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書類
易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正史類
載記類
紀事本末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譜錄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事彙部類
經集部類
太玄部
續道藏
谓出东武阳者乃汉河与漯殊异罗泌又谓漯是济
𣲖至东武阳入河皆不知何据而云也 唐书高宗
以济漯不属疑禹贡所记非实 许敬宗 曰禹导沇水
东流为济入于河今济至温而入河水自此伏流过
河而南出为荥又伏而至曹濮散出于地合而东汶 (第 23a 页)
𣲖至东武阳入河皆不知何据而云也 唐书高宗
以济漯不属疑禹贡所记非实 许敬宗 曰禹导沇水
东流为济入于河今济至温而入河水自此伏流过
河而南出为荥又伏而至曹濮散出于地合而东汶 (第 23a 页)
张补 偯
八语
语(偶许切释论也论难曰语又御韵语子语鲁太师吾语汝可以语上之类上语下之义并去声此非似此)
(类多可以意会)龉(齿不相值释龃龉)铻(锄铻释不相当)敔(乐器释椌楬形如伏兽背上有三十七刻)
(书合止祝敔张补亦作圉诗铫磬祝圉又本韵)圄(守也释广韵注囹圄周狱名又见下圉注)圉(养马者左)
(马有圉一曰囹圄又本韵补记省囹圄成康囹圄空虚又柳以固吾圉此是)禦(止也释禁也应也当也)
籞(禁苑释折竹以绳连绝往来)衙(行貌又麻韵楚词导飞廉之衙此是)○许(虚吕切释听也又新)
(补许行 许敬宗 许远许燕此是)○去(口举切撒也释此除去之去非来去之去又御韵语去饩羊去食去兵孟)
(去关市之征诗欲销去 (第 15a 页)
八语
语(偶许切释论也论难曰语又御韵语子语鲁太师吾语汝可以语上之类上语下之义并去声此非似此)
(类多可以意会)龉(齿不相值释龃龉)铻(锄铻释不相当)敔(乐器释椌楬形如伏兽背上有三十七刻)
(书合止祝敔张补亦作圉诗铫磬祝圉又本韵)圄(守也释广韵注囹圄周狱名又见下圉注)圉(养马者左)
(马有圉一曰囹圄又本韵补记省囹圄成康囹圄空虚又柳以固吾圉此是)禦(止也释禁也应也当也)
籞(禁苑释折竹以绳连绝往来)衙(行貌又麻韵楚词导飞廉之衙此是)○许(虚吕切释听也又新)
(补许行 许敬宗 许远许燕此是)○去(口举切撒也释此除去之去非来去之去又御韵语去饩羊去食去兵孟)
(去关市之征诗欲销去 (第 15a 页)
按易纬河图曰九州殊题水泉刚柔各异青徐泉酸
以咸荆扬泉酸以苦梁州泉苦以辛兖豫泉甘以苦
雍冀泉辛以咸唐书 许敬宗 传古者五行皆有官水
官不失职则能辨味与色潜而出合而更分皆能识
之岂谓如陆羽辈为口腹计耶
震泽厎定 (第 6a 页)
以咸荆扬泉酸以苦梁州泉苦以辛兖豫泉甘以苦
雍冀泉辛以咸唐书 许敬宗 传古者五行皆有官水
官不失职则能辨味与色潜而出合而更分皆能识
之岂谓如陆羽辈为口腹计耶
震泽厎定 (第 6a 页)
荥泽辩
济既入河与河相乱而其溢为荥也禹安知其
为济哉孔颖达谓以其色辨东坡谓以其味别
而 许敬宗 则以为入河伏流而出郑渔仲则以
为简编脱误林少颖则以为禹分杀水势而程
泰之则又以为水会于河 (第 48a 页)
济既入河与河相乱而其溢为荥也禹安知其
为济哉孔颖达谓以其色辨东坡谓以其味别
而 许敬宗 则以为入河伏流而出郑渔仲则以
为简编脱误林少颖则以为禹分杀水势而程
泰之则又以为水会于河 (第 48a 页)
而汉书直曰宗庙居阳示不忍死亲之义则明在东
矣乃不学之人谓神道尚右当在西首且引汉后唐
初庙制(汉庙制同堂异室以西为首唐/贞观间 许敬宗 所奏庙制亦同)与宋人祠堂
式为据(司马公文潞公祠堂式/皆神主并列以西为首)不几与先王左祖之
义相 (第 4b 页)
矣乃不学之人谓神道尚右当在西首且引汉后唐
初庙制(汉庙制同堂异室以西为首唐/贞观间 许敬宗 所奏庙制亦同)与宋人祠堂
式为据(司马公文潞公祠堂式/皆神主并列以西为首)不几与先王左祖之
义相 (第 4b 页)
乎果若汪氏言则曾氏父子乃圣门逆子而世俗以
为不祥人矣且孔子命伯鱼学礼凶礼次居第二未
闻举其二而辍不学也惟 唐许敬宗 李义府以凶事
非臣子宜言遂焚国恤一篇汪氏得母类是噫士大
夫议论若此余深为世道惧焉 (第 49a 页)
为不祥人矣且孔子命伯鱼学礼凶礼次居第二未
闻举其二而辍不学也惟 唐许敬宗 李义府以凶事
非臣子宜言遂焚国恤一篇汪氏得母类是噫士大
夫议论若此余深为世道惧焉 (第 49a 页)
济
案李贤注释范史曰济自郑以东贯滑曹郓济齐青以
入于海则唐语也乐史寰宇记曰入东平济南淄川北
海界中水流入海谓之清河则本朝语也臣尝考之古
史兵师粮饷所经乃询诸今日曾行其地者二子之言
皆信而唐高宗亦尝怪其时济水与源断不相续而询
诸 许敬宗 矣然则荥泽流塞其源则固未尝竭佑何以
槩言无有也以理推之自荥至海地亘千里水行其间
自成川脉岂以济溢而有 …… (第 35a 页)
济
经之水例以小入大则大得小兼不复存其故名矣汉
之入江洛渭之入河江河之入海皆其例也今济之既
入而出也复得为济者何也臣以为禹皆因事命之不
自立意也且夫沂既合泗而后入淮但一泗尔经于道
淮犹以其近沂而并称之曰会于泗沂也汉之入江已
变名为江而犹循方命之曰是为此江是为中江禹不
自加合并也梁𡵨固为雍山而疏浚与冀同时不嫌越
境以附之冀则济之溢河而还复为济自禹贡纪实之
严不失其故焉尔岂用求诸深远之地也至 许敬宗 之
对高宗则怪矣曰济水自温北入河而伏流从荥南出
古者水官不失其职则能辨味与色潜合而更分皆能
识之此不 …… (第 37a 页)
三江沱潜
(阙) 缘经生文立江南以足三江者倡于孔安国和于
颜师古而发明于苏氏苏氏既立此义不主经文以实
之乃疑实合为一而名别为三无所执据于是采前世
水味之说以为合而可辨者味也此其一之可以名三
者也味辨古有之 许敬宗 尝以论济则苏氏之说亦古
矣然江汉彭蠡冲波相荡凡数千里其能彼此自洁不 (第 57b 页)
案李贤注释范史曰济自郑以东贯滑曹郓济齐青以
入于海则唐语也乐史寰宇记曰入东平济南淄川北
海界中水流入海谓之清河则本朝语也臣尝考之古
史兵师粮饷所经乃询诸今日曾行其地者二子之言
皆信而唐高宗亦尝怪其时济水与源断不相续而询
诸 许敬宗 矣然则荥泽流塞其源则固未尝竭佑何以
槩言无有也以理推之自荥至海地亘千里水行其间
自成川脉岂以济溢而有 …… (第 35a 页)
济
经之水例以小入大则大得小兼不复存其故名矣汉
之入江洛渭之入河江河之入海皆其例也今济之既
入而出也复得为济者何也臣以为禹皆因事命之不
自立意也且夫沂既合泗而后入淮但一泗尔经于道
淮犹以其近沂而并称之曰会于泗沂也汉之入江已
变名为江而犹循方命之曰是为此江是为中江禹不
自加合并也梁𡵨固为雍山而疏浚与冀同时不嫌越
境以附之冀则济之溢河而还复为济自禹贡纪实之
严不失其故焉尔岂用求诸深远之地也至 许敬宗 之
对高宗则怪矣曰济水自温北入河而伏流从荥南出
古者水官不失其职则能辨味与色潜合而更分皆能
识之此不 …… (第 37a 页)
三江沱潜
(阙) 缘经生文立江南以足三江者倡于孔安国和于
颜师古而发明于苏氏苏氏既立此义不主经文以实
之乃疑实合为一而名别为三无所执据于是采前世
水味之说以为合而可辨者味也此其一之可以名三
者也味辨古有之 许敬宗 尝以论济则苏氏之说亦古
矣然江汉彭蠡冲波相荡凡数千里其能彼此自洁不 (第 57b 页)
叙说
济源出河北越河而南又复名济世既疑之又会后世
汴水受河正与荥渎相上下故辨正益难臣既详著之
论而其委曲繁细者难察察言之既图列其地遂事为
之辨贵于易见
济伏流辨
济自河北截河南渡仍得名济其初止为河受他水已
多济之入河适会其满溢出南岸禹故还以元名命之
本无他说读经者不究禹之命名全在溢之一字而乃
因其凿说遂曰济有伏流故入河而不与河杂此其所
为名济之因也历代地书固知其自河北温县而入自
河南荥阳县而溢然犹变为一说曰济源出王屋山下
渟澄不流而其重源出于济源县也其后唐高宗疑济
源与河不接而 许敬宗 止以伏流为对其说盖取重源
以为本祖独不思济其果能伏流则当高宗之世荥口
虽不受河犹有溢流汨出地底则伏流 (第 17a 页)
韵皆尚未出故不知唐宋部分之异同由于
陈彭年丁度又唐封演见闻纪其时亦未刋
行故亦不知唐人官韵定自 许敬宗 然全书
持论精博百馀年来言韵学者虽愈阐愈密
或出于炎武所论之外而发明古义则陈第
(第 2a 页)
陈彭年丁度又唐封演见闻纪其时亦未刋
行故亦不知唐人官韵定自 许敬宗 然全书
持论精博百馀年来言韵学者虽愈阐愈密
或出于炎武所论之外而发明古义则陈第
(第 2a 页)
贞观二十一年制左邱/明以下二十二人同享)初以儒官自为祭主直云博士
姓名昭告于先圣又州县释奠亦博士为主 许敬宗 奏
曰秦汉释奠无文魏氏则太常行事自晋宋以降时有 …… (第 34b 页)
丰渭之郊周公召公配汉帝于长陵萧何配
各以一太牢而无乐配者享于庙庭唐前脩礼令无祭
先代帝王之文礼部尚书 许敬宗 等奏谨按礼记祭法
云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人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
禦大灾能捍大患则祀之始皇无道所以弃之汉 …… (第 37b 页)
二人并为先师永徽中制令改周公为先圣黜夫子为
先师颜回左邱明从祀(显庆二年 礼部尚书许敬宗 等/奏曰准贞观二十一年诏以孔)
(子为先圣更添左邱明等二十二人与颜子俱配宣父/于太学并为先师今据永徽 (第 41a 页)
姓名昭告于先圣又州县释奠亦博士为主 许敬宗 奏
曰秦汉释奠无文魏氏则太常行事自晋宋以降时有 …… (第 34b 页)
丰渭之郊周公召公配汉帝于长陵萧何配
各以一太牢而无乐配者享于庙庭唐前脩礼令无祭
先代帝王之文礼部尚书 许敬宗 等奏谨按礼记祭法
云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人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
禦大灾能捍大患则祀之始皇无道所以弃之汉 …… (第 37b 页)
二人并为先师永徽中制令改周公为先圣黜夫子为
先师颜回左邱明从祀(显庆二年 礼部尚书许敬宗 等/奏曰准贞观二十一年诏以孔)
(子为先圣更添左邱明等二十二人与颜子俱配宣父/于太学并为先师今据永徽 (第 4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