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请贺琛奉述毛诗义表

臣闻乐由阳来性情之本诗以言志政教之基故能使
天地咸亨人伦敦序故东鲁梦周穷兹删采西河绍魏
著彼缵述叶星辰而建诗观斗仪而命礼以为陈徐雅
颂膏肓匪一燕韩篇什痼疾多端北海 郑君
徒逢笺释
南郡太守空为异序庶令中和永播硕学知宗大胥负
师国子咸绍孝敬之德化洽天下多识之风道行比屋
  (第 39b 页)
谀而卒不能夺公岂不亦侃侃社稷臣哉于乎令刘公
而在余为之执鞭固所愿焉夫刘公诚贤司农君则诚
孝余尝读史至 郑君
守楚节独不肯为汉王名籍其事
抑何伟烈也其孙当时以才谞显位九卿太史公与之
善乃至不能举其祖名当时为 (第 19b 页)
郑君
孙不能奉其大王
父讳以属太史公又何略也夫余不及事刘公于司农
君仅一再识然而读刘公之录而恍然若有觌乃至 (第 19b 页)

为执鞭刘公侃侃大臣固不下 郑君
余之得详于太史 (第 19b 页)
当作洲盖趁
句之误耳志和故当于此地渔钓自此江渐束山而狭
山亦随小乃至黄州时御史方驻黄而余晨至左参政 郑君
云蓥佥事蔡君一槐戢君汝止来访云御史将欲
发疏谢谒客郡邑守令而下咸来见不胜烦报谒三君
留饭戢君所多谈佛 (第 19b 页)
  忠孝祠碑
隆庆之戊辰冬余自副察起再游大名睹其疆邑土风
淳美民竭其谷麦桑麻之利奉给县官退而治其馀以
共事家长上庶几乎能自足忠孝之愿而亡所事于诗

书之利者居无何而郡太守 郑君
旻以祠故田侍中弘
正及其子仆射布事请盖大名古魏州地而侍中父子
尝为其州刺史节度诸军者也当肃代之季所谓 …… (第 12b 页)
拊之魏遂以首善闻诸郡盖又至于今而余之所睹
羡魏俗如向云者谓非侍中父子一洗其凶悖而振之
以忠孝之力也耶 郑君
谓魏俗固淳美然亦少椎不时
以君臣父子之节撕警之则亦易忘而侍中仆射于其
节为最著魏既以二公故善其俗其德 (第 14a 页)
邹尚恒山将军莫惠嵩山将军石玄 太公金匮南海
神曰祝融东海神曰勾芒北海神曰玄冥西海神曰蓐
收又不同 郑君
云五兵皆有名诵之亦有验刀名大房虚星主之
弓名曲张氐星主之矢名彷徨荧惑星主之剑名失伤
角星主之弩名远望 (第 6b 页)
  将仕佐郎太医院吏目春溪张君墓志铭
张翁没而余识其叔子濂恂恂长者也已进其师黄定
父游已又介定父而以职方郎 郑君
一麟之状请曰微 (第 1a 页)
七月甲申葬万年白鹿原既病谓其游韩愈曰子以吾
铭铭曰
生之艰成之又艰若有以为而止于斯
  尚书库部郎中 郑君
墓志铭
   隽才逸兴
君讳群字弘之世为荥阳人其祖于元魏时有假封襄
城公者子孙因称以自别曾祖匡时晋州 (第 7a 页)
   柳烟词序
少年读人词如闻清歌如卫洗马渡江如从王伯与登

茅山心思靡烦觉白日莽莽而不知此身之何归逮老
而幽岩凉潦不接朝旭坏衣无暴色散痹肢而沃之汤
泉之间疴痒不复关寒煖不得相知虽日读新词何益
郑君
丹书以词示予且请予言序其词予思魏公文
靖年八十馀尚示门人何穆之曰晚来读离骚殊动人
思夫宋词者唐诗之馀 (第 18a 页)
犹在也自修志者不肖受侵蚀货赂其于官廨志中阴
削去其名以漫灭之而于是告朔一礼无有司羊矣康
熙四十年邑长 郑君
莅吾县多举废事城东士民谓废 (第 6a 页)
   重修息县恊天祠右厢观音阁募引
息之治东南有恊天祠古也祠侧树碣志明万历间重
修而不详所始及搜庑下断石得宋元祐辛卯雷迹碑
记雷车之文剥蚀隐隐然后知其从来远也但祠旧有

左右厢而中丁兵灾左厢则先成三楹右厢阙然观之
者左右臂不齐如偏痹焉住持开悟者戒僧也祷之恊
天前谋厢其右且因而层之下祠火神而以其上为观
音阁火神以戒观音者所以感与息连岁不登地芜秽
未治居民良而苦瘠虽好施乎将曷厝诸然而语有云
累黍而成尺累土而成室当明万历间有长吏 郑君

实为率修而士大夫和成之今之长兹土与士大夫之
居是邦者毋论善作者善感睹兹偏痹有不兴针灼之 (第 4b 页)
京师时吏部尚书熊君兵部尚书杜君户部左侍郎王
君礼部右侍郎王君刑部左侍郎 郑君
刑部郎中潘君
馆君于邸舍日饮以酒居三年以族人有居天津者过
饮之夜起长叹书数诗于壁遂卒君生于崇祯庚寅十 (第 11b 页)
   范鋐入川勒石记事(宜入碑/记内)

范鋐少时屡入川予不及见也知之者曰会稽范鋐其
曾祖崇明县令生其祖孝廉君孝廉君生其父别驾君
而孝廉君死孝廉有弟由武进士为四川叙马泸总兵
官崇祯八年擒佘寅献俘京师留别驾君幕府而别驾
君又死方别驾未死时鋐念父久在川馀姚 郑君
者授
成都县令丐为记室寻父于泸州江安之怡乐庄此少
时事也别驾君死鋐殡其木庄田中十四年将负木归
而贼破 (第 10b 页)
   秦淮吹笛赋
吴兴袐书君尝与西河毛甡宿采山之堂西河度曲吴
兴吹笛及为内史撰制东阁典文江左西河过之仍邀

一弄既而叹曰吾不为斯有年矣昔者王郎于秦淮舟
上望见桓伊不相识好使人邀曰闻君善笛试一弄可
乎伊时贵显便作三弄至今斯地名为邀笛今者袐书
亦蹈斯迹其所弄处正在于此西河于是重为感叹夫
袐书君者有梁园赋柳之才入谢生吟药之馆其出也
赐以仁寿殿前之金鉴加之璿玑台畔之玉尺挟持炯
炤妙得裁曈至若东阳旧文久行建业永明新体已号
吴兴开江左之风变城中之制白下诸贤并称座主乌

衣子弟半属门生况江左人文之区也拔椅梓于邓林
而工输为之顾选骅骝于渥洼而孙阳骋其辩数钱新
市贩䌽万端维舟合浦载珠径寸宜乎 郑君
起五伦之
敬袁氏植四世之德若夫毛甡久当曳尾无假山楹来
因避风岂思钟鼓徒以襄阳耦耕龙门同砚郑司农之
(第 17a 页)
 矣以东坡图考之辛酉方营东坡次年始筑雪堂以
 赠孔毅甫诗观之去年东坡拾瓦砾今年刈草盖雪
 堂则雪堂作于壬戌岁明矣又有中秋日饮酒江亭
 上有赠 郑君
求字及记游松江说闻捷说按大全集
 杂说云元丰辛酉冬至仆在黄州侄安节远来饮酒
 乐甚以识一时盛事又有冬 (第 73b 页)
   苏州府长洲县重建儒学记  夏时正
学在郡城之艮隅创于前元至正中乃成化壬辰五月
巡按监察御史古赵 郑君
铭提学监察御史浮梁戴君
珊行部至兹会郡守鄱阳邱侯霁始至展谒庙行学礼 …… (第 13b 页)
罔或不备落成之日 郑君
率属长贰师生释菜礼容恪
恭气象弥新黄白之叟衣冠之彦环望咨嗟知所感奋
于是教谕陈裕与诸讲下欣庆厥美谓宜 (第 14b 页)
兵乱燬焉逾八十年未有能复之者至是工部
侍郎庐陵周公忱巡抚至于苏而监察御史寿光刘君
甄武昌刘君仕昌钱塘 郑君
颙皆以事莅焉郡守李侯
从智来会政事之暇语及兹庙因相与叹曰公之德业
著于当时传于天下后世不系乎庙之有无 (第 35a 页)
于是为之铭铭曰
呜呼天倪竟止于是而归耶保身全归人孰以汝为非
耶没而有子九原其泯汝辉耶
   遂昌先生 郑君
墓志铭    苏昌龄
处州郑氏遂昌钜族也君世以儒显曾祖克故宋西川
经略使祖开先朝奉郎知道州永明县考石 …… (第 42a 页)
有德有言谓之归全孰曰不然勒铭贞石后有稽焉知
其为遂昌先生有道 郑君
之原
   侨吴集序        谢徽
遂昌郑明德先生天资明敏高出伦辈其生于杭于书
无不读作为文章 (第 45b 页)
  郑圣允诗集序

有明重熙累洽之朝有读书修行之士上应皇
极四星在 帝左右者司礼监秉笔太监任丘 郑君
是也君名之惠字圣允少负渊敏与其友
汤君盛刘君时敏镞砺问学厌薄内府沿袭典
籍以为謏闻固陋有志于左氏太史 (第 28b 页)
  寿杨母侯太孺人六十序
崇祯九年十一月吴郡杨解元维斗之母侯太

孺人春秋六十维斗将偕计吏上公车为其母
举觞上寿然后就道太史徐君孝廉张君 郑君
辈咸洗爵布币往与于会而属余为称寿之文
太孺人庄简公之妇而端孝先生之配也其在
母氏则以幼孤育于从兄给谏 (第 5a 页)
  题王叔明墨竹为郑叔度赋
吴下王蒙艺且文吴兴赵公之外孙黄尘飘荡今白发
典刑远矣风流存华亭朱芾称善画每观蒙画必叹诧
谓言妙处逼古人世俗相传倍增价昔年夜到南屏山
高堂素壁五月寒壁间举目见修竹烟雨冥漠蛟龙蟠
呼童秉烛久不寐细看醉墨王蒙字固知蒙也好天趣
画师岂解知其意分枝缀叶人所知要外枝叶求神奇

天机贵足不贵似此事不可传诸师麟溪 郑君
好奇士
爱画犹能赏其趣呜呼世间作者非不多 (第 6a 页)
郑君
甚少可
奈何
  蕨箕行
并海饥民千百数携锄上山斸山土蕨根已尽斸不休
力绝筋疲未言苦屋头五日无炊烟十 (第 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