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武德内殿修撰。其书自《史记》至《晋书》,删其繁辞。龙朔元年上,高宗制序。

欧阳询《艺文类聚》一百卷 令狐德棻
、袁朗、赵弘智等同脩。

虞世南《北堂书钞》一百七十三卷

张大素《策府》五百八十二卷

武后《玄览
卢藏用集》三十卷

《玄宗集》

《德宗集》卷亡。

《濮王泰集》二十卷

《上官昭容集》二十卷 《令狐德棻
集》三十卷

《褚亮集》二十卷

《许彦伯集》十卷

《刘洎集》十卷

《来济集》三十卷

《杜正伦
竹贼帅何潘仁连和,进与平阳公主兵合,徇鄠下之。自署关中道行军总管,以万宝为副,绩为长史,崇礼为司马, 令狐德棻
为记室。从平京师,为宗正卿,典兵宿卫。王永康郡,俄徙淮安。

武德初,拜山东安抚大使,黄门侍郎崔干副
右或进谏,危坐敛容,痛自咎,饰非辩给,谏者拜答不暇,故人人以为贤而莫之察。后过恶寝闻,宫臣若孔颖达、 令狐德棻
、于志宁、张玄素、赵弘智、王仁表、崔知机等皆天下选,每规争承乾,帝必厚赐金帛,欲以厉其心。承乾慠不悛
太宗尝以山东士人尚阀阅,后虽衰,子孙犹负世望,嫁娶必多取赀,故人谓之卖昏。由是诏士廉与韦挺、岑文本、 令狐德棻
责天下谱谍,参考史传,检正真伪,进忠贤,退悖恶,先宗室,后外戚,退新门,进旧望,右膏粱,左寒畯,合二
  始,曾祖察尝撰《汉书训纂》,而后之注《汉书》者,多窃取其义为己说,珽著《绍训》以发明旧义云。 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
宜州华原人。父熙,隋鸿胪卿。其先乃燉煌右姓。 德棻
博贯文史。大业末,为药城长,属乱,不就官。淮安王神通据太平宫起兵,立总管府,署 德棻
府记室。高祖入关,引直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初,为起居舍人,迁秘书丞。帝尝问:「丈夫冠,妇人髻,比高大,何邪?」 德棻
对曰:「冠髻在首,君之象也。晋之将亡,君弱臣强,故江左士女,衣小而裳大。宋武帝受命,君德尊严,衣裳随亦变改。此近事验也。」帝然之。

  方是时,大乱后,经藉亡散,秘书湮缺, 德棻
始请帝重购求天下遗书,置吏称录。不数年,图典略备。又建言:「近代无正史,梁、陈、齐文籍犹可据,至周、 ……、吏部郎中祖孝孙,秘书丞魏征主齐,秘书监窦琎、给事中欧阳询、文学姚思廉主陈,侍中陈叔达、大史令庾俭及 德棻
主周。整振论撰,多历年不能就,罢之。

  贞观三年,复诏撰定。议者以魏有魏收、魏澹二家,书为已详,惟五家史当立。 德棻
更与秘书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师次周史,中书舍人李百药次齐史,著作郎姚思廉次梁、陈二史,秘书监魏征次隋史,左仆射房玄龄总监。脩撰之原,自 德棻
发之,书成,赐绢四百匹。迁礼部侍郎,兼修国史。累进爵彭城县子。转太子右庶子。太子承乾废,坐除名为民。召拜雅州刺史,又坐事免。会修晋家史,房玄龄奏起之。预柬凡十有八人, 德棻
为先进,故类例多所诹定。除秘书少监。

  永徽初,复为礼部侍郎、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迁太常卿。高宗尝召宰相及弘文学士坐中华殿,问:「何脩而王?若而霸?又当孰先?」 德棻
曰:「王任德,霸任刑。夏、殷、周纯用德而王,秦专刑而霸,至汉杂用之,魏、晋以降,王霸两失。若用之,王 ……李仁实

  李仁实,魏州顿丘人。官至左史。著《格论》、《通历》等书,行于时。

令狐峘

  峘, 德棻
五世孙。天宝末,及进士第。遇禄山乱,去隐南山豹林谷。杨绾微时,数从之游,而峘博学有口辩。绾为礼部侍郎 ……,其子太仆丞丕献之。以劳赠工部尚书。

  赞曰:「文本才猷,世南鲠谔,百药之持论,亮、思廉之邃雅, 德棻
之辞章,皆治世华采,而淟汩于隋,光明于唐,何哉?盖天下未尝无贤,以不用亡;不必多贤,以见用兴。夫典章图史,有国者尤急,所以考存亡成败,陈诸前而为之戒。方天下初定, 德棻
首发其议,而后唐之文物粲然,诚知治之本欤!
。《书》曰'高明柔克,沈潜刚克',中道也。」帝曰:「善。」

  转中书侍郎,监脩国史。初,显庆中, 令狐德棻
、刘胤之撰国史,其后许敬宗复加绪次。帝恨敬宗所纪失实,更命宰相刊正,且曰:「朕昔从幸未央宫,辟仗既过
。徙陜虢观察使。军乱,贬怀州司马,卒。

张柬之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涉经史,补太学生。 祭酒令狐德棻
异其才,便以王佐期之。中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召,时年七十馀矣。对策者千馀,柬之为第一
「吾更修七书,而《六典》历年未有所适。」及萧嵩引述撰定,述始摹周六官领其属,事归于职,规制遂定。初, 令狐德棻
、吴兢等撰武德以来国史,皆不能成。述因二家参以后事,遂分纪、传,又为例一篇。嵩欲蚤就,复奏起居舍人贾
免。仁杲平,帝见达,劳曰:「君忠节,正可求之古人。」为执士政杀之,赐达布帛三百段,以达并刘感事授史臣 令狐德棻
云。终陇西刺史。

敬君弘

敬君弘,绛州绛人,北齐尚书右仆射显俊曾孙也。累功历骠骑将军,封黔昌侯。
治《尚书》、《左氏春秋》,未见杜预《释例》而作《编记》,大趣略同。复撰《周书》,起后稷至赧,为传纪, 令狐德棻
许其良史。始调蒲州参军,累补乾封尉。上元时,制策高第,授明堂主簿。以丧解,既除,调鸿胪主簿。奏戎狄簿
意也!」其后果然。迁太子司议郎。时初置是官,尤清近,中书令马周叹曰:「恨资品妄高,不得历此职!」又与 令狐德棻
等撰《晋书》,大抵凡例皆播所发也。

有司建言:「谋反大逆,惟父子坐死,不及兄弟,请更议。」诏群臣大
胤之,少志学,与孙万寿、李百药相友善。武德中,杜淹荐为信都令,有惠政。永徽初,以著作郎、弘文馆学士与 令狐德棻
、阳仁卿等撰次国史并实录,以劳封阳城县男。终楚州刺史。

  延祐擢进士,补渭南尉,有吏能,治第一。
本官检校中书侍郎。驻跸山破贼,命草诏马前,帝爱其藻警,由是专掌诰令。

初,太子承乾废,官属张玄素、 令狐德棻
、赵弘智、裴宣机、萧钧皆除名为民,不复用。敬宗为言玄素等以直言被嫌忌,今一概被罪,疑洗宥有所未至。帝 ……引与同谱,既谪普州,亟削去,义府衔之,及复当国,傅致其罪,使自杀于狱。贞观中,高士廉、韦挺、岑文本、 令狐德棻
修《氏族志》,凡升降,天下允其议,于是州藏副本以为长式。时许敬宗以不载武后本望,义府亦耻先世不见叙,
魏书纪》一卷((本七卷))

张太素《后魏书天文志》二卷((本百卷,惟存此))李百药《北齐书》五十卷 令狐德棻《
后周书》五十卷颜师古《隋书》八十五卷

柳芳《唐书》一百三十卷《唐书叙例目》一卷刘煦《唐书》二百卷欧
宗《晋书》、沈约《宋书》,萧子显《齐书》、姚思廉《梁书》《陈书》、魏收《后魏书》、李百药《北齐书》、 令狐德棻《
周书》、魏征《隋书》、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老子》用唐玄宗注疏,《荀子》用杨倞注,《扬子》
 《通典》大唐贞观十四年。侍中魏徵奏。谨按曾祖高祖父母。旧服齐衰三月。请加为齐衰五月。(旧唐书礼仪志云。魏徵。 令狐德棻
等。奏请。诏从之。)〇吕楠曰。何以齐衰五月也。期已重。三月已轻也。〇胡翰曰。疏云为曾祖宜大功。高祖宜 …… (第 278H 页)
 《通典》唐贞观十四年。侍中魏徵奏。嫡子妇服请加为为周。众子妇服请加为大功。〇旧唐书礼仪志云。太宗因修礼官奏事言及丧服。有亲重而服轻者。亦附(一作复)奏闻。侍中魏徵、 礼部侍郎令狐德棻
等奏。适子妇旧服大功。请加为期。众子妇旧服小功。请与昆弟子妇同为大功。从之。〇秘书监颜师古奏曰。舅姑 …… (第 283L 页)
 《旧唐书礼仪志》贞观十四年。太宗因修礼官奏事之次。言及丧服。太宗曰。同爨尚有缌麻之恩。而嫂叔无服。未为得宜。集学者详议。馀有亲重而服轻者。亦附奏闻。〇侍中魏徵、 礼部侍郎令狐德棻
等议曰。臣闻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者也。非从天降。非从地出。人情而已矣。夫亲族有九。 (第 289L 页)
  神武娄后等八后。 高祖十一王,(永安简平王浚等。)文襄六王,(河南康舒王孝瑜等。) 文宣四王,(太原王昭德等。) 孝昭六王,(乐陵王百年等。) 武成十二王,(南阳王绰等。) 赵郡王琛等九人。 窦泰等一百二十人。 儒林,(李铉等十五人。) 文苑,(祖鸿勋等六人。) 循吏,(张华原等八人。) 酷吏,(邱珍等四人。) 外戚,(赵猛等七人。) 方伎,(由吾道荣等十三人。) 恩倖。(郭秀等六人。)
  周书
   唐令狐德棻
等撰。初周柳蚪,隋牛弘各有撰次。率多牴牾。武德中。 (第 270H 页)
德棻
建言近代无正史。诏 (第 270H 页)
德棻
及诸臣论撰历年。不能就罢之。贞观二年。复诏撰次。议者以魏有魏收,魏澹二家书。惟五家史当立。 (第 270H 页)
德棻
与岑文本次周史。李百药次齐史。 (第 270H 页)
姚思廉次梁陈史。魏徵次隋史。房玄龄总监。而撰之原。自 德棻
而发。宋仁宗时。出太清楼本。合史馆秘阁本。又募天下书。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馆阁正其文字。其后林希,王 (第 270L 页)
齐书。李延寿之南北史。刘煦之旧唐书。欧阳修之五代史。是也。唐时。乃用众手。设局分撰。房玄龄等纂晋史。 令狐德棻
等撰周史。魏徵等撰隋史。宋时曾公亮等删定唐书。元时脱脱等撰宋史辽史金史。 皇明时宋濂等撰元史。清时张 (第 269H 页)
祭郑夫人文曰。昔在韶州之行。受命元兄曰。汝幼养于嫂。丧服必以期。然嫂叔无服。先王之制。至唐时。魏徵, 令狐德棻。
自以臆见。倡言嫂叔当服小功五月。遂为定制。夫嫂叔之不当服。子夏丧服传。具言之矣。盖在六服之外。无名故 (第 345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