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之士可与共学者。先生曰吾内从妹胤子李君升渊。诵群经如己言。守厥躬若处子。所期望綦重者也。固已心许。日 被公
款扉。相视莫逆。弥信先生所以奖诩者。非苟然也。及哭公述诔以叙哀。公两胤又请幽宫之志。两胤服习公身教。 (第 308H 页)
恃君耳。小子年幼识昧。虽不敢承当。公之处穷。今几年所。每念先公之言。窃自恨知遇之孤负也。忽于前冬。又 被公
泫然而嘱藐玆也。此时公家有庆。公体无恙。而其言切悲。私独忧之。然何意大限已至。衷曲自露也耶。扶持成立 (第 239H 页)
有交修互资之妙。上绍师门之绪。下应后生之求。蔚然为一方矜式。而小子自省事以来。迄于今二十馀年之间。厚 被公
教诲庇覆之恩。自天下之理无巨细。以至所值。凡可惊可喜之事。莫不禀正之商确之。有所未喻而期以晓彻。始若 (第 302L 页)
。择地安厝。必于诚信。生日不举觞。终身不废晨谒。兄弟同会一堂。终日怡愉。五弟参判公。自承学至立朝。最 被公
导迪。尝手抄朱退书切于受用者。及楚骚以下唐宋诸大家文。总而编之曰金丛玉屑以授之。奖育后承。多所成就。 (第 352L 页)
尝有苟徇阿好意。而油油然终日不厌。吾先君喜酒而贫。凡公子弟时节。为公设杯酌座。未尝无吾先君。不肖自幼 被公
爱奖。少时见出入则曰且勤读书。尝谒故旧之为邑宰者。公让曰汝胡不自重。独不闻禹惺窝谢宋侯某之语乎。贵人 (第 418H 页)
黻 王猷。辉映简策。又保定单厚。享以平格之寿。一节靡渝。身完名全。可见持养之有所本也。永寿自弱冠。厚 被公
眷爱奖诩。宛如昨日。永寿 (第 120L 页)
。长曾孙忠镐。殚诚经画。图寿其传。属薰丁乙。薰何敢焉。公与薰王考交相笃。诗札往复。笋束尔也。小子亦尝 被公
眷爱。追思如昨。今乃寓目篇帙。窃不胜黄公遗声之感。不揆僭妄。略加删正。遂缀数行文。敬附卷末。外从孙金 (第 110L 页)
窝公皇考县令 赠参判讳兴祉。今亲属竭矣。然少与公从子基宪。同师梅山,华西二先生。三舍相从游公兄弟间。 被公
眷厚。如期功兄弟。至升堂拜嫂。其后公从孙春善。入为亡儿基朋后。平默自南海归。权接涟北。与基宅诸人。常 (第 269L 页)
乡愿。靡靡而自暴则天诛之。皎皎而自洁则人辱之。涉乎世难矣哉。然而天之诛公也。人之辱私也。宁受私辱。毋 被公
诛。顺其天。毋苟求合乎人。人之事也。人即天也。固何尝悖天而辱我哉。人之弃其天。趋于禽兽者夥矣。是以一 (第 376L 页)
议惟白某可镇安之。除北虞侯。兼讨捕使。贼亦闻风解散。颂声菀然。及瓜归。有随车而泣者。有以巾袜款者。皆 被公
活全者也。前丧时窭甚。而犹附身附棺。诚信无憾。后丧稍不贫。故得如礼。而情文两挚。葬地有禁。禁者感其诚 (第 255H 页)
有淑质至行。族党咸诵其德。举一男。泰斗。有文行早世。取族子秉懿。为嗣。亦无育而夭。其系曰景燮。秉璿夙 被公
知遇。观德而承教者。十有馀年矣。今于公状德之文。义不敢辞。然公之所以为公者。自有不朽之实。则奚待赞颂 (第 396L 页)
即公之高祖也。曾祖讳克孝。副司果。祖讳三山。不仕。考讳颙。自号畏斋。 中庙己卯岁。以慕古尚志学问醇正 被公
荐。登贤良科。授成均馆典籍。妣宜人郑氏。士人俅之女。以正德癸酉生公。公幼学于家庭。以文艺自治。岁辛亥 (第 329L 页)
臣。有以仁城君珙极恶之罪。陈于劄中。以忘君后义。痛斥三司之噤默。夫以子而请废母后。固为天下之极罪。宜 被公
论之重发。而至今不论。似若无罪者然。李贵之言。诚人臣直截之论也。噤默三司。亦不得辞其责矣。臣亦三司之 (第 223H 页)
略以 禀。病未即瘳。时日渐晚。敢 达下情。以备采择。臣不胜跧伏惶恐之至。取 进止。
辞职劄
伏以臣既 被公
论重劾。势难举头。扶病草劄。沥血陈 达。气乏神昏。语无伦次。伏奉 圣批。惊竦流汗。陨越罔措。旋蒙 召 (第 360L 页)
自是。更不侵辱。盖此时。敌人欲通好我国。以被掳将士为质。要得国书后出送。而平安监司朴烨以运粮不继。曾 被公
之督过。幸其陷败。肆意搆诬。 朝廷不即修 (第 143L 页)
族与乡闾者。果不知其纪极。然则我国豪强第一酋长。非仁弘而谁也。又星州有士人李淳者。年踰七十。尝以淑行 被公
荐。辟为斋郎矣。乃愤仁弘只以私怨齧人害物。乃作长书贻其门客。使传于仁弘。其辞甚多。但此则臣乃传闻于人 (第 244H 页)
位极九命。生人之理。差若少憾。而吾独悲痛而不已者。既同歃血。分谊良深。旋遘兵祸。共泣时艰。龙山江阁。 被公
之速而登眺徘徊者盖屡。边尘未静。满目景物。助我无悰。干戈稍定。运值中兴。意谓从此。数登公堂。收揽奇秀 (第 295H 页)
。西人倚教如山岳。某援珥,浑以重望。偏主偏见。义谦虽出据藩方。而其党与布列于朝。故虽上承奸魁之教。下 被公
论之斥。而偃然不动者。必有恃也。臣与李珥,成浑。交道最厚。比金宇颙,郑汝立诸人尤甚。且尝以经济。许李 (第 18L 页)
其党与布列于朝。故虽上承奸魁之 教。下 被公
论之斥。而偃然不动者。必有恃也。臣与李珥,成浑。平日交道最厚。比金宇颙,郑汝立诸人尤甚。且尝以经济许 (第 290L 页)
洒然叹服。其后余衔命到岭海。其时公适授横海之节。三边士女无不欢呼踊跃。咸曰李令公来矣。海隅黎庶。岂皆 被公
之沾溉馀波。盖公之仁声仁闻入人之深能若是也。余归启榻前。 上亦嘉叹。余所谓彷佛于汾阳,武惠之风者非耶 (第 48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