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春秋類
小學類
四書類
易類
經解類
書類
詩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五經總義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傳記類
史評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太玄部
弟之礼不废使南北无二制天下无异礼亦可以见
我朝明道统得礼之中足以垂世无穷矣
邱氏浚曰案熊禾谓宜别设一室以齐国公叔梁纥
居中南面颜路 曾晰 孔鲤孟孙氏侑食西向春秋二
祀当先圣酌献之时以齿德之尊者为分献官行礼
于齐国公之前其配位亦如此如此 (第 27a 页)
我朝明道统得礼之中足以垂世无穷矣
邱氏浚曰案熊禾谓宜别设一室以齐国公叔梁纥
居中南面颜路 曾晰 孔鲤孟孙氏侑食西向春秋二
祀当先圣酌献之时以齿德之尊者为分献官行礼
于齐国公之前其配位亦如此如此 (第 27a 页)
侍郎谢铎言学校之设皆所以明人伦也颜曾思三
子配享堂上而其父则皆列祀庑下冠履倒置有是
理哉为今之计莫若于阙里立庙祀叔梁纥以颜路
曾晰 孔鲤诸贤配享如先儒熊去非之论庶几各全
其尊而神灵安妥也吴澄亲为有宋之遗臣腼颜食 …… (第 37a 页)
阙里志嘉靖元年世宗豋极驾幸太学
世宗本纪嘉靖九年六月癸亥立曲阜孔颜孟三氏学
冬十一月辛丑更正孔庙祀典定孔子谥号曰至圣先
师孔子
礼志嘉靖九年大学士张璁言先师祀典有当更正者
叔梁纥乃孔子之父颜路 曾晰 孔鲤乃颜曾子思之父
三子配享庙庭纥及诸父从祀两庑原圣贤之心岂安
请于大成殿后别立室祀叔梁纥而颜路 (第 38a 页)
曾晰 孔鲤配
之帝以为然因言圣人尊天与尊亲同今笾豆十二牲
用犊全用祀天仪亦非正礼其谥号章服悉宜改正璁 …… (第 38a 页)
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何
其不幸身邅之哉夫既以王者之名而横加于孔子故
使颜回曾参孔伋以子而并配于堂上颜路 曾晰 孔鲤 (第 44a 页)
子配享堂上而其父则皆列祀庑下冠履倒置有是
理哉为今之计莫若于阙里立庙祀叔梁纥以颜路
曾晰 孔鲤诸贤配享如先儒熊去非之论庶几各全
其尊而神灵安妥也吴澄亲为有宋之遗臣腼颜食 …… (第 37a 页)
阙里志嘉靖元年世宗豋极驾幸太学
世宗本纪嘉靖九年六月癸亥立曲阜孔颜孟三氏学
冬十一月辛丑更正孔庙祀典定孔子谥号曰至圣先
师孔子
礼志嘉靖九年大学士张璁言先师祀典有当更正者
叔梁纥乃孔子之父颜路 曾晰 孔鲤乃颜曾子思之父
三子配享庙庭纥及诸父从祀两庑原圣贤之心岂安
请于大成殿后别立室祀叔梁纥而颜路 (第 38a 页)
曾晰 孔鲤配
之帝以为然因言圣人尊天与尊亲同今笾豆十二牲
用犊全用祀天仪亦非正礼其谥号章服悉宜改正璁 …… (第 38a 页)
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何
其不幸身邅之哉夫既以王者之名而横加于孔子故
使颜回曾参孔伋以子而并配于堂上颜路 曾晰 孔鲤 (第 44a 页)
徵病行而招死凡此非智者也君子之所不吊者不
特此而已宗鲁贼于孟絷及其死也琴张不敢吊季
子专政于鲁及其死也 曾晰 倚门而歌君子之行无
他要在生不为人之所不敬死不为人之所不吊而
已
严陵方氏曰战阵无勇非孝也其有 (第 19b 页)
特此而已宗鲁贼于孟絷及其死也琴张不敢吊季
子专政于鲁及其死也 曾晰 倚门而歌君子之行无
他要在生不为人之所不敬死不为人之所不吊而
已
严陵方氏曰战阵无勇非孝也其有 (第 19b 页)
尊之爵养达尊之年其意犹不敢亵为之故一献而
百拜民之见者以为至恭也莫不加肃焉故莫善于
飨夫养义者贵其养志也若曾子之养 曾晰 者也而
食者无百拜之恭无一献之节此所谓养口体也若
曾元之养曾子者也民之见者可以慢易也故曰莫
不 (第 7b 页)
百拜民之见者以为至恭也莫不加肃焉故莫善于
飨夫养义者贵其养志也若曾子之养 曾晰 者也而
食者无百拜之恭无一献之节此所谓养口体也若
曾元之养曾子者也民之见者可以慢易也故曰莫
不 (第 7b 页)
能为君子何以处之亦曰忠养之而已夫忠所以不
欺其亲也养之以物止足以养其口体养之以忠则
足以养其志矣昔曾子养 曾晰 曾元养曾子其有酒
肉也未始不同及其问有馀曾子则曰有曾元则曰
亡故孟子以曾子为能养志以曾元为养口体 (第 14b 页)
欺其亲也养之以物止足以养其口体养之以忠则
足以养其志矣昔曾子养 曾晰 曾元养曾子其有酒
肉也未始不同及其问有馀曾子则曰有曾元则曰
亡故孟子以曾子为能养志以曾元为养口体 (第 14b 页)
不止故知以人帝配之大皞五帝配灵威仰五帝
案五帝当从苍赤黄白黑五帝为正郑注灵威仰等
名目从礼纬殊不经 又案汉雩坛在龟山沂水之
上盖即 曾晰 所谓风乎舞雩者马氏通考以为汉人
举事多即前代旧祀之地是汉乃因鲁雩坛旧址为
之与所谓南郊之旁异矣然 (第 34b 页)
案五帝当从苍赤黄白黑五帝为正郑注灵威仰等
名目从礼纬殊不经 又案汉雩坛在龟山沂水之
上盖即 曾晰 所谓风乎舞雩者马氏通考以为汉人
举事多即前代旧祀之地是汉乃因鲁雩坛旧址为
之与所谓南郊之旁异矣然 (第 34b 页)
当先顾望坐中或有胜已者宜前而已不得率尔先/对先对非礼也注正义曰此證问多人而不顾望对者)
(论语云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于孔子孔子问四人/各言其志而子路率尔先对云愿治千乘之国而孔子)
(哂之云为国以礼其/言不 (第 9a 页)
(论语云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于孔子孔子问四人/各言其志而子路率尔先对云愿治千乘之国而孔子)
(哂之云为国以礼其/言不 (第 9a 页)
夫歌咏所以养其性情舞蹈所以养其血脉故曰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孔门礼乐之教自兴于诗始
论语曰取瑟而歌又曰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其非
病非哭之日盖无日不弦不歌由是而观则知弦
歌乃素日常事所谓不可斯须去身信矣至若子
游子路 曾晰 之徒皆以弦咏相尚伯鱼未学周南
召南则以面墙之喻规之其谆谆诱以诗乐而无 (第 2a 页)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孔门礼乐之教自兴于诗始
论语曰取瑟而歌又曰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其非
病非哭之日盖无日不弦不歌由是而观则知弦
歌乃素日常事所谓不可斯须去身信矣至若子
游子路 曾晰 之徒皆以弦咏相尚伯鱼未学周南
召南则以面墙之喻规之其谆谆诱以诗乐而无 (第 2a 页)
都昌也
沂
地理志云出泰山盖县南至下邳入泗过郡五行六
百里按沂出沂州沂水县沂山即东泰山也在县北
百馀里 曾晰 舞雩之郊其水西南流至淮阳军下邳
县分为二一从县城北西南入泗一从城东曲过县
南号小沂水亦入泗
沂( (第 21a 页)
沂
地理志云出泰山盖县南至下邳入泗过郡五行六
百里按沂出沂州沂水县沂山即东泰山也在县北
百馀里 曾晰 舞雩之郊其水西南流至淮阳军下邳
县分为二一从县城北西南入泗一从城东曲过县
南号小沂水亦入泗
沂( (第 21a 页)
子既得其养又好其辨所以慎天则也
凡其死生鲜薧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
世子之膳羞注荐亦进也备品物曰荐致滋味乃为羞
王言荐者味以不亵为尊郑司农云鲜生肉薧乾肉
共祭祀之好羞注谓四时所为膳食若荆州之䱹鱼青
州之蟹胥虽非常物进之孝也
蟹胥蟹酱也○王氏曰好羞若文王之菖蒲 曾晰 羊
枣之类生平所好者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方其祭
祀内则尽志外则备物故斋则思其所嗜祭则羞其
所好可 (第 42b 页)
凡其死生鲜薧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
世子之膳羞注荐亦进也备品物曰荐致滋味乃为羞
王言荐者味以不亵为尊郑司农云鲜生肉薧乾肉
共祭祀之好羞注谓四时所为膳食若荆州之䱹鱼青
州之蟹胥虽非常物进之孝也
蟹胥蟹酱也○王氏曰好羞若文王之菖蒲 曾晰 羊
枣之类生平所好者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方其祭
祀内则尽志外则备物故斋则思其所嗜祭则羞其
所好可 (第 42b 页)
乡天觊/天哀而雨之明非舞雩之人司农兼引尪者挟句连引)
(之其实非舞者若四月正雩非直有男巫女巫按论语 曾晰 云春服既成童子六七人冠者五六人兼有此等)
(故舞师云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舞师/谓野人能舞者明知兼有童 (第 11b 页)
(之其实非舞者若四月正雩非直有男巫女巫按论语 曾晰 云春服既成童子六七人冠者五六人兼有此等)
(故舞师云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舞师/谓野人能舞者明知兼有童 (第 11b 页)
气者也颜子则循其性分者也夫子则浑然天理者也子路
所以亚于浴沂者以其胸次洒落非势利所得而拘使无所滞碍即 曾晰 之所至矣圣人固不可企及颜
子地位亦高诚能先于货利之间思子路之勇决而袪其吝啬之心则于求仁之方亦庶几矣未 (第 33a 页)
所以亚于浴沂者以其胸次洒落非势利所得而拘使无所滞碍即 曾晰 之所至矣圣人固不可企及颜
子地位亦高诚能先于货利之间思子路之勇决而袪其吝啬之心则于求仁之方亦庶几矣未 (第 33a 页)
矣况又责
之中材之人乎然子路本意未必及此但因夫子之言而托此以自解耳故夫子以为佞而恶之)
○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坐(坐才卧反)
晰曾参父名点 …… (第 24a 页)
孰非天理之当然哉 曾晰 之学有见乎此故问未及之也则不当思而不思天理也其及之也则当思而
后思天理也其快于心也则不得不作而对天理 …… (第 28a 页)
所答者吾身日用之常天理也春之莫服之成可乐之日也童子冠者之相从浴
沂风咏之得所可乐之事也可乐而乐天理也 曾晰 之心举无一尘之为累但见天理之流行人之所以
为学者亦不过存此心之天理而已今吾心之天理流行发用如此此志之 …… (第 28a 页)
行则随事随处自然充足优裕不待勉
强着力自无纤豪欠阙处然唯圣人心与理一然后能体用兼备不待强勉自然而然若 曾晰 则以天资
之高而于此有见焉耳固未能如圣人之为也故集注着有以见夫四字于其首便自断置得 (第 28b 页)
曾晰 所学
之分量分晓与后面程子所谓曾点狂者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之说相应 (第 28b 页)
曾晰 之学唯
有见乎此故其侍坐之时心平气和照顾得到遂能于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胡氏曰天理所在未尝不
流行于日用 …… (第 28b 页)
言其乐若止于一身然以其心论之则固蔼然天地生万物之心圣人对时育物之事也夫又安有物我
内外之閒哉○辅氏曰 曾晰 所居之地不过只做得此等事而浴沂咏归数语亦其平时日用之常夫即
其所居之位则无出位之思乐其日用之常则无作 (第 29a 页)
意之为只此两句便又见得 曾晰 不愿乎其外无入
而不自得之意不过与诸朋友徜徉自适初不见其有三子之志而其胸次悠然自适直与天地万物上 …… (第 29a 页)
者是也点操得柄把据着源头诸子则从支流上做功夫
诸子底小他底大○辅氏曰不言其德之有异而言其气象之不侔者 曾晰 之学但有以知之而已固未
能有以得之故也夫三子之言志固皆实事使各极其才力而为之亦非常人所及但以 (第 30a 页)
曾晰 见处观之
终是有所待于外而乐于见其能又其才各有所偏能于此者或不能于彼若 (第 30a 页)
曾晰 之志则大以成大小
以成小随物赋形无所不利此夫子所以叹息而深许之)而门人记其本末独加
详焉盖亦有以识此 (第 30a 页)
矣
三子者出 曾晰 (第 30a 页)
曾晰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 …… (第 30a 页)
曾点以冉求亦欲为国而不见哂故微问之而夫子
之答无贬词盖亦许之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此亦 曾晰 问而夫子答也孰能为之大言无能出其
右者亦许之之词○程子曰古之学者优柔厌饫有
先后之序如子路冉有公西华 …… (第 31a 页)
言随所
寓而乐自其敛于一己者言也使万物莫不遂其性者言物皆得其乐自散于物者言也此圣贤之分也
然必有得于 曾晰 之乐然后可以进于圣人之乐固不可凌节躐等而进也)又曰曾点漆
雕开已见大意(语录曰他只是见得这大纲意思于 (第 33a 页)
之中材之人乎然子路本意未必及此但因夫子之言而托此以自解耳故夫子以为佞而恶之)
○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坐(坐才卧反)
晰曾参父名点 …… (第 24a 页)
孰非天理之当然哉 曾晰 之学有见乎此故问未及之也则不当思而不思天理也其及之也则当思而
后思天理也其快于心也则不得不作而对天理 …… (第 28a 页)
所答者吾身日用之常天理也春之莫服之成可乐之日也童子冠者之相从浴
沂风咏之得所可乐之事也可乐而乐天理也 曾晰 之心举无一尘之为累但见天理之流行人之所以
为学者亦不过存此心之天理而已今吾心之天理流行发用如此此志之 …… (第 28a 页)
行则随事随处自然充足优裕不待勉
强着力自无纤豪欠阙处然唯圣人心与理一然后能体用兼备不待强勉自然而然若 曾晰 则以天资
之高而于此有见焉耳固未能如圣人之为也故集注着有以见夫四字于其首便自断置得 (第 28b 页)
曾晰 所学
之分量分晓与后面程子所谓曾点狂者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之说相应 (第 28b 页)
曾晰 之学唯
有见乎此故其侍坐之时心平气和照顾得到遂能于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胡氏曰天理所在未尝不
流行于日用 …… (第 28b 页)
言其乐若止于一身然以其心论之则固蔼然天地生万物之心圣人对时育物之事也夫又安有物我
内外之閒哉○辅氏曰 曾晰 所居之地不过只做得此等事而浴沂咏归数语亦其平时日用之常夫即
其所居之位则无出位之思乐其日用之常则无作 (第 29a 页)
意之为只此两句便又见得 曾晰 不愿乎其外无入
而不自得之意不过与诸朋友徜徉自适初不见其有三子之志而其胸次悠然自适直与天地万物上 …… (第 29a 页)
者是也点操得柄把据着源头诸子则从支流上做功夫
诸子底小他底大○辅氏曰不言其德之有异而言其气象之不侔者 曾晰 之学但有以知之而已固未
能有以得之故也夫三子之言志固皆实事使各极其才力而为之亦非常人所及但以 (第 30a 页)
曾晰 见处观之
终是有所待于外而乐于见其能又其才各有所偏能于此者或不能于彼若 (第 30a 页)
曾晰 之志则大以成大小
以成小随物赋形无所不利此夫子所以叹息而深许之)而门人记其本末独加
详焉盖亦有以识此 (第 30a 页)
矣
三子者出 曾晰 (第 30a 页)
曾晰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 …… (第 30a 页)
曾点以冉求亦欲为国而不见哂故微问之而夫子
之答无贬词盖亦许之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此亦 曾晰 问而夫子答也孰能为之大言无能出其
右者亦许之之词○程子曰古之学者优柔厌饫有
先后之序如子路冉有公西华 …… (第 31a 页)
言随所
寓而乐自其敛于一己者言也使万物莫不遂其性者言物皆得其乐自散于物者言也此圣贤之分也
然必有得于 曾晰 之乐然后可以进于圣人之乐固不可凌节躐等而进也)又曰曾点漆
雕开已见大意(语录曰他只是见得这大纲意思于 (第 33a 页)
使之跂
而及乎中也于其过而裁抑之使之俯而就乎中也)○孟子曰孔子岂不欲中
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如琴张 曾晰 牧皮者孔
子之所谓狂也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
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
之士而 (第 19a 页)
而及乎中也于其过而裁抑之使之俯而就乎中也)○孟子曰孔子岂不欲中
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如琴张 曾晰 牧皮者孔
子之所谓狂也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
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
之士而 (第 19a 页)
欲如口鼻耳目四支之欲虽人之所不能无然多而
不节未有不失其本心者学者所当深戒也(辅氏曰口鼻耳
目四支之欲即前面不谓性章所言要之人之欲亦不过此五事但有浅深耳此即所谓人心也人虽不
能无然须是以道心为主有以宰制节约之方得不然即转而他之则气势周张浩大而反胜夫道心此
学者所当深戒)程子曰所欲不必沈溺只有所向便是欲(辅氏
曰程子又极其微细言之学者须是于欲有所向处克治若待其周张则用力又难矣)
○ 曾晰 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羊枣实小黑而圆又谓之羊矢枣(语录曰只是北边小枣如羊矢大者)
曾子以父嗜 …… (第 33a 页)
盍何不也狂简谓志大而略于事进取谓求望高远
不忘其初谓不能改其旧也此语与论语小异(辅氏曰此
语虽与论语异然以 曾晰 言志之事观之则此语尤切异乎三子之撰则志大而略于事可知直欲躐乎
圣人之乐处则期望高远可知终不肯做下学工 …… (第 33b 页)
万章问
曰如琴张 曾晰 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琴张名牢字子张子桑户死琴张临其丧而歌事见
庄子虽未必尽然要必有近似者 (第 34b 页)
曾晰 见前篇季武
子死 (第 34b 页)
曾晰 倚其门而歌事见檀弓又言志异乎三子
者之撰事见论语牧皮未详(辅氏曰琴张止有庄子所载一事故朱子以为
其他 (第 34b 页)
言行虽未必尽然必有近似者若 曾晰 二事则尽备狂者之态至于牧皮则固无所考而不可知矣)
何以谓之狂也
万章问 …… (第 34b 页)
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
者也(嘐火交反行去声)
嘐嘐志大言大也重言古之人见其动辄称之不一
称而已也夷平也掩覆也言平考其行则不能覆其
言也程子曰 曾晰 言志而夫子与之盖与圣人之志
同便是尧舜气象也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也
(辅氏曰 (第 35a 页)
曾晰 之志固不止于如此然其不屑之于事为而直欲径探乎圣人之乐处则与所谓嘐嘐然曰
古之人古之人之意亦不相远而其 (第 35a 页)
不节未有不失其本心者学者所当深戒也(辅氏曰口鼻耳
目四支之欲即前面不谓性章所言要之人之欲亦不过此五事但有浅深耳此即所谓人心也人虽不
能无然须是以道心为主有以宰制节约之方得不然即转而他之则气势周张浩大而反胜夫道心此
学者所当深戒)程子曰所欲不必沈溺只有所向便是欲(辅氏
曰程子又极其微细言之学者须是于欲有所向处克治若待其周张则用力又难矣)
○ 曾晰 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羊枣实小黑而圆又谓之羊矢枣(语录曰只是北边小枣如羊矢大者)
曾子以父嗜 …… (第 33a 页)
盍何不也狂简谓志大而略于事进取谓求望高远
不忘其初谓不能改其旧也此语与论语小异(辅氏曰此
语虽与论语异然以 曾晰 言志之事观之则此语尤切异乎三子之撰则志大而略于事可知直欲躐乎
圣人之乐处则期望高远可知终不肯做下学工 …… (第 33b 页)
万章问
曰如琴张 曾晰 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琴张名牢字子张子桑户死琴张临其丧而歌事见
庄子虽未必尽然要必有近似者 (第 34b 页)
曾晰 见前篇季武
子死 (第 34b 页)
曾晰 倚其门而歌事见檀弓又言志异乎三子
者之撰事见论语牧皮未详(辅氏曰琴张止有庄子所载一事故朱子以为
其他 (第 34b 页)
言行虽未必尽然必有近似者若 曾晰 二事则尽备狂者之态至于牧皮则固无所考而不可知矣)
何以谓之狂也
万章问 …… (第 34b 页)
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
者也(嘐火交反行去声)
嘐嘐志大言大也重言古之人见其动辄称之不一
称而已也夷平也掩覆也言平考其行则不能覆其
言也程子曰 曾晰 言志而夫子与之盖与圣人之志
同便是尧舜气象也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也
(辅氏曰 (第 35a 页)
曾晰 之志固不止于如此然其不屑之于事为而直欲径探乎圣人之乐处则与所谓嘐嘐然曰
古之人古之人之意亦不相远而其 (第 35a 页)
成不入之势哉夫子终不闻骂他弟子而独往往高
声大骂子路如野哉由由之瑟不一而足子路闻骂
则改所谓闻过则喜也
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总旨 此章暮春一段
象山慈湖作禅理会此大谬也正义谓 (第 27b 页)
曾晰 能知时
乐道此又一说也丹铭馀录 (第 27b 页)
曾晰 知世之不我以 …… (第 27b 页)
道甚称点有意抑之又一说也王龙溪谓春服熙熙
即唐虞垂衣之治所谓以无用为有用又一说也谭
梁生又主与点有礼之说然断当以朱注为正若阳
明谓 曾晰 是素位而行无意必不器正是朱子之意
但阳明所谓无意必不器素位而行未必即朱子所
谓无意必不器素位而行 …… (第 28a 页)
子意指其见心言便是阳明意指其见理义之心言
便是朱子意指其见知觉之心言便是阳明意(壬申七月)
要玩朱子所云 曾晰 所见乃是大本大根水之源 …… (第 28b 页)
也 刁蒙吉曰才堪经世而无见于天理之流行则
有用而无体子之励三子恐沦管晏一流也学能见
大而或束于经济之手段则有体而无用子之励 曾
晰 恐涉庄列一流也愚谓此尚未确夫子不是防他
到管晏庄列只是要他极大极实 大抵圣人之道
充塞天地至大至 …… (第 29a 页)
礼字在内谓夫子与点是与其知礼正朱子之意由
求赤皆未达为国以礼道理由又却多一不让(壬申七月)
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坐三节 何以是问他以何
等抱负去应人知非是问其人知之后何等设施也
要分晓
子路率尔而 …… (第 30a 页)
悟得尧舜孔子不过此理做成吾只消满此理分量
便是帝王便是圣贤故志不期大而自大耳 暮春
一段须认道体如何圣人之体道者如何 曾晰 之见
道者如何 乐天斋翼注曰吾与点也要暗合无用
之用意方得章旨 无用之用四字是王龙溪语不 …… (第 32a 页)
可用(辛亥十二月) 暮春一段及一贯章最易为姚江金
溪所借当细参之(辛酉三月) 此节自蒙引云程子尧舜
气象之言微过于形容若谓 曾晰 狂者也未必能为
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遂以浴沂咏归之乐指
为老安少怀之心 (第 32b 页)
曾晰 与夫子岂若是班哉老安少
怀之心天覆地载之心也适人之适之意多浴沂咏
归之乐吟风弄月之趣也自适其适之 …… (第 32b 页)
之禅学皆声应气求响合影附不至于猖狂自恣不
止岂非尧舜气象一言为之厉阶哉故朱子易箦之
前悔不改浴沂一章留为后学病根用脩意与蒙引
同但诋 曾晰 又甚耳然尧舜气象一语终不可易
大抵圣贤言作用必有一段本领处所谓本领有就
真实无妄处言者则一贯章是 (第 33a 页)
声大骂子路如野哉由由之瑟不一而足子路闻骂
则改所谓闻过则喜也
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总旨 此章暮春一段
象山慈湖作禅理会此大谬也正义谓 (第 27b 页)
曾晰 能知时
乐道此又一说也丹铭馀录 (第 27b 页)
曾晰 知世之不我以 …… (第 27b 页)
道甚称点有意抑之又一说也王龙溪谓春服熙熙
即唐虞垂衣之治所谓以无用为有用又一说也谭
梁生又主与点有礼之说然断当以朱注为正若阳
明谓 曾晰 是素位而行无意必不器正是朱子之意
但阳明所谓无意必不器素位而行未必即朱子所
谓无意必不器素位而行 …… (第 28a 页)
子意指其见心言便是阳明意指其见理义之心言
便是朱子意指其见知觉之心言便是阳明意(壬申七月)
要玩朱子所云 曾晰 所见乃是大本大根水之源 …… (第 28b 页)
也 刁蒙吉曰才堪经世而无见于天理之流行则
有用而无体子之励三子恐沦管晏一流也学能见
大而或束于经济之手段则有体而无用子之励 曾
晰 恐涉庄列一流也愚谓此尚未确夫子不是防他
到管晏庄列只是要他极大极实 大抵圣人之道
充塞天地至大至 …… (第 29a 页)
礼字在内谓夫子与点是与其知礼正朱子之意由
求赤皆未达为国以礼道理由又却多一不让(壬申七月)
子路 曾晰 冉有公西华侍坐三节 何以是问他以何
等抱负去应人知非是问其人知之后何等设施也
要分晓
子路率尔而 …… (第 30a 页)
悟得尧舜孔子不过此理做成吾只消满此理分量
便是帝王便是圣贤故志不期大而自大耳 暮春
一段须认道体如何圣人之体道者如何 曾晰 之见
道者如何 乐天斋翼注曰吾与点也要暗合无用
之用意方得章旨 无用之用四字是王龙溪语不 …… (第 32a 页)
可用(辛亥十二月) 暮春一段及一贯章最易为姚江金
溪所借当细参之(辛酉三月) 此节自蒙引云程子尧舜
气象之言微过于形容若谓 曾晰 狂者也未必能为
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遂以浴沂咏归之乐指
为老安少怀之心 (第 32b 页)
曾晰 与夫子岂若是班哉老安少
怀之心天覆地载之心也适人之适之意多浴沂咏
归之乐吟风弄月之趣也自适其适之 …… (第 32b 页)
之禅学皆声应气求响合影附不至于猖狂自恣不
止岂非尧舜气象一言为之厉阶哉故朱子易箦之
前悔不改浴沂一章留为后学病根用脩意与蒙引
同但诋 曾晰 又甚耳然尧舜气象一语终不可易
大抵圣贤言作用必有一段本领处所谓本领有就
真实无妄处言者则一贯章是 (第 3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