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洪汝河” 相关资源

別集類
之罪。被不敬之名。而终无辞以自解也。疏虽不见用。木斋 洪公汝河
见其文。亟称之曰。足以證既往之失。开后来之惑。遂定为道义交。甲寅八月。 显宗升遐。今 上即位。克遵  (第 433L 页)
   登所寓新川主峰。周览上下村居。书示同登人。(二首○此地形胜绝佳。风习最醇。有四宝祠在村中。即三峰书堂是也。)
   又题
   谨次原韵伏呈听天窝(李荣全)案下
   挽拙斋先生(三首)
   挽 洪司谏(汝河)
   三月初一日大风雪
   寒食不得归省先垄有感
   马上敬次四兄前冬洛中赐示(二绝)
     登所寓新川主峰。周览上下村居。书示同登人。(二首○此地形胜绝佳。风习最醇。有四宝祠在村中。即三峰书堂是也。)
   又题
   谨次原韵伏呈听天窝(李荣全)案下
   挽拙斋先生(三首)
   挽洪司谏 (汝河)
   三月初一日大风雪
   寒食不得归省先垄有感
   马上敬次四兄前冬洛中赐示(二绝)
  
谟训炳箱巾。(先生病里有一件文字。命余暇日参订。未及奉玩。已易箦。永抱终天之恨。末篇颈联及之。)
洪司谏(汝河)

(第 19L 页)
箱巾。(先生病里有一件文字。命余暇日参订。未及奉玩。已易箦。永抱终天之恨。末篇颈联及之。)
挽洪司谏 (汝河)

(第 19L 页)
不言。则区区悃愊。无以自露于天地父母之前。不得不冒万死略陈其槩。臣于去年四月。始入史局。七月间。奉教 洪汝河
先及新荐之事。仍言正字李象震可合史任。臣与象震素昧平生。而曾闻此人得罪士论。见疵公议。故略陈所闻。则 (第 375L 页)
汝河
即为停止。更不举论。又荐前直长李元祯。臣与元祯亦所昧昧。虽不知其人之如何。而不闻有大段疵累。则岂有终 …… (第 375L 页)
与上番洪柱三相议。亦为停当。而特以数多之故。姑待后日云。此两人臣所明知。而亦可见公议之已许。故臣更与 汝河
相对言不必别举新人。只以前日已定之人为之云。则 (第 376H 页)
汝河
终始不回。必欲舍梓而取元祯。其意所在。实未可知。臣又言元祯则姑待后荐未晚。今番则吕沈两人。不可不从先 (第 376H 页)
议定。以此相持。迄未归一。及至今日。 汝河
又申前说。臣亦以初见答之。不复商确。遽尔投疏。至以徇私蔑公忘君负国等语。肆加攻斥。噫。臣虽无状。为国 (第 376H 页)
之诚。亦不后于人。则得人报效之忱。岂独 汝河
有之也。臣之必欲姑舍元祯而先取沈梓者。非以元祯为不可。亦非终始沮遏之意也。只欲先其已定之人。循公议而 (第 376H 页)
带。傍人左右咸目属之。李公一相赠诗。有曰延英讲罢下丹墀。簪笔争瞻玉雪姿。盖纪实也。明年丙申。上番翰林 洪汝河
以史荐事投疏侵诋。府君亦疏斥其谬妄。因此坐罢。俄叙复检阅。历待教,奉教。九月。例升典籍。铨部有亲嫌。 (第 453H 页)
庙上宾。 先王践祚。进拜右议政。屡上疏辞。 上批曰。方今国事孔艰。论道济时。非卿而谁 不许。镜城判官 洪汝河
托以应 旨。疏斥诸贤。冢宰宋公时烈因此辞免。公前已入 对。极陈不可轻递之意。及闻 命递。即上疏言臣知 (第 126H 页)
洪汝河。
再上劄自劾。乞赐谴责。 上慰谕不许。先是。 (第 484H 页)
汝河
投疏诋府君。有议论偏险。处事崱屴。几何不至误国等语。又论铨曹用人之失。以 大行违豫不得入。至是。政院 …… (第 484H 页)
奭,李公时白,筵臣宋公浚吉入对。力白其情状曰。误国。人臣之极罪。自古小人之陷害君子。未尝不以此为目。 汝河
之奸人邪说。不可不明辨于新化之初也。台臣姜裕后,吕圣齐等。相继抗疏辨论。于是 上教曰。汝河阴慝之疏。 (第 484H 页)
何必改书以来。仍以勿上可也。时玉堂亦将劄论。既已托故而止。谏院启曰。 汝河
之事。大臣儒臣备由论列于榻前。 殿下又以阴慝为教。则亦已洞烛无馀。而完南府院君李某。既无故受诬。而身 (第 484H 页)
撰进行状。赐鞍马。山陵卜水原。民家多毁。又卜 健元陵内。而 上意在水原。三劄争之。乃从。夏。镜城判官 洪汝河
疏诋李厚源。诸臣请罪 (第 250L 页)
汝河。
公以为不可。从之。是年。北路饥。冬雷。公言推恩施惠。发仓蠲役。无牵有司。无拘流例。庚子春。东民饥。又 (第 250L 页)
。又言内需司公事。必关由本曹。以遵 祖宗朝取法周官之本意。以御史廉问湖西。五月。 孝庙升遐。镜城判官 洪汝河
疏攻尤庵。公不自安。中考递职。未几。同春宋先生入铨曹启禀。还授升正郎。兼东学教授,校书馆校理。庚子。 (第 294H 页)
日。居又劣一舍。少小相旋往。以道义相切磋。迨其年益高德益邵。乡人莫不爱慕尊敬。称为山南二大老。而木斋 洪公汝河
尝高贤公行义曰。若使某也出为世用。可以尊主庇民。亦可以为后辈矜式。而世无有知之者。其将堙没沟壑而已乎 …… (第 417L 页)
曰是有命。何可觊其必得。但当修人事而已。尝从木斋 洪公汝河
质疑请益。洪公深器重之。往复书札甚多。其中有论作文法一书。其于句法章规。倾倒无馀。盖其所以见期者。不 (第 423H 页)
公谦抑不欲以著述自居。见强始属笔。未及成编而殁。识者以为恨。鸠斋金公启光尝语人曰。吾南文章绝矣。木斋 洪公汝河
挽公诗曰。史洁追堪逼。郊寒叱欲奴。其为一世所推重如此。今有诗文杂著各体如干卷藏于家。公好善 (第 439L 页)
请府君制疏文。府君于是推原礼意。一一攻破其说。疏虽不见用。然木斋 洪公汝河
以文学伏一世。论议少许可。及见是疏。敛衽推叹曰。文章雅健。證据精博。足以订既往之失。开后来之惑。遂心 (第 452L 页)
请内需司公事必关由本曹。以遵 祖宗朝取法周官之本意。 上不听。以御史廉问湖西。五月。 孝庙升遐。党人 洪汝河
疏攻尤斋。公亦不自安。中考递职。未几。同春宋先生入铨启禀。还授兼东学教授。升正郎兼校书馆校理。明年。 (第 25H 页)
。岭儒将追论。属先生构疏。乃条驳时烈谬议。断之曰天子诸侯既承序传重。不当复论宗支嫡庶致纷纭之疑。木斋 洪公汝河
见之。叹曰足以订既往之失。开后来之惑。甲寅秋今 上嗣位。以 先王末命。首正邦礼。先生时居判书公忧。连 (第 278H 页)
府君闻 命。愀然不乐者久之。兼同知经筵,成均馆,春秋馆,司译院提调。 孝宗升遐。为殡殿堂上。镜城判官 洪汝河
疏斥铨曹。尝试 上意。尤斋屡辞遆职。府君与参议赵公复阳。并力辞不得。俄移兵曹。以 殡殿劳。升嘉义。复 (第 461L 页)
令与知。事有未安。一一启禀。以存旧法。 上并不听。俄以御史廉问湖西。五月。 孝宗升遐。六月。镜城判官 洪汝河
疏攻尤庵。公亦不能安。中考遆职。未几。同春先生代尤庵入铨。以大政时无郎官。启禀荡涤还授。兼东学教授。 (第 519L 页)
带傍人。左右咸目属之。李公一相赠诗有曰。延英讲罢下丹墀。簪笔争瞻玉雪姿。盖纪实也。明年丙申。上番翰林 洪汝河。
以史荐事。投疏侵诋。府君亦疏斥其谬妄。因此坐罢。俄叙复检阅。历待教奉教。九月。例升典籍。铨部有亲嫌。 (第 499H 页)
旨。将待公议事。竟未赴而递。秋。复拜右揆。会 上违豫。黾勉入谢。冬。辞疾去位。 上上宾。自力哀临。有 洪汝河
者投匦专攻公。语意绝悖。公连章自劾。 显庙斥汝河阴慝以慰谕之。庚子二月。疾革遂卒。公始与义举。只欲存 (第 378L 页)
柔有三男三女。曰霦,霆,霆, 洪汝河,
成硕夏馀幼。康鍒有二男二女。曰后学,晚学,女幼。峃 (第 528H 页)
洪汝河
有子女而幼。公之德其未艾夫。监役君述公行示余。且属余状。见其述。惇史也。何加焉。顾不佞某弱冠通籍。得 (第 528H 页)
  宋原州(时哲)
   吕掌令(儆)(扇对格)
   显宗大王挽
   池生(性渊)
   洪司谏(汝河)

   赵参判(寿益)
   金丰基(启光)
   族兄吴判校(熽)
   李生(允迪)挽   宋原州(时哲)
   吕掌令(儆)(扇对格)
   显宗大王挽
   池生(性渊)
   洪司谏 (汝河)

   赵参判(寿益)
   金丰基(启光)
   族兄吴判校(熽)
   李生(允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