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丁小芸投示一律。次韵奉答。
   敬题李山甫朝天帖
   族大父(基缵)侍郎六十一长筵
   次韵答丁芸堂
   赠 李杨
(最镇○辛未春)
   访金梦初(复均)于碧芦舫(郑友梅履亨, 李杨
厓,张焕玉来会共赋。)
   金梦初, 李杨
厓来访共赋。
   仲秋雨后。次儿曹韵。
   驹儿年十岁。始作古诗十韵。余为之依韵口呼以示之。
   辛未初冬。与郑友梅丈,丁研园,小芸,香畹。会于 李杨
厓山房共赋。
   代古砚歌(申汕北先生家有宋时砚一方。先生作古砚歌。备叙宋朝兴替。由于贤奸之用舍。异代兴感。托物抒怀。余次韵作代古砚歌。略述皇明之迹。以敬和之。)
   敬和申汕北先生(耆永)宣德垆歌
   赴谒圣应制。不中还乡。与 李杨
厓共赋。(壬申春)
   韩羽卿年五十。蓄一老姬年四十五。戏赋赠之。
   郑友梅丈, 李杨
厓见过。共登梨园小饮。
   郑友梅丈, 李杨
厓,金梦初联过。复饮梨园。
   朝日送诸公作
   六月六日。与郑友梅丈, 李杨
厓,张煖玉。共会于金梦初碧芦小舫。
   梦初出示其稚孙。妍秀可喜。作此贺之。
   向晚。同诸益棹 ……   玉居,锦田来访。与道轩共赋。
   梣溪尹公(定铉)追挽
   四月九日。与素山,道轩,玉居。共赋东黎(任百熙)宅。 李杨
(最镇),金沧江(泽荣)亦会焉。
   中宫殿午帖
   云起洞遇雨。还会素山宅。
   嘲道轩李
涧冰敲取宜烹茗。书卷堆深可护梅。人事渐疏慵把笔。诗愁难遣强衔杯。独怜四壁相如病。欲谢瑶函意未栽。
李杨
(最镇○辛未春)
违世怜君似伯鸾。白云何处涧中盘。数椽因树为茅屋。半亩栽花护药栏。三耳浑忘游士辩。 (第 251H 页)
双眸长对古书观。门前小艇堪垂钓。来往风波梦亦安。
访金梦初(复均)于碧芦舫(郑友梅履亨, 李杨
厓,张焕玉来会共赋。)
槐阴亭午读黄庭。山叶樵童一色青。意到须眉如见惯。境澄谈笑忽心醒。巡阶点笔修花 (第 251H 页)
史。敲石聆音注水经。吾辈更无馀事业。未须倚剑夜看星。
金梦初, 李杨
厓来访共赋。
几年劳望始相过。容易工夫一苇河。快读应须浇酒物。相逢半是击壶歌。药栏花气微风度。渔户灯 …… (第 251H 页)
颜。仆夫脂我车。风雨迷津关。奋发思功名。何用坐长叹。
辛未初冬。与郑友梅丈,丁研园,小芸,香畹。会于 李杨
厓山房共赋。
屋脊疏烟古木寒。一眉新月上檐端。晴雪满村提封大。澄江抱岸带围宽。君驾难如千里命。此樽便 …… (第 251L 页)
首悼亡又痒癙。灯前苦吟何激楚。垆兮垆兮今世之人殊不然。但加玩侮而谁能怜汝。
赴谒圣应制。不中还乡。与 李杨
厓共赋。(壬申春)
观旂桥水半环清。十日春阴忆禁城。有喜仰瞻无疾病。疏才多愧负休明。酒场醒眼提壶语。 …… (第 252H 页)
羞华烛。鸳被将温怨曙天。莫问窦㸙却扇后。谁知韩掾偷香前。欢情浓处无端恨。锦瑟瑶弦是纪年。
郑友梅丈, 李杨
厓见过。共登梨园小饮。
幔亭临水逐阴移。槐爪新生麦发垂。牛背平郊谁挂史。船中落日似闻诗。君如解画称三 …… (第 252H 页)
知小蝶曾非我。惟有青山不负君。涧户日长成睡觉。满帘草色缬成纹。
郑友梅丈, 李杨
厓,金梦初联过。复饮梨园。
睡来枕石寤当歌。秪许閒云数往过。松子落筵清画永。杨花度水远帆多。口如布谷 …… (第 252L 页)
分排瀹雨前。十里软沙鸥境界。数人芳躧草夤缘。送君尽日香凝几。佳句堪并西子怜。
六月六日。与郑友梅丈, 李杨
厓,张煖玉。共会于金梦初碧芦小舫。
芦舫萧然稳起居。绿骁江色泼油如。山中时复朝看鹿。村里今兼食有鱼。 …… (第 252L 页)
琼尺巧裁云。铦峰新发铏。往往传秀句。铿然病耳醒。非为贵小技。素期惬性灵。长吟以永夕。朗抱月满庭。(赠 李杨
厓)
梦初旧热名。雄词奔峡波。杜曲去尺五。碧落仙人多。贵游争倾盖。名场醉绮罗。怆恨策叩扉。华屋变山阿 …… (第 253H 页)
年谁见沚莪菁。我才及门公弃我。匪为哭私泪自横。
四月九日。与素山,道轩,玉居。共赋东黎(任百熙)宅。 李杨
(最镇),金沧江(泽荣)亦会焉。
支离消晷苦无能。午榻凉飔睡瞢腾。韵事便蕃花九锡。宦情羁绊酒三升。 (第 256L 页)
无缘仰聆清论。以湔我蓬心也。
或传已释。或传未释。远忧滋大。似闻事端既白。必无可虑。区区驰念不备。 李杨
根汝圭氏顷访敝庐。言及其先相公事曰。墓道之文閤下已脱稿。而不欲遽传于世人耳目。姑藏之书箧云。钦与汉阴 …… (第 198H 页)

李杨
根如圭氏来访敝庐。言及其先相公事曰。掩圹之文。台鉴已为脱藁。而不欲遽传于世人耳目。姑藏于台书箧云。钦 (第 199L 页)
   金刚山人法演诗轴次韵(二首)
   赠天磨山人钟英(二首)
   赠宋掌令希进赴清河(论事忤 旨特除)
   李杨
口光源挽词
   寄赵江陵怡叔(二首)
   蔡平陵亨后临行索赠。别后因便题寄。(二首)
   有怀
  木落归根动复静。忙时热过闲时冷。清风五月北窗眠。不要茶瓯为唤醒。
送金参议伯厚朝京(名堉)
云帆一举鸟无踪。银汉星辰路自通。曾记玉皇宫殿里。桂花香雪九秋风。
金刚山人法演诗轴次韵(二首)
莲社当年五老峰。虎溪来往有陶翁。金刚石室无多地。今日还堪嗣古风。
枫岳山中白足师。莲华贝叶本神奇。秋风远过终南下。添得词林几首诗。
赠天磨山人钟英(二首)
香山居士休官日。庐岳高僧结社时。石楼风烟虎溪水。棕鞋竹杖好相随。
汲泉烹茗松风起。欹枕烧香篆缕轻。浮世幻身都

两忘。山僧何事独关情。
赠宋掌令希进赴清河(论事忤 旨特除)
知君此去意悠哉。苦竹寒梅拥画斋。蟹擘正肥官酒熟。霜靴待漏不关怀。 李杨
口光源挽词
专城本为养亲计。一往不归亲柰何。泉下人间父子别。白头双泪欲翻河。
寄赵江陵怡叔(二首) (第 39L 页)
   咨总督军门(行辽东都司转行)
   咨回辽东都司(不用○乙未)
   奏请封世子(不用)
   咨回琉球国
   为百官呈 李杨
二册使书
   帖回胡游击(大受)
   帖回胡游击 丙申
   咨回杨册使
   帖杨册使
  
亮。赍到京师。遇有贵邦使臣。即与交送。惟幸万里相领外。所祝顺时加爱。临纸不胜忞忞之至云云。
为百官呈 李杨
二册使书
诗之皇皇者华。先王所用以遣使臣者。而春秋传以为君教使臣。盖虽若美其勤。而实教戒之词也。其首 (第 369H 页)
   宋通川灵老自怀德之白达㽵。以书抵余曰。吾先祖。宣德初。搆堂于弊庐之东皋。实祭先致斋之所也。朴中枢堧以䨥清扁而诗之。朴仁叟,金乖崖,朴讷斋记之。匪懈堂,曹梅溪, 李杨
原,朱溪君。并和朴中枢诗。作传世青毡。堂亡于丁酉兵火。俺就堂西隙地。搆小堂。有梅竹花石之胜。请为俺赋 (第 379H 页)
远行。到和顺宿。
二十一日甲寅。或晴或雨。早到绫城。上最景楼。望见连珠山。
二十二日乙卯。晴。晚出到 李杨
院。则海运判官先到。见我行。欲为邀话。故与之话。暮到宝城郡宿。
二十三日丙辰。晴。留。以 国忌不坐。 (第 280H 页)
   赵承旨(圣辅)
   宿寺(海眼老师请次东溟韵)
   禅师
   次前韵。赠海眼。
   李杨
(商翼)
   张参议(善冲)(二首)
   权生(纬)(二首)
   李佥知(维聃)(二
满颐。看得馀年无好处。从今逃世欲随师。 李杨
(商翼)
亲识日凋谢。闻君又沦逝。惊吁念宿昔。一身馀浮世。荐祸肝肺摧。悲忧迫残岁。棣华春意远。抚 (第 68H 页)
岭。岭南北谷几十里。树木甚茂。常有贼患云。过岭行三十里。至金化县。邑宰李秉渊出见。余又入衙。见其大人 李杨
根涑。 (第 451L 页)
李杨
根新自枫岳还。相与共谈其胜。同里人郑㪨亦来在焉。昏。 (第 451L 页)
李杨
根父子及郑㪨又来见。寓驿吏权殷翊家。往在己巳岁。奉先妣来寓此家。言念往事。怆咽难状。旧主人权以宗已死 (第 451L 页)
  游中兴洞(三月二十二日。与仲氏约会李益之,朴仙舟。不期而会。相与弹棋命酒。尽日而还。)
   挽 李杨
(商翼)
   谒太庙(月课)
   受朝仁政门
   月串城楼有感
   柳灵山(长元)
 
 携酒来登最上峰。春风仙境偶相逢。清溪绿涨流湍急。叠嶂青开晚霭浓。吟兴遥飞云外树。棋声半杂涧边松。桃源不必求深处。回首红尘杳几重。(稚行)
李杨
(商翼)
中年北麓接芳邻。兰室陪欢撰杖频。丰彩照人无俗韵。剧谈中酒见天真。青毡旧业归庭玉。墨绶清 (第 379H 页)
   藤庵处士铭
   李幼薰铭
   郑君墓碣
记言卷之二十○中篇
 丘墓[四]
   洪静而碣
   李杨
沟铭
   许佐郎铭
   龙门孝子碣铭二十一字
   秋潭处士铭
 肂
   金夏圭玄瑞殡表
 遗

嫫母之喜。子奢之詈。罢牛之驾。骥骐之耻。高蹈尚志。与物傲戏。清士之介。可以廉顽夫。可以砺浊世。 李杨
沟铭 (第 105L 页)
   雨夜。与沈惕若次杜韵。
   阳村除夕(时王父莅湖营。先君从仕于京。情见于词。)
   元日
   过黄监役故宅
   李杨
根寿席
   席上有落梅。主人请赋一绝。
天坡集第二
 [诗]
   次韵题沈叔书斋
   次沈梧川

李杨
根寿席
陶令归来日。田园足赏心。况将新岁饮。共贺寿星临。彩服情无极。金樽夜向深。笙歌须烂熳。月影满东 (第 36L 页)
  小敛具
野服(上衣下裳大带)草绿中赤莫一(洪主簿重箕)
蓝袷衣一(内赐)蓝中赤莫一(成涟川虎祥)
白䌷缕比赤古里一白䌷中赤莫一(李监役秀实)
蓝䌷缕比中赤莫一白䌷赤古里(李监役秀实)
白䌷缕比裤一又浣件一白䌷裤一(李监役秀实)
草绿潞洲䌷衾一(紞多红潞洲䌷)白䌷敞衣一(金通津潪)
玉色敞衣一 (李杨
根商翼)白䌷阔缕比赤古里一
草绿中赤莫一蓝中赤莫一(李遇辉)
白䌷缕比中赤莫一(浣件)䌷中赤莫一(宋 (第 233L 页)
之曰速。亦是右旋之类。系辞俯察之说。读中庸水土之文。则可以因其一定之理。而安土敦化。自可知矣。岂以郭 李杨
曾浅陋固滞之说。万一于其间哉。卫文之景山。周公之测圭。只定天地之子午。以审向明之方。后世祸福鄙俚之说 (第 63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