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又奏记梁商(李固/)
今旦闻下太尉王公敕令自实未审其事深浅何如王
公束脩厉节敦乐艺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

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搆毁众人闻知莫不叹慄
夫三公尊重承天象极未有诣理诉冤之义纤微感慨
辄引分决是以旧典不有大罪不至重问王公沈静内
明不可加以非理卒有他变则朝廷获害贤之名群臣
无救护之节矣昔绛侯得罪袁盎解其过魏尚获戾冯
唐诉其冤时君善之列在书传今将军内倚至尊外典
国柄言重信著指伪无违宜加表救济王公之艰难语
曰善人在患饥不及餐斯其时也

  奏记外黄令(申屠蟠/)
伏闻大女缑玉为父报雠狱鞠以法不胜感悼已情敢 陈所闻
昔太原周党感春秋之义辞师复雠当时论者
犹高其节况玉女弱息内无同生之谋外无交游之助
直推父子之情手刅莫 (第 11b 页)
也杜夔所传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曲施之郊庙罔知
所应抑又名实乖异音节已非郑樵称梁武自晓音律
又诏百司各 陈所闻
帝自紏摘前违裁制十二雅乐自
此始定虽制作非古而声有伦准十二律以法天成之 (第 10a 页)
    (极言毋/有所讳)

陛下圣德尊天敬地畏命重民悼惧变异不忘疏贱之
臣幸使重臣临问愚臣不足以奉明诏窃见陛下新即
位开大明除忌讳博延名士靡不并进臣寻位卑术浅
过随众贤待诏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玉堂殿/在未央)
(宫/)比得召见亡以自效复时见延问至诚自以逄不世
出之命愿竭愚心不敢有所避庶几万分有一可采唯
弃须臾之间宿留瞽言考之文理稽之五经揆之圣意
以参天心夫变异之来各应象而至臣谨条 陈所闻
(第 15b 页)
  李寻灾异对(汉书/)

陛下圣德尊天敬地畏命重民悼惧变异不忘疏贱之
臣幸使重臣临问愚臣不足以奉明诏窃见陛下新即
位开大明除忌讳博延名士靡不并进臣寻位卑术浅
过随众贤待诏食大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比得召
见亡以自效复特见延问至诚自以逢不世出之命愿
竭愚心不敢有所避庶几万分有一可采唯弃须臾之
间宿留瞽言考之文理稽之五经揆之圣意以参天心
夫变异之来各应象而至臣谨条 陈所闻
易曰县象著 (第 8b 页)
    (蟠同县大女侯玉为父报雠杀夫之从母兄/姑怒执玉送吏时县令梁配将断其狱蟠年)
    (十五自精舍诣县奏记/具以状闻减死一等)
伏闻大女侯玉为父报仇狱鞠以法不胜感悼巳情敢 陈所闻
昔太原周党感春秋之义辞师复雠当时论者
犹高其节况玉女弱内无同生之谋外无交游之助直
推父子之情手刃莫大 …… (第 34a 页)
    (主至亲缚玉付吏狱竟当行刑有名士申屠/子龙者嘉其义勇奏记于县○后汉书从缑)
伏闻大女缑玉为父报雠狱鞠巳决不胜感悼之情敢 陈所闻
昔太原周党感春秋之义辞师复雠当时论者
犹高其节况玉女弱耳 (第 34b 页)
所闻
心无所激内无同生之 (第 34b 页)
    明乐之人不能主乐主乐之司未必明乐所

    行非所作所作非所行惟梁武帝自晓音律
    又诏百司各 陈所闻
帝自紏擿前违裁成十
    二雅付之大乐自此始定虽制作非古而音
    声有伦准十二律以法天之成数故 (第 43b 页)
    (屡/中)
陛下圣德尊天敬地畏命重民悼惧变异不忘疏贱之
臣幸使重臣临问愚臣不足以奉明诏窃见陛下新即
位开大明除忌讳博延名士靡不并进臣寻位卑术浅
过随众贤待诏食大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比得召
见亡以自效复特见延问至诚自以逢不世出之命愿
竭愚心不敢有所避庶几万分有一可采唯弃须臾之

间宿留瞽言考之文理稽之五经揆之圣意以参天心
夫变异之来各应象而至臣谨条 陈所闻
易曰县象著
明莫大乎日月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
人君之表也故日将旦清风发群阴伏君以临朝不牵 (第 5b 页)
  问道学之名创于宋史以周张程朱五子上继洙泗渊
源传斯道之正脉而为学术之标准也诸大儒成书具
在其发明精奥得圣道之宗传者何在其所以开示来
学何者最为切要能举其词而采其本欤由孔孟而来

迢迢千载前乎五子者不少立言明道之儒孰醇孰疵
可悉数欤五子之中孰开其先孰大其绪孰集其成而
使圣道昌明于后世其宗𣲖所衍流风所渐与闻乎斯
道而实体诸身者几何人诸生诵法圣贤舍是无由问
津其备 陈所闻
以对

  问服古将以入官吏治之实不可不讲之于平日也守
令为亲民之官治莫切于教养则农桑学校其最要矣 (第 21b 页)
  夏日林枋田家六言

手疏偶然辞主腰镰率尔为农今日田园自许平时车
马相从
雨后千家竞似云中万木齐高路口来过杖策墙头方
挂㮮皋
芳树不知冬夏荒城何计春秋有客今辰携手无人终
日科头
轻屐会临池上方床好坐林间酌酒壶乾未巳赋诗坐
久忘还

斜日深林度鸟微风乱柳鸣蝉茅屋人归水际柴门路
绕天边
欲笑于陵逃井还轻颜阖移家顾我何营世务对君但
惜年华
  晚过 陈荩卿
时寓居废寺
不识禅宫废来从客舍看如何种竹趣相对雨花坛新
霁开晴景微风起夏寒淹留未忍去华月在云端
   (第 10b 页)
  前腔

终宵思黯然想从前懵腾一会心惊战闻声啭恍并
肩欢相见元来是梦魂闯入蓬莱院虚无缥缈和卿
(合前)
  尾声
从来好事多更变最苦是蚊雷成阵打盘旋又凑个
不做美的迢迢未曙天
○秋闺寄远(未刻) 陈荩卿
  梁州新郎(用江阳韵)
(梁州序)金风萧瑟银河高朗最惹离人愁况双星耿 (第 75b 页)
 成(濛初)之南音三籁也诸书不尽传得此略见一二不亦善乎
 若夫分析正赠辨订牌调正板式之□讹考集曲之字句尤较
 许宇 陈所闻
等为详是为散曲中尽善之作韵选而外首屈一
 指矣惟窃有未解者雍熙中南曲大抵皆古南词为词家之瑰
 宝书中 (第 1b 页)
可采。唯弃须臾之间,宿留瞽言,考之文理,稽之五经,揆之圣意,以参天心。夫变异之来,各应象而至,臣谨条 陈所闻。
《易》曰:「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人君之表也。故日将旦,清风
就。年七十四,终于家。

奏记外黄令梁配

  伏闻大女缑玉为父报仇,狱鞫已决,不胜感悼之情,敢 陈所闻。
昔太原周党,感「春秋」之义,辞师复仇,当时论者犹高其节。况玉女弱,耳无 所闻,
心无所激,内无同生之谋,外无交游之助,直推父子之情,奋发怒之心,手刃莫大之仇,僵尸流血。当时闻之,人
温公,王介甫,朱文公。皆工丹青。而掩于功业文学。人自不知。大抵世间。如此事者。不知几何。猥承盛问。毕 陈所闻
见。自不觉其蕃芜。亦犯古人玩物之戒。还增惶蹙。不知攸为。
前月穫(一作获)叨刱设之官。爰补菽水之供。 (第 255H 页)
期与三年之丧。恩不可以杀之。则不可以祥之前后有异也。星湖先生亦云凶事尚远。为没闰之證。尤为著明矣。略 陈所闻。
率尔奉复。幸须广询礼家。量宜裁之幸甚。
答权诚汝(赞○壬戌)
吉伏枕江干。悄然索居。偶阅家中尘箧。见 …… (第 295H 页)
可大之业。岂可与记闻诵说夸多竞靡之浅浅者道哉。顾愚陋打不得过此一关。方切自讼。惠谕适会于余心。窃诵其 所闻。
其无以老眊者陈言而哂之乎。惠来安陵世典。一开卷知其一门为礼薮。而邹鲁旧乡遗风。尚未泯也。
答李善始( (第 298H 页)
  
因李东彦等查事缄答(乙酉十月二十日○北道评事时)
北评事时缄问以为臣前后入台。或启或疏。触忤当路。举世怨怒。必欲驱臣于诬陷之科。一查之不足。至于再查。再查不足。又有此发问之举。缘臣妄言。贻辱台阁。至于如此。此臣之罪也。臣虽疲劣。系是论事之台官。则其在事体。宜不当指名现告。胪列言根。而今若终始泯默不为开陈。则持臣者必以无所指的。断为诬陷之一證。且 君父有问。不敢不以正对。玆敢条 陈所闻。
以备睿察焉。李东彦遭丧之初。已有如许说话。既久之后。犹且喧腾不止。臣之论劾。盖采舆人 (第 63H 页)
之所传。而及至厥后 所闻。
愈益明白。故今春陈疏。有所云云矣。臣疏中所谓坡州往来之际。公传道之云者。进士金锡禹。即前牧使斗明之子 …… (第 63L 页)
。即江床伊为名者云。金锡禹本是往来坡山之人。又是旧倅之子。其间说话。宜无不详知而细悉矣。于是乎益信前 所闻
之非泛然风闻之比也。今秋临津居士人李奎适访臣。语及坡事。则奎曰。此等事近来诚难开口尔。何能尽知。而所 …… (第 63L 页)
集一。往韩参议圣佑家。言坡州护丧人安纠者。以台启无一差爽为说云。韩参议之孙进士韩师范。即吾甥侄。以其 所闻
来言于我。朝家若严讯安纠。则可以得情云。臣曰。此言不是等闲。令监果详闻乎。泰淳笑曰。吾闻吾侄之言。复 …… (第 64H 页)
乎。臣又闻俞集一一家人之言。则安姓人云云之说。亦因集一而得闻云。此与朴泰淳所传之言。为一路脉耳。凡此 所闻。
皆有指的。臣岂有一毫诬陷之端乎。大抵前年查事。万分䑃胧。触处破绽。有不可掩。及臣疏出之后。更查之论。 …… (第 64H 页)
当请严讯之不暇。而乃反诘问于言者。此岂不知狱体台体之不当然而然哉。盖虑若加刑讯。则实迹易露。且疑臣之 所闻。
或出风传。有难指陈。舍当问之各人。驱迫臣身。直欲纳之诬陷之科而后已。其亦异矣。至于恐有更查上京探问一 …… (第 64L 页)
违端之中。又添违端。而不复盘诘。谓之无可更问。如此查体。臣未之见也。郑麟瑞明言于士大夫之说。臣果亦有 所闻。
而此则不须多言。伊时监司洪万朝处。若一缄问。则虚实真伪。可以立辩矣。臣疏所谓贻辱家庙云者。初非虚罔。 (第 65H 页)
  
贤嫔宫丧。 大妃殿服制议。
臣素无学术。于礼蔑闻。虽知旧中寻常答问。例多茫昧。况此 俯询服制。乃帝王家莫重之大节。其何敢与闻末议而妄有开喙乎。承 问之下。只有惶汗。抑臣于此又有所大不敢焉。今 圣上所以询及于臣者。将非以儒臣见处耶。臣于前后 恩除。积犯违傲。一未得承膺。则是依旧一布衣耳。其区区情私。虽不敢猥越附陈。而以布衣之贱。而冒儒臣之遇。尤非臣分义之所敢出。是以终于默然。臣罪尤合万死。
为长子服三年议
臣于累度 下询。已略陈其不敢献议之义矣。意者朝廷垂谅。不复厕臣于应问之列。而不谓近日以来。

礼官又相继临门。臣于是益不胜皇蹙之至。夫有问无答。于敌且不可。况 君命之辱。不止再三。而今又以服制大节。慨然有志于复古。访及刍荛。必欲各 陈所闻。
为臣子者其敢不祗思对扬。而臣犹有所难者。匪直为孤陋无闻。不容唐突于 王朝大礼而已。盖义有所甚畏也。夫 (第 54H 页)
何。子将以十五发行。路文已发矣。金礴事。台启虽令子按查。子既发去。何可为耶。若于登对时 俯询。则欲毕 陈所闻。
而亦岂至于死耶。此事初若涉于风传之爽误。既递之官。何必烦腾于状牍耶。每念一路哭一家哭之义。自有容忍不 (第 326L 页)
三入孰御也。追圈可为也。叠圈何惩也。其意虽急于完录。其渐必至于流弊。亦须一番登闻。以待矫正。故臣果略 陈所闻。
以明决难当圈之义。而曾不悟追提往事之为烦渎也。臣之疏迂迷滞。不谙事情。盖多类此。然亦何尝有一毫他意之 (第 221H 页)
论本末。略已在是。若臣空疏。无他知见。政使非有情病。致身 文陛。亦不过述此绪馀。仰 陈所闻
而已。惟 殿下谅察焉。臣既投进此册。则亦有所敷言而不容已者。夫惟先正姿备和严。事行明正。而哲萎言湮。 (第 149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