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職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乐善右谨依定本恭录/ 堂全集)
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烛情已自同悬镜
从谏端知胜转圜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
高山景仰心何限字字香生翰墨筵
乾隆丙辰
君子慎言行其发乃枢机出身发乎迩千里应在兹所

以古圣王左右史有司匪惟记善恶亦以谨起居(叶/)
遥三代下不乏为君师汉文唐太宗高山予仰跂(叶/)
帝质无忝唐皇文有馀(叶/)至今政要书炳然法则垂求
贤与纳谏简编多令仪独于观史事不能我无疑文皇
信英辟易理岂不知九皋鹤闻野荣辱应不迟讵藉金
匮藏却观知所为遂良执简记傅信恒于斯秘之不与
观固也非达宜礼云记动言非礼戒宴私不观史何据
或者其未思善哉 刘洎
言人君日月齐设遂良不记天 (第 4a 页)
 (程氏祁曰太宗举兵五年定海内率天下于仁寿富/庶之域者亦以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而已观其任)
 (王圭魏徵于仇雠任褚亮李百药于降虏起 刘洎
马/周于疏远起张玄素孙伏伽于耆旧委之以政责之)
 (以功諌无不从谋无不获且太宗之才固非天下之/所能及 (第 35b 页)
  (鉴比之于金镜可为/君臣相与之盛事也)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长孙无忌等曰夫人臣之对帝王
(夫音/扶)多顺从而不逆甘言以取容朕今发问不得有隐
宜以次言朕过失长孙无忌唐俭等皆曰陛下圣化道
致太平以臣观之不见其失 黄门侍郎刘洎
(字 (第 51b 页)
思道
荆/州人贞观)
(七年为治书侍御史迁右丞号称职十七年递日直东/宫迁侍中太宗征辽东诏辅太子 (第 51b 页)
监国洎
曰愿无忧大)
(臣有罪当按法诛之帝/怪其言及还遂赐死)对曰陛下拨乱创业实功高万
古诚如无忌等言然顷有 …… (第 51b 页)
  (臣直言无忌则曰陛下无失太宗欲知其过无忌/则曰陛下武功文德臣等将顺之不暇太宗欲问)
  (破高丽之计无忌则曰诸将奉成算而已呜呼孔/子所谓言而莫予违者其无忌之谓乎向非 刘洎)
  (
辈面折廷争庶几魏徵之风/则贞观之政难乎令终矣)
太宗尝怒苑西监(掌宫苑/之官)穆裕(穆姓/裕名)命于 (第 52b 页)
朝堂斩之时
高宗为皇太子(高宗名治初封晋王/十七年立为皇太子)遽犯颜进谏太宗
意乃解司徒长孙无忌曰自古太子之谏或乘间从容
而言(乘平声间去/声从即容切)今陛下发天威之怒太子申犯颜之

諌诚古今未有太宗曰夫人久相与处(夫音扶/处上声)自然染
习自朕御天下虚心正直即有魏徵朝夕进諌自徵云
刘洎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人贞观初除秘书郎奏籍/田颂擢中书舍人号善职迁侍郎十七)
(年文本不欲兼东宫官乃诏五 (第 53a 页)
  (天下者莫先于谨择守令太宗之言固善矣然刺/史录名屏上著政绩善恶可以自择矣九重之尊)
  (岂能周知惟当使内外轻重之平均朝/堂择刺史都督刺史都督举县令可也)
贞观十一年 治书侍御史刘洎
以为左右丞宜特加精
简上疏曰臣闻尚书万机实为政本伏寻此选授任诚
难是以八座比于文昌(左右仆射及六部是 …… (第 23b 页)
  (愚按唐制三省尚书省居其首枢机之要也尚书/令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左右仆射统理六官为)
  (令之贰皆宰相也左丞则总吏部户部礼部右丞/则总兵部刑部工部其所关系岂小哉 刘洎
以刚) (第 25a 页)
  (能自克卒至于两废/焉其亦可监也夫)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当今国家何事最急各为
我言之(为去声后/为朕同)尚书右仆射高士廉(名俭以字行初/秦王荐为治中)

(王为皇太子授右庶子既即位为吏部尚书封/许国公后迁仆射摄太傅掌机务二十一年卒)曰养百
姓最急 黄门侍郎刘洎
曰抚四夷急中书侍郎岑文
本曰传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义为急(传去/声)諌议大
夫褚遂良曰即日四方仰德不敢 …… (第 5b 页)
 (唐氏仲友曰太宗不知溺爱之在巳独欲责之保傅/王者又令王府官不得过四考何也彼诚贤者虽终)
 (身而未足诚不贤一/日犹不可况四考乎)
  (愚按国家急务养百姓也抚四夷也道德齐礼也/若高士廉 刘洎
岑文本之言皆急务也而褚遂良)
  (则以太子诸王须有定分为当今之急考 …… (第 6a 页)
  (可不考于/贾谊之书)
贞观十八年高宗初立为皇太子(贞观十七年四月立/晋王治为皇太子是)
(为高/宗)尚未尊贤重道太宗又尝令太子(令平声/后同)居寝殿
之侧绝不往东宫散骑常侍 刘洎
上书曰臣闻郊迎四 …… (第 10b 页)
 (唐氏仲友曰 刘洎
此疏足见其为刚直果敢之士太/宗以太子諌诛穆裕归功諌臣则洎接正人闻正论)
 (之说验矣惜太/子不足有为 …… (第 15a 页)
 (又曰古之制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意甚深矣易/子而教责善则离还东宫近师传之谏当矣)
  (愚按太子承乾既废晋王治初立之后 刘洎
此疏/条陈详悉诚教世子之至善也太宗以洎言令洎)
  (与岑文本马周递日往东宫谈论可谓得人矣夫/修身正 (第 15a 页)
   孝友第十五(凡五/章)
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去/声)恭谨过人其母病请
医人至门必迎拜垂泣及居丧(平/声)尤甚柴毁(言毁瘠/如柴也)
宗命 散骑常侍刘洎
就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遗去/声) (第 18b 页)
  (庶犹尔况于万乘可谓知所慎言矣魏徵谓人君/有失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则)
  (足以兼慎言/慎行之意也)
贞观十六年太宗每与公卿言及古道必诘难往复(难/去)
(声/) 散骑常侍刘洎
上书谏曰帝王之与凡庶圣哲之与 …… (第 20a 页)
 (千里外者也答诏犹有反覆是非之言则太宗自圣/之病颇亦难瘳赖洎言之不已使太宗许以能改不)

 (然其去德岂远乎哉一鉴既/往独洎能出此言不亦贤乎)
  (愚按 刘洎
谏疏想见太宗以英雄之姿逞神机纵/天辩未免有轻物骄人之失傥非能尅已自励勉)
  (强从谏则所谓智足以拒 …… (第 22b 页)
  (永无斁罔使蹈汉文之失贻/太宗之悔岂不卓冠千古哉)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夫(音/扶)人臣之对帝王多承
意顺旨甘言取容朕今欲闻已过卿等皆可直言散骑
常侍 刘洎
对曰陛下每与公卿论事及有上书者以其
不称旨(称去/声)或面加诘难(去/声)无不惭退恐非诱进直言 (第 31a 页)
  (为德行发之为文辞昭回天章光被/万物如帝尧之文章尚何厌于文哉)
贞观十三年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太宗
曰卿比知起居(比音/鼻)书何等事大抵于人君得观见否

朕欲见此注记者将却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耳遂良
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礼天子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以记人
君言行(去/声)善恶毕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几平/声)不闻帝
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耶遂良曰臣闻
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何不书之 黄门侍郎刘洎
进曰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平/声)遂良
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范氏祖禹曰人君言行被于 (第 12a 页)
天下炳若日月众皆睹/之其得失何可私也欲其可传于后世莫若自修而)

 (已矣何畏乎史官之记必自观之邪 刘洎
谓天/下亦皆记之斯言足以儆其君心全其臣职矣)  (第 12b 页)
 (愚按古者天子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所/以约饬人君之身心使之无言动之失而已唐制)
  (虽不尽古而意则犹古必得其人以举厥职则庶/乎其有儆也若遂良之言可谓能守其职矣 刘洎)
  (
之言则两箴/之也贤矣哉)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
瘅恶(瘅音亶/病也)足为将来规 (第 12b 页)
 过庸何伤乎
十六年四月帝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
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
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帝曰朕有不善卿
亦记之耶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 黄门侍郎刘洎
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帝曰诚然 …… (第 7b 页)
 其得失何可私也欲其可传于后世(离娄下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
 (后/世)莫若自脩而已矣何畏乎史官之记而必自观之
 邪 刘洎
以为天下亦皆记之斯言足以儆其君心而
 全其臣职矣
八月帝曰当今国家何事最急褚遂良曰今四方无虞
唯太子 (第 8a 页)
 太宗若从遂良之言虽伐而不克亦未失也
八月帝谓司徒无忌等曰人苦不自知其过卿可为朕
明言之对曰陛下武功文德臣等顺之不暇又何过乎
可言帝曰朕问公以己过公等乃曲相谀悦朕欲面举
公等得失以相戒而改之何如皆拜谢帝曰长孙无忌
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

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
所乏者骨鲠规谏耳唐俭言辞辨捷善和解人事(解上/声)
朕三十年遂无言及于献替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
失而情实怯懦缓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
华赡而持论常㨿经远自当不负于物 刘洎
性最坚贞
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诺私于朋友马周见事敏速其性
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褚遂良
(第 3b 页)
   止注
太宗英明能知人岂反不能知己子既不审定于前乃
欲屡易于后且此何事而与其臣谋之所谓一无足取
卒致高宗立而有武则天之祸唐室几至于亡无知者
或以无忌为能安嫡而不知其实为唐室之罪魁甥舅
之庇犹其过之小者耳
  上欲观起居注褚遂良不可 刘洎
因言有不善天 …… (第 8a 页)
   下亦皆记之目
居室出言应违决于千里之外鹤鸣声闻理固不爽太
宗亟亟欲观起居注其于易义固未津逮即遂良秘不
与观又何如 刘洎
一言之中綮要乎世愈降而风愈薄
不虞之誉者有之求全之毁者有之人君亦惟以实心
行实政可耳安能哓哓日与天下 (第 8b 页)
 贬潭州都督前此上至神尧时为侍中者裴矩齐王
 元吉杜如晦王圭魏元成杨师道 刘洎
张行成高季
 辅宇文节韩瑗凡十一人未有薛姓者至仪凤中薛
 元超始作相既在遂良后又不作侍中当时在外镇 (第 7b 页)
 今案马周传不载此一事盖阙文也
   太子监国时宰相纪传阙载
宰相表贞观十九年二月乙卯士廉摄太子太傅 刘洎

马周太子左庶子许敬宗右庶子高季辅少詹事张行
成同掌 (第 6b 页)
   一事兼该诸传中有载不载者
长孙无忌传云太宗曰朕当评公等可否以相规谓高
士廉心术警悟临难不易节所乏者骨鲠耳唐俭有辞
善和解人酒杯流行发言可憙事朕二十年未尝一言

国家事杨师道性谨审自能无过而懦不更事缓急非
可倚岑文本敦厚文章论议其所长也谋略经远自当
不负于

刘洎
坚正其言有益不轻然诺于人能自补
阙马周敏锐而正评裁人物直道而行所任皆称朕意
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 (第 3a 页)
 政尝就公借之公不与但录姚宋论以与之况他人

 固不得见也
苏内翰答李荐书云录示孙之翰唐论仆不识之翰今
 见此书凛然得其为人至论褚遂良不谮 刘洎太子
 
瑛之废由张说张巡之败由房琯李光弼不当图史
 思明宣宗有小善而无人君大略皆旧史所不及也
 
 
 宋名 (第 26b 页)
  (常以为河南谪潭时无有薛姓为侍中者仆尝考/之信然按遂良以高宗永徽六年贬潭州都督前)
  (此上至神尧时为侍中者裴矩齐王元吉杜如晦/王圭魏元成杨师道 刘洎
张行成高季辅宇文节) (第 4b 页)
言之高士廉曰养百姓最急 刘洎
曰抚四夷最急岑文
本曰行礼义最急独褚遂良云今四方仰德谁敢为非
但太子诸王须有定分陛下宜为万代法以遗子 (第 6b 页)
  第四梁陈唐人书
齐豫章王嶷孙确子范之子在梁位司徒右长史此云
征南将军不知何据恐是梁邵陵王纶之子确也其书

孝经一章亦近世伪体非江左书阮研帖亦然萧子云
有章草史孝山出师颂一章甚古雅与此卷正书列子
远矣纸中王濛笔下徐偃信笃论也
陈逵者晋西中郎将也此云陈朝陈逵书误矣
褚河南潭府帖末云舅遂良报薛八侍中前外舅张知
常以为河南谪潭时无有薛姓为侍中者仆尝考之信
然案遂良以高宗永徽六年贬潭州都督前此上至神
尧时为侍中者裴矩齐王元吉杜如晦王圭魏元成杨

师道 刘洎
张行成高季辅宇文节韩瑗凡十一人未有
薛姓者至仪凤中薛元超始作相既在遂良后又不作
侍中书时在外镇未有兼 (第 11a 页)
   宗元饶(江陵人少好学以孝闻武帝时为廷尉卿/尚书左丞宣帝初迁御史中丞性公平善)
(持法吏有犯法政不便时者随时纠正/多所裨益迁南康内史后为吏部尚书)︹唐︺蔡允恭
(江陵人后梁左民尚书大业子工为诗仕隋历起/居舍人炀帝有所赋必遣教宫人允恭耻之数称)
(疾由是疏斥贞观初除/太子洗马著后梁春秋) 刘洎(字思道江陵人贞观/中为尚书右丞累加)
(银青光禄大夫太宗欲闻已过洎曰顷上书有不/称旨或面穷诘无不羞汗恐非所以开言路帝称)
(善及征辽东诏兼左/庶子辅皇太子监国)
岑文本(字景仁江陵人父子/象为人讼不得申文)
(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命作莲花赋文/成合台嗟叹遂 (第 21a 页)
   宗元饶(江陵人少好学以孝闻武帝时为廷尉卿/尚书左丞宣帝初迁御史中丞性公平善)
(持法吏有犯法政不便时者随时纠正/多所裨益迁南康内史后为吏部尚书)︹唐︺蔡允恭
(江陵人后梁左民尚书大业子工为诗仕隋历起/居舍人炀帝有所赋必遣教宫人允恭耻之数称)
(疾由是疏斥贞观初除/太子洗马著后梁春秋)刘洎(字 思道
江陵人贞观/中为尚书右丞累加)
(银青光禄大夫太宗欲闻已过洎曰顷上书有不/称旨或面穷诘无不羞汗恐非所 (第 21a 页)
  楼(一名岭南第一楼在南海县坡/山五仙祠前明洪武七年建)斗南楼(在南海/县子城)
(上宋建中靖国中/经略朱师复建)海山楼(在南海县东门外楼下/即市舶亭宋嘉祐时经)
(略魏/炎建)鉴空阁(在南海县城上宋苏轼诗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镜挂空如水鉴写此山)
(河/影)众妙堂(在南海县元妙观内/宋苏轼有众妙堂记)十贤堂(在南海县/城内舆地)
(纪胜元祐中经略张颉取前代贤牧滕修吴隐之/王綝宋璟卢奂李尚隐李勉孔戣卢钧萧仿凡十)
(人祀之其东南又有八贤堂淳熙中经略周自强/取贤牧潘美向敏中余靖魏瓘邵煜陈世卿陈从)
(易张颉/立祠)朝亭(在南海县西十里戙船澳宋书泰始/四年 刘思道
攻广州刺史羊希遣兵)
(禦之于朝亭即此后为西候津亭明时为送迎之/所成化中都御史韩雍扁曰华节或以此为即 (第 3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