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易類
小學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史評類
地理類
雜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法家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太清部
太玄部
  吾子行论(杨循吉/)
吾衍年四十未娶其友为买酒家女事之女有夫者也夫
死事连衍衍遂逸去投水死矛不悲衍而鄙之衍杭人也
世称其博洽好学予观其所论著信然然其死乃若是则
与其学若出二人者亦独何哉夫士所为异于人者正以

处生死祸福之间能不动而己矣故有含垢忍污以全功名
而振臂掉首以快忿怒诚知夫生死大故不可以轻判也古
君子则皆能无忧其死矣而有不然者非特商确于死生之
间以为不当死而不死也亦其小辱小忿自不能动吾之心
亦欲受夫小辱以去其大耻者而己矣及其临大难遇大事
即授首不辞至其以身许人也若举破履掷之道间耳以其
小者言之若 曹沫
荆轲聂政之流是也岂谓管仲龙且邹阳
不能行之乎若匹夫匹妇其中固无分寸之见苟一辱之 (第 1b 页)
觖望知干将之璞而不淬锋砺锷必难断蛟剸犀
理固然耳故带经慕乎倪宽下帷怀乎董子闭户谢客
侧席事师自谓可雪 曹沫
之辱而成孟明之功也岂期
岛夷难作鲸鲵怒号邑里成墟伏尸蔽野仆奉老母携
病妻播越他郡以保首领斯时也莫不挈 (第 20a 页)
急声噍嘑于执事左右哉由是观之
举子推之隘者则士不宏迹宋穆之谬者则统失绪持
尚子之操者则徇近名不宽孝昔 曹沫
将鲁不死三败
之辱于柯之盟则挟匕首劫桓公归鲁之侵地以雪衄 …… (第 27a 页)
师之耻今楠欲包 曹沫
之羞以反三子者之见而后伏
斧锧之刑尸藁街之观歘然长逝少谢造物之私执事
胡不少垂怜惜宏天下恢廓之量忘其 (第 27b 页)
   上悯帝谢录功表
陛下略臣大愆录臣小善猥蒙天恩光授殊宠显以蝉
冕之荣崇以上将之位伏省诏书五情飞越臣闻晋文
以郤縠为元帅而定霸功高祖以韩信为大将而成王
业咸有敦诗阅礼之德戎昭果毅之威故能振丰功于

荆南拓洪基于河北况臣凡陋拟踪前哲俯惧折鼎虑
在覆餗昔 曹沫
三北而收功于柯盟冯异垂翅而奋翼
于渑池皆能因败为成以功补过陛下宥过之恩已隆
而臣自新之善不立臣虽不逮 (第 7b 页)
非要盟也是以削去 曹沫
而录其四人然亦非所谓贤

  虞卿
游说之士皆历诋诸说以左右罔其利独虞卿始终事
赵专持从说其言前后 (第 17b 页)
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
孝而引范蠡 曹沫
为比又何谬与且会稽之耻蠡非其
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微
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 (第 18b 页)
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然
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
五霸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 曹沫
为鲁君将三战三北
而丧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离陈计不顾后出必死而
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 (第 7a 页)
  张谓赞刘裕
唐文人张谓评刘裕云刘裕近希曹马远弃桓公祸徒
及于两朝福未盈于三载八叶传其世嗣六君不以寿

终天之报施其明验乎此文简严可以诛奸雄于既死
矣当表出之
  半山文妙
王半山之文愈短愈妙如书刺客传后云 曹沫
将而亡
人之城又劫天下盟主管仲因勿倍以市信一时可也
予独怪智伯国士豫让岂顾不用其策耶让诚国士也
曾不 (第 24a 页)

曹沫
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
沬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其微躯受制于
彊虏虽有区区之意 (第 8b 页)
(正义曰按齐桓最初得周襄王赐文/武胙彤弓矢大辂故为五霸首也)名高天下而光
烛邻国曹子为鲁将(索隐曰 曹沫)
三战三北而亡地五百里
乡使曹子计不反顾议不还踵刎颈而死则亦名不免
为败军禽将矣曹子弃三北之耻而退与鲁 (第 4a 页)
  论华元劫盟事
七雄之时勇夫以气矜互相尚习俗既成王侯亦降心
焉然成功者要仅见其一则蔺相如其一则毛遂至于
安陵之唐雎则颇疑附会矣要其源起于华元之劫盟

然左氏所载夜登子反之床其辞气仍雍容但终之以
子反惧与之盟而已曰惧则华元之情状足以胁之可
见矣此左氏之文词所以大雅难及也柰何妄撰 曹沫
事而史公从而实之妄矣
  孔子正名论
苏右丞谓灵公之死卫人立公子郢而郢不可乃立辄
使辄知礼必辞辞而不 (第 9a 页)
   伊喇都
金源大将重移刺义烈胆勇绝世无渥洼霜蹄误一蹶
长万忽中金仆姑思归不忍遁逃去立功报效同温序
雄猛已取左右忌奸凶叵测忧旦暮 曹沫
不免劫齐桓
贤王慷慨许送还联镳南下三千里义如子反与华元
负锧梁园见天子猛士来师尽惊喜再赐节钺还部曲 (第 12a 页)
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为也
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
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 曹沫
不死三
败之辱卒复句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
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巳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 (第 30b 页)
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
(捧铜盘而跪进之遂定从于殿上楚魏救至秦兵遂罢/又刺客传曰 曹沫
鲁人也齐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 (第 54a 页)
(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曰鲁弱齐强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尽许归鲁)
(之侵地 曹沫
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索隐曰七音比刘/氏云短剑也盐铁论以为长尺八寸其头类七故云七)
(首/也)三辅公侯五 (第 54b 页)
   信说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
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
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
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
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
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 曹沫

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失虞人之期秦
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
刻薄又处战攻 (第 5b 页)
   蔺相如列传世言蔺相如持空言与秦争璧璧还而终不免赵于璧
何益哉余曰不然秦吞诸侯非皆以其能也诈胁之所

得较于兵取者往往十居六七则夫今之视赵其意岂
止于区区之璧哉秦计既然则相如之抗秦固有不在
于区区之璧矣且国之以人为存亡无以异于人之以
脉为生死也有一脉之不绝者人虽危而不即死有一
贤之可奋者国虽败而不即亡秦诚积强之国见诸国
皆畏而有不畏者在焉则其不敢易者必其不畏者也
岂为一璧之重轻乎吾观相如盖战国豪俊有谋之士
近古 曹沫
之徒也已故能横躯授命而知秦刃之不敢 (第 15a 页)
貌鲁庄公十三年齐侯始霸/与鲁会于柯曹刿以匕首劫桓公尽归鲁之侵地桓公)
(许之乃下坛就群臣/之位公羊作 曹沫)
宽与猛其相济兮孰不颂兹之盛
德克明哲而保躬兮恢大雅 (第 2b 页)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
某启某愚陋狂简不知周防失于夷途陷在大罪伏匿
岭下于今七年追念往愆寒心飞魄幸蒙在宥得自循
省岂敢彻闻于庙廊之上见志于樽俎之际以求心于

万一者哉相公以含弘光大之德广博渊泉之量不遗
垢污先赐荣示奉读流涕以惧以悲屏营舞跃不敢宁
(屏步丁切屏/营恐惧貌)是将收孟明于三败(左传秦孟明伐郑/晋败孟明于殽及)
(三年孟明伐晋晋败于彭衙次年/孟明伐晋济河焚舟晋师不出) 曹沫
于一举(沬莫/贝莫)
(佩二切史记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庄公十三年/与齐桓公盟于柯沫执匕首劫桓公公乃 (第 2b 页)
以洗失身之辱奚论其他
乎此诚轻于鸿毛矣若三人者吾虽为之执鞭所欣
慕焉
  刺客论
太史公作刺客列传曰 曹沫
曰专诸曰豫让曰聂政
曰荆轲凡五人顾此五人者非刺客也特古有刺客
之名太史公求其人而不得故以此五人者实之 …… (第 9b 页)
  荆轲论下
侯子曰荆轲英雄而感恩者也徐子曰荆轲非英雄
也特侠士耳太子丹之命轲也曰燕小弱数困于兵
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愚以为
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
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返诸侯之侵地若 曹沫
之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及轲刺
秦王不中断左股被八创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 (第 12b 页)
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呜呼轲不独
不讲于刺剑之术也而又不明夫时势当齐桓公一
霸而为盟主欲申信义于天下故 曹沫
得以一剑之
任而使悉返鲁之侵地然桓公尝发怒而欲倍其约
赖管子之信而后鲁三战之所失一朝而复之今秦
之为 (第 13a 页)
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
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
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 曹沫
之约管
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
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
卒齐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