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詩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續道藏
章。类多可厌。朱夫子之不喜坡文者。其亦以此也欤。
战国一百八十年间。惟鲁仲连一人。有儒者规摸。观其折 新垣衍
帝秦之议。尽豪爽辩博之人。观其答田安平欲爵之言。又是轻世高蹈之士也。安釐王彊作之者。非体自然云尔者。 (第 186H 页)
  
南谷权公墓碣铭(并序)
古称鲁仲连风采。如海上独树孤鸟。此无他。特由于一言蹈之者东海耳。若南谷权公。自是东海上人。人与地相得。又何其不偶哉。当初海上旖旎奇特之气会粹钟得者。其已有灵应而然欤。虽然鲁连不能声言斩 新垣衍
辈。而公乃抗章请斩主和大臣。其凛乎风采之孤高。又是独树上第一枝。岂东海之海。亦有古今浅深之别欤。公讳 (第 633L 页)
  
鲁仲连邹阳列传
好奇伟倜傥之画策。 不叙其事。先赞其人者。他例所无。鲁连布衣也。一出而折秦存赵。二出而慑燕安齐。其人奇其文自殊。
新垣衍
无言。 始问平原君以梁客 (第 514L 页)
新垣衍
安在。专是峥嵘不可犯之势。及见 (第 514L 页)
新垣衍
而无言。又忽在雍容不迫何。夫以一布衣。力折万乘之卿相者。是岂辞气浅露者可能哉。又其文势。于事端稠叠处 (第 514L 页)
作掉转。大有力。
梁未睹秦称帝之害。 战国时而春秋尊攘之功已

矣。其次鲁仲连乎。余读鲁仲连传。至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彼哉彼哉。平原君, 新垣衍
固不足道。惜乎。鲁连高士。尚不免战国人习气也。为鲁连者。唯当曰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周虽微弱。正朔所统 (第 515H 页)
。秦虽强不可称帝而已。其曰称帝之害云尔。则是君臣大义。王者大统。且将有利害较计于其间也耶。或言 新垣衍
庸人也。其晓 (第 515H 页)
新垣衍
以玆而后。不帝之事可成。曰君子有不言。言而为天下法。其事之成不成。有不暇虑也。且鲁连而出。此秦之畏将 …… (第 515H 页)
此而又复为政于天下。
东藩之臣。因齐后至。 因齐齐威王名。
所谓贵于天下之士。 天下之士云者。始出自 新垣衍
之敬服鲁连。岂以鲁连而自称曰所谓贵于天下之士云耶。太史公时或有不密处。是盖力有馀而略于照检。亦不害为 (第 515H 页)
随南宋已覆之辙。抑独何心。呜呼。今日台阁。不亦难乎。虽使鲁连高士复起而处之。宁直为蹈海而死。恐不可与 新垣衍
辈论帝秦之非也。况如臣者。以何风神气槩。上下其论于今日之 庙堂。而以攻邪说。以存将亡之国。以人将兽之 (第 273H 页)
随南宋已覆之辙。抑独何心。呜呼。今日台阁。不亦难乎。虽使鲁连高士复起而处之。宁直为蹈海而死。恐不暇与 新垣衍
辈论帝秦之非也。况如臣者。以何风神气槩。上下其论于今日之 庙堂。而以攻邪说。以存将亡之国。以人将兽之 (第 371H 页)
随南宋已覆之辙。抑独何心。呜呼。今日台阁。不亦难乎。虽使鲁连高士复起而处之。宁直为蹈海而死。恐不暇与 新垣衍
辈论帝秦之非也。况如臣者。以何风神气槩。上下其论于今日之 庙堂。而以攻邪说。以存将亡之国。以人将兽之 (第 406H 页)
言。顾此田野病废之物。虽不得与闻国事。而近来北使频烦。所谓岁币。甚于秦求云。环东土数千里。曾无一人骂 新垣衍
口气乎。窃不胜胆掉心寒。如台监者以乔木世臣之家。名位通显。一言之重。足以振励朝纲。幸望劈(一作析)(第 134H 页)
双龙施。
钦赐旧板章。撞破如玉斗。龙胡按剑怒。陪臣皆稽首。
东窗与同传。清士喜高论。古来围城中。自有 新垣衍。
澹庵昔流迁。千载义士怒。岂如我三臣。生缚以畀虏。
都人日流涕。 铜籞隔金微。今朝消息至。侍讲魂先归 (第 31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