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史鈔類
目錄類
雜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司卒次子敬仲孝昭时佐命功臣配享而不及兰根敬
仲表诉帝以诏命既行难于追改擢敬仲为祠部郎中
后周 樊深
河东猗氏人事继母甚谨仕魏为中散大夫
尝读书见吾丘子遂归侍养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
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 (第 4b 页)

樊深
(第 11b 页)
文深
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
夜不倦太祖置学东馆教诲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六
官建拜太学助教迁博士 (第 11b 页)

樊深
既专经又读诸史及仓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位
至露门学博士下大夫
隋李德林幼聪敏该博坟典阴阳候纬无不通涉后 (第 13a 页)
徐遵明领徒赵魏乃就授孝经丧服论语诗
书礼易左氏春秋大义寻而山东寇乱学者散逸逊于
扰攘之中犹志道不倦 樊深
字文渊河东猗氏人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河西
讲习五经昼夜不倦后为国子博士性好学老而不怠 (第 29b 页)
从师不远千里遂
博览群书尤明诗礼及左氏春秋梁大通三年起家王
国常侍初在梁为散骑常侍高祖徵为露门学士 樊深
(第 14a 页)
文深
河东猗氏人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
讲习五经昼夜不倦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
(第 14a 页)
高祖不悦
后周王雅字度容少而沉毅木讷寡言有胆勇善骑射
累有战功除都督赐爵居庸县子 樊深
为太学博士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
卢柔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但口吃不能持论后
至开府仪同三司 (第 13b 页)
存护之天嘉二年还陈
后周张曜初为后魏将韩轨长史 樊深
初仕后魏征虏
将军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改姓易
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 (第 13a 页)
赐车马几杖衣服床帐卒于家赠冀州刺史谥曰戴
库狄峙文帝时自宜州刺史入为太子少师以年老乞
骸骨诏许之 樊深
为县伯中大夫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帝建德初乞
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议常召问焉 (第 17b 页)
姓自称刘士安入嵩山与沙门昙谟徵等屏居削迹又
潜之光州因东入田横岛以讲诵为业海隅之士谓之
刘先生
后周 樊深
初仕后魏为征虏将军孝武西迁樊王二姓
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 (第 5b 页)
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北
史曰齐李铉家素贫春夏务农冬乃入学三冬不畜枕
每睡假寐而已 后周书曰 樊深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 (第 32a 页)
  后周华岳颂立于武帝天和二年在今华阴县西金天
王庙中碑于题后结衔曰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大都督
开府仪同三司司宗治内史临淄县开国公万纽于瑾
造此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县伯大夫赵兴郡守白
石县开国男南阳赵文渊字德本奉敕书万纽于瑾者
唐瑾也为燕公于谨器重白文帝言瑾学行兼修愿与

之同姓结为兄弟文帝乃赐姓万纽于氏庭罗子孙行
弟侄之敬时瑾已位开府矣进爵临淄县伯周制封郡
县五等爵者皆加开国授大将军开府仪同者并加使
持节大都督其曰司宗者武帝保定四年更礼部称司
宗也复姓古有之三字姓始于代北魏书官氏志载有
勿狃于氏纽作忸勿疑万字之讹赐此姓者洛阳则于
谨猗氏则 樊深
匪特唐瑾也文渊于大统十年追论立
义功封白石县男邑二百户迁县伯下大夫加仪同三 …… (第 6b 页)
  右悯忠寺宝塔其文张不矜撰苏灵芝书建自唐至德
二载碑称御史大夫史思明奉为大唐光天大圣文武
孝感皇帝敬无垢净光宝塔颂宛平孙侍郎耳伯著春
明梦馀录谓碑建于思明初归之时而昆山顾处士宁
人撰金石文字记称尝偕鄞人万贞一观是碑其文陷

处类磨治再刻以为思明复叛之后磨去及思明诛此
地归唐后人所重刻者今年冬遇贞一于诸城李渭清
所遂同往观焉碑首范阳郡三字史思明三字次行大
唐等十二字文中维唐绍统及彼命启与禅虞又东宅
四水西都八川暨唐祚字至德二载字其 文深
陷然书
法实出一人始悟侍郎处士所云犹未为定论也考思
明之降在至德二载十二月至明年正月肃宗始加尊
号二 (第 18b 页)
律之注文辞浅俗不类圣人之旨 北史 樊深
撰七经
异目三卷

汉六蓺论 郑志(又见后)

郑玄传事第五元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
术从张恭 …… (第 26b 页)
 左传正义晋宋古本序在集解之端徐邈定五经音
训为此序作音

晋五经钩沉

隋志五经钩沉十卷 唐志同(旧唐志云钩深)晋高凉(一作梁)太守杨
方撰 书目十卷晋高凉太守杨方撰(崇文目方作芳)自序云
晋太宁元年撰钩经传之沉义著论难以起滞(崇文目云篇第)

(亡缺今缺五篇)

晋五经大义

隋志五经大义戴逵撰三卷后周樊 文深
撰十卷何妥
撰五卷 南史沈文阿撰经典大义十八卷(隋志十二卷)
王元规续经典大义十四卷

齐巾箱五经 …… (第 34a 页)
肃圣證论十一卷(隋十二卷)梁武帝孔子正言二
十卷(梁武帝撰五经讲疏及孔子正言)简文帝长春义记一百卷樊
七经义纲略论二十卷(隋志二十九卷)又质疑五卷张讥游
玄桂林二十卷(隋志九卷南史二十四卷)谥法三卷(荀 (第 36b 页)
收惭悟乃折节读书坐板床积年板亦
为之锐减收常为庭竹赋以自发名伯猷谓之曰卿不值
老夫犹当逐兔
后周书曰 樊深
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往还常据
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肢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
(第 8a 页)
北齐书曰库狄伏连冬至日亲表称贺其妻设豆饼问曰
此豆饼何处得来妻对曰于食中减连大怒
后周书曰 樊深
以父遇害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
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
乃弗 (第 5a 页)
人也性温润不/杂交游年十四受学于徐遵明长于论难诸生为)
(之语曰丨丨丨/丨丨丨丨丨)讲书多门户(周书 樊深
传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
(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 (第 20b 页)
 一人而已委以四方则万人之敌也 后陪宴积翠
 池帝亲以金杯属子盖酒曰良算嘉谋候公后动即
 以此杯赐公用为永年之瑞 樊深
(第 12b 页)
文深
事继母甚谨讲习五经昼夜不倦 习天
 文算历之术儒者推其博物 除博士
文苑樊逊字孝谦专心典籍举秀才为第 (第 12b 页)
 (汉志六艺九种著唐谷那律称为九经库九经之名/始见 韦表微 九经师授谱 后唐校九经镂木)

(于国/子监)
   七经
易 书 诗 三礼 春秋 (秦宓曰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 傅)
(咸七经诗七隋 樊深/
七经义纲 经论)
诗 书 春秋 周礼 仪礼 礼记 论语 (刘敞/七经)
(小/傅)
   四术(四 (第 2b 页)
寇俊为若口引氏段永为尔绵氏韩
袖为侯吕陵氏裴文举为贺兰氏王轨为乌丸氏陈忻
为尉迟氏 樊深
为万纽于氏一何其不循乃祖彝宪也
是时盖宇文泰颛国此事皆出其手遂复国姓为拓跋 (第 4b 页)
 (甫为樊侯后以为氏左传有樊皮樊齐孔子弟子鲁/樊迟秦樊于期周樊馀又殷民七族有樊氏汉樊哙)

 (樊宏志张子昭蜀汉樊建后魏樊子鹄北齐樊逊 后/周樊深
隋樊子盖唐樊泽宗师绰宋樊知古光远樊)
 (察又巴郡蛮五姓有樊相乔氏出姬姓本桥氏又匈/奴贵盛姓乔氏代为 (第 55a 页)
 啄木儿
   身间黑白腹深红又一种身间青黄腹白觜如
   锥啄蠹自饱
啄木儿啄木儿壁壁剥剥寻幽期山 樊深
净眠睡熟树
声忽鸣林叶飞轻蹙蹙重督督山风槭槭声漉漉呜呼 (第 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