必负而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
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扑土
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 …… (第 0832a 页)
寺知僧
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
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
度脱。时道翘纂录 寒山
文句。于寺土地神庙
壁。见拾得偈词。 (第 0832a 页)
寒山
集中。

系曰。按封干先天中游遨京室。知闾 (第 0832a 页)
寒山

拾得俱睿宗朝人也。奈何宣师高僧传中闾
丘武臣也。是唐初人。闾丘序记三人不言
年代使人闷焉。复赐绯乃文 (第 0832a 页)
资也。夫如是
乃有二同姓名闾丘也。又大沩祐公于宪
宗朝遇 寒山子
指其泐潭。仍逢拾得于国
清。知三人是唐季叶时犹存。夫封干也天台
没而京兆出。寒拾也先天在而元和逢。为 (第 0832b 页)
陀以饰其行。谚曰宰道者焉。迨乎诸
方参请。得石霜禅师印證密加保任。入天
台山闇岩。以永其志也。伊岩与 寒山子

隐对峙。皆魑魅木怪所丛萃其间。宰之居
也二十馀年。恶鸟革音山精让窟。其出入经
行鬼神执役。或扫其 …… (第 0850a 页)
法轮启迪。多作沙门之形。设如异迹化成。
或作老叟之貌 (寒山
拾得)疮痍可恶疥疠堪嫌。
或逆牾于恒流。或诪张于下类。伊皆难测。
孰曰易知。将逆取顺之由。反权合道之 (第 0855a 页)
家风但是平实商量。可笑
也。

子常爱王梵志诗云。梵志翻著袜。人皆谓是错。宁可
剌你眼。不可隐我脚。 寒山子
诗云。人是黑头虫。刚作 (第 0265a 页)
至唐兴路上,遇一逸士向前执师
手,大笑而言:「余生有缘,老而益光,逢潭则止,遇沩则住。」逸士者,便是 寒山子
也。至国清寺,拾得唯喜重于师一人,主者呵啧偏党,拾得曰:「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不同常矣。」自尔寻游 (第 412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