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地理類
編年類
政書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真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见盛度大宏。而顾此疏顽。安所置颜乎。两次信中。仰审初寒。服履万相。其慰区区溸(一作傃)系。不可胜量。 庭玉
拨难远来。可谓身勤而事左。愧无以应副。而犹欲伴寂以过冬。则以故旋归矣。去留悢悢。均不堪为悰奈何。先墓 (第 530L 页)
文字。屡被勤督。而终觉担荷为难。岂敢遽尔泚笔乎。来状始受而奉置杨山。未曾随身矣。亦有所碍膺。说与 庭玉
使微禀。千万宽亮。悉其匪他。如何如何。
与李都正(涑○壬辰)
新年阙候。有同逋债者之匿影。可笑又可叹 (第 530L 页)
长。渐入佳境。何喜如之。
答李敏行(丁亥)
人之还山太晚。雪之封岭忒早。以致来往信断。徒切郁跂而已。 庭玉
来喜承情翰。以审酷寒。静履毖胜。解玆憧憧也。此间与七八诸生栖聚。阅月讲评。足慰幽独鹤之所业亦富。方拟 …… (第 48H 页)
。而伯郎适至。好好偕往。殊可喜也。
答李敏行(壬辰)
向承委札。欣荷在心。而因循稽谢。为可歉也。即因 庭玉
至。喜审静履康适。此间迁息粗惬。而撼顿馀惫。尚欠轻健。衰态亦可叹也。仲胤同榻两旬。讲讨颇有味。忽此辞 (第 48H 页)
去。怅如之何。
答李敏行(甲午)
旅寓悄悁中。 庭玉
忽到。欣倒可知。况承手问。缱绻备至。尤何感如之。此汉穷命所累。虎食同伴。狼狈出山。作一风中之篷。飘转 (第 48H 页)
分也。固无奈何。而自此溟岳相邻。不复如前。斯为可恨耳。 庭玉
重茧十舍。回策极关虑。而大雪塞岭。必遭窘困。尤未弛念也。
答李敏行(丙申)
贻阻岁积。思企为劳。 (第 48H 页)
庭玉
来传手问。披读剧苏浣。且审初寒。静履康裕。尤以为喜。况此郎归妻有静好之乐。其为嘉悦。何间在室也。此间 (第 48H 页)
 携酒来登最上峰。春风仙境偶相逢。清溪绿涨流湍急。叠嶂青开晚霭浓。吟兴遥飞云外树。棋声半杂涧边松。桃源不必求深处。回首红尘杳几重。(稚行)
挽李杨根(商翼)
中年北麓接芳邻。兰室陪欢撰杖频。丰彩照人无俗韵。剧谈中酒见天真。青毡旧业归 庭玉。
墨绶清声有甑尘。素幔却随东峡水。故园花树为谁春。
谒太庙(月课)
庙门晨辟驻龙㫌。陟降明庭百礼成。高 (第 379H 页)
窍。徒劳半夜魂。不尽长天眺。昨蒙 庭玉
访。词笔喜酷肖。仍闻湖海上。满眼皆诗料。贩鲜时入餐。畬田春可焥。退忧且师范。月评休学劭。呼牛不必怒。 (第 206H 页)
如此。伊谁刚肠。减公匙箸。悴公荣卫。使公转辗。竟至于此。吾门之厄。繄谁之咎。曰余无似。最蒙眷厚。几个 庭玉。
许同文房。悯悯望成。付托丁宁。我僭不揆。奉以周旋。那知毕竟。事同壑船。玄鸡宿泪。再挥筵前。闻公号痛。 (第 586L 页)
  
次李学世志庆韵。谨呈尊府令丈寿几下。
聋翁风节际 仁明。福庆由来世厥声。宅近东溟添屋算。时平南极映弧精。辉轮颂作巩磐业。绯玉恩覃击壤氓。䌽舞儿孙更(平声)献寿。君亲一体两输情。
此会真奇画可传。一筵宾主揔高年。箕诗裘礼满 庭玉。
鹤发童颜平地仙。印树至今馀荫在。日堂终古孝思延。须知积善工夫巧。暖晷如春十月天。
赠别李侯瓜归
清心 (第 440L 页)
灵辰不留。远期在即。今来抚柩。莫睹仪形。前溪后山。声色凄断。揔是愁容。则其在今日。又作何如怀也。惟是 庭玉
三难。尽是佳士。公之馀庆。盖将无穷矣。庶几相与追游。百年襟期。永以为托。呜呼。九原难作。一声长呼。公 (第 555L 页)
已坠。后学靡仰。哀肠欲断。有泪悬泉。仪范永閟。漠然冥然。慈谅之德。郑重之诲。今焉已矣。何处复睹。惟一 庭玉。
不坠家声。长与勉勖。伫见就成。公其知否。庶几瞑目。灵辰不留。佳城已卜。含泪缀词。寓此微诚。爽灵孔昭。 (第 583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