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雜家類
祏。
业盛君亲。功崇列辟。交禅之际。粲然明白。迥映来今。孤高
往策。去杀流惠。好生立辟。率土之滨。临 江是
宅。遂其生性。
庇尔鳞翮。环海为池。周天布泽。致兹忠厚。罔弗怡怿。动植
依仁。飞沈受获。流水长者。徒 (第 05a 页)
汉之世
水经淮水篇注引应劭风俗记江都县有江水祠俗谓之伍相庙也子胥但配
食尔岁三祭与五岳同子胥之配食大 江是
惟命祀渐江篇注据吴越春秋以
七发所云专属之浙江则误矣检讨又云曾巩序鉴湖图有所谓广陵斗门者
在今山阴县 …… (第 8a 页)
以后江益徙而南故沔水篇注云毗陵县丹徒北二百步有故城
旧去江三里岸稍毁遂至城下城北有扬州刺史刘繇墓沦于 江是
也今扬州
城外运河唐王播所开事见播传其时江犹至于扬子桥而东关以外在汉则
江浒也然则城东小水之称广陵涛 (第 9a 页)

城盐城地势高于兴化愈南则愈低今若导之使南
再有漫溢则就下之势必入兴盐一入兴盐则不能
入海而南入于 江是
河与江合江淮河汉四渎合流
是古今一大变迁也杞人之忧又不止淮扬二郡之
生灵东南一带之财赋矣于是南新河之 (第 10b 页)
  而转推而远之诚不可解又有疑者宋元以来
  说三江者皆言苏氏黄度云近世苏文忠之说
  经本贝之自昔诸家皆未尝言林之奇云郑氏
  以东迤为南 江是
自东陵而下巳分为三矣而
  苏氏乃以古之彭蠡东合为一江者以为今之
  三江王应麟最好采掇遗文而玉海言 …… (第 12a 页)
 书地理志与今汉书志全异其说以岷江为大
  江至九江为中江至徐陵为北江徐陵当是广
  陵亦合三江为一 江是
班志郑注孔注皆同于
  苏氏之说矣幸而班志全在不然不亦将与郑
  氏同枉乎知引班志之非班即知引郑注之 …… (第 13a 页)
  所谓分江水者乃据水经注所云由乌程合浙
  江之枝流然郦氏引地理志则通之云江水自
  石城东出径吴国南为南 江是
谓石城之水即
  吴南之水而不以历乌程之水为南江之水柰
  何拾郦氏所谓南江枝流者而以为南江且据
  …… (第 16b 页)
  流渐水在西北流入吴宁溪水自南流入(今为/金华)
(江)不能夺谷水之名直至钱塘谷水入江而后

  不名谷水而名浙 江是
严州以东且不得名之
  为渐岂严州以西转得冒之为浙乎顾氏谓谷
  水与吴宁溪水合吴宁溪水与渐江水合尚 (第 20b 页)
此秦始皇之九江也汉分浔阳属庐江
王莽改九江为延平豫章为九江而浔阳仍属庐江非豫
章所隶遂以彭蠡九水为九 江是
莽臣之谀也如移衡山
于天柱即名南岳移恒山于大茂即名北岳是也此王莽 …… (第 2a 页)
走不可端倪捉
搦及至合前后之说相较其不能相应固有如此者然天
下及后世才力聪明之士皆喜径恶曲喜简恶烦故 为先

之说十尝得八九其断然能别择先生之是否者累世
不获一焉若夫守陈腐之言循迂僻之行耳不闻先儒千
百年之统绪 (第 1b 页)
目不见士大夫四海之渊源而曰吾主朱子
吾主敬斋吾主敬轩欲与 为先生
之说者力抗至则靡耳
况朱子敬斋敬轩揆之圣贤又有其过不及哉虽然黑固
不可以为白也夜固不可以为昼也是在学 …… (第 2a 页)
其圣门之獧者乎平生刻苦自立所著语录多
返责之身心无后儒恣睢之习其圣门之獧者乎至与弟
讼祭田一事世儒多 为先生
设辞以解者此未得先生之
意也先生为宗子守祭田而弟鬻之以为弟得罪于祖若
父己不得私焉而巳大抵獧者必褊隘 …… (第 5a 页)
可不辨者则以先生为受桓元之辟此
先生出处大节岂可诬之按昭明太子序曰素爱其文不
能释手故加搜校粗为区目 是先生
之诗并无先后次第
也斗南见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一章在庚子自都还阻
风规林辛丑赴假江陵夜行涂口二诗之前意 …… (第 5b 页)
必无之事也然则先
生庚子至都何耶曰先生饮酒诗言远游言饥驱言营一
饱则非仕事矣其言阻中途即阻风规林事也 是先生

远游至都耳乃瞭然者也先生辛丑赴假江陵何耶曰先
生本传曰州召主簿不就先生既抱羸疾召主簿必以疾
乞假 …… (第 6a 页)
爵是也先生江州人州召主簿应赴江州而赴江陵者是
时桓元领江州刺史驻南郡 是先生
以辞主簿至江陵耳
亦瞭然者也合前后观之先生不污于元可信矣而斗南
于千馀载之后诬之诚何心哉是故先生为镇 …… (第 6b 页)
不务脩德止求吉葬无论天道
人事不能得善地即得之必有物以败焉若君子思安其
亲其为造化之所福无疑也鄙见如 是先生
当必以为然 …… (第 48b 页)
堂之号继以先生之称不敢当
不敢当自隋唐学禅者以山名寺名称其本师南北宋道
学诸儒踵行之各举本师所居之地 为先生
之称后渐行
之于非受业者近则公卿大人之门皆此称矣宋人于朋
友称官汉人称弟称兄此亦古法也阁下以为何如宁 (第 2a 页)
文殊台俯玩瀑布
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
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 江是

大雨在山中五日矣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
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 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 (第 28b 页)
  顾按外史诸家所载王薨葬年月互异,辨之者亦异。兹就凯所见诸书为之考證。据阮文锡夕阳寮集谓:王薨于金门,岁在庚子。无名氏台湾外史亦云:王以庚子十一月殂于金门。郑成功令兵部侍郎王忠孝礼葬于后埔。 江日升
东旭海滨纪略及鹭岛遗衲梦庵海上见闻录所载并同。全祖望鲒埼亭集,据沈光文斯庵集挽王诗序,则谓王薨于壬寅 (第 15 页)
  台湾山川之奇、物产之富、民族盛衰之起伏千变万化,莫可端倪;皆小说之绝好材料也。三百年间,作者尚少。同安 江日升
氏曾撰「台湾外记」,载郑氏四世事,自芝龙 (第 19 页)
  时吴留村公开府八闽,计欲谕降,而以未得通使为忧。江右有翁韬、郭国祚,因相与谋,作吴公伪牍。既成,步行三百馀里,越壑踰岩,抵其帐下。江发书怒,将杀之;伪总兵高茂方谏曰:『将军雄据险要,勒兵数万;水战凫轻、山斗猿捷,而驰骤平原非其长也。况地无千里之饶、粮无千年之积,出则势不能远、守则师无所资;其能久乎?许之,犹不失我富贵』! 江是
其言,遂释二人归;然纳款之期,犹豫未决。韬与国祚径造吴公辕门请见,言机密事。公命延入,因抵掌陈江几可 (第 73 页)
  余居承天,延平郡王之东都也。缅怀忠义,冀鼓英风,凭吊山河,溉然陨泪。洎长

读书,旁及志乘,而记载延平,辞多诬蔑,余甚恨之!弱冠以来,发誓述作,遂成台湾通史三十六卷,尊延平于本纪,称曰建国,所以存正朔于沧溟,振天声于大汉也。笔削之间,搜求故籍,其载延平者,则有黄宗羲氏之赐姓始末、郑亦邹氏之郑成功传、 江日升
氏之台湾外记,鹭门梦氏之海上见闻录,皆实录也。今乃复得闽海纪要,读之狂喜,以为汉族不湮,此书其必显 (第 42 页)
 其四。湖荡之洲渚可田者。堤以固之。
 其五。湖荡之潴。太广而害于下流者。从其上源分之。江南五坝分震泽以入 江是
也。
  (第 377H 页)
归下窈冥。寒山一片石。南纪几高亭。
朝阳阁
高郁山河夕照开。马头何处凤凰台。罗丽漠漠云犹在。母子遥遥 江是
来。郡里清秋吾一宿。帘前平楚鸟双回。百壶倒尽纱笼侧。萧瑟英豪字半苔。(前有百工山)
雁鸭池
池南池北 (第 208H 页)
。呼天祝手。忽有飞鹑一双堕于前。取而供亲。亲剂即瘳。世仍称其闾曰孝子闾。名其水曰鹑子江。今带方南鹑子 江是
也。其后遭艰庐墓下。每上墓哭泣。樵牧皆为之掩泪。制既綅(一作祲)。终岁不与宴乐。每当忌日。不与人对语 (第 518L 页)
寒水先生道德尊。岿然遗庙俨江村。至今博带峨冠者。总是文纯后裔孙。(黄 江是
清风地。遂庵权先生遗基。有祠庙。)
山枫水苇日森疏。心事当秋不自如。马首人来眉忽启。 天恩新赦赵尚书 (第 419L 页)
 奏曰。仪礼有为君斩之文。其曰为君斩者。凡履至尊之位。为宗庙之主。则凡为之服者。皆当为之斩也。 圣上所谓 大王大妃之于 显庙。虽有祖孙之分。既登至尊之位。则礼当服斩衰三年者。其与古圣人之意。若合符契。晋李太后为孝武服斩者。亦据此义。此实古今通行之典。天理人情之所在。礼所谓亲亲尊尊之义。不可变革者也。〇镛案太母之为嗣王斩。经无正文。骊 江为是
之闷。乃引仪礼之为君斩。以为此议之通證。岂不谬哉。大凡文字皆有对待。曰为父斩则虽不言子。而其人是子而 (第 416L 页)
法弘山。东南流与黑龙山之合掌水合。入于发芦水。倪谦使朝鲜录云。岩赤川。在顺安县北十五里。东南流入平壤 江是
也。〇发芦水。又西至王山。又(一作右)合灵溪水。水出葛坡岭。南流入于发芦水也。〇发芦水。又东南屈径顺 (第 389H 页)
 辽史地理志云。正州在渌州(渤海时鸭绿府)西北三百八十里。本沸流王古地。有沸流水。渤海。时为沸流郡。〇备考云。汉昭帝元凤二年置二郡。而句丽开国。在元帝建昭二年。其间为四十四年。是时汉道全盛。而乐浪太

守。在于今平壤。自平壤至成川。不过百数十里。松让句丽。何以割据乎。且今咸镜道。为沃沮县。属于乐浪。句丽又何以介于其间乎。所谓纥升骨、沸流水。不当在于鸭江以南。而辽志所载似得矣。〇韩久庵百谦云。句丽本起于西安平。则东史以卒本扶馀为成川者。非是。西安平今属辽东外徼。马訾水入海处。沸流水。亦在其地。恐今狄 江是
也。〇𤲟案渌州者。今虞芮郡隔水之地也。(详见绿水中。)虞芮西北殆四百里。为兴京之界。则沸流水当接于 …… (第 395L 页)
 辽史高丽传云。圣宗统和二十八年。遣排押盆奴。攻开京。询(高丽显宗名。)弃城遁走。遂焚开京。至清江而还。〇𤲟案盆奴越开京而至清江。则清江当在开城之东矣。明诗综。载本朝李荇临津江诗曰。临津催早发。问渡即清江。据此则 清江是
临津也。
 高丽史云。靖宗十一年。赐临津课桥院号曰慈济寺。先是津无船桥。行人争渡。多致陷溺。命有司作 (第 409L 页)
含 纶恩旷世。紫鸾回纸事光前。也知 北阙怜孤节。不独西湖数六贤。兄水粤山相映碧。大名宇宙万人传。(兄 江是
权所居)
公于是日亦生年。紫诰重宣自 九天。忠魂尚郁 明陵世。仙籍今还丙子前。 圣人特许夷齐节。四海 (第 41L 页)
曹参判。兼备局有司之任。七月。因微事削职。冬叙为都承旨。时江界府使缺。特命以公拟入曰。此人可苏此邑。 江是
关西大州。地本产蔘。岁有常供。邑吏每捧税。另造大秤。阔其星而重其锤。厚称而取羡馀。岁不下累数十斤。且 (第 536L 页)
。)
初十日己卯。雨晴。饭后乘轿先发。奉 国书登金船。鼓乐而行。三使臣,三堂译,上通事诸船陆续溯江。 江是
浪华上流。而别名曰淀。着青衣曳缆者。每船七十人。分立两岸。船从北崖则在北者牵之。南崖则在南者如之。各 (第 46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