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經解類
孟子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正史類
政書類
史評類
類書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藝術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唐故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右卫将军
    南充郡王赠太子少保伊公神道碑铭(并序)
昔伊尹相汤 伊陟
相太戊咸有一德格于上帝其后伊
籍以敏辩仕蜀为将军伊馥以勇力佐魏为司空旷辽
绵代复缵休绪者曰南充郡王讳 (第 8b 页)
彼是曾不栖于念虑之中而惠风闲云飘拂左右动用
视听无非大方排是类而广之则泛清 伊陟
嵩邱又可
知也小生无似谨序其所以然附于篇
   送台州崔录事二十三丈赴官序
夏四月临海郡纪纲掾崔稚璋 (第 2a 页)
星而开照君乃识度宏远器宇疏通明允笃诚
盛业隆于厚土惠和忠肃玄功格于上天则
谢其缉熙巫咸惭其保乂举才应器与士无
私水镜澄花炫金波于灵府冰壸彻鉴朗玉烛
于神机则邓攸莫际其澜卢敏罕 (第 4b 页)
 克引此事以谏鲁宣公也伊吕者伊即伊
 尹生于伊水之上空桑之中佐殷为相以
 辅太甲谓之阿衡其先伊挚佐汤立杜稷
 致太平伊尹之子 伊陟
佐太甲之孙太戊
 三臣之绩著于殷朝也吕者太公望也姓
 姜字子牙钓于磻溪获大鱼剖之得玉璜
 中有兵钤子 (第 005b 页)
旬。数有大小。或四十里。或二十里。诸经论中多
用小数耳。
补遗云。按经史凡吉凶先见之徵曰祥。伊训曰。 伊陟
相太戊亳有
祥桑谷共生于朝。】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 (第 0532a 页)
无明。故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以善是
顺义。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故太戊之时桑谷
生朝一暮大如栱。王惧。 伊陟
曰。臣闻妖不胜
德。帝德有阙。太戊从而桑谷枯死。殷道中兴。
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故帝辛之时。有雀生 (第 1133c 页)
之。佛恐不得解脱。欲谢其千轮之福。乃为一正富罗。富罗矩
靴轮王业谢也)
桑谷匪殷宗之祸(殷太戊以伊尹子 伊陟
为相。桑谷共生于朝一且大拱惧
而修德。桑谷死三年。重译而至者十六国。乃称中宗)
荧惑退宋都之灾(火星见 (第 0621b 页)
亳,其卿士伊尹,仲壬崩,伊尹放大甲于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知桐,杀伊,乃立共子 伊陟
、伊奋,命复其父之田而中分之。《左氏传》伊尹放太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然则大甲虽见放,还杀伊尹,而犹以
己之累也。子遇我如雠,我视子如仇,居常不乐,两者俱忧,何其鄙哉!子欲为仁贤也,则当如皋陶后稷、巫咸、 伊陟,
保王家,永见封殖。子欲为名高也,则当如许由、子臧、卞随、务光,洗耳逃禄,千岁流芳。子欲为游说也,则
卷十四

简文帝(七)

吴兴楚王神庙碑

  昔者武王询于太公,五神之礼正; 伊陟
赞于巫咸,三篇之义作。抑又玄矩司于坎宫,汉兴北畤;黄蛇感于通梦,秦作西郊。幽则鬼神,其来已尚。楚王既
工,允兹元辅,应期挺秀,裁成天地之功,幽协神明之德,拨乱反正,济俗宁人,盛烈光于有道,大勋振于无外, 虽伊
陟之保王家,姬公之有此丕训,方之蔑如也。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上天不造,难钟皇室,元帝。(《南
目,不藉子野之听,聊陈刺心之说,且吐伐谋之言。今帝道休明,皇酞允塞,四民乐业,百灵效祉。虽上相云亡, 而伊
陟继事,秉文经武,虎视龙骧。驱日下之俊雄,收一世之英锐,击刺犹雷电,合战如风雨,控弦跃马,固敌是求。
,不藉子野之听,聊陈刺心之说,且吐伐谋之言。今帝道休明,皇猷允塞,四民乐业,百灵效祉。虽上相云亡,而 伊陟
继事,秉文经武,虎视龙骧。驱日下之俊雄,收一世之英锐,击刺犹雷电,合战如风雨,控弦跃马,固敌是求。蠕
甲崩,弟雍己立,是为帝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太戊

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帝太戊立 伊陟
为相。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惧,问 伊陟。
伊陟
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 伊陟
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作太戊。帝太戊赞 伊陟
于庙,言弗臣, 伊陟
让,作原命。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迁
,二龙去之。其后三世,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后八世,至帝太戊,有桑谷生于廷,一暮大拱,惧。 伊陟
曰:「妖不胜德。」太戊修德,桑谷死。 伊陟
赞巫咸,巫咸之兴自此始。后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说为相,殷复兴焉,称高宗。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惧。祖己曰:
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说周公。周公乃称「汤时有伊尹,假于皇天;在太戊时,则有若 伊陟
、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般:率维兹有陈,保乂有殷」。于
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
〈孔传〉伊尹既致仕老,终以三公礼葬。咎单忠臣名作此篇以戒也,亡。 伊陟
相太戊,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 伊陟
赞于巫咸,作咸乂四篇。
〈孔传〉赞告也,巫咸,臣名。皆亡。

太戊赞于 伊陟,
伊陟,
原命。
〈孔传〉原臣名二篇皆亡

仲丁迁于嚣,作仲丁。
〈孔传〉陈迁都之义亡
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 ……,三篇《说命》,三篇《泰誓》,三篇《康诰》《酒诰》。《梓材》二十四篇,皆二篇同序。其帝告釐沃汝鸠汝方 伊陟,
原命高宗肜日。高宗之训,八篇皆共卷类同,故同序。同序而别篇者,三十三篇。《通明居》、《无逸》等四篇为
乃服明上下,此伏生所传,必有所据。其张霸伪书,若郑康成引,引征曰,厥篚元黄绍,我周王注,咸有一德云。 伊陟
臣扈曰,又注典宝引《伊训》,云载孚在亳。又曰征是三朡注《旅獒》云。《獒读》曰,豪谓是酋豪之长,三统历
民亦能锡君以保极人君不极,则与民同受六极之罚,此洪范之正义也。学者必学于古圣贤,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 伊陟
赞于巫咸作《咸乂》四篇,太戊赞于 伊陟
伊陟
原,命今不得见其词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作。高宗肜日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而其训曰:王司敬
杨巨源诗一卷
晁氏曰:唐杨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贞元五年第进士。为张弘靖从事自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巨源在元和中,诗韵不造新语,体律务实,用功颇深,旦暮摇首微咏不辍,年老成疾。尝赠弘靖诗叙其世家云 伊陟
无闻祖韦贤不到孙时,人称之年满七十丐归,时宰惜其去,以为其乡少,尹不绝其禄,太和以官寿卒。
陈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