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樂類
小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書類
孝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簇长八寸围八分
蔡邕月令章句曰黄钟之管长九寸其馀皆稍短惟大
小围径无增减
隋志曰汉志云黄钟围九分林钟围六分太簇围八分
续志及郑康成并云十二律空皆径三分围九分后魏
安丰王依班固志林钟空围六分及太簇空围八分作
律吹之不合黄钟商徵之声皆空围九分乃与均钟合
开皇九年牛弘辛彦之 郑译 何妥等参考古律制黄钟
之管俱径三分其九寸度有损益故容黍不同
范镇曰黄钟长九寸三分损一为林钟长六寸律皆 …… (第 83a 页)
釐五毫(范蜀公曰胡先生律围十分三釐八毫者八/九分者一八分四釐者一九釐五毫者一皆)
(非/是)夫律以空围之同故其长短之异可以定声之高
下令其律之空围如此则亦不成律矣
律吕 正义 律吕之见于史志者其说不一有主同径 …… (第 83b 页)
李氏光地曰京房候气之法自蔡伯喈郑康成皆有
此说则恐古人诚有其法独十二管未必即是十二
律而于长短之间原无所取故礼记 正义 云十二律
各当其辰斜埋地下入地处卑出地处高黄钟之管
埋于子位上头向南则是横插以迎诸方之气法在
(第 89b 页)
蔡邕月令章句曰黄钟之管长九寸其馀皆稍短惟大
小围径无增减
隋志曰汉志云黄钟围九分林钟围六分太簇围八分
续志及郑康成并云十二律空皆径三分围九分后魏
安丰王依班固志林钟空围六分及太簇空围八分作
律吹之不合黄钟商徵之声皆空围九分乃与均钟合
开皇九年牛弘辛彦之 郑译 何妥等参考古律制黄钟
之管俱径三分其九寸度有损益故容黍不同
范镇曰黄钟长九寸三分损一为林钟长六寸律皆 …… (第 83a 页)
釐五毫(范蜀公曰胡先生律围十分三釐八毫者八/九分者一八分四釐者一九釐五毫者一皆)
(非/是)夫律以空围之同故其长短之异可以定声之高
下令其律之空围如此则亦不成律矣
律吕 正义 律吕之见于史志者其说不一有主同径 …… (第 83b 页)
李氏光地曰京房候气之法自蔡伯喈郑康成皆有
此说则恐古人诚有其法独十二管未必即是十二
律而于长短之间原无所取故礼记 正义 云十二律
各当其辰斜埋地下入地处卑出地处高黄钟之管
埋于子位上头向南则是横插以迎诸方之气法在
(第 89b 页)
有常职民有常业物有常形商羽角三声此其无所
变者也君就万务不可执于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
于一隅故宫徵二声必有变也北齐 郑译 曰汉书律
历志云天地人及四时谓之七始黄钟为天始林钟
为地始太簇为人始是谓三始姑洗为春蕤宾为夏 …… (第 34a 页)
臣民事物者通典之说也取义于天地人及四时者
郑译 之说也取义于五声之相去一律相去二律者
蔡氏之说也取义于天地人三统者黄佐之说也各
说不同要皆从既有 …… (第 35a 页)
暗以华音当变宫而弃去变徵以迁就六律之说夫
曰中曰和曰华乃陈氏所谓骈枝者彼岂知夫变宫
变徵之义哉
律吕 正义 审定十二律吕五声二变篇言乐者皆知
三分损益隔八相生然此二者义各有在不可一槩
而论三分损益乃制律之 …… (第 38a 页)
二变运于十二律吕之中因而知弦音弦度
之不同于管音管律则未有能知之者多因
寻求于理数而未播之丝竹也得 正义 发明
之七音之用始正无牵合杂错之病矣
考律绪言吴氏鼎曰音既七矣律何以不止于七律
既不止于 …… (第 42a 页)
(哉特以音理虽圆通而无碍而立法贵画一而不讹/故旋宫之内为正为半为变为变半皆有一定之数)
(无庸杂取他声以乱/七音相生之序耳)
蕙田案吴氏以管律论黄钟无半律与 正义
之说相近但不能灼知其为弦度耳观以琴
律证之而知黄钟有半律可见为弦度无疑
也
律吕 (第 47a 页)
正义 十二律吕倍半生声应五声二变篇史志
所载言律吕者正律之外又有倍律半律变律之名
夫律有倍半所以助正律 …… (第 47a 页)
称谓之末而窃窃焉议其后不亦浅之乎其论律也
与
蕙田案吴氏辨葛氏无变律半律甚是今案
正义 变半律均是弦度葛氏不知宜有六十
声牵就十二律之疑也既明为弦度自无庸
牵合十二律而变半 …… (第 51a 页)
(每字每声而名之者也调者以其律之起声收声分/五调统一曲七声而名之者也知声与调之分则知)
(乐之所谓/条理矣)
六十调图第九(以周礼淮南子礼记/郑氏注孔氏 正义 定)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黄钟宫 黄(正/) 太(正/) 姑(正/) 蕤(正 …… (第 67b 页)
(之节族异矣然则不知调者不可与言声不知诗者/不可与言调不知性情之德者不可与言诗可与言)
(诗而乐思过半矣议音/律而不先于此者末也)
律吕 正义 旋宫起调篇乐之节奏成于声调而声调
之原本自旋宫旋宫之理不明则声调之原不著声
也者五声二变之七音而 …… (第 74a 页)
史注者类多臆见故旋宫之理晦而不明然周人遗
书犹可考证如管子徵羽之数大于宫国语伶州鸠
曰宫逐羽音即此二者旋宫之法可定焉隋书音乐
志柱国 沛公郑译 云考寻乐府钟石律吕皆有宫商
角徵羽变宫变徵之名七声之内三声乖应每恒求
访终莫能通先是周武帝时有龟 …… (第 75a 页)
起调徵声亦不起调以疏大司乐无商调之
故尤千古定论也
律吕 正义 弦音旋宫转调篇丝乐弦音之旋宫转调
与竹乐管音不同亦由二者生声取分之各异也然
清浊二均各七调中有同 …… (第 83a 页)
其一地统林钟为宫乃弦音徵分位羽实管音夷则
徵声位羽起调半黄钟变宫立宫主调是为徵调也
隋书音乐志柱国 沛公郑译 云考寻乐府钟石律吕
皆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之名七声之内三声乖
应其所谓七声者实七调也当其考较声律 …… (第 84a 页)
弦太慢不成声又如角徵羽调弦必不能及故宫调
七弦立准转调则七弦内有更者有不更者有宜𦂳
者有宜慢者弦之转移之间而宫调旋焉(各调详 正义) 弦
音诸调虽无二变而定弦取音必审二变之声必计
二变之位者管音诸乐自下而上虽依次渐短而各
分俱均 …… (第 87a 页)
各弦七声之分不均即旋宫转调其各弦七声之分
不变而音律暗移于其间此所以与管律有不可同
日而语者也(详 正/义) 弦音宫调惟宫与商徵得与律吕
相和为用者宫调徵弦定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所
得徵分之七声皆应阳律一均羽 …… (第 87b 页)
(者盖大吕为宫则大夷夹无仲仲当角位仲又为宫/仲生黄之子声适当徵位所谓清角流徵也若黄钟)
(为宫则黄林太南姑姑当角位姑又为宫/生应之正声亦当徵位所谓黄钟慢角也)
律吕 正义 审定十二律吕高低字谱乐莫要于定律
审音定律者必先辨其孰为阴孰为阳孰为倍孰为
半而后旋宫之义可明审 …… (第 92b 页)
(上之为应也□则六之为黄清也丌则五下之为大/清也丌则五上之为太清也口则五𦂳之为夹清也)
(黄韩邦奇曰合尺四工一六上配/ 林太南姑应蕤勾即低尺也)
律吕 正义 旋宫之法黄钟为六律之首大吕为六吕
之首则黄钟大吕宜得一声止分清浊耳而燕乐书
乃以黄钟起合字大吕太 …… (第 96b 页)
律吕之宫商判然不相入无怪乎五声六律
徒为纸上之空言也宋史燕乐以字谱分配
七音甚妙但以意牵合则未有确据 正义 此
论始为不刋耳其以工字应宫凡字应商既
皆平声而以六字应角则古读角为卢谷反 (第 97b 页)
变者也君就万务不可执于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
于一隅故宫徵二声必有变也北齐 郑译 曰汉书律
历志云天地人及四时谓之七始黄钟为天始林钟
为地始太簇为人始是谓三始姑洗为春蕤宾为夏 …… (第 34a 页)
臣民事物者通典之说也取义于天地人及四时者
郑译 之说也取义于五声之相去一律相去二律者
蔡氏之说也取义于天地人三统者黄佐之说也各
说不同要皆从既有 …… (第 35a 页)
暗以华音当变宫而弃去变徵以迁就六律之说夫
曰中曰和曰华乃陈氏所谓骈枝者彼岂知夫变宫
变徵之义哉
律吕 正义 审定十二律吕五声二变篇言乐者皆知
三分损益隔八相生然此二者义各有在不可一槩
而论三分损益乃制律之 …… (第 38a 页)
二变运于十二律吕之中因而知弦音弦度
之不同于管音管律则未有能知之者多因
寻求于理数而未播之丝竹也得 正义 发明
之七音之用始正无牵合杂错之病矣
考律绪言吴氏鼎曰音既七矣律何以不止于七律
既不止于 …… (第 42a 页)
(哉特以音理虽圆通而无碍而立法贵画一而不讹/故旋宫之内为正为半为变为变半皆有一定之数)
(无庸杂取他声以乱/七音相生之序耳)
蕙田案吴氏以管律论黄钟无半律与 正义
之说相近但不能灼知其为弦度耳观以琴
律证之而知黄钟有半律可见为弦度无疑
也
律吕 (第 47a 页)
正义 十二律吕倍半生声应五声二变篇史志
所载言律吕者正律之外又有倍律半律变律之名
夫律有倍半所以助正律 …… (第 47a 页)
称谓之末而窃窃焉议其后不亦浅之乎其论律也
与
蕙田案吴氏辨葛氏无变律半律甚是今案
正义 变半律均是弦度葛氏不知宜有六十
声牵就十二律之疑也既明为弦度自无庸
牵合十二律而变半 …… (第 51a 页)
(每字每声而名之者也调者以其律之起声收声分/五调统一曲七声而名之者也知声与调之分则知)
(乐之所谓/条理矣)
六十调图第九(以周礼淮南子礼记/郑氏注孔氏 正义 定)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黄钟宫 黄(正/) 太(正/) 姑(正/) 蕤(正 …… (第 67b 页)
(之节族异矣然则不知调者不可与言声不知诗者/不可与言调不知性情之德者不可与言诗可与言)
(诗而乐思过半矣议音/律而不先于此者末也)
律吕 正义 旋宫起调篇乐之节奏成于声调而声调
之原本自旋宫旋宫之理不明则声调之原不著声
也者五声二变之七音而 …… (第 74a 页)
史注者类多臆见故旋宫之理晦而不明然周人遗
书犹可考证如管子徵羽之数大于宫国语伶州鸠
曰宫逐羽音即此二者旋宫之法可定焉隋书音乐
志柱国 沛公郑译 云考寻乐府钟石律吕皆有宫商
角徵羽变宫变徵之名七声之内三声乖应每恒求
访终莫能通先是周武帝时有龟 …… (第 75a 页)
起调徵声亦不起调以疏大司乐无商调之
故尤千古定论也
律吕 正义 弦音旋宫转调篇丝乐弦音之旋宫转调
与竹乐管音不同亦由二者生声取分之各异也然
清浊二均各七调中有同 …… (第 83a 页)
其一地统林钟为宫乃弦音徵分位羽实管音夷则
徵声位羽起调半黄钟变宫立宫主调是为徵调也
隋书音乐志柱国 沛公郑译 云考寻乐府钟石律吕
皆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之名七声之内三声乖
应其所谓七声者实七调也当其考较声律 …… (第 84a 页)
弦太慢不成声又如角徵羽调弦必不能及故宫调
七弦立准转调则七弦内有更者有不更者有宜𦂳
者有宜慢者弦之转移之间而宫调旋焉(各调详 正义) 弦
音诸调虽无二变而定弦取音必审二变之声必计
二变之位者管音诸乐自下而上虽依次渐短而各
分俱均 …… (第 87a 页)
各弦七声之分不均即旋宫转调其各弦七声之分
不变而音律暗移于其间此所以与管律有不可同
日而语者也(详 正/义) 弦音宫调惟宫与商徵得与律吕
相和为用者宫调徵弦定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所
得徵分之七声皆应阳律一均羽 …… (第 87b 页)
(者盖大吕为宫则大夷夹无仲仲当角位仲又为宫/仲生黄之子声适当徵位所谓清角流徵也若黄钟)
(为宫则黄林太南姑姑当角位姑又为宫/生应之正声亦当徵位所谓黄钟慢角也)
律吕 正义 审定十二律吕高低字谱乐莫要于定律
审音定律者必先辨其孰为阴孰为阳孰为倍孰为
半而后旋宫之义可明审 …… (第 92b 页)
(上之为应也□则六之为黄清也丌则五下之为大/清也丌则五上之为太清也口则五𦂳之为夹清也)
(黄韩邦奇曰合尺四工一六上配/ 林太南姑应蕤勾即低尺也)
律吕 正义 旋宫之法黄钟为六律之首大吕为六吕
之首则黄钟大吕宜得一声止分清浊耳而燕乐书
乃以黄钟起合字大吕太 …… (第 96b 页)
律吕之宫商判然不相入无怪乎五声六律
徒为纸上之空言也宋史燕乐以字谱分配
七音甚妙但以意牵合则未有确据 正义 此
论始为不刋耳其以工字应宫凡字应商既
皆平声而以六字应角则古读角为卢谷反 (第 97b 页)
诚欣惇睦之风实亏立嫡之教臣等参议子响宜还
本乃封巴东郡王
隋书 郑译 传译父道邕魏司空译从祖开府文宽尚
魏平阳公主则周太祖元后之妹也主无子太祖令
译后之由是译少为太祖 (第 47a 页)
本乃封巴东郡王
隋书 郑译 传译父道邕魏司空译从祖开府文宽尚
魏平阳公主则周太祖元后之妹也主无子太祖令
译后之由是译少为太祖 (第 47a 页)
论龟兹琵琶七调
隋史言龟兹人苏祗婆善琵琶调有七种以其七调勘
校七音宜若符契一曰婆陁力华言平声即宫声也二
曰鸡识华言长声即商声也三曰沙识华言质直声即角
声也四曰沙侯加滥华言应声即变徵声也五曰沙腊
华言应声即徵声也六曰般瞻华言五声即羽声也七
曰侯利𥯦华言斛牛声即变宫声也 郑译 因习而弹之
始得七声之正按此则西域亦有七音然其语与华异
未必果合于五声二变也琴家却只有五调慢宫慢角 (第 31a 页)
隋史言龟兹人苏祗婆善琵琶调有七种以其七调勘
校七音宜若符契一曰婆陁力华言平声即宫声也二
曰鸡识华言长声即商声也三曰沙识华言质直声即角
声也四曰沙侯加滥华言应声即变徵声也五曰沙腊
华言应声即徵声也六曰般瞻华言五声即羽声也七
曰侯利𥯦华言斛牛声即变宫声也 郑译 因习而弹之
始得七声之正按此则西域亦有七音然其语与华异
未必果合于五声二变也琴家却只有五调慢宫慢角 (第 31a 页)
古者琴有七例一曰明道德二曰感神示三曰议风诫
四曰恕察弄五曰制声调六曰流文雅七曰善傅写故
宫调五弄蔡氏所撰其意恢宏合律刚柔相应可类礼
记周易商调四弄四人所制研究其理褒贬称善可类
春秋嵇氏四弄曾附正声可类尚书广陵散窎愤叹讽
刺可类毛诗胡笳韵出殊常与正声偕行可类文选杂
弄等曲各述其志可类小经子史正女所撰四德俱备
可类女孝经女诫后世专以声论才艺其优劣亦可知
矣宋衡阳王义季镇京口戴颙为之鼓琴并新声变曲
其游弦广陵止息三调皆与世异大祖以其好音长给
正声伎一部颙合何尝白鹄二声以其一调号为清旷
其深于琴调者欤梁柳恽常以今声转弃古法而著清
调 隋郑译 更修七始之义而为乐府声调君子不取也 (第 5a 页)
四曰恕察弄五曰制声调六曰流文雅七曰善傅写故
宫调五弄蔡氏所撰其意恢宏合律刚柔相应可类礼
记周易商调四弄四人所制研究其理褒贬称善可类
春秋嵇氏四弄曾附正声可类尚书广陵散窎愤叹讽
刺可类毛诗胡笳韵出殊常与正声偕行可类文选杂
弄等曲各述其志可类小经子史正女所撰四德俱备
可类女孝经女诫后世专以声论才艺其优劣亦可知
矣宋衡阳王义季镇京口戴颙为之鼓琴并新声变曲
其游弦广陵止息三调皆与世异大祖以其好音长给
正声伎一部颙合何尝白鹄二声以其一调号为清旷
其深于琴调者欤梁柳恽常以今声转弃古法而著清
调 隋郑译 更修七始之义而为乐府声调君子不取也 (第 5a 页)
序曰何妥知音而不知乐陈𤾉知声而不知音所议皆
非故辨之
隋书乐志曰开皇二年尚因周乐命工人齐树提检校
乐府改换声律益不能通俄而柱国 沛公郑译 奏上请
更修正于是诏太常卿牛弘国子祭酒辛彦之国子博
士何妥等议正乐然沦谬既久音律多乖积年议不定
译立 (第 1b 页)
非故辨之
隋书乐志曰开皇二年尚因周乐命工人齐树提检校
乐府改换声律益不能通俄而柱国 沛公郑译 奏上请
更修正于是诏太常卿牛弘国子祭酒辛彦之国子博
士何妥等议正乐然沦谬既久音律多乖积年议不定
译立 (第 1b 页)
十
分黄钟之长一凡十字似后人妄加者房庶不达复
加八字尤为冗赘矣
隋志曰开皇九年平陈后牛弘辛彦之 郑译 何妥等参
考古律度各依时代制其黄钟之管俱径三分长九寸
度有损益故声有高下圆径长短与度而差故容黍不 (第 81a 页)
分黄钟之长一凡十字似后人妄加者房庶不达复
加八字尤为冗赘矣
隋志曰开皇九年平陈后牛弘辛彦之 郑译 何妥等参
考古律度各依时代制其黄钟之管俱径三分长九寸
度有损益故声有高下圆径长短与度而差故容黍不 (第 81a 页)
长八寸围八分后汉安丰王珍用孟康之说作十二
律林钟空围六分太簇围八分不合黄钟商徵之声
此康之失非固之妄也观司马彪郑康成以至 郑译
何妥之徒谓凡律俱三分围九分其说与固相合此
所谓善言律者也
均
伶州鸠对周景王曰律所以立均出 (第 27b 页)
律林钟空围六分太簇围八分不合黄钟商徵之声
此康之失非固之妄也观司马彪郑康成以至 郑译
何妥之徒谓凡律俱三分围九分其说与固相合此
所谓善言律者也
均
伶州鸠对周景王曰律所以立均出 (第 27b 页)
蔡子曰郑康成月令注云凡律空围九分蔡邕铜龠
铭亦云空围九分盖空围中广九分也东都之乱乐
律散已邕之时未乱当亲见之又晓解律吕而月令
章句云径三分何也孟康韦昭之时汉斛虽在而律
不存矣康昭等不通律吕故康云黄钟林钟太簇围
径各异昭云黄钟径三分皆无足怪者隋氏之失岂
康昭等有以启之与不知而作宜圣人所深戒也
魏徵隋志曰开皇元年平陈后牛弘辛彦之 郑译 何妥
等参考古律度合依时代制律其黄钟之管俱径三分
长九寸度自有损益故声有高下围径长短与度而差
故容黍 (第 8a 页)
铭亦云空围九分盖空围中广九分也东都之乱乐
律散已邕之时未乱当亲见之又晓解律吕而月令
章句云径三分何也孟康韦昭之时汉斛虽在而律
不存矣康昭等不通律吕故康云黄钟林钟太簇围
径各异昭云黄钟径三分皆无足怪者隋氏之失岂
康昭等有以启之与不知而作宜圣人所深戒也
魏徵隋志曰开皇元年平陈后牛弘辛彦之 郑译 何妥
等参考古律度合依时代制律其黄钟之管俱径三分
长九寸度自有损益故声有高下围径长短与度而差
故容黍 (第 8a 页)
且八音克谐明王盛轨同律度量哲后
通规臣等详校前经斟酌时事谓用铁尺于理为便未
及详定高祖受终牛弘辛彦之 郑译 何妥等久议不决
既平陈上以江东乐为善曰此华夏旧声虽随俗改变
大体由是古法祖孝孙云平陈后废周玉尺律便用 (第 9b 页)
通规臣等详校前经斟酌时事谓用铁尺于理为便未
及详定高祖受终牛弘辛彦之 郑译 何妥等久议不决
既平陈上以江东乐为善曰此华夏旧声虽随俗改变
大体由是古法祖孝孙云平陈后废周玉尺律便用 (第 9b 页)
侯加滥华言应声即变徵声也五曰沙猎华言应声
即徵声也六曰般赡华言五声即羽声也七曰俟利
𥯦华言斛斗声即变宫声也 郑译 因习而弹之始得
七声之正云考之丹铅录有曰日月木火土金水谓
之七政亦曰七曜今术家增入月孛紫气罗㬋计 (第 5a 页)
即徵声也六曰般赡华言五声即羽声也七曰俟利
𥯦华言斛斗声即变宫声也 郑译 因习而弹之始得
七声之正云考之丹铅录有曰日月木火土金水谓
之七政亦曰七曜今术家增入月孛紫气罗㬋计 (第 5a 页)
鹑及驷七列也南北之揆七同也凡神人以数合之
以声昭之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故以七同其数而
以律和其声于是乎有七律 通于此则汉志七始
郑译 七均与郑夹漈七音略之说其皆始于是与
天元以甲子朔日冬至日月起于牵牛之初右行二十
八宿以考王者终始或尽 (第 12b 页)
以声昭之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故以七同其数而
以律和其声于是乎有七律 通于此则汉志七始
郑译 七均与郑夹漈七音略之说其皆始于是与
天元以甲子朔日冬至日月起于牵牛之初右行二十
八宿以考王者终始或尽 (第 12b 页)
(十/五)以王爵先书齐卫盖抑郑予鲁
春秋之例主兵者先书此则郑人主兵郑宜在先而先
序齐卫者王爵齐卫为侯尊于郑伯故以王爵尊卑为
序也不依主兵之例而以王爵序者鲁班诸侯之戍以
王爵为次郑忽负功怀怒致有此师故特改常例还以
王爵次之见鲁犹秉周礼故也
(十/六)郑突不称公子不系郑
注突厉至言 郑正义 曰成十八年传例曰诸侯纳之曰 (第 8a 页)
归知此为宋所纳故曰归也突实公子而不称公子传
无褒贬之例知从告者之辞告者不言公子故不称也
十五年许叔入于许十七年蔡季归于蔡皆以字系国
突不系郑者以文连祭仲之上已有郑字蒙上郑文故
不言郑也以宋人执仲纳突乃是一事连书故突得蒙
上文其郑忽奔卫则郑人别告致不连上文
(十/七)郑忽既成君而书名从赴
注忽昭至名赴 正义 曰僖九年传曰宋桓公卒未葬而 (第 8b 页)
襄公会诸侯故曰子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
子未葬也彼以未葬故系父知既葬则成君此庄公既
葬则忽成君矣宜书郑伯出奔今书忽之名知郑人贱
之以名赴也
(十/八)鲁柔叔皆未赐族
注柔鲁至地阙 正义 曰以柔不称族与无骇相类是无
族可称知其未赐族也亦以蔡叔无善可嘉知叔是名
叔亦无族盖亦未赐族也 (第 9a 页)
(十/九)称君称公称主之别
注君谓屈瑕也 正义 曰礼坊记云礼君不称天大夫不
称君恐民之惑也然则大夫不得称君此谓屈瑕为君
者楚僭王号县尹称公故呼卿为君 …… (第 9b 页)
(二/十)陈五父即佗马迁分为二人
十二年注厉公至从赴 正义 曰跃为厉公世本文也庄
二十二年传曰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
五父即佗六年杀佗而厉公立也陈世家以 …… (第 10a 页)
(二十/二)楚伐绞为城下之盟
传注城下至深耻 正义 曰宣十五年楚围宋传称华元
谓子反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
以国毙不能从也宁以国毙不肯从城 …… (第 11a 页)
(二十/四)先君未葬不得称爵成君以接邻
杜以既葬为成君虽则踰年犹待葬讫故以惠公为非
礼释例曰父虽未葬丧服在身踰年则于其国内即位
称君伐郑之役宋公卫侯是也春秋书鲁事皆踰年即
位称公不可旷年无君则知他国亦同然据父未葬于
其国内虽得伸其尊若以接邻国则违礼失制也是言
先君未葬则不得称爵成君以接邻国也杜言违礼失
制礼制亦无明文案文八年八月天王崩九年春毛伯
来求金传曰不书王命未葬也彼以踰年未葬不得称
王命使是其礼制未可以此知接邻国则违礼制也
(二十/五)狃𢗗皆惯习之义
注狃𢗗也 正义 曰说文云狃狎也𢗗习也郭璞云惯𢗗
也今俗语皆然则狃𢗗皆惯习之义以惯得胜则轻易
前敌将自用其意不复 (第 12a 页)
持重
(二十/六)不书所战公后期
注公后至之地 正义 曰两敌将战必豫期战地公未见
纪郑纪郑已与齐宋先设战期公不及设期唯及其战
故言战而不书所战之地言此地非 …… (第 12b 页)
(二十/七)御廪灾不害故不废尝
十四年注御廪至六年 正义 曰传称御廪灾乙亥尝书
不害也明尝之所用是御廪之所藏也礼记祭义云天
子为籍千亩诸侯百亩躬秉耒以事天地山 …… (第 13a 页)
(二十/九)蔡在卫上今在陈下盖后至
诸侯之序以大小为次班序谱称自隐至庄十四年四
十三岁征伐盟会者凡十六国时无霸主会同不并无
有成序其间蔡与卫凡七会六在卫上唯此处在陈下
故以为盖后至也
(三/十)杜以定方中为未正中刘炫规之
注传曰至月别 正义 曰杜以城向与下同月故检叔弓
如滕经传之异如滕与葬同月知此城向与出奔同月
但本事既异各随本而书之下有月 …… (第 14b 页)
(三十/一)居卿位从卿底日平历数
周礼太史掌正岁年以序事颁告朔于邦国然则天子
掌历者谓太史也太史下大夫非卿故不在六卿之数
传言居卿则是尊之若卿故知非卿而位从卿故言居
卿也平历数者谓掌作历数平其迟速而颁于邦国也
晦朔弦望交会有期日月五星行道有度历而数之故
曰历数也
(三十/二)释女家男室
传女有家男有室 正义 曰沈氏云卿大夫称家家者内
外之大名户内曰室但男子一家之主职主内外故曰
家妇人主闺内之事故为室也刘炫云 …… (第 16b 页)
(三十/三)轘高渠弥观起车裂
十八年传轘高渠弥襄二十二年传称轘观起于四境
又曰观起车裂是其事也周礼涤狼氏誓仆右曰杀誓
驭曰车轘然则周法有此刑也
(三十/四)书来战于郎善鲁
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注改侵伐而书来战善鲁之
用周班恶三国讨有辞 正义 曰周礼大司马以九伐之 …… (第 17a 页)
(三十/五)王卿士谮其属大夫于王
虢仲谮其大夫詹父于王注虢仲王卿士詹父属大夫
詹父有辞以王师伐虢 正义 曰周礼每卿之下皆有大
夫传言谮其大夫知是属已之大夫非虢大夫者若虢
国大夫虢仲自得加罪无为谮之于王且其 …… (第 18a 页)
(三十/八)忽称太子杜谓守介节忘大计
忽实居君位故今还以复其位之例为文也称世子者
忽为太子有母氏之宠宗卿之援有功于诸侯此太子
之盛者也而守介节以失大国之助知三公子之彊不
从祭仲之言修小善絜小行从匹夫之仁忘社稷之大
计故君子谓之善自为谋言不能谋国也父卒而不能
自君郑人亦不君之出则降名以赴入则逆以大子之
礼始于见逐终于见杀三公子更立乱国者实忽之由
复归例在成十八年 正义 曰邓曼所生立为世子是有
母氏之宠也宗卿谓同姓之卿祭仲之女曰雍姬则祭
仲姬姓是同宗卿也
(三十/九 (第 19b 页)
)王世子不名诸侯世子名附庸称人
三人皆附庸之世子也其君应称名故其子降称人 正
义 曰三国俱称人合行礼知其尊卑同也以邾子未得
王命知牟葛之等是附庸郳黎来来朝附庸书名此若
君自亲来则亦应 (第 19b 页)
春秋之例主兵者先书此则郑人主兵郑宜在先而先
序齐卫者王爵齐卫为侯尊于郑伯故以王爵尊卑为
序也不依主兵之例而以王爵序者鲁班诸侯之戍以
王爵为次郑忽负功怀怒致有此师故特改常例还以
王爵次之见鲁犹秉周礼故也
(十/六)郑突不称公子不系郑
注突厉至言 郑正义 曰成十八年传例曰诸侯纳之曰 (第 8a 页)
归知此为宋所纳故曰归也突实公子而不称公子传
无褒贬之例知从告者之辞告者不言公子故不称也
十五年许叔入于许十七年蔡季归于蔡皆以字系国
突不系郑者以文连祭仲之上已有郑字蒙上郑文故
不言郑也以宋人执仲纳突乃是一事连书故突得蒙
上文其郑忽奔卫则郑人别告致不连上文
(十/七)郑忽既成君而书名从赴
注忽昭至名赴 正义 曰僖九年传曰宋桓公卒未葬而 (第 8b 页)
襄公会诸侯故曰子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
子未葬也彼以未葬故系父知既葬则成君此庄公既
葬则忽成君矣宜书郑伯出奔今书忽之名知郑人贱
之以名赴也
(十/八)鲁柔叔皆未赐族
注柔鲁至地阙 正义 曰以柔不称族与无骇相类是无
族可称知其未赐族也亦以蔡叔无善可嘉知叔是名
叔亦无族盖亦未赐族也 (第 9a 页)
(十/九)称君称公称主之别
注君谓屈瑕也 正义 曰礼坊记云礼君不称天大夫不
称君恐民之惑也然则大夫不得称君此谓屈瑕为君
者楚僭王号县尹称公故呼卿为君 …… (第 9b 页)
(二/十)陈五父即佗马迁分为二人
十二年注厉公至从赴 正义 曰跃为厉公世本文也庄
二十二年传曰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
五父即佗六年杀佗而厉公立也陈世家以 …… (第 10a 页)
(二十/二)楚伐绞为城下之盟
传注城下至深耻 正义 曰宣十五年楚围宋传称华元
谓子反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
以国毙不能从也宁以国毙不肯从城 …… (第 11a 页)
(二十/四)先君未葬不得称爵成君以接邻
杜以既葬为成君虽则踰年犹待葬讫故以惠公为非
礼释例曰父虽未葬丧服在身踰年则于其国内即位
称君伐郑之役宋公卫侯是也春秋书鲁事皆踰年即
位称公不可旷年无君则知他国亦同然据父未葬于
其国内虽得伸其尊若以接邻国则违礼失制也是言
先君未葬则不得称爵成君以接邻国也杜言违礼失
制礼制亦无明文案文八年八月天王崩九年春毛伯
来求金传曰不书王命未葬也彼以踰年未葬不得称
王命使是其礼制未可以此知接邻国则违礼制也
(二十/五)狃𢗗皆惯习之义
注狃𢗗也 正义 曰说文云狃狎也𢗗习也郭璞云惯𢗗
也今俗语皆然则狃𢗗皆惯习之义以惯得胜则轻易
前敌将自用其意不复 (第 12a 页)
持重
(二十/六)不书所战公后期
注公后至之地 正义 曰两敌将战必豫期战地公未见
纪郑纪郑已与齐宋先设战期公不及设期唯及其战
故言战而不书所战之地言此地非 …… (第 12b 页)
(二十/七)御廪灾不害故不废尝
十四年注御廪至六年 正义 曰传称御廪灾乙亥尝书
不害也明尝之所用是御廪之所藏也礼记祭义云天
子为籍千亩诸侯百亩躬秉耒以事天地山 …… (第 13a 页)
(二十/九)蔡在卫上今在陈下盖后至
诸侯之序以大小为次班序谱称自隐至庄十四年四
十三岁征伐盟会者凡十六国时无霸主会同不并无
有成序其间蔡与卫凡七会六在卫上唯此处在陈下
故以为盖后至也
(三/十)杜以定方中为未正中刘炫规之
注传曰至月别 正义 曰杜以城向与下同月故检叔弓
如滕经传之异如滕与葬同月知此城向与出奔同月
但本事既异各随本而书之下有月 …… (第 14b 页)
(三十/一)居卿位从卿底日平历数
周礼太史掌正岁年以序事颁告朔于邦国然则天子
掌历者谓太史也太史下大夫非卿故不在六卿之数
传言居卿则是尊之若卿故知非卿而位从卿故言居
卿也平历数者谓掌作历数平其迟速而颁于邦国也
晦朔弦望交会有期日月五星行道有度历而数之故
曰历数也
(三十/二)释女家男室
传女有家男有室 正义 曰沈氏云卿大夫称家家者内
外之大名户内曰室但男子一家之主职主内外故曰
家妇人主闺内之事故为室也刘炫云 …… (第 16b 页)
(三十/三)轘高渠弥观起车裂
十八年传轘高渠弥襄二十二年传称轘观起于四境
又曰观起车裂是其事也周礼涤狼氏誓仆右曰杀誓
驭曰车轘然则周法有此刑也
(三十/四)书来战于郎善鲁
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注改侵伐而书来战善鲁之
用周班恶三国讨有辞 正义 曰周礼大司马以九伐之 …… (第 17a 页)
(三十/五)王卿士谮其属大夫于王
虢仲谮其大夫詹父于王注虢仲王卿士詹父属大夫
詹父有辞以王师伐虢 正义 曰周礼每卿之下皆有大
夫传言谮其大夫知是属已之大夫非虢大夫者若虢
国大夫虢仲自得加罪无为谮之于王且其 …… (第 18a 页)
(三十/八)忽称太子杜谓守介节忘大计
忽实居君位故今还以复其位之例为文也称世子者
忽为太子有母氏之宠宗卿之援有功于诸侯此太子
之盛者也而守介节以失大国之助知三公子之彊不
从祭仲之言修小善絜小行从匹夫之仁忘社稷之大
计故君子谓之善自为谋言不能谋国也父卒而不能
自君郑人亦不君之出则降名以赴入则逆以大子之
礼始于见逐终于见杀三公子更立乱国者实忽之由
复归例在成十八年 正义 曰邓曼所生立为世子是有
母氏之宠也宗卿谓同姓之卿祭仲之女曰雍姬则祭
仲姬姓是同宗卿也
(三十/九 (第 19b 页)
)王世子不名诸侯世子名附庸称人
三人皆附庸之世子也其君应称名故其子降称人 正
义 曰三国俱称人合行礼知其尊卑同也以邾子未得
王命知牟葛之等是附庸郳黎来来朝附庸书名此若
君自亲来则亦应 (第 19b 页)
(二十/七)诸侯与王人盟于翟泉没公皆称人
二十九年注翟泉至称人正义曰传曰卿不书罪之也
在礼卿不会公侯唯言诸侯之卿会鲁君罪耳不言罪
鲁侯与子虎知其亦有罪者襄二十六年公会晋人郑
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彼为赵武敌公贬之称人而文
不没公此没公不书明公别有罪五年公及齐侯宋公
(云云/)会王世子于首止王世子不盟也九年公会宰周
公(云云/)于葵丘宰周公不盟也往年践土之会王子虎
盟诸侯于王庭宣七年黑壤之会王叔桓公临之王之
公卿皆不与诸侯共盟则知诸侯不合盟王臣王臣不
合与于盟今王子虎亦贬称人知鲁侯讳盟天子大夫
故没公不书也王子虎违礼下盟故贬称人
(二十/八)晋自温会后尝伐郑郑至今未服
且谋伐 郑正义 曰晋侯受命郑伯傅王践土与温二会
咸在郑无叛晋之状而此会谋伐郑者文公昔尝过郑
郑不礼焉城濮战前郑复如楚 …… (第 14a 页)
(三/十)城濮子玉及陈蔡之师不书楚告略
战于城濮楚师败绩宋公齐国归父秦小子憖既次城
濮以师属晋不与战也子玉及陈蔡之师不书楚人耻
败告文略也大崩曰败绩 正义 曰刘炫规过以为晋人
告略今知不然者但于此战时鲁犹属楚凡祸福相告
必同好之国故知楚人来告也楚人来告不言 (第 15a 页)
二十九年注翟泉至称人正义曰传曰卿不书罪之也
在礼卿不会公侯唯言诸侯之卿会鲁君罪耳不言罪
鲁侯与子虎知其亦有罪者襄二十六年公会晋人郑
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彼为赵武敌公贬之称人而文
不没公此没公不书明公别有罪五年公及齐侯宋公
(云云/)会王世子于首止王世子不盟也九年公会宰周
公(云云/)于葵丘宰周公不盟也往年践土之会王子虎
盟诸侯于王庭宣七年黑壤之会王叔桓公临之王之
公卿皆不与诸侯共盟则知诸侯不合盟王臣王臣不
合与于盟今王子虎亦贬称人知鲁侯讳盟天子大夫
故没公不书也王子虎违礼下盟故贬称人
(二十/八)晋自温会后尝伐郑郑至今未服
且谋伐 郑正义 曰晋侯受命郑伯傅王践土与温二会
咸在郑无叛晋之状而此会谋伐郑者文公昔尝过郑
郑不礼焉城濮战前郑复如楚 …… (第 14a 页)
(三/十)城濮子玉及陈蔡之师不书楚告略
战于城濮楚师败绩宋公齐国归父秦小子憖既次城
濮以师属晋不与战也子玉及陈蔡之师不书楚人耻
败告文略也大崩曰败绩 正义 曰刘炫规过以为晋人
告略今知不然者但于此战时鲁犹属楚凡祸福相告
必同好之国故知楚人来告也楚人来告不言 (第 1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