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春秋類
小學類
四書類
易類
經解類
書類
詩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五經總義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傳記類
史評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太玄部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
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
吾未之闻也注事亲养亲也守身使不陷于不义也夫
不义则何能事父母乎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
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注先本后末事守乃立也曾子养 曾晰 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馀必曰有 (第 33b 页)
曾晰 死
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馀曰亡矣
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
也事亲若 (第 33b 页)
曾子者可也注将彻请所与问 曾晰 所欲与
子孙所爱者也必曰有恐违亲意也故曰养志曾元曰 …… (第 33b 页)
本者欤曾子养 曾晰 至事亲若曾子可也者孟子又言昔日曾子奉养其父 (第 34b 页)
曾晰 必有酒肉将欲彻去曾子必
请所欲与者知 (第 34b 页)
曾晰 问复有馀剩曾子必应曰有馀剩 (第 34b 页)
曾晰 已死曾元奉养其曾子曾元曾子之子也必有酒
肉将欲彻去曾元不请所欲与者如曾子复问有馀剩曾元乃应之曰无矣遂 (第 34b 页)
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
吾未之闻也注事亲养亲也守身使不陷于不义也夫
不义则何能事父母乎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
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注先本后末事守乃立也曾子养 曾晰 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馀必曰有 (第 33b 页)
曾晰 死
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馀曰亡矣
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
也事亲若 (第 33b 页)
曾子者可也注将彻请所与问 曾晰 所欲与
子孙所爱者也必曰有恐违亲意也故曰养志曾元曰 …… (第 33b 页)
本者欤曾子养 曾晰 至事亲若曾子可也者孟子又言昔日曾子奉养其父 (第 34b 页)
曾晰 必有酒肉将欲彻去曾子必
请所欲与者知 (第 34b 页)
曾晰 问复有馀剩曾子必应曰有馀剩 (第 34b 页)
曾晰 已死曾元奉养其曾子曾元曾子之子也必有酒
肉将欲彻去曾元不请所欲与者如曾子复问有馀剩曾元乃应之曰无矣遂 (第 34b 页)
栾黡为人多贪乃为卿于晋国者是也荀子云养心莫善于诚盖亦与此孟子同其旨也)
曾晰 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
羊枣孰美注羊枣枣名也曾子以父嗜羊枣父没之后
惟念其亲不复食羊 (第 35b 页)
枣故身不忍食也公孙丑怪之故
问羊枣与脍炙孰美也孟子曰脍炙哉注言脍炙固美
也何比于羊枣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
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
同也名所独也注孟子言脍炙虽美人所同嗜独曾子
父嗜羊枣耳故曾子不忍食也譬如讳君父之名不讳
其姓姓与族同之名所独也故讳音义(晰音锡复扶又切炙之夜切)
疏(正义曰此章言曾参至孝思亲异心羊枣之感终身不尝孟子嘉之 曾晰 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
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者 (第 36a 页)
曾晰 曾子父也 (第 36a 页)
曾晰 为人专好羊枣羊枣枣名也 (第 36a 页)
曾晰 既没而曾子常思念其
亲而不忍食羊枣公孙丑怪之乃问孟子以谓脍炙与羊枣此二味孰为美孟子曰脍炙哉言脍炙固美 …… (第 36a 页)
而不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孟子又答
之曰脍炙虽美人所同好者也羊枣独 曾晰 好之故曾子所以思念之而不忍食也譬如讳君父之名不讳其 …… (第 36a 页)
○正义曰盖樲与枣一物也然而有二
名是樲小而枣大樲酸而枣甘耳云羊枣则羊枣之为大枣甘者矣其类则樲枣之属也 曾晰 者曾子父也案
史记弟子传 (第 36b 页)
曾蒧 音点字晰是也孔传云曾参父名点注上章称曰岂有非义而曾子言之者○正义曰此
谓公孙丑疑曾子为非义而乃不知脍 …… (第 36b 页)
不为不善时无中
道之人以狂狷次善者故思之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
矣注万章曰人行何如斯则可谓之狂也曰如琴张 曾
晰 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注孟子言人行如此三人 …… (第 37a 页)
者孔子谓之狂也琴张子张也子张之为人踸踔谲诡
论语曰师也辟故不能纯善而称狂也又善鼓琴号曰
琴张 曾晰 曾参父也牧皮行与二人同皆事孔子学者
也何以谓之狂也注万章问何以谓此人为狂曰其志
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 (第 37b 页)
中道之人故思念其次于中道者为狂狷者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万章又问孟子
曰人行当何如则斯可谓之狂矣曰琴张 曾晰 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孟子又答之曰如琴张 (第 40b 页)
曾晰 牧皮三
人者孔子谓为狂者也盖论语尝谓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琴张 (第 40b 页)
曾晰 牧皮三者皆学于孔子进取于道而
躐等者也是谓古之狂者也琴张曰君子不为利疚我 (第 40b 页)
曾晰 风乎舞雩咏而归是皆有志于学亦志于仕以为 …… (第 40b 页)
进取者也牧皮经传并无所见大抵皆学孔子而行有同于 曾晰 琴张二人耳此孟子所以皆谓之狂士何以
谓之狂也万章又问何以谓此三人为之狂士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 (第 41a 页)
卫人琴牢字张则此与左传所谓琴张者琴牢而已非所谓子张善鼓琴也赵注引为颛孙师亦未审何据而
琴张曰师张曰 曾晰 曾参之父盖言于前矣牧皮者未详注似真而非至孔子所恶也○正义曰案论语云恶
紫之夺朱恶郑声之乱雅乐恶利口之 …… (第 42b 页)
孟子注疏卷十四下
孟子注疏卷十四下考證
逃墨必归于杨章疏来者不拒○拒监本讹追今改正 曾晰 嗜羊枣章注羊枣枣名也疏是樲小而枣大○尔
雅羊枣郭注云实小而圆紫黑色俗呼为羊矢枣即
孟子之所言也据此则 (第 46a 页)
曾晰 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
羊枣孰美注羊枣枣名也曾子以父嗜羊枣父没之后
惟念其亲不复食羊 (第 35b 页)
枣故身不忍食也公孙丑怪之故
问羊枣与脍炙孰美也孟子曰脍炙哉注言脍炙固美
也何比于羊枣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
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
同也名所独也注孟子言脍炙虽美人所同嗜独曾子
父嗜羊枣耳故曾子不忍食也譬如讳君父之名不讳
其姓姓与族同之名所独也故讳音义(晰音锡复扶又切炙之夜切)
疏(正义曰此章言曾参至孝思亲异心羊枣之感终身不尝孟子嘉之 曾晰 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
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者 (第 36a 页)
曾晰 曾子父也 (第 36a 页)
曾晰 为人专好羊枣羊枣枣名也 (第 36a 页)
曾晰 既没而曾子常思念其
亲而不忍食羊枣公孙丑怪之乃问孟子以谓脍炙与羊枣此二味孰为美孟子曰脍炙哉言脍炙固美 …… (第 36a 页)
而不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孟子又答
之曰脍炙虽美人所同好者也羊枣独 曾晰 好之故曾子所以思念之而不忍食也譬如讳君父之名不讳其 …… (第 36a 页)
○正义曰盖樲与枣一物也然而有二
名是樲小而枣大樲酸而枣甘耳云羊枣则羊枣之为大枣甘者矣其类则樲枣之属也 曾晰 者曾子父也案
史记弟子传 (第 36b 页)
曾蒧 音点字晰是也孔传云曾参父名点注上章称曰岂有非义而曾子言之者○正义曰此
谓公孙丑疑曾子为非义而乃不知脍 …… (第 36b 页)
不为不善时无中
道之人以狂狷次善者故思之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
矣注万章曰人行何如斯则可谓之狂也曰如琴张 曾
晰 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注孟子言人行如此三人 …… (第 37a 页)
者孔子谓之狂也琴张子张也子张之为人踸踔谲诡
论语曰师也辟故不能纯善而称狂也又善鼓琴号曰
琴张 曾晰 曾参父也牧皮行与二人同皆事孔子学者
也何以谓之狂也注万章问何以谓此人为狂曰其志
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 (第 37b 页)
中道之人故思念其次于中道者为狂狷者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万章又问孟子
曰人行当何如则斯可谓之狂矣曰琴张 曾晰 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孟子又答之曰如琴张 (第 40b 页)
曾晰 牧皮三
人者孔子谓为狂者也盖论语尝谓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琴张 (第 40b 页)
曾晰 牧皮三者皆学于孔子进取于道而
躐等者也是谓古之狂者也琴张曰君子不为利疚我 (第 40b 页)
曾晰 风乎舞雩咏而归是皆有志于学亦志于仕以为 …… (第 40b 页)
进取者也牧皮经传并无所见大抵皆学孔子而行有同于 曾晰 琴张二人耳此孟子所以皆谓之狂士何以
谓之狂也万章又问何以谓此三人为之狂士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 (第 41a 页)
卫人琴牢字张则此与左传所谓琴张者琴牢而已非所谓子张善鼓琴也赵注引为颛孙师亦未审何据而
琴张曰师张曰 曾晰 曾参之父盖言于前矣牧皮者未详注似真而非至孔子所恶也○正义曰案论语云恶
紫之夺朱恶郑声之乱雅乐恶利口之 …… (第 42b 页)
孟子注疏卷十四下
孟子注疏卷十四下考證
逃墨必归于杨章疏来者不拒○拒监本讹追今改正 曾晰 嗜羊枣章注羊枣枣名也疏是樲小而枣大○尔
雅羊枣郭注云实小而圆紫黑色俗呼为羊矢枣即
孟子之所言也据此则 (第 46a 页)
以为达如庄周者友死临尸而歌自以为礼如子皮
琴张者卿大夫死倚其门而歌自以为狂如 曾蒧 者
要未有若原壤之母死登木而歌者也然夫子佯为
不闻未遽绝之者夫子与原壤为故人知其猖狂无
礼久矣 (第 13b 页)
琴张者卿大夫死倚其门而歌自以为狂如 曾蒧 者
要未有若原壤之母死登木而歌者也然夫子佯为
不闻未遽绝之者夫子与原壤为故人知其猖狂无
礼久矣 (第 13b 页)
蕳毛氏曰蕳兰也陆玑曰其茎似药草泽兰但广而长
节节中赤高四五尺汉诸池苑及许昌宫中皆种之可
著粉中藏衣著书中辟白鱼盖今之兰草都梁香也陆
氏所说皆是惟引以解左传楚辞之兰为非矣兰草大
都似泽兰其泽兰叶尖微有毛不光润方茎紫节八月
花白人多种于庭池此兰生泽畔叶光润其阴小紫所
以一名都梁者盛洪之荆州记曰都梁县有山山下有
水清浅其中生兰草因名都梁因山为号其物可杀虫
毒除不祥故郑人方春之月于溱洧之上士女相与秉
蕳而韨除因以淫泆韩诗云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
续魄韨除氛秽又周礼女巫岁时韨除舋浴郑氏云今
三月上已水上之类舋浴以香药薰草沐浴然则用蕳
可知矣 曾晰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春浴沂水则与溱洧事
类盖人情所乐圣贤同之但 (第 5a 页)
节节中赤高四五尺汉诸池苑及许昌宫中皆种之可
著粉中藏衣著书中辟白鱼盖今之兰草都梁香也陆
氏所说皆是惟引以解左传楚辞之兰为非矣兰草大
都似泽兰其泽兰叶尖微有毛不光润方茎紫节八月
花白人多种于庭池此兰生泽畔叶光润其阴小紫所
以一名都梁者盛洪之荆州记曰都梁县有山山下有
水清浅其中生兰草因名都梁因山为号其物可杀虫
毒除不祥故郑人方春之月于溱洧之上士女相与秉
蕳而韨除因以淫泆韩诗云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
续魄韨除氛秽又周礼女巫岁时韨除舋浴郑氏云今
三月上已水上之类舋浴以香药薰草沐浴然则用蕳
可知矣 曾晰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春浴沂水则与溱洧事
类盖人情所乐圣贤同之但 (第 5a 页)
养心莫善于寡欲此言寡欲为养心之要也然人固
有天资寡欲者多欲者其为人寡欲则不存焉者寡
多欲则存焉者寡以是知养心莫善于寡欲也存者
谓其心之不外也盖心有所向则为欲多欲则百虑
纷纭其心外驰尚何所存乎寡欲则思虑澹血气平
其心虚以宁而不存者寡矣虽然天资寡欲之人其
不存焉者固寡然不知存其存则亦莫之能充也若
学者以寡欲为要则当存养扩充由寡欲以至于无
欲则其清明高远者为无穷矣
曾晰 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
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 …… (第 82a 页)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进取
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
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
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 曾晰 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嘐嘐远大之意)曰古之人古之
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 …… (第 83b 页)
圣人取狂獧而恶乡原狂獧虽于道未中然学乎圣
门者也乡原自谓得乎中庸然似是而非者也学者
虽未中乎道然学乎圣门则可以裁约而使趋于中
也若夫自谓得乎中庸则难以告语似是而非则易
以惑人此所以恶夫乡原也道以中为贵然中道而
立为难故非极高明则不能以道中庸孔子固欲中
道者而与之惟其难得故思夫狂獧之士狂者所知
进于高远獧者所守执之坚介故曰狂者进取獧者
有所不为狂者之志大矣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以古之圣贤为慕者以其知足以及之也至于考其
所行则有未能掩其言者以其言之高行有所未能
践故尔琴张或以为子张或曰非也牧皮之事无所
考惟 曾晰 咏而归之语载于鲁论甚详玩味此一段 (第 85a 页)
有天资寡欲者多欲者其为人寡欲则不存焉者寡
多欲则存焉者寡以是知养心莫善于寡欲也存者
谓其心之不外也盖心有所向则为欲多欲则百虑
纷纭其心外驰尚何所存乎寡欲则思虑澹血气平
其心虚以宁而不存者寡矣虽然天资寡欲之人其
不存焉者固寡然不知存其存则亦莫之能充也若
学者以寡欲为要则当存养扩充由寡欲以至于无
欲则其清明高远者为无穷矣
曾晰 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
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 …… (第 82a 页)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进取
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
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
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 曾晰 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嘐嘐远大之意)曰古之人古之
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 …… (第 83b 页)
圣人取狂獧而恶乡原狂獧虽于道未中然学乎圣
门者也乡原自谓得乎中庸然似是而非者也学者
虽未中乎道然学乎圣门则可以裁约而使趋于中
也若夫自谓得乎中庸则难以告语似是而非则易
以惑人此所以恶夫乡原也道以中为贵然中道而
立为难故非极高明则不能以道中庸孔子固欲中
道者而与之惟其难得故思夫狂獧之士狂者所知
进于高远獧者所守执之坚介故曰狂者进取獧者
有所不为狂者之志大矣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以古之圣贤为慕者以其知足以及之也至于考其
所行则有未能掩其言者以其言之高行有所未能
践故尔琴张或以为子张或曰非也牧皮之事无所
考惟 曾晰 咏而归之语载于鲁论甚详玩味此一段 (第 85a 页)
治民事神皆所以为学未尝不是然未学而凭治民
事神以为学在是者则又失之矣殊非子路本意亦非
子羔本色 陈氏曰上古无书可读天纵首出之人学
天地而已后世圣贤撰述既多行事在书中心术亦在
书中学不过欲如圣贤之行事心术耳故读书居学之
半
子路 曾晰 章
夫子志在用世故于四子侍坐以知尔问三子所言皆
用世也点之所对却非所问之旨夫子何以喟然与之
盖 (第 10a 页)
事神以为学在是者则又失之矣殊非子路本意亦非
子羔本色 陈氏曰上古无书可读天纵首出之人学
天地而已后世圣贤撰述既多行事在书中心术亦在
书中学不过欲如圣贤之行事心术耳故读书居学之
半
子路 曾晰 章
夫子志在用世故于四子侍坐以知尔问三子所言皆
用世也点之所对却非所问之旨夫子何以喟然与之
盖 (第 10a 页)
欲为心所生本不能绝故只曰寡心为欲所害虑其或
亡故计其存心做得主是存心做不得主是不存除寡
欲别无存心之法或云古之善寡欲者非有欲之后而
务去之防于未然不复萌动焉耳欲字所指甚广凡有
以引其心者皆是 周子曰养心不止于寡而存耳盖
寡之又寡以至于无则诚立明通 问周子之言朱子
曰语其所至则固然矣然未有不由寡欲而能至于无
者语其所至而不由其序则无自而进由其序而不要
其至则或恐其安于小成也周子之说于此为有相发
之功 冯少墟曰寡字是用功如欲寡其过而未能之
寡不是在分数多寡上说寡之又寡以至于无故周子
云无欲无欲之说正解孟子寡字之意
曾晰 嗜羊章
嗜之所同即姓也嗜之所独即名也独而后境切此可
以信事理独而后感生此可以信人情总之不忍食只 (第 31b 页)
亡故计其存心做得主是存心做不得主是不存除寡
欲别无存心之法或云古之善寡欲者非有欲之后而
务去之防于未然不复萌动焉耳欲字所指甚广凡有
以引其心者皆是 周子曰养心不止于寡而存耳盖
寡之又寡以至于无则诚立明通 问周子之言朱子
曰语其所至则固然矣然未有不由寡欲而能至于无
者语其所至而不由其序则无自而进由其序而不要
其至则或恐其安于小成也周子之说于此为有相发
之功 冯少墟曰寡字是用功如欲寡其过而未能之
寡不是在分数多寡上说寡之又寡以至于无故周子
云无欲无欲之说正解孟子寡字之意
曾晰 嗜羊章
嗜之所同即姓也嗜之所独即名也独而后境切此可
以信事理独而后感生此可以信人情总之不忍食只 (第 31b 页)
以憎恶夫佞者祇为
口才捷给文过饰非故也今子路以口给应遂己非而不知穷已是故致人恶夫佞者也)
子路 曾晰 注孔曰晰曾参父名点冉有公西华侍坐子
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注孔曰言我问女女无
以我长故难对居则曰不 …… (第 15a 页)
人浴乎沂水之上风凉于舞雩之下歌咏先王之道
而归夫子之门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注周曰善点
独知时三子者出 曾晰 后 (第 16b 页)
曾晰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
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注包曰为国以礼礼贵 …… (第 16b 页)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注孔曰赤谦言小相耳谁能
为大相音义(晰星历反史记云 曾蒧 字晰坐才卧反又如字长丁丈反毋音无以郑本作已难乃
旦反治直吏反三悉荐反乘绳證反饥音机郑本作饥同馑其靳反 …… (第 17a 页)
如会同非非诸侯而何一本作非诸
侯如之何)疏(正义曰此章孔子乘閒四弟子侍坐因使各言其志以观其器能也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 …… (第 17a 页)
能之愿学为焉宗庙祭祀之事
如有诸侯会同及诸侯衣玄端冠章甫日视朝之时已愿为其小相君之礼焉点尔何如者又问 曾晰 也鼓瑟
希者时 (第 18a 页)
曾晰 方鼓瑟承师之问思所以对故音希也铿尔舍瑟而作者作起也舍置也铿投瑟声也思得其对
故置瑟起对投置其瑟而声铿 …… (第 18a 页)
子者之撰者撰具也未敢言其志先对此辞言已之所志异
乎三子者所陈为政之具也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者孔子见 曾晰 持谦难其对故以此言诱之曰于义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欲令任其所志而言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 (第 18a 页)
也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者喟然叹之貌夫子闻其乐道故喟然而叹曰吾与点之志善其独知时而不求为政也三子者出 曾晰 后者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子先出 (第 18b 页)
曾晰 后犹侍坐于夫子也 (第 18b 页)
曾晰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者 (第 18b 页)
曾晰 在后问于夫子曰
夫三子者适各言其志其言是非何如也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者言三子亦各言其所志而己无他别是 (第 18b 页)
非也曰夫子何哂由也者 曾晰 又问夫子曰既三子各言其志何独笑仲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
之者此夫子为说哂之意言为国以礼礼贵谦让 …… (第 18b 页)
言公西华之才堪为大相今赤谦言小相耳若赤也为之小相更谁能为大相注孔曰晰曾参父名点
○正义曰史记弟子传曰 曾蒧 音点字晰是也注方义方○正义曰义宜也方道也言能教之使知合宜之道
也左传曰爱子教之以义方注郑曰至之礼○正 …… (第 19a 页)
风凉于舞雩之下也注周曰善点独知时○正义曰仲尼祖述
尧舜宪章文武生值乱时而君不用三子不能相时志在为政唯 曾晰 独能知时志在澡身浴德咏怀乐道故
夫子与之也) …… (第 20a 页)
闵子侍侧章子乐○(臣宗楷)按汉书班固幽通赋注作
子曰或当时古本如是辅广深然其说似于义较长
子路 曾晰 章异乎三子者之撰疏所陈为政之具也○
纂疏辅广曰犹言三子所具陈者此说较显
愿为小相焉注谓相君之礼 (第 21a 页)
口才捷给文过饰非故也今子路以口给应遂己非而不知穷已是故致人恶夫佞者也)
子路 曾晰 注孔曰晰曾参父名点冉有公西华侍坐子
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注孔曰言我问女女无
以我长故难对居则曰不 …… (第 15a 页)
人浴乎沂水之上风凉于舞雩之下歌咏先王之道
而归夫子之门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注周曰善点
独知时三子者出 曾晰 后 (第 16b 页)
曾晰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
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注包曰为国以礼礼贵 …… (第 16b 页)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注孔曰赤谦言小相耳谁能
为大相音义(晰星历反史记云 曾蒧 字晰坐才卧反又如字长丁丈反毋音无以郑本作已难乃
旦反治直吏反三悉荐反乘绳證反饥音机郑本作饥同馑其靳反 …… (第 17a 页)
如会同非非诸侯而何一本作非诸
侯如之何)疏(正义曰此章孔子乘閒四弟子侍坐因使各言其志以观其器能也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 …… (第 17a 页)
能之愿学为焉宗庙祭祀之事
如有诸侯会同及诸侯衣玄端冠章甫日视朝之时已愿为其小相君之礼焉点尔何如者又问 曾晰 也鼓瑟
希者时 (第 18a 页)
曾晰 方鼓瑟承师之问思所以对故音希也铿尔舍瑟而作者作起也舍置也铿投瑟声也思得其对
故置瑟起对投置其瑟而声铿 …… (第 18a 页)
子者之撰者撰具也未敢言其志先对此辞言已之所志异
乎三子者所陈为政之具也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者孔子见 曾晰 持谦难其对故以此言诱之曰于义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欲令任其所志而言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 (第 18a 页)
也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者喟然叹之貌夫子闻其乐道故喟然而叹曰吾与点之志善其独知时而不求为政也三子者出 曾晰 后者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子先出 (第 18b 页)
曾晰 后犹侍坐于夫子也 (第 18b 页)
曾晰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者 (第 18b 页)
曾晰 在后问于夫子曰
夫三子者适各言其志其言是非何如也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者言三子亦各言其所志而己无他别是 (第 18b 页)
非也曰夫子何哂由也者 曾晰 又问夫子曰既三子各言其志何独笑仲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
之者此夫子为说哂之意言为国以礼礼贵谦让 …… (第 18b 页)
言公西华之才堪为大相今赤谦言小相耳若赤也为之小相更谁能为大相注孔曰晰曾参父名点
○正义曰史记弟子传曰 曾蒧 音点字晰是也注方义方○正义曰义宜也方道也言能教之使知合宜之道
也左传曰爱子教之以义方注郑曰至之礼○正 …… (第 19a 页)
风凉于舞雩之下也注周曰善点独知时○正义曰仲尼祖述
尧舜宪章文武生值乱时而君不用三子不能相时志在为政唯 曾晰 独能知时志在澡身浴德咏怀乐道故
夫子与之也) …… (第 20a 页)
闵子侍侧章子乐○(臣宗楷)按汉书班固幽通赋注作
子曰或当时古本如是辅广深然其说似于义较长
子路 曾晰 章异乎三子者之撰疏所陈为政之具也○
纂疏辅广曰犹言三子所具陈者此说较显
愿为小相焉注谓相君之礼 (第 21a 页)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
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
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 (第 27b 页)
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
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
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
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
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
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 曾晰 (第 28b 页)
曾晰 曰夫
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
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
也与安 …… (第 28b 页)
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
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
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
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
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中庸十七章)
右即其效验而赞美之
愚谓得其位禄名寿是验诸天瞽瞍底豫而天下
化是验诸人
曾子养 曾晰 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馀必曰有 (第 49b 页)
曾晰 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馀
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
谓养志也事亲若曾 (第 49b 页)
子者可也(离娄上) 曾晰 嗜羊枣而
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 (第 49b 页)
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
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
名所独也(尽心下)
右据其事实而追论之
愚闻之先君子曰曾子之孝见于论孟者凡三章
养 曾晰 见其顺亲志启手足见其重遗体养志是
生能致其养不食羊枣是没能尽其思
孝哉闵子骞人不閒于其父母昆弟 (第 50a 页)
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
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 (第 27b 页)
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
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
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
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
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
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 曾晰 (第 28b 页)
曾晰 曰夫
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
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
也与安 …… (第 28b 页)
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
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
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
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
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中庸十七章)
右即其效验而赞美之
愚谓得其位禄名寿是验诸天瞽瞍底豫而天下
化是验诸人
曾子养 曾晰 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馀必曰有 (第 49b 页)
曾晰 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馀
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
谓养志也事亲若曾 (第 49b 页)
子者可也(离娄上) 曾晰 嗜羊枣而
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 (第 49b 页)
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
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
名所独也(尽心下)
右据其事实而追论之
愚闻之先君子曰曾子之孝见于论孟者凡三章
养 曾晰 见其顺亲志启手足见其重遗体养志是
生能致其养不食羊枣是没能尽其思
孝哉闵子骞人不閒于其父母昆弟 (第 50a 页)
馀如不违如愚是颜子之气象堂堂乎张也是子
张之气象与此类同皆气象见于容貌之间者也
又案颜渊季路侍一章见二子之气象见于言
辞之间者如此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
见四子气象见于言辞之间者如此然浴沂咏归
有高明广大之气象朋友共敝有勇知方有敦厚 …… (第 35b 页)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枉者进取狷者有所不
为也(子路)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
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
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
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 曾晰 牧皮者孔子之
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
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 (第 53a 页)
张之气象与此类同皆气象见于容貌之间者也
又案颜渊季路侍一章见二子之气象见于言
辞之间者如此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
见四子气象见于言辞之间者如此然浴沂咏归
有高明广大之气象朋友共敝有勇知方有敦厚 …… (第 35b 页)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枉者进取狷者有所不
为也(子路)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
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
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
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 曾晰 牧皮者孔子之
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
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 (第 53a 页)
不至者矣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
养不敬何以别乎(养去声别彼列反)
问安视膳都是养边事敬则真心之自致于养者非
严威俨恪之谓也如曾元之养曾子只是养曾子之
养 曾晰 便是敬非真谓猥亵之养自同于犬马而以
礼貌周旋之为敬也或曰爱与敬有差别何得以爱
为敬曰冬温夏清昏定 (第 15b 页)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
养不敬何以别乎(养去声别彼列反)
问安视膳都是养边事敬则真心之自致于养者非
严威俨恪之谓也如曾元之养曾子只是养曾子之
养 曾晰 便是敬非真谓猥亵之养自同于犬马而以
礼貌周旋之为敬也或曰爱与敬有差别何得以爱
为敬曰冬温夏清昏定 (第 15b 页)
民人社稷之施亦学之实也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乎
夫子终有难显斥子路者故但辟之为佞口谓其口
给以求伸其言近理终暗于大道也
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上声)乎尔
母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
率尔而对曰千乘 (第 16a 页)
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
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
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
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
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去声)春者春服
既成冠(去声)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 曾晰 后 (第 16b 页)
曾晰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
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
非邦也与(平 (第 16b 页)
夫子终有难显斥子路者故但辟之为佞口谓其口
给以求伸其言近理终暗于大道也
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上声)乎尔
母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
率尔而对曰千乘 (第 16a 页)
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
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
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
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
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去声)春者春服
既成冠(去声)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 曾晰 后 (第 16b 页)
曾晰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
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
非邦也与(平 (第 16b 页)
白枣(子白/乃熟)樲酸枣(树小实酢孟子曰养其樲棘案此/即今之酸枣邶风吹彼棘心魏风)
(园有棘即/此是也)遵羊枣(实小而圆紫黑俗呼之为羊/矢枣孟子曰 曾晰 嗜羊枣)洗大
枣(出河东猗氏/县大如鸡卵)蹶泄苦枣(子味/苦)晢无实枣(不著/子者)还味
稔枣( (第 6a 页)
(园有棘即/此是也)遵羊枣(实小而圆紫黑俗呼之为羊/矢枣孟子曰 曾晰 嗜羊枣)洗大
枣(出河东猗氏/县大如鸡卵)蹶泄苦枣(子味/苦)晢无实枣(不著/子者)还味
稔枣( (第 6a 页)
真能寡欲存其本心久而不失则亦诚立而实体安固明通而实用流行不可以不勉也)○ 曾晰
嗜
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羊枣实小黑而圆又谓之羊矢枣曾子以父嗜之父没之
后食必思亲故不忍食也)公孙丑 …… (第 19b 页)
公冶长篇曰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万章问)曰如琴张 曾晰 牧皮者孔
子之所谓狂矣(琴张名牢字子张子桑户死琴张临其丧而歌事见庄子虽未必尽然要必有
近似者 (第 20a 页)
曾晰 见前篇季武子 (第 20a 页)
曾晰 倚其门而歌事见檀弓又言志异乎三子者之撰事见论语牧皮未详) …… (第 20a 页)
行去声○嘐嘐志大言大也重言古之人见其
动辄称之不一称而已也夷平也掩覆也言平考其行而不能覆其言也程子曰 曾晰 言志而夫子与之盖与
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
屑不洁之士 (第 20b 页)
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羊枣实小黑而圆又谓之羊矢枣曾子以父嗜之父没之
后食必思亲故不忍食也)公孙丑 …… (第 19b 页)
公冶长篇曰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万章问)曰如琴张 曾晰 牧皮者孔
子之所谓狂矣(琴张名牢字子张子桑户死琴张临其丧而歌事见庄子虽未必尽然要必有
近似者 (第 20a 页)
曾晰 见前篇季武子 (第 20a 页)
曾晰 倚其门而歌事见檀弓又言志异乎三子者之撰事见论语牧皮未详) …… (第 20a 页)
行去声○嘐嘐志大言大也重言古之人见其
动辄称之不一称而已也夷平也掩覆也言平考其行而不能覆其言也程子曰 曾晰 言志而夫子与之盖与
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
屑不洁之士 (第 2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