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孟子類
易類
論語類
經解類
春秋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正史類
時令類
傳記類
職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兵家類
醫家類
譜錄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洞真部
清代道教文獻
助者言
之使人酸楚则刻薄之报果如何哉逢蒙庾公之说
亦可以为有天下者之戒矣然郑朋游萧傅之门而
卒陷萧傅 宋之问
投王竣以保其生而卒陷王竣萧
王何罪哉萧王固贤者也然不知人之罪萧王亦安 …… (第 12a 页)
可自赦乎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萧王虽非薄恶
而不知人之戒亦可耻矣夫如郑朋肯附石显 宋之
肯事两张其神情态度亦可知矣而使之出入门
下与同急难岂非其失乎兹又不可不审天下事固
有不可不辨者昔越石 (第 12b 页)
是诚媪婢之不若也孟子之意
商孙以下己不可言矣况又下如商孙者乎扫门若
魏勃望拜若潘岳尝粪若郭熙奉溺器若 宋之问

类多尚可言乎呜呼士风彫丧乃至于此熟诵齐人
之说使人抚几而叹

  孟子传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麻部佳字不知删自何时欧阳永叔尝新茶寄梅都

官诗麻韵有坐中拣择客亦佳香箬包裹封题斜


拭目向空看乳花连押似宋韵原未尝删此字不


知今所傅韵书是当时原本否然增韵增此字下


明注一增字则此字增于光宗朝其在从前诸韵


实未尝有可知但不知欧阳子何以亦有此押意


当时诸韵虽已颁行而行文仍不甚遵如洪武韵


类乃自明迄今三百馀年间凡若干诗文并无一


佳字在麻韵中可耻亦可痛也(是书不引宋人诗文作据以宋人韵)


学多误故也此偶以辨论及之不在引例(予生平诗词不敢自行其说一遵声律甚是憾事今人)


(好学宋诗其于唐人固不敢望矣何甘自外欧阳子乎况宋人诗亦定不止此也)

  宋之问
浣纱篇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宴皆有娃字

宋诗献作吴王娃(韦诗满楼珠翠胜吴娃)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 (第 27b 页)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
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
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尽心下)

  右以人品言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 少连
子曰不降
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 (第 43b 页)
少连
降志辱身
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
身中清废中权(微子) (第 43b 页)
 不容己也丈人独何心哉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去声)连子曰不
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平声)谓柳下惠 少连
降志
辱身矣言中(去声下同)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第 29b 页)
 险之中可不慎哉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小人道长至此已极其盛小人无忌惮凡可羞之事
 包藏其丑靡所不为如唐郭宏霸为魏元忠尝粪
 之问
为张昌宗奉溺器闫朝隐为武后代为牺牲此
 皆匪人所为有为小人所不为之事六三变阳通卦 (第 9a 页)
  此说本因舍岂能为必胜之语单称舍字故以施为
𤼵语声也然于姓与名中间插一字为𤼵语声不成
语矣语录指舟之侨孟之反尹公之他之之字为例
亦恐未当近世如颜之推 宋之问
之徒用之字为名
为字者多矣之侨之反之类正与此同之虽助辞亦 (第 4b 页)

子夏曰吾必谓之学矣小德出入可也子游曰丧致乎
哀而止抑扬之间略有剽轻之失此非曾有之善为说
辞盖词气 之问
可以验心学之疏密也 (第 20b 页)
  又曰隐者为高故往而不反仕者为通故溺而
不止此二者皆惑也是以依乎中庸者为难唯
圣人之或出或处要各当其可焉耳(成都范氏)夫子

之下车于接舆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反见
乎荷蓧丈人岂不欲引而至于道乎四子者方
守其一介之行而不可回故亦终于素隐而已
(河南尹氏)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 少连
子曰不降
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 (第 25a 页)
少连
降志辱身
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
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少并去声与平 (第 25a 页)
声中并去

声)


  集曰逸民遗逸之民也虞仲即仲雍(叶氏曰虞仲为仲雍之后
未详孰是)
夷逸朱张不见经传 少连
东夷人(晦庵朱氏)降卑
下也中犹当也伦义理之次第也虑思虑也放犹
肆也无可者不以可为主也无不可者不以不 (第 25b 页)

为主也七人者皆为逸民而其立心造行则有浅
深之不同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其节高
矣柳下惠 少连
尝降志辱身矣然言不违理行无 (第 25b 页)
  此章大旨盖因沮溺接舆丈人之徒皆恝然忘斯世者
尝力诋其非而莫之悟遂举古之逸民凡七人而其下

历举夷齐仲逸惠连六子之行事乃曰我则异于是斯
言也实非圣人深予之辞也当时所论六子既非圣人
所深予则朱张之不论者必为圣人之予矣吾想夫朱
张之大莭无适无莫义之与比直可几圣人仕止久速
之时安知其不如杨子所谓仲元不夷不惠可否之间
者乎彼六子之出处既与圣人异则朱张必与圣人无
以异二者相形因其所论则可知其所不论者矣况先
儒疏鲁论者曰王弼云朱张字子弓荀卿以比孔子言

其与孔子同行故不论即此而證则前说庶乎其可信

  柳下惠 少连
何以谓之逸民

  大抵论君子出处之大莭不当原其迹而当原其心少
连事无可考夫子既举之与柳下惠并论观惠 …… (第 4a 页)
  鲁论逸民一章子曰以下乃夫子之言也子曰以上逸
民七人之目是盖当时素有此称门人因记夫子之言
而并及之初非吾夫子称之以逸民也窃原夫子立言
之旨正谓当时有此逸民七人之称儗人或非其伦大
不满于夫子之意故夫子特举伯夷叔齐与一语以略
许之谓柳下惠 少连
谓虞仲夷逸此二谓字正指时人
之所谓者皆不得其当也愚观逸民七人之中夫子独 …… (第 5a 页)
  作者七人举其目不列其名何也


  或谓荷蒉荷蓧晨门封人楚狂接舆长沮桀溺是也或
谓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 少连
是也又或谓
作者之谓圣七人指羲农黄帝尧舜禹汤是也窃尝论
之以作者二字而言则作者谓圣之说固优然门人会 (第 6a 页)
曰三仁至矣中道在是也昔孔
子去齐去鲁则三仁之意乎楚狂沮溺丈人及伯夷叔
齐太师以下往而不返者也若柳下惠 少连
则和而不
恭皆非孔子之道也孟子之论其出此篇乎周公谓鲁
公言用人也不然则有上下之事八士记善人之多以
见 …… (第 111a 页)
似无病曰亦不可谓必闻之夫子也但
子夏说一拒之略过甚耳如易曰童蒙求我匪我求童
蒙初筮告再三渎夫子于鄙夫 之问
则叩其两端而竭
看来人有求教之诚如何拒绝得他必不得已如夫子
所说无友不如己者自无病痛
顾问日知其所亡 (第 112b 页)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去声/下同)连子曰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平/声)谓柳下惠 少连

志辱身矣言中(去声/下同)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
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第 17a 页)
(逸遗逸民者无位之称虞仲即仲雍与泰伯同窜荆蛮/者夷逸朱张不见经传 少连
东夷人记称善居丧三日)
(不怠三月不懈/期悲哀三年忧)
中清者能洁其身也中权者能达其变也然隐居放言 (第 17a 页)
  伯夷居海管宁浮海辟世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辟
地也色斯举矣礼猊衰则去之辟色也声音之诡人
则去之辟言也作者七人则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
张柳下惠 少连
是也之七士者皆成德之逸民故或
辟世辟地辟言而去就进退之理备矣至于孔子则
集七人之大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 (第 42a 页)
  道虽不行不可无仕不仕者无义而已夫长幼之节
不及君臣之义一身之洁不若大伦之不乱荷蓧知
长幼之节而不知君臣之义知洁其身而不知大伦
岂所谓知务者哉盖仕而行其义则在己而不仕于

无义则在时在时在己则亦隐而已非逸民也至于
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 少连
然后可以谓
之逸民也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 (第 17b 页)
少连
子曰不降
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 (第 17b 页)
少连
降志辱身
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伯夷叔齐则清而不和故内不降其志外不辱其身
柳下惠 (第 17b 页)
少连
则和而不清故内则降其志外则辱其 …… (第 17b 页)
  虞仲夷逸隐居则身中清放言则废中权中清则污
俗不能染中权则反经以合道盖伦有经权有常变
以中权为放言伦非放言矣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伯夷叔齐虞仲夷逸不可者也柳下惠 少连
可者也
孔子集七人之大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
久则久可以速则速于其义之所去则无可于其义
之所在则 (第 18b 页)
己者也此篇所载楚狂耦耕荷
蓧此四人皆素隐者然就其中荷蓧其差高乎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 少连
子曰不降
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 (第 18b 页)
少连
降志辱身 (第 18b 页)
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
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七人者皆为逸民而制行则异亦有浅深之不同也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其清之至与下惠 少连
虽立于
恶人之朝未免乎降志辱身然道则未尝枉也故言
不失于伦理而行不违其虑思此所谓由由然与之
偕而不自 (第 19a 页)
失者也至于虞仲夷逸则又其次也放言
谓其言放而不拘也异乎中伦者矣然而其持身亦

合于清者之所为而其退而废也亦非素隐行怪之
为有合于权为可取也若夫孔子之无可无不可则
异乎七子者之撰矣无可者不以可为主也无不可
者不以不可为主也其曰无者言其不存于中也然
则夫子之心果何如哉当可则可当不可则不可大
而化之其惟天乎若夷齐之心则未免有不可若下
少连
则未免有可也故孟子乃所愿则学孔子而
(第 19b 页)
 器君子则不器

问微子篇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 少连
 恐是十六篇作者七人如何 对曰李氏解谓起而
 隐去者七人不可知其为谁必欲安排七人以实其
 事则凿矣 (第 29a 页)
 切字书并同则覸当音古办反作辩误

臼其究反说文其九切当作两音
执引以刃反一音馀刃反馀刃与以刃反同当作馀忍
 反盖引字本有上去二音去声系庙讳嫌名上声不
 当回避
   杂记下 少连
大连少诗召反大当音泰
自闱刘昌宗音晖作腪误 纯以徐仄移反仄作力误
   丧大记 (第 24a 页)
  居丧杂仪

檀弓曰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既
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练而慨然祥而廓然又颜丁居
丧始死皇皇焉如有求而弗得及殡望望焉如有从而
弗及既葬慨焉如有不及其反而息杂记孔子曰大连 少连
善居丧三日而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丧
服四制曰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
者可以观其志焉礼 (第 5b 页)
  居丧杂仪
檀弓曰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既
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练而慨然祥而廓然 颜丁善
居丧始死皇皇如有求而弗得及殡望望焉如有从而
弗及既葬慨焉如不及其反而息杂记孔子曰 少连
大连
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丧服四制 (第 42b 页)
者伏于岩穴之中不得圣人
为之依归者何世蔑有尧舜在上皆贤哲之臣也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 少连
子曰不降
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 (第 70b 页)
少连
降志辱身
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
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按礼记 (第 7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