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荣闻之大憾。亡何。国荣败。德相诛。庚子。 除礼兵曹判书,奎章阁提学。寻移户曹判书。秋。谏长赵时伟都宪 金文淳
李命植相继疏诋。其他傅影响狺狺者迭起。盖搢绅之附时议者。挟前憾者。被诱䝱者。合而为一。同时俱发。所以 (第 489L 页)
   御制御笔书樊庵诗文稿[正祖]
樊庵集御定凡例
 [御定凡例]
   御定凡例
樊岩集卷首[上]
 丝纶
   因都宪 金文淳
疏诬。特降处分备忘记。(庚子)
   金文淳
谴削后勉出 备忘记
   禁令 传教
   在竹山墓舍时政院有 旨(时兼带判金吾)
   以 英庙宝 ……   因赵时伟筵奏。辞户曹判书疏。(庚子)
   辞实录校正疏
   实录告讫。辞锡马疏。
   辨 金文淳
诬谗。仍辞判金吾筹司堂上疏。
   辞礼曹判书。仍乞休致疏。(禁令 传教。见卷首上一板。)
   饬 …… 传教 备忘记。见卷首上二三板。)
   饬教后复乞休致疏(○申饬备忘记。见卷首上三板。)
   辨 金文淳
再诬。复乞休致疏。(申饬上来 传教。见卷首上三板。)
   饬教后更申休致疏(承政院有 旨。见卷首上
 故领相蔡文肃徵稿看阅屡回。以义例问其家人。
樊岩遗稿。不但茂陵故事可仿。念故人临归一言之勤恳。徵览数回。如见其人。古宅文藻。尚有笼盖于咳唾影响之外者。槩以论之。则文不如诗。诗不如人。人之云遐。何惜如之。其文。小者苍劲。大者郁嵂。皆能一气呵成。不用铅粉脂蜡手段。则其诗与其人。居可知矣。以如此之人。有如

此之文。有如此之诗。而诗文编次。若不亭亭当当。俾后人无以见庐山真面目。则是岂韪其人之意哉。凡例之可合淘洗。部居之可合裁制者。列之左方。
 签纸
第二十篇疏劄卷。
 辨 金文淳
诬疏书批答而低一字。以备忘传教附之者。盖欲使览此者。知君臣之际而兼有以考其时事实之如何。非不完且备矣 (第 4L 页)
。不齐者人心

也。难平者物议也。刊行之后。或有藉以为说者曰。纶言莫重而附之下方云尔。则韩昌黎平淮碑之事。安知不复见于后来耶。自此篇以至各篇。似此凡例。并删去。别为年谱或日录。以为附录为好矣。
  蔡相心事。洞然二字。为灵台之赞。而如说 金文淳
诸人处。不无修隙之意。此亦间用东里手段为可矣。
第二十二篇疏劄卷。
  (第 5H 页)
对。心实待勘。不敢遽入文字。今始短章陈吁。伏乞 圣慈亟命收还恩教。以严赏典。以安私分。千万幸甚。
金文淳
诬谗。仍辞判金吾筹司堂上疏。
伏以臣填壑不远。厄运相连。挽近以来。被人齮龁。凡几遭也。上章陈暴。殆成 (第 419L 页)
月课。不徒臣辞穷意竭。了不新奇。 圣上之以此酬应。不亦添臣别般死罪乎。今者 金文淳
之疏。又何其憯且酷也。顾念朝廷之上。无根蒂无援引。呼牛呼马。无所不可者。莫臣若也。如欲斥以去之。何足 …… (第 419L 页)
 答曰。省疏具悉。卿之前疏后疏。以休退二字。申申为说。予所准拟以俟之者。亦是不舍二字。卿其勿辞行公。
金文淳
再诬。复乞休致疏。(申饬上来 传教。见卷首上三板。)
伏以臣诚未格天。文不达意。三章乞骸。一例靳许。 (第 424L 页)
中心闷瞀。靡所止届。乃者数旬之间。饬教联翩。谕之以媢嫉之势固使然。则此日月之明。无微不烛也。责之

以道理不当如是。则此山薮之量不欲弃物也。滓秽愈彰而拂拭益勤。逋慢愈积而恩遇益挚。反复思惟。实未知何以得此。生陨死结。岂足为万一之报也。至若 金文淳
之再疏龂龂。臣岂不知。不报无道。可以体圣人之训。而第其为说。专欲以西关事。污蔑臣身。世道之危且险。何 …… (第 425H 页)
布之军人各三十钱。荡债既为臣罪案。则惟此蠲布一节。何不为论臣之一𣠽柄耶。至于库储绵布之或为二十尺。 文淳
之言。有诚然者矣。臣于在营之时。闻各库绵布多有有名无实者。诘问其由。则库监辈纳一纸印贴文书。即前前道 …… (第 425L 页)
。以为不特道臣无所犯。虽其亲裨。亦无入已犯用之事。此重臣以筵奏之言。亲传于臣者也。重臣之言既如此。则 文淳
之以重臣事为證验者。不亦左乎。至于无限庄土之说。告 君之辞。何若是太不端的也。臣是世禄之家。虽曰清寒 …… (第 426L 页)
臣李台重见督于故相臣闵百祥之事以为之解。此虽凶贼之书。臣至今历历记识矣。趾贼则以交承。终未有所捉。而 文淳
则托以传闻。劫辱为事。天下事宁有是乎。臣之上项所陈。非钱布间事。即私往复耳。曲折多端。名目近亵。本不 (第 427H 页)
宜上尘 清览。故前后陈章。窃附于唾面不拭之义。无一言提及于此者。亶欲为朝廷存大体而已。今则 文淳
之言。专以此下上其说。而臣又顾惜事面。不为详陈。则虽以 殿下之明圣。亦何由尽烛其 …… (第 427H 页)
烦覼而琐屑极矣。此尤臣死罪也。朱子有言曰。有罪无罪。在我而已。岂以自外至者。为荣辱哉。臣若无所愧。则 文淳
虽目臣以饕餮之贪。于臣无所捐焉。臣若有所犯。则 (第 427L 页)
文淳
虽许臣以伯夷之清。于臣无所益焉。臣固当任之而已。而第其犯分凌节四字。直令人心骨惊沸。臣之事 殿下。亦 …… (第 427L 页)
而告后。出而居官。言与行或有近于犯分凌节。则何不指陈其某事为犯分。某事为凌节。而直为此囫囵之乱嚷也。 文淳
本无知识。鱼鲁帝虎。亦不得辨别。无乃初不知这四字。不可加之于人而然耶。臣岂无所欲言者。而臣告退之人也 (第 427L 页)
。古人云。身将隐矣。焉用文。都不如已之矣。噫。薰犹冰炭。本不可同器。若以 文淳
为薰为冰。则臣之为莸为炭。亦所不辞。而其不可同立于一廷之中。事理明甚。我 圣上调剂镇安。欲有以保合大 …… (第 427L 页)
一人之身。视两人兼以满之而抑又有过焉。则其当退与不当退。不待两言而决之矣。不知臣者谓臣求退之举。激于 金文淳
辈构捏之言而发也。然臣则无是也。以 (第 429L 页)
文淳
今番对章见之。街童巷竖之公然劫辱。本不足相较。况其泽麋蒙皮之句。古人所语。即指文质俱备。人以为宝而言 (第 429L 页)
也。 文淳
以此喻臣。认以为极口丑辱而其实臣不敢当也。古有伏猎侍郎。今乃有泽麋侍郎。何代无此贤也。此必何物老学究 (第 429L 页)
。误 文淳。
以露其丑耳。以此观之。 (第 429L 页)
文淳
前后之疏。皆非文淳之文。前后之辱。皆非文淳之意。不待人言。已若昭揭。设令 (第 429L 页)
文淳
辱臣。臣不当与渠呶呶。况于空荡荡地。乃与之说往说来乎。以故臣之陈恳。在于上所称六当退而不在于过去危辱 …… (第 429L 页)
则政院退送。臣未闻其例。况臣虽不足言。以崇品之臣。上乞退之疏。不禀还给。亦一异事。臣疏末端数行。虽有 金文淳
三字。初无诟詈之语。而况日前 传教。既无勿捧臣疏之教。则未知何承宣有此操纵之举也。臣窃惑焉。饬教继降 …… (第 430H 页)
后。自分为必退之期。然反顾初心。惭负实多。人言之来。亦非异事。臣实自反。更何费辞。第丙申春狱之说。此 金文淳
最初疏中构臣之语也。臣之对章。既已一一辨破。前后 圣教。昭晰洞谕。如日斯赫。领之一世。垂之百代。虽以 (第 430L 页)
文淳
之必欲甘心于臣。及其再疏。不敢复提。臣之得保性命。式至今日。罔非我 圣上天地再生之恩。中夜穷山。每诵 …… (第 430L 页)
。欲驱臣而纳诸。而事本乌有。言无左契。不得不以既毙之国荣。要为疑眩之资。吁亦怕矣。都宪之劄。其半掇拾 文淳
之疏。其半誊移大臣之启。臣不必别为辨白也。念臣寄寓朝廷。形单影只。遭罹此境。众怒交萃。山压鸟卵。未足 …… (第 431H 页)
乞 圣慈亟削臣所带职名。使曹务无旷。仍许臣退归田里。使微谅获遂。千万血祝。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时。 金文淳
为工曹参判。以不可周旋一曹之意陈疏而劫辱备至。 上震怒。命行宾对。还给其疏。仍罢捧纳承旨职。 (第 436L 页)
文淳
姑先罢职不叙。诸大臣救解之。 上曰。未知重臣何罪。领相郑存谦曰。再昨年。三司有公议矣。 上曰。近来。 (第 436L 页)
弟后。前夫人出也。次直永。次翊永。郡守。次学永。府使。次牧永。县监。女长徐迨修。次府使尹羲厚。次判书 金文淳。
次府使金麟淳。后夫人出也。羲寅判官,羲宾,羲民。女生员沈学之。庶女闵百咸。长房出也。羲文府使,羲云县 (第 331H 页)
 
交济谷者。其在北道者曰元山仓。其在岭南者曰浦项仓。〇元山仓。 肃宗朝。以北道内奴贡布贩谷。储置诸邑。每年收放。(要览云。交济仓。一名元山仓。)英宗丁巳。移置元山。命监司徐宗玉经纪。随其南北之歉而转运。壬戌。因北道设赈安边,德源,文川三邑。民所受移转各谷及道臣私赈谷。并收留元山仓。定平,咸兴两邑。则设仓于咸兴曰云田仓。北青,利原,端川三邑。则设食于利原曰外仓。通称交济仓。〇浦项仓。在庆尚道延日。以救江原咸镜二道。(大典云。元山仓。本在德源,高原,咸兴三处。)英宗壬子。庆尚监司赵显命奏。设此仓。以时收放。本道凶则赈贷于东沿。北路凶则移转于南关。(谓磨天岭南。)〇交济者。南北交济也。大典通编云。交济谷。纳于本仓。勿许收留本邑。擅留守令。严勘。(正宗癸卯春赈。因忠清监司 金文淳
言。浦项谷二万五千石。移于湖西。)
 济民谷者。 英宗癸未。左议政洪凤汉建请设置。岭南则在泗川。储谷 (第 231L 页)
若于各其家祭班。为之先后则可也。贤关以齿为重。岂可区别。不为序齿耶。馆堂既登筵。此后申禁可也。同成均 金文淳
曰。当与泮长柳戆严饬矣。二十八日。 上召见臣于莲府。 命近前。 上曰。太学序齿。今始行之。许多一名。 (第 320H 页)
命而终不进。咨议权公震应上辞疏。陈辨裕昆录中语涉两先正者。 下责教给章解职。玉堂俞彦镐等劄救之。校理 金文淳
疏请还收。 命并刊版。临建明门。召问诸文臣。以咨议单付。刊削吏曹判书李最中。公进言其疏不过辞官而附讼 (第 598H 页)
   谒光陵途中拈韵。视随驾大臣阁臣卿宰承史诸臣联句。(在筵诸臣。左议政蔡济恭,判府事朴宗岳,检校提学吴载纯,检校直提学徐有防,原任直提学李秉模,原任直阁徐鼎修,检校直阁徐龙辅,尹行恁,徐荣辅,南公辙,检校待教金祖淳,承旨洪明浩,李得济,李祖承,洪义荣,李文会,史官李海清,金履载,徐有闻,林景镇,总管闵钟显,曹允大,李东郁,昌城尉黄仁点,弘文提学徐有邻,行司直金履素,李敏辅,左参赞金华镇,判敦宁李沣,工曹判书郑昌顺,礼曹判书郑好仁,刑曹判书沈颐之,户曹判书赵鼎镇,汉城判尹 金文淳,
吏曹参判李秉鼎,刑曹参判李在学,大司宪李鼎揆,行副司直沈焕之,朴天衡,吏曹参议徐迈修,前承旨林济远, ……   原春道金化县金召史狱(驱打金召史。即日致死。实因初检被踢。覆三检被打。○因金召史子郑顺得上言行查。本道查启。狱情无疑。严讯取服。刑曹回启。看證无人。更加详覈。)
   忠清道公州牧李老郎头狱(本道启。铁案已成。无容论断。)
   忠清道公州牧驿婢贵丹狱(前道臣 金文淳,
权𧟓等论启。伤痕非即死之地。致命有可疑之端。)
   忠清道公州牧金允得狱(前道臣 金文淳,
权𧟓等论启。以风教则合置极律。在狱体则宜别首从。)
   忠清道结城县崔德教狱(武断乡曲。构诬良民
,左参赞金华镇,判敦宁李沣,工曹判书郑昌顺,礼曹判书郑好仁,刑曹判书沈颐之,户曹判书赵鼎镇,汉城判尹 金文淳,
吏曹参判李秉鼎,刑曹参判李在学,大司宪李鼎揆,行副司直沈焕之,朴天衡,吏曹参议徐迈修,前承旨林济远, …… (第 85L 页)
佳城閟。(臣有防。)圣泽尚流至治香。宝箓绵昌基积世。(臣颐之。)洪功熙洽仰巡方。周原瓜瓞馀庥永。(臣 文淳。
)夏业苞桑圣绪昌。匝野欢情瞻羽葆。(臣沣。)夙斋宸慕荐圭璋。香烟霭霭方容与。(臣龙辅。)朝旭曈曈且未 (第 86H 页)
輴及舁夫替运等事。)分莅之。(右各务。执事官董事也。)礼仪使郑昌顺。整理使徐有邻。卤簿使尹塾。顿递使 金文淳。
舆士大将李柱国(初以行副护军任嵂。为大将。寻以柱国代之。从事官前佥正元永胄。前都事吴彻常陪从。)等。 …… (第 423L 页)
金履素,李文源,郑昌顺,尹塾,金尚集,李𡊠,郑好仁,尹蓍东,李圣圭,宋载经,沈丰之,赵瑍,沈颐之, 金文淳,
尹坊,重臣也。闵钟显,洪检,具庠,蔡弘履,赵宗铉,任希曾,金思穆,柳谊,金光默,金颐柱,申大升,郑宇 (第 423L 页)
  
(判书赵时俊以为置之偿命。在所不已。参判李亨逵以为自初结缚者。即仁石戊道。汝鐄积忤村中。安知非因其虚喝。故为生事。欲售其平日愤嫉之心。左参赞尹东暹以为汝鐄之为元犯。节节明白。更不必烦复条列。行副司直尹东晰以为恐无一分傅生之道。右参赞徐有邻以为如此凶顽之类。恐不合遽然曲贷。汉城府左尹李崇祜以为论以执法之意。终无丐命之端。行都承旨洪秀辅以为起初造谋。虽重于加功。毕竟行凶。煞异于手犯。惟此一款。容或为起疑之端。同敦宁 金文淳
以为当其昏夜。不知毒手之果在谁某。此或为一半分疑似之端。)
判。朝家于此狱案。反覆参究。终未得一半分 (第 309L 页)
  
(刑曹启。所谓捉奸。既在相鬨之日。前后承款。自是已决之案。)
判。至迷至劣者。即正犯盘奉(是置)。欲奸渠妻之说。若早发于初检供招。则狱官持难之论。岂从而出乎。勿论打之由于钱由于潜奸。并行手势者。非渠一人而金圣渭(不喻)。金就声一人外。姑未捧供。且就声之供。亦不分明。若待在逃金光得之就捕。渠将瘐死于狱中而后已(兺不喻)。渠妻所供。亦言黄哥之作奸。女人偏性。素多羞涩。情虽急于为夫。揆以常情。宁忍以不欲奸而曰欲奸乎。闻于前判堂 金文淳
之言。厥女之面貌。优于免粗云尔。则与盘奉招之云云。亦有暗合。藉令欲奸二字。皆出盘奉夫妻图生之计。无足 …… (第 475L 页)
而老郎头之独被讯推。终乖狱体。特为放送。(见己酉)
忠清道公州牧驿婢贵丹狱(前道臣 金文淳,
权𧟓等论启。伤痕非即死之地。致命有可疑之端。)
判。伤痕不在于要害。虽伤非必死。卿等起疑。尽有意见 (第 484L 页)
。贵丹身(乙)。特放事分付该道。(见甲辰)
忠清道公州牧金允得狱(前道臣 金文淳,
权𧟓等论启。以风教则合置极律。在狱体则宜别首从。)
判。朴千根为造谋为首犯。而千根瘐毙之后。干犯允 …… (第 484L 页)
。刑曹回启。实无可原之情状。不可循例而讯推。)
判。诸狱论理。卿言甚当。依回启施行。
  
(前道臣 金文淳,
权𧟓等论启。金福同终始下手。正犯无疑。)
判。镇卒之虐害良民。已难赦。况无告匹妇乎。侵虐犹然。况戕 …… (第 488H 页)
  
(本道启。崔得龙法当偿死。理难傅生。)
有旨。无论奉位,得龙。彼亦泥醉。此亦不省。始以柴草之争。转成葛藤之战。酒力彼此虽相当。而人品强弱固悬异。毕竟则强者免弱者毙。原其杀死根因。专由一酒字所使。岂有真个凶心而然乎。似此罪囚。当在今日傅生之科。得龙特为放送。
  
(前道臣 金文淳,
权𧟓等论启。崔玉函在情既不深紧。于法亦无吻合。)
判。一指之毒。岂或上从肩下侵腹乎。不周匝不渍涵。 (第 488L 页)
而流出之脓水。何由而肆毒入腹云云。卿等论启。说得甚分明(兺不喻)。尸帐之痕损。尸亲之供招。不合于法文。不衬于狱情。有一于此。尚可傅生。况兼有之乎。玉函身(乙)。特放事分付道伯。
  
(前道臣 金文淳,
权𧟓等论启。曹命兴行己罪多罔赦。所犯杀亦无惜。)
判。本犯已可杀。诸罪又可诛(兺不喻)。前伯奏语。 (第 488L 页)
   赓载铭[金勉柱]
   赓载铭[尹行恁]
   赓载铭[金祖淳]
   赓载铭[金近淳]
   赓载铭 金文淳
   赓载铭[李勉兢]
   赓载铭[吴泰曾]
   赓载铭[金履永]
   赓载铭[具得鲁
 丙辰清明僚末原任直阁金祖淳拜稿
赓载铭[金近淳]
华让飞云。名高曳星。不丝不革。昭俭于卿。煌煌衮赠。勖尔身经。用贲其趾。载扬 王廷。
     金近淳
赓载铭 金文淳
 李直学晚秀平居常蹑屐。今春 侍射之日。上特赐木屐一部。又宠之以 御制铭若序。命造公诸僚步韵以交 (第 105L 页)
勖。甚殊渥也。臣同登筵席。与有龙光。而直学复驰书来求赓篇。有不敢以非阁僚辞。敬此步成。以附轴末。铭曰。
利涉泥涂。坦步辰星。濯冠齐贤。素几唐卿。各有其宜。可为常经。是用贲趾。色动盈廷。
     京畿观察使臣 金文淳
赓载铭[李勉兢]
形禀在木。步听上星。物宜于人。 后与之卿。特立徐趋。尺寸由经。勖尔传家。荣我同廷。 (第 105L 页)
有以此进言者乎。肆口捏虚。以臣为嚆矢。所谓一边率皆夺气。又以利诱而威胁。情若骨肉之金夏材。谊同至亲之 金文淳。
倒戈相攻。如嫉仇雠。彼之恇㥘无操。固不足道。使彼如此者。其亦不仁之甚也。呜呼。臣虽无似。结发读书。 (第 27H 页)
有以此进言者乎。肆口捏虚。以臣为嚆矢。所谓一边率皆夺气。又以利诱而威胁。情若骨肉之金夏材。谊同至亲之 金文淳。
倒戈相攻。如嫉 (第 293L 页)
以此进言者乎。肆口捏虚。以臣为嚆矢。所谓一边。率皆夺气。又以利诱而威胁。情若骨肉之金夏材。谊同至亲之 金文淳。
倒戈相攻。如疾仇雠。彼之恇㤼无操。固不足道。使彼如此者。其亦不仁之甚也。呜呼。臣虽无似。结发读书。粗 …… (第 298H 页)
有以此进言者乎。肆口捏虚。以臣为嚆矢。所谓一边率皆夺气。又以利诱而威胁。情若骨肉之金夏材。谊同至亲之 金文淳。
倒戈相攻。如疾仇雠。彼之恇㤼无操。固不足道。而使彼如此者。其亦不仁之甚也。呜呼。臣虽无似。结发读书。 …… (第 308L 页)
以此进言者乎。肆口捏虚。以臣为嚆矢。所谓一边。率皆夺气。又以利诱而威胁。情若骨肉之金夏材。谊同至亲之 金文淳。
倒戈相攻。如疾仇雠。彼之恇㤼无操。固不足道。使彼如此者。其亦不仁之甚也。呜呼。臣虽无似。结发读书。粗 (第 314L 页)
  金秀南
字汝一。朝鲜人也。生始七岁。丧其父。能致其哀。母杨氏。涕泣劝学曰。汝能求师。吾虽贫。当具束修。秀南跪受杨氏教。从文元公 金先生门。
执弟子礼。读书甚勤。杨氏没。庐墓三年。乡党称其孝。万历中。秀南 (第 41L 页)
下严教曰。台阁之下手于当路顶门者谁。盖许公敢言也。又言忠良子孙。往拜北庭。归参坛享。义理隳坏。右参赞 金文淳。
自以尝膺使命。对章发恚。又以正言任㸁。诋斥李剡溪潜。校理朴吉源。沮戏蔡樊岩议谥。即奋曰。此辈必欲乖乱 (第 9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