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樂類
書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史鈔類
傳記類
目錄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華嚴部類
 之舟皆达于江其说亦有理百诗先生又于潜丘劄
 记中昌言之曰孟子错言排淮入江至隋文帝开皇
 七年将伐陈 韩擒虎
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漕炀帝
 大业元年以䢴沟水道屈曲发民浚治自山阳至扬 (第 4b 页)
   韩 雄(河东东垣人仕周以功封/武阳县侯卒赠大将军)
   宇文庆(洛阳人仕周以功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
 
   韩擒虎(雄子以功进/位上柱国)
   韩僧 (第 64b 页)
(擒虎
弟以功进位上/柱国封江都郡公)
   韩 洪(僧寿弟以功加/金紫光禄大夫) (第 64b 页)
  丞祠(在永宁县西/门内祠张论)后唐庄宗庙(在新安/县东)甘上卿庙
  (在新安县东/祀秦甘罗)韩柱国祠(在新安县卢院保宋乾宗/五年建祀隋 上柱国韩擒)
  (虎/
)吕忠节公祠(在新安高平/寨祀吕维祺)帝尧庙(有二一在渑/池县东元延)
  (祐三年建一在卢氏/县东 (第 61b 页)
  (啸世无张茂先/谁复识高调)

  隋徐孝肃墓(在府城东白楼村/世称徐孝子墓) 韩擒虎
(在滑县/小韩村)
   (第 17a 页)
(擒虎
上柱国河南/新安县亦有墓)韩淳墓(在滑县城北二/十里淳将军)
  唐罗公远墓(在辉县城西南云门社公远 …… (第 17a 页)
  (邙山肃扬州刺史/封安国侯谥宣简)冯熙墓(在府城南/熙太师)
  隋炀帝陵(在永宁县城东北炀帝崩/于冮都唐太宗迁葬于此) 韩擒虎
(在/新)
  (安县城之西二十里 (第 26a 页)
擒虎
庐州总管封新义公卫/辉府滑县亦有墓明王锡诗秋风斜日草凄凄柱)
  (国荒茔涧水西勋业昔曾掀宇宙衣冠今 (第 26a 页)
  帝以其奉法每嘉之卒谥曰恭

   韩擒虎
(第 10b 页)
子通
东垣人雄子少慷慨以胆略称博
  通经史周文见而异之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
  爵新义郡公开皇初拜庐州总 …… (第 10b 页)
  新义公年五十五卒子世谔嗣倜傥骁捷有父风

  韩僧寿字元庆东垣人 擒虎
弟亦以勇烈知名仕
  周为侍伯中旅下大夫以功授大将军封昌乐公
  开皇初拜安州刺史后以行军总管破突厥 (第 11a 页)

八阵法败蚩尤于涿鹿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
之上垒石为八行晋桓温见之曰常山蛇势此即九军
阵法也至 隋韩擒虎
深明其法以授其甥李靖靖以时
遭久乱将帅通晓者颇多故造六化以变九军之法使
世人不能晓之大抵八阵即九军九 (第 7b 页)
 虓(太守秦攻梓潼虓固守送母江/陵被𫉬秦欲用之虓终不屈)
 梁桓 宣(巴州太守重/农桑有政绩)
  隋韩擒虎(字子通河东人陈人逼光州擒虎以行军/总管击却之又从宇文忻平合州迁利州)
  (刺史后以平陈/有功进上柱国)
  周法尚(文帝时拜巴州刺史破二鸦叛蛮于铁山/封谯郡公食邑二千户后文帝幸洛阳召) (第 80b 页)
 晋周 虓(太守秦攻梓潼虓固守送母江/陵被𫉬秦欲用之虓终不屈)
 梁桓 宣(巴州太守重/农桑有政绩)
 隋韩擒虎(字 子通
河东人陈人逼光 (第 80b 页)
擒虎
以行军/总管击却之又从宇文忻平合州迁利州)
  (刺史后以平陈/有功进上柱国)
  周法尚(文帝时拜 (第 80b 页)
  张 燕       文 石

  王 浚       谯 登
 梁桓 宣       陆 腾
  裴 果
  隋韩擒虎(河东/人)
     郑仕则
  崔 枢       韦孝誉
 唐李灵夔(高祖/之子)     李元婴(太宗/之 (第 64b 页)
 差枢密副都承旨张诚一入内押班李宪等行视宽
广处阅殿前司马步军二千八百人教李靖营阵法上
谕李宪等曰黄帝始置八阵法败蚩尤于涿鹿诸葛亮

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之上晋桓温见之曰常山蛇势
此即九军阵法也后至 隋韩擒虎
以授李靖靖以时将
臣晓其法者颇多故造六花阵使世人不能晓之大抵
八阵即九军九军者方阵也六花阵即七军七军 (第 30b 页)
于谨右仆射郑国公韦孝宽陈司空南平公吴)
(明彻隋尚书令赵国公杨素右武侯将军宋国公贺若/弼上柱国新义公 韩擒虎上柱国
太平公史万岁皇朝)
(司空河间王孝恭右武候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礼部尚书闻喜县 (第 3a 页)
王浑苛论浚军人得皓宝物浚上表曰今年平吴诚为
大庆于臣之身更为咎累武帝赦而不推封襄阳侯近
隋新义郡公 韩擒虎
平陈之日纵士卒暴乱取宝宫内
帝亦不问罪加上柱国由斯观之将帅之臣廉慎者少 (第 5b 页)
  辨马鞍山
乾道旧志及六朝事迹编皆云陈后主祯明三年隋将
济江陈遣南康太守鲁肃将兵以铁锁横江隋将杨素
击之争马鞍山四十馀战隋军死者五千馀人指金陵
马鞍山为是庆元续志引宜黄侯慧纪传云隋师济江
慧纪率将士三万人船舰千馀沿江而下欲趋台城遣
南康太守吕肃将兵据巫峡以五条铁锁横江隋将杨
素奋兵击之四十馀战争马鞍山及磨刀涧以此纠旧

志为非今以资治通鉴及三国志南史證之乾道庆元
二志皆不能无误陈无鲁肃亦无吕肃慧纪所遣以拒
隋兵者盖南康内史吕忠肃也杨素与忠肃四十馀战
争马鞍山乃在巫峡间非金陵之马鞍山也山名偶同
耳按蜀志先主为陆逊所攻升马鞍山陈兵自绕此在
吴蜀接境处杨素所争即此山也况隋之攻陈贺若弼
自广陵济进军钟山顿白土冈 韩擒虎
自横江济进拔
姑孰由新林至石子冈皆不经金陵之马鞍山慧纪遣 (第 30a 页)
 载于大航筑侯景故垒使杜棱守之
贺若弼垒在上元县北二十里(旧志/)
 考證隋平陈贺若弼过江于蒋山龙尾筑垒 韩擒虎
垒在上元县西四里今在石头城西(旧志/)
 考證元和郡国志隋平陈树碑其文薛道衡之词武 (第 18a 页)
马未及一饮江水谢玄八千锐卒
破之于淮淝岂非其效欤不然任巢以奇兵八百泛舟
即渡吴人有北来诸军乃飞过之语 韩擒虎
以五百人
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袭取之由是观之徒恃江而不
足于守鲜克有济矣曹操初得荆州议者谓东南之势 (第 7b 页)
   突厥惧隋将史万岁而遁
开皇二十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诏命史万岁出马邑
道以击之万岁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达头遣使问
隋府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得非敦煌戍卒

乎候骑曰是也达头惧而引去万岁驰追百馀里纵击
大破之斩数千级逐北入碛数百里虏远遁而还
   贺若弼自许为大将
仁寿二年太子问于贺若弼曰杨素 韩擒虎
史万岁皆
称良将其优劣何如弼曰杨素猛将非谋将 (第 27b 页)
韩擒虎

将非领将史万岁骑将非大将太子曰然则大将谁也
弼拜曰唯殿下所择弼意自许也
   唐李靖萧辅之膏肓 (第 27b 页)
 鉴
隋前开府仪同三司苏威为太子少保(以列/传修)丁丑隋晋
王广为并州总管(以通/鉴修)三月戊子隋上开府贺若弼为
吴州总管和州 刺史韩擒虎
为庐州总管(以吕祖谦/标目修)
 解题曰隋书地理志后周改南兖州为吴州
戊戌隋苏威兼纳言度支尚书与高颎 (第 2a 页)
定四库全书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七   明 王祎 撰
隋高祖文皇帝开皇九年春正月乙丑朔贺若弼济自
广陵 韩擒虎
济自横江甲申若弼败陈师于蒋山攻宫
(第 1a 页)
擒虎
执陈主叔宝丙戌晋王广至建康施文庆沈客
卿等皆伏诛癸巳遣巡抚陈州郡周罗㬋等亦降陈亡
(以陈隋本纪举要历 (第 1a 页)
 流至安市入海小辽水出辽山西南入大辽水
六月乙巳礼部尚书杨玄感反于黎阳蒲山公李密说
以策不从丙辰围东都庚午帝班师遣宇文述等讨玄
感秋七月馀杭刘元进起兵应玄感壬辰玄感趣潼关
八月败死杀其党三万馀人(以本纪通鉴吕/祖谦标目修)

 解题曰大业杂记樊子盖既斩裴弘策达官子弟募
 出征者并不敢入悉投玄感 韩擒虎
子世萼等十人
 观王子恭道虞世基子柔来护儿子渊裴蕴子爽郑
 善果子俨周罗㬋子仲隐蔺达通子世直等二十馀 (第 13b 页)
为郭以江为池地
势险阻不利步战昔王浑王浚造战船谋之累年而苏
峻王敦皆非陆战以取胜隋取江东贺若弼自扬州
擒虎
自庐州杨素自安陆三道战舰同时并进今环城
三面阻水元帅与万军联络其中建寨三十馀里攻城
则虑其断后莫若南 (第 13b 页)
 争与徵相似王魏并称有以哉
   李靖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尝曰丈夫
当建功名宁作章句儒耶其舅 韩擒虎
与论兵辄以孙
吴目之仕隋为殿内直长杨素牛弘皆曰王佐才也大
业末为马邑丞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 (第 2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