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金祖淳,承旨洪明浩,李得济,李祖承,洪义荣,李文会,史官李海清,金履载,徐有闻,林景镇,总管闵钟显, 曹允大,
李东郁,昌城尉黄仁点,弘文提学徐有邻,行司直金履素,李敏辅,左参赞金华镇,判敦宁李沣,工曹判书郑昌顺 …… (第 85L 页)
情瞻羽葆。(臣沣。)夙斋宸慕荐圭璋。香烟霭霭方容与。(臣龙辅。)朝旭曈曈且未央。石岭红云浮彩仗。(臣 允大。
)珠丘瑞霭拥 …… (第 86H 页)
行恁,检校直阁徐荣辅,南公辙,检校待教金祖淳,承旨金翰东,史官李海清,弘文提学徐有邻,新旧选抄启文臣 曹允大,
李翼晋,李锡夏,金熙朝,宋祥濂,李相璜,申溆,沈奎鲁,徐有闻,尹寅基,沈能迪,金羲淳,安廷善,申星模 …… (第 87L 页)
鼓韸。(臣达淳。)御路无尘清跸缓。天颜有喜近臣同。(臣海清。)金塘水暖鱼于牣。玉殿风微鸟不𪀚。(臣 允大。
)济济青衿同远迩。洋洋玄泽及昆虫。(臣禧燮。)台临鲁泮闻弦诵。节届邠郊稔黍穜。(臣秀晚。)一代文治开 (第 88H 页)
金梦华,申应显,李秉鼎,尹尚东,洪秉缵,金鲁淳,赵鼎镇,李义行,柳戆,洪檍。宰臣也。李祖承,朴宗岳, 曹允大,
申光履,尹长烈,韩晚裕,尹㬦,李家焕,赵英镇,柳焵,申耆,金履正,俞汉宁,李敏采,李书九, (第 423L 页)
 经史讲义四○大学[一](辛丑选。徐鼎修,李时秀,洪履健,李益运,李宗燮,李东稷,李显默,朴宗正,徐龙辅,金载瓒,李祖承,李锡夏,洪仁浩, 曹允大,
李鲁春等对。)
   ……不无袒其说者曰。学记云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则是建国立学之意。本在亲民。此说岂不有据乎。
  允大
对。大学一部。不过修己治人二事。而以传文考之。首引盘铭。中引康诰。末引文王。无非新字之意。则程朱之改 (第 566H 页)
 经史讲义八○论语[一](辛丑选。李时秀,洪履健,李益运,李宗燮,李显默,朴宗正,徐龙辅,金载瓒,李祖承,李锡夏,洪仁浩, 曹允大,
李鲁春等对。)
   …… 益运对。祭先祖。祭百神。同以祭名而其实。吾所当祭者。实在于祖先。故曰民不祀非族。则祭之一字。已包得祭先之义。恐不当与祭神相对而著一先字也。

媚于奥之奥。集注训以室西南隅。而又云奥有常尊。西南隅。何以为常尊之处欤。礼称凡祭五祀。俱在庙。先儒亦谓奥或在庙室中。或在庙门外。则朱子之指为西南隅者。果何据欤。
  允大
对。郑康成则谓是庙堂之奥。汪份则谓是居室之奥。李沛霖则谓奥非尊神。只是尊地。而朱子则泛称室西南隅。臣 …… (第 51H 页)
 宗燮对。康子大夫也。大夫有赐则拜受。礼也。药者。疗疾者也。药焉未达则不食。谨疾也。(以上乡党)
[先进]
具臣者。仅备臣数之谓也。仅备臣数而已。则此亦患得失之类。而苟患失之。无所不至。则虽弑父与君。亦或可从。夫自古顺从之臣。其心初岂无界限哉。只是惟利害之徇。而驯习蹉跌。以至于无所不从尔。且如为季氏聚敛。不能救旅泰山。其渐几何不从之耶。然而圣人明言其亦不从者。何也。
  允大
对。季子然得由,求以为臣。而有自多之意。故夫子以具臣折之。然由,求之于君臣大义。闻之已熟。岂可比论于 …… (第 57L 页)
 锡夏对。为学为政。虽可并进。而若论其本。则学优而仕。古之道也。今此子路之言。直以政为学。失其本末之序。夫子恶佞之训。不亦宜乎。(以上先进)
[颜渊]
夫子尝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即此章棘子成之意。而子贡斥之以驷不及舌。夫子又曰。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此章子贡之意。而朱子斥之以无本末轻重之差。何也。
  允大
对。夫子之言。权衡审察。未始以文为可尽祛也。子成之言。词气矫激。流弊必至于尽去其文也。此所以异。而朱 (第 58H 页)
 经史讲义十三○孟子[一](辛丑选。李时秀,洪履健,李益运,李宗燮,李显默,朴宗正,徐龙辅,金载瓒,李祖承,李锡夏,洪仁浩, 曹允大,
李鲁春等对。)
   …… 载瓒对。接淅去齐。固是去他国之道。而孔子去齐。犹可以适卫适陈。当孟子时。滕有贤君而疆埸削弱。鲁虽旧邦而权奸窃据。惟齐以千里之国。王有

足用之资。则亚圣汲汲行道之心。安得不三宿系恋。或冀反予乎。此时义之不同。而未可以一例论者也。
充虞有不怨尤之问。而孟子以彼一时此一时答之。则孟子此时。固不能无不豫可知。末又曰吾何为不豫哉。一章之内。首尾得不矛盾耶。
  允大
对。不能无不豫。圣贤之忧世也。吾何为不豫。圣贤之乐天也。故此章以其时考之以上。以理言也。理当如此而不 …… (第 125L 页)
 龙辅对。此不曰不为。而曰不能。则三者不能淫我移我屈我之意。而三者皆为养气不动心以后事。则恐无难易浅深之可分矣。
孟子之于齐梁之君。不远千里。必皆往见。则公孙丑所谓不见诸侯者何谓也。此章与陈代所谓不见诸侯。皆属孟子历聘诸国以前事耶。
  允大
对。诸侯无越国见贤之礼。故必厚币以迎之。卑辞以招之。然后贤者始往见之。陈代与公孙丑所谓见诸侯者。盖指 (第 127L 页)
 经史讲义二十一○诗[一](辛丑选。洪履健,李益运,李宗燮,李东稷,李显默,朴宗正,徐龙辅,金载瓒,李祖承,李锡夏,洪仁浩, 曹允大,
李鲁春等对。)
   ……史箴亦曰卫女矫桓。耳忘和音。据此则诗传之说。无乃得之耶。
  允大
对。此诗之旨。若从毛说谓是哀公之时。则此乃刺其荒淫之作也。诗人何不直陈明君哲辟宵旰忧勤之事。而但说贤 …… (第 273L 页)
 载瓒对。周正建子。而豳用夏时。则七月干支。果同于今之七月矣。举趾则言其农夫之即田也。同我则指其老人之看屋也。女心伤悲。念其远父母兄弟也。穹窒熏鼠。欲其共妇子入室也。婚嫁在仲春之月。则当在采蘩之时也。春酒则或云新醪。或云清酒。而朋尊则两尊之义也。流火春日等句及肃霜陨萚等语。亦可见其星日霜露之纤悉记载矣。
古人之于诗。断章而取义者甚多。孔子亦取阴雨之节而赞之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孔子之所以赞之者。以其能治国家也。今以此篇观之。内则成王疑焉。外则管蔡武庚叛焉。王家不

安。多难乘之。如是而可谓能治国家乎。鸟则能趁未雨之前。彻取桑土。善自备患。而周公则反若有所不能何也。章内云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我子指谁而我室谓何欤。
  允大
对。阴雨之喻。特言尽其在我者。故孔子所以取之也。鸟虽绸缪其巢。而人若自下毁之。则即是意外之患也。三监 (第 279L 页)
弘斋全书卷九十三
 经史讲义三十○书[一](辛丑选。洪履健,洪仁浩,李祖承,李锡夏,李宗燮, 曹允大,
李东稷,李显默,李益运,朴宗正等对。)
   …… 仁浩对。愿者谨愿之谓也。而其性迟钝。易失于外

仪。故曰恭。刚者刚健之谓也。而其性发扬。易失于笃实。故曰塞。这便是反应而救其偏耳。
降衷者。天命之性也。典礼者。修道之教也。父子之天性也。而程子犹以为性中曷尝有孝悌来。礼之于典。又有间矣。和衷之衷。其可直谓之典礼耶。
  允大
对。夫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器也。君臣之于义。父子之于仁。兄弟之于序。夫妇之于别。朋友之于信则道也。天 …… (第 445L 页)
 宗燮对。禹之德。既著于克勤。禹之心。又在于不伐。而今于皋陶问答之际。独以治水为言者。自有深意。乘四载而决川距海者。大禹之功。则因其已成之功。而欲不忘克勤之念。播五谷而奏庶鲜食者。益稷之能。则推其让能之心。而自可见不伐之德也。集传所谓实存警戒之意者。岂非深得言外之旨耶。
衣裳之制。即不过周礼司服之职耳。君臣相须之际。所当明者何限。而独举十二章一事于汝翼汝为之下何也。
  允大
对。有质则有文。上衣下裳之取诸乾坤。而创自黄帝。成于尧舜者。圣人制作之义。岂徒然哉。备物绘绣。象其德 …… (第 446H 页)
 宗燮对。胤侯之承命徂征也。其所誓众讨罪之辞。专责羲和废职之失。故归重于臣辅君之义。以明其各修职之道。蔡传之必如是为解。恐有微意矣。
左氏传曰昭十七年夏六月。日有食之。大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于是乎祝用币。史用辞。夏书曰辰不集于房。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为孟夏云云。大史之意。盖以为建巳之月。方有此礼。而引夏书而实之。则直以此篇所载。为建巳之月也。经中分明说季秋。而大史之断以为建巳之月何也。蔡氏反谓季秋而行此礼。夏礼与周异者。又何也。
  允大
对。此段之与春秋传径庭。不可强为之说。然蔡氏之以经文季秋为断案。而谓夏礼之异于周礼者。不无所据。尧时 …… (第 451L 页)
 仁浩对。形非来眼非往。感应之理。只自如此。若使高宗之梦见说。而说之梦亦见高宗。则是眼往而形来。形来而眼往。恐不必作如是看。只是高宗有心。故梦见说。说无心。故无由梦见高宗耳。
蔡传谓史记高宗得说与之语。果圣人。乃举以为相。书不言省文也云云。省者省其冗也。观范雎之见者。尚为之洒然易容。况于高宗之试说也。何等精采。一语而知其圣。则其言亦可知也。何遽不若下面许多酬酢。而可一例省之耶。
  允大
对。说之始至。高宗必询修身经邦之道。傅说之对。亦必在修身经邦之谟。是二者已具于说命三篇之中矣。其曰后 …… (第 458L 页)
 宗正对。祖伊之事。别无可稽。假使当时不免于祸。则毕竟成就尤甚烈烈。而三仁可四矣。然而焚炙之恶。详载于泰誓。脯醢之祸。列书于史氏。而并无一言及祖伊者。是则祖伊之终得全。可以推知。而其所以终得全者。果非由于纣之终不怒乎。(以上西伯戡黎)

[微子]
箕子之答微子也。曰兴受其败。曰罔为臣仆。曰不顾行遁。若是其丁宁痛迫。而毕竟受封于朝鲜。又从而朝周何也。圣人所为。必非徒然。愿闻其说。
  允大
对。以洪范观之。其曰十有三祀者。箕子有罔臣仆之志。故武王亦不臣仆之。而史氏知武王之意。称商祀而不称周 …… (第 461H 页)
 锡夏对。誓之体一也。而其为辞命则亦或随其时之缓急而言之有详略。如汤誓之作于师兴之初。泰誓之作于徇师之始者。只可勉以大义。励以赏罚而已。至于牧野之誓。在于周师已陈之后。则其丁宁告戒。至及于进退击刺之节者。理势固然。夏后之战于甘。亦尝以坐作进退之节。申申言之矣。
蔡氏谓此篇严肃温厚。与汤誓诰相表里。而先儒以为汤之数桀也恭。武王之数纣也傲。相表里之说。未

必然耶。
  允大
对。牧誓一篇。昧爽至郊。杖钺秉旄。则六军固已整齐。而邦君御事庸蜀羌髳。奔趋师列。称比干旄。则气象之严 (第 465H 页)
也。不妄交人。一言半辞。又未尝轻以与人。余于是诗。尤有所信焉。公姓田氏讳蓍国。文元公祖生九世孙。判吏 曹勋
玄孙。军资监佥正遇秋子。南冥门弟李陶邱济臣外孙也。学道为文章。隐居宜宁之阇崛山中。朝廷屡徵不就。竹林 (第 332H 页)
 手种橡实。归路历寻大德山竹下金公(熤)墓。
往慕华馆。祇迎尤庵先生祠版。仍陪到铜雀江头。拜辞而还。
 时尤翁嗣孙钦书以载宁郡守。避虏使支接差员。海伯 曹允大
以是置中考。钦书图递。奉祠版将向苏堤本第。
往哭近斋先生灵筵。
 有祭文。后撰行状墓志。
五月往果川 (第 612L 页)
   八月一日。啬翁以余七十。置酒城西观万流亭。招而寿之。(始啬翁欲寿余。而询及生日。余有所感不以告。翁曰八月一日。吾当寿子。余曰必用八月何。曰君之生不可知。弟可用八以祝八十。余为之大笑。至期果有是举。)昆山方惟一,张景云。如皋管石臣。本县 曹勋
阁皆在座。而翁之子孝若亦与焉。翁出二律属和一座。既归用其韵和而谢之。
   周方伯子迪挽
   赠张
。曰君之生不可知。弟可用八以祝八十。余为之大笑。至期果有是举。)昆山方惟一,张景云。如皋管石臣。本县 曹勋
阁皆在座。而翁之子孝若亦与焉。翁出二律属和一座。既归用其韵和而谢之。
一斗名醪两出歌。兼招词客佩声磨 (第 222H 页)
   崔义士永元从金将军战死深河之役。其孙奎显求诗。
   老松
   秋过博园吴士默(渊常)
   送 曹尚书(允大)
再入燕京
   姜右尹(硕龟)
   馀窝睦知事(万中)(三首)
   哀李生(泰象)
   辛   崔义士永元从金将军战死深河之役。其孙奎显求诗。
   老松
   秋过博园吴士默(渊常)
   送曹尚书 (允大)
再入燕京
   姜右尹(硕龟)
   馀窝睦知事(万中)(三首)
   哀李生(泰象)
   辛
  其六
琪树琼林兴渺然。凝香小阁只高眠。竹西谩结逍遥社。砚北虚抛少壮年。雨过一旬声渐细。虹垂万壑势仍圆。海山秀色烟云气。诗自西南若个边。
崔义士永元从金将军战死深河之役。其孙奎显求诗。
得死方为死。成功不是功。天兵虽失利。我士独输忠。义激三军外。(崔初不隶军。自愿从戎。)声驰万国东。金公真将帅。麾下殉英雄。
老松
屈铁垂藤亦自然。润根元有几重泉。蛟龙怒立相形地。城社同传始植年。赤日近人还失势。碧山当户半藏妍。四邻苍翠非无树。不遣笙簧到耳边。
秋过博园吴士默(渊常)
蹇驴迥踏夕阳西。洞府深深几折蹊。太史幽居近双

阙。禁林黄叶落清溪。周旋同事知何幸。就次论诗觉已低。山北山南稀见面。此生离合苦难齐。
曹尚书(允大)
再入燕京
长城西走路三千。旧识胡儿饮马泉。复见贤劳行隔岁。亦知康健似当年。闾山积雪千峰曙。蓟府斜阳万 (第 246L 页)
  其六
琪树琼林兴渺然。凝香小阁只高眠。竹西谩结逍遥社。砚北虚抛少壮年。雨过一旬声渐细。虹垂万壑势仍圆。海山秀色烟云气。诗自西南若个边。
崔义士永元从金将军战死深河之役。其孙奎显求诗。
得死方为死。成功不是功。天兵虽失利。我士独输忠。义激三军外。(崔初不隶军。自愿从戎。)声驰万国东。金公真将帅。麾下殉英雄。
老松
屈铁垂藤亦自然。润根元有几重泉。蛟龙怒立相形地。城社同传始植年。赤日近人还失势。碧山当户半藏妍。四邻苍翠非无树。不遣笙簧到耳边。
秋过博园吴士默(渊常)
蹇驴迥踏夕阳西。洞府深深几折蹊。太史幽居近双

阙。禁林黄叶落清溪。周旋同事知何幸。就次论诗觉已低。山北山南稀见面。此生离合苦难齐。
送曹尚书 (允大)
再入燕京
长城西走路三千。旧识胡儿饮马泉。复见贤劳行隔岁。亦知康健似当年。闾山积雪千峰曙。蓟府斜阳万 (第 246L 页)
流。日远而月亡。思见君而叹九原之不可作也。
 上之七年癸卯三月日。韩山李光靖撰。
墓碣铭[洪良浩 曹学士允大。
奉使如岭南。归言花山有权处士。地甚微行甚高。学者称丽泽斋而不名。盖几乎古之遗逸。而老死于草莱。惜哉。 (第 218H 页)
  [庚午]
庚午九月初六日昼讲于诚正阁。知 经筵朴宗来,特进官金铣,参赞官申在明,侍读官朴宗

琦,检讨官曹凤振,假注书姜泰重,记事官洪敬谟,李纪渊,武臣吴文常入 侍。讲诗传邶风谷风六章。
十月二十日昼讲于诚正阁。知  经筵曹允大,
特进官赵弘镇,副提学洪奭周,参赞官洪(羲俊),典经李光文,假注书南秉宽,记事官洪敬谟,李纪渊,武臣尹 …… (第 173L 页)
渊,武臣朴基礼入 侍。讲诗传柏舟二章墙有茨二章。
二十三日昼讲于诚正阁。知  经筵曹允大,
特进官李光益,参赞官洪(羲俊),侍读官洪命周,检讨官洪仪泳,假注书南秉宽,记事官洪敬谟,李纪渊,武臣 (第 174H 页)
李昌会入 侍。讲诗传鄘风君子偕老三章。
二十八日昼讲于诚正阁。知  经筵曹允大,
特进官李溏,参赞官洪义浩,侍读官赵民和,检讨官洪仪泳,假注书姜必鲁,记事官洪敬谟,李纪渊,武臣沈鑏入 …… (第 174H 页)
假注书李永祚,记事官洪敬谟,李纪渊,武臣李周凤入 侍。讲诗传卫风淇奥三章。
初五日昼讲于诚正阁。知  经筵曹允大,
特进官金鲁敬,参赞官洪义浩,侍读官赵民和,检讨官李东焕,假注书金周默,记事官洪敬谟,李纪渊,武臣李檍 …… (第 174L 页)
辅,假注书洪羲祖,记事官洪敬谟,李纪渊,武臣白泳镇入 侍。讲诗传兔爰三章。
十九日昼讲于诚正阁。知  经筵曹允大,
特进官朴崙寿,参赞官赵钟永,侍读官洪仪泳,检讨官徐长辅,假注书洪羲祖,记事官洪敬谟,李纪渊,武臣申大 …… (第 175L 页)
,假注书任存常,记事官洪敬谟,李纪渊,武臣李运春入 侍。讲诗传大车三章。
二十三日昼讲于诚正阁。知  经筵曹允大,
特进官李尧宪,参赞官赵钟永,侍读官赵民和,检讨官徐长辅,假注书任存常,记事官洪敬谟,李纪渊,武臣赵云 (第 176H 页)
有潭曰白华。白华孝子之洁也。吟束晰玄足之什。咏叹三复。其渊深雄壮。不如八潭。而琮琤有响。潭上题刻。即 曹尚书允大
笔也。潭之胜到此而尽矣。盖水出诸峰之下。众壑交流。奔趍八潭。被盘石而成帘。过错石而忽喷。𣿬者为潭。 (第 93L 页)
   关西绝户新旧还荡减教
   华城民人赐米。儒武试取。市役蠲减教。
   饬训鍊大将朴宗庆教
   饬吏曹判书 曹允大

   先朝御制命内阁奉印教(癸酉)
   慈殿周甲进馔教
   因耽罗事饬庙堂教
   岭南贡献
何如。而此时有此径行之举乎。举措之轻遽。极为乖当。训鍊大将朴宗庆从重推考。牌招传授命召。
饬吏曹判书 曹允大

今当天示以警。上下憧憧。不遑自宁。各尽其职之日。因一微事。铨司阙政。已至多日。是岂予专毗之义哉。 (第 166H 页)
。操执清苦。不求人知。文敬公每以同气知己。倚毗甚重。 正宗乙巳。特 命除职。吏判李命植将拟斋郎。吏郎 曹允大
沮之。吏判上疏引咎。 上命配 (第 226H 页)
允大。
而 命西铨除职。二月拜洗马不就。旋拜 明陵参奉。丙午换教官差假注书。己酉拜连山县监。庚戌卒于任所。享 (第 226H 页)
劘。于时从文敬公游者。皆一代名胜而莫不推重。 正宗乙巳。命录用文正后孙。吏判李公命植以公拟寝郎。铨郎 曹允大
以异趣人沮之。 上严教 (第 320L 页)
允大
罢职。 特命西铨拟入。遂为翊卫司洗马。公以情迹难安。肃谢即递。旋拜明陵参奉。因僚嫌呈旬。 特换童蒙教 (第 32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