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易類
書類
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譜錄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太清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言虽曲也乃中其尚同大过之弊也在鼎所载者以
 木巽火烹饪之事其事甚肆而易见也然所寓者皆
 养贤享帝与夫取新之 道隐
于其间也是以民之虽
 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甚者有知者疑而不 (第 24a 页)
春秋曰段干木者魏文侯敬之过其庐而轼之其仆曰段干木布
衣耳而君轼其庐不亦过乎文侯曰干木不趣俗役怀君子之 道隐
居穷巷声驰千里之外未肯以已易寡人
也势不如德尊财不如义高吾安敢不轼乎秦欲攻魏司马康曰段干木贤者而魏礼 (第 10b 页)
(切史记无不臣者 司马承祯
读楚词搴芳洲兮杜若将以遗乎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音讵)
(说文讵犹岂也毛诗夜如何其夜未央 (第 6a 页)
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作壁如甬 道隐
筑也/以铁椎筑之筑令坚)
(实而使隆高耳不为/甬壁也隐于芹反)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
其后世曾不 (第 13b 页)
俄为戎首天下荡荡王道已
沦自非神英拨乱反正则宗社非复宋有革命之与随
时其义尤大是以古今异用循方必壅大 道隐
于小成
欲速或未必达深根固蒂之术未洽于愚心是用猖狂
妄作而不能缄默者也臣既顽且鄙不达治宜加之以 (第 43a 页)
 周易发挥五卷(唐/王)
(勃/)周易物象释疑一卷(唐东/乡助)易忘象三卷(崔良/佐)周易元
统一卷 (白云/子
述)周易圣断七卷(鲜于/侁)周易流演五卷 周
易发题一卷(张/元)周易明疑录一卷 周易启元一卷(张 (第 7a 页)
 太真部道经目录二卷 洞神部道经目录一卷
三洞四辅部经目录七卷(王钦若/等撰)灵宝经目序一卷(陆/修)
(静/撰)道藏经目七卷 修真秘旨事目历一卷 (司马道/隐
撰)
元道经目一卷
   右目录(十一部一百/四十四卷) …… (第 8b 页)
奉/时撰)服气
要经一卷(中皇/子撰)道德上清气经三卷 新旧气经一卷
(延陵君/刋集)服气精义论三卷 (天台白云/先生
撰)服气要诀一卷(申/天)
(师/撰)周庄气诀一卷 服气诀一卷(升元真一/法师撰)气法要妙
志诀一卷 …… (第 24a 页)
歌一卷(通元先/生撰)金碧经一卷 金碧潜
通经一卷(羊参/微撰)金碧潜通入药火鉴记一卷(崔元/真撰) 白云
通真秘旨五行图一卷(黄 (第 33a 页)
白/云子
撰)张子阳周易潜契神
符白云图一卷 大还丹照鉴登仙集一卷 玉芝五 …… (第 33a 页)
   右金石药(三十一部/三十五卷)
灵宝神仙玉芝瑞草图二卷 太上灵宝芝品一卷
芝经一卷 灵芝记五卷 种芝经九卷 芝草黄精
经一卷 神仙芝草图二卷 灵宝服食五芝晶经一
卷 延寿灵芝瑞图一卷 白云仙人灵草歌一卷
经食草木法一卷(陶隐/居撰)神仙得道灵药经一卷(汉张道/陵撰)
养生神仙方三卷 洞灵仙方一卷(梁邱/子撰)仙茅根方一

卷 黑发酒方一卷(葛洪/撰)达灵经一卷(陶弘/景撰)菊潭法一
(记服薏/苡似菊)采服松叶等法一卷 (司马承/祯
撰)神仙长生药诀
一卷 辨服至药人形神论一卷 汉武服饵法一卷
 至药诗一卷(王贤/芝撰)神武药名隐诀 …… (第 36a 页)
 混俗颐生录二卷(刘词/撰)罗浮山石壁记一卷(太一仙/师撰)
缮生养性法一卷 缮生集略一卷 摄生经一卷(唐/郭)
(霁/撰)长生摄养仙经一卷 三真旨要玉诀一卷 修真
秘旨十卷 (司马道/隐
撰)修真秘旨诀一卷(徐元/一撰)十四家修行
秘术一卷 烟萝子养神关锁秘诀图一卷 养生月 (第 38a 页)
 岭也山下有三泉多白石名白石河
白云洞在太行山西面深二丈有奇出石钟乳洞吼三
 日辄雨洞外磨崖刻释氏经一卷后注晋天符五年
  白云子
(按晋无天符年号/疑天福之误也) …… (第 32a 页)
 事文秀曰臣昔者受教于先师曾闻其事未之为也
 世祖遣与尚书崔颐诣王屋山合丹竟不能就 唐
 开元中天台 司马承祯
被召至都元宗诏于王屋山
 置坛室以居善篆𨽻上命以三体写老子刋正句文 (第 36a 页)
 为勃村有遗址

故晋州隋志后周置晋州于此建德五年废
郇王寨东二十五里郇王村东
白云洞在县东太行山洞深二丈馀产石钟乳洞外就
 崖磨碑刻佛经一卷末注晋天符五年 白云子
书按
 晋无天符年号疑为天福
华阳池在县署东上有亭曰丰乐即古凝翠亭也襟带
 溪水植莲畜鱼公馀玩赏
  (第 64a 页)
 皆为立祠

党志善陜西华阴人通五经尤精三命之术仕元至河
 南中书省参政元末避乱更名鼎新徙家榆次占籍
 县东阳里子文彦号 白云子
博极群书以教授为业
 士多负笈从之

桂彦良名德称以字行慈溪人元乡贡进士洪武六年
 徵诣公车后为晋 (第 21a 页)
 子诚陋奈何致以悦人朱李尚在也敬伯始悟谌得

 仙矣
司马子微
洛州温人传辟榖道引术无不通睿宗尝召
 入掖廷问道答曰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夫心目所知见损之尚 (第 60a 页)
 柳宗元注扬子法言十三卷

  司马子微
坐忘论一卷 天隐子一卷
 柳纵庄子注     尹知章老庄注
 樊宗师樊子三十卷
宋宋咸遇文中子十卷 (第 32a 页)
 当时语曰令君四俊苗吕崔员(同上/)

潞州启圣宫有明皇攲枕斜书壁处并腰鼓马槽并在
 公为潞州从事皆见之(尚书故实/)
帝寖喜神仙之事诏 道士司马承祯
制元真道曲茅山
 道士李会元制大罗天曲工部侍郎贺知章制紫清
 上圣道曲以合奏于庆唐之观及太清宫成太常 (第 20a 页)
通禋祀之典亦有祈而必报宜
令中书令李林甫等分祭郊庙社稷尚书左丞相裴辉
卿等分祭五岳四渎
 开元时天台 道士司马承祯
言今五岳神祠是山林 (第 20a 页)
乐更奏之其后河
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
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帝浸喜神仙之事诏
士司马承祯
制元真道曲又制大罗天曲紫清上圣道
曲初隋有法曲其音清而近雅其器有铙钹钟磬幢箫 (第 29b 页)
(女数百皆素练霓裳衣舞问其曲曰霓/裳羽衣帝默记其音而还故作是曲) 元真道曲 (道/士)
(司马承祯/
奉诏作) 大罗天曲(茅山道士/李会元作) 紫清上圣道曲(工/部)
(侍郎贺/知章作) 景云 九真 紫 (第 40a 页)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序有七例颇抄历代善琴
 者各为门类又载拍法及杂曲名
琴式图二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以琴制度为图杂载赵邪
 利指诀又有 白云先生
三诀 (第 14a 页)
  陈氏曰三诀凡一卷称 天台白云先生
三乐谱一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载商调三乐谱
琴谱纂要五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图琴制度及载古曲 (第 14b 页)
  著书八篇修鍊形气养和心灵归根契于阴阳遗
  照齐乎庄叟殆非人间所能力学者也王古以天
  隐子即子微也一本有三宫法附于后
  陈氏曰 司马子微
序言长生久视无出此书今观
  其言殆与坐忘论相表里岂天隐云者托之别号 …… (第 7b 页)
  武皆饵丹躁渴以殒天年如太宗之婆娑寐宪宗

  之柳泌尽此类也苟以吹嘘呼吸已疾引年则
  马承祯
轩辕集之徒安肯舍万乘所问而去之哉
  武宗曰宫中无事与之谈道涤烦此以清虚之趣
  盖其非僻之为也人主 (第 20b 页)
部侍郎 壬辰令天下百姓二
十五入军五十五免 十二月癸卯以兴昔亡可汗阿
史那献马招慰十姓使 上召天台山 道士司马承祯
(临海记天台山超然秀出山有八重视之如一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又有飞泉垂流千仞时属台州唐)
…… (第 18b 页)
国犹身也顺
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上叹曰广成之言无
以过也(广成子居崆峒之上/黄帝立下风而问道) 承祯
固请还山上许之尚
书左丞卢藏用指终南山(程大昌曰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凡)
(维岐郿鄠 …… (第 19a 页)
而连绵峙据其南/者皆此山也毛公曰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中南即终)
(南也关中记曰言居/天之中都之南也) 承祯
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天 …… (第 19a 页)
承祯
曰以愚观之此乃仕宦之捷径耳藏用尝隐终
南则天时徵为左拾遗故 (第 19b 页)
承祯
言之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上
   (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此谥广德元年所定)
先天元年(是 (第 19b 页)
 乃复诬引以偶十哲之目为后世学者之师(复扶/又翻)使
 太公有神必羞与之同食矣
五月壬戌初立五岳真君祠(程大昌演繁露曰开元十/九年 司马承祯
言今五岳)
(神祠是山林之神非正真之神也敕各置真君祠一所/杜佑曰开元九年天台 (第 30a 页)
道士司马承祯
言今五岳神祠)
(是山林之神非正真之神五岳皆有洞府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序是所理焉冠冕服 (第 3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