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身宰相雠(眉/生)
(劾杨/嗣昌)红林(眉生/住处)我信宿消息苦揶𢋅延连党祸起(以南都/防乱揭) (阮大铖
必欲/杀眉生与余)望门不可投乘桴喜从者变姓依婆留十死
不得死各得返故丘契阔岁月长吟咏道里悠(予有诗 …… (第 16b 页)
疏陛下宜皓素帅师亲临淮甸声灵
所震人切同仇而乃不称行在粉饰仪文志在偏安窃恐
偏安之业亦未易也马相将起 阮大铖
举朝为难铨衡不
敢任其责欲假中旨起之司空缺先以中旨升张有誉先
生封还诏书不听上言臣于有誉非争其人争其 …… (第 17b 页)
贤者必耻受勋臣荐举巳而以安远侯柳祚昌疏遂起
铖先生
言朝廷如此举动邸报流传第见微臣姓名尚挂
仕版必且相顾惊骇谓臣负先帝之经纶负陛下之明诏
负铨选之权衡负 …… (第 18a 页)
中枢史公可法以七不可寓书于总督马士英七不可者
言其好色好酒好货不孝不读书侵有司近匪人也士英
与其客 阮大铖
杨文骢谋之 (第 29b 页)
大铖
则入而交关于诚意伯
刘孔昭吏科李沾以为内主文骢则出而迎弘光于淮上
史公儒缓未定议而四镇之纳弘光者已至 …… (第 29b 页)
前书宣示中外史公
内不自安以政府让士英而出太宰张公慎言起用吴甡
郑三俊孔昭以为急党人缓定策遂廷叱之召 阮大铖

见用奄人治兵调食修援立之报日不暇给方利思陵之 …… (第 29b 页)
阻而宵人得志径窦开而贿赂公行辇毂之下废
官充斥长此不已绍述魏崔之政养成彪虎之奸宗社之
祸所不忍言寻以 阮大铖
为兵部右侍郎先生谏曰国家
莫大于邪正消长之辨而才次 (第 31b 页)
大铖
而才臣虑其为党 …… (第 31b 页)
邪害正之才病世道而有馀其进其退江左之兴衰系焉
上批 大铖
进退系江左安危是否确论先生又再疏请告
予驰驿归先生去国无不唏嘘感叹老校庐儿亦相聚而
语知南都之不能久 (第 32a 页)
  同轮庵饮虞咨牧阳和书院
拄杖丁丁蹑石梯快风忽至竹痕齐主人情重鞭歌妓(咨/牧)
(以家乐缓/笞歌者)佛法无多漏木樨巳视兴亡如院本故翻党锢

作新题(时唱 阮大铖
词/其词多刺东林)旧人此日唯君在话到当年日巳
西
  吊侄女印月禅师
喜师投老得祗林丛竹小楼禅影深但 (第 10a 页)
誇定策罔计复雠处堂未巳且为斗穴始之武与文争继
而文与文争殿廷之上无人臣礼其言起 阮大铖
也阴阳
消长间不容发宁博采广搜求奇材于草泽胡执私违众
翻铁案于丹书阁臣此举无乃负先帝负皇上乎其言四 (第 7b 页)
先二沈谓昆铜耕岩
不以名位相甲乙也上书报罢不复厝意经生之业与周
鹿溪掩关茅曲俱理佐王之学无何而党祸作 阮大铖

在留都也以新声高会招来天下之士利天下有事行其
捭阖耕岩劾杨疏尾有 (第 25b 页)
大铖
妄画条陈鼓煽丰芭于是顾
杲吴应箕推耕岩之意出南都防乱揭合天下名士以攻
(第 25b 页)
大铖
恨甚以为主之者鹿溪也及 (第 25b 页)
大铖
得志曲杀鹿溪
按揭中姓氏次第欲诛之而以耕岩为首余亦与焉且闻
溧阳亡命投止耕岩矫诏将下溧阳返北耕岩遂变 (第 25b 页)
  辩野史
阮大铖
之初发难也内外合谋借中书汪文言以兴大狱苟
文言之狱不解则杨左魏三公之逮不在明年矣故魏忠节书
片𥿄求 (第 14b 页)
髣髴东京厨
顾府君旴衡时势上下数千百年与诸先生者深相结也
戊寅而留都防乱公揭之事起防乱公揭者盖为怀宁
大铖
发也怀宁魏阉乾儿思宗皇帝镌之九鼎比于魑魅
魍魉然犹横踞南都以酣歌声妓奔走四方无识之士辇
金十万至阙下 (第 3b 页)
赀于道,意欲何为?臣细问□中来者,皆云□□不多,□□□□不能四、五千。以马阁部之英武,朱大典之福相, 阮大铖
之敏练,使统率三军,北行阨塞,出奇设变,大有谢玄之功,小有祖逖之效。而谈笑庙廊,养威都市,终夜嗡, (第 84 页)
  臣考易象春秋历数之说,我国家与周室皆以土德二百七十五而中绝,故先周亦二百七十五年遂有厉宣之事,然又续而五百五十。积德有隆污,则显示有远近,亦惟在殿下自强而已。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殿下黾勉自强,天地祖宗实呵护之,勿以臣言为迂,曰,是守令抚按之务,不必以至尊下亲细事也。臣之学术志行,不过如此,他无可效其微忱,惟此七端,浅近明白,为万民四裔之所共晓,仰冀殿下略行王道,以振人心而新听睹。



   论马士英、 阮大铖
卖君卖国笺

  太子太保协理詹事府事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臣黄道周谨奏为治先固本、道贵自强、□□不可 (第 163 页)
以漫尝、奸回不可以共事、聊抒孤忠、以决去就事:臣孤立独往,道与时违

,见宏光元年诸臣用事,措置乖方,苍素变色,鹿马易形,私心危之,不敢苟厕朝班之上,出都四十日而陵谷变迁,宗社颠覆,中夜起立,未尝不痛恨饮泣于诸臣也。今当乾坤失据之时,诸臣私相约誓,以殿下为孤注,必 阮大铖
、朱大典、袁宏勋诸人齐集,始举监国之事。人心已失,物望大乖,马辅兵将纷塞道路,狐兔豺狼共为一穴。郑鸿 …… (第 164 页)
数百,馀皆□□蒙面之徒,多不踰万,独以人心既失,卷道壶浆,使□□自为王师,巩图坐成揖让,不知马士英、 阮大铖
、朱大典平生所仗靖南、广昌之兵,竟成何物?而卖国卖君一至于此!诸奸所在,寇□指名以国托于诸奸,犹以薪 …… (第 164 页)
三日,后甲三日』。先甲取其改新,后甲取其丁宁。若复以不别贤奸,禁谈门户(洪思曰:士英恐分别门户,盖以 阮大铖
、杨维桓辈皆逆案中人,必为诸君子之所不齿。黄子曰:先帝既名之曰逆,又奚足齿乎?门户之谈,君子不能避也 (第 165 页)
  皇帝书奉圣安皇太后:天步多艰,神京再圮,属权奸之炀,致海宇之瞻乌。方此六月栖栖之时,正当震来虩虩之候。弘光皇帝已蒙尘于姑孰,太后懿驾亦传警于临安,而马士英、 阮大铖
诸臣犹云靖南奏捷,圣驾万安,使天下臣民无所系属,九庙社稷无所凭依。直至敌迫塘西,马腥湖水,乃谬附景泰 (第 205 页)
?司马亦唯否。余乃偕德公还出兰溪。六月四日再下胥江,审行在信并起居。慈禧宫七日甫至钱塘,而马辅已先约 阮大铖
、朱大典、袁宏勋辈先集武林,以翌日己未奉潞藩监国矣。
  潞藩素有令闻。先年定策,以异议故,欲罗织诸 (第 282 页)
士绅,是以有妖僧大悲之狱。及事稍解,为王之明、童贵人二狱所间,得不追论。然犹诛周镳、雷演祚,则为是故也。马

、阮既卖主情穷,欲自托于潞藩,恐江东士大夫有修顾贺禊日之事者,乃以上衔璧事秘不道,但云圣驾在靖南军中;实五月十有一日上与慈禧宫同出都门,马辅以其母与圣母同为乘舆渡溧水,为土兵所掠。马辅之子统家兵八千人,遽拥上西行。马家父子知之,上与慈禧宫邈然不知也。抵杭之日,诸士民从马辅求圣驾。马辅但云:『圣驾亲征,早晚奏捷,何皇皇为』!熊给事两殷就生中责马辅:『亲征重事,何首辅不知,而专属之乃子』?俛首无以应也。八日己未,潞藩始监国。诸臣朝见毕,潞藩素服过谢慈禧宫。马士英、 阮大铖
、朱大典、袁宏勋、张秉贞、何纶十馀人,各䌽服黄盖腰黄白入谢。皇太后服澹黄衣白襦,左右侍女各素葛衣受朝 …… (第 283 页)
  乙酉六月四日,余复舣舟胥江。舟中有拟讨左许一檄及慰慈禧宫与请懿旨趣马、阮、朱、袁迎驾讨贼凡二疏。七日,余舟至武林,而潞王已监国。乃复以迎驾讨贼为请,而马、阮、朱、袁已俱在藩邸,偃蹇自若。 阮大铖
犹愧恧自称死罪。朱大典直骜然云:『吾开导在前,安知圣驾所在』?马辅则云:『小儿亦导驾去,不知小儿何在 …… (第 284 页)
足单跣,从方兵入营中。而余与德公、麑子亦亟移舟至富春,遂不知临安动静,唯闻岸上鼓吹声响甚,则朱大典、 阮大铖
翱翔从富阳拿舟欲入婺州者矣。予至桐卢,郑靖卤檄所在扶驾,恫疑久之。见其人乃称圣驾,盖唐王,非潞王也。 (第 285 页)
  时藩镇侈拥戴功,于中涓未有胶漆,而抚宁、诚意参驭其际,遂欲驱道邻自踞鼎耳。道邻既请外,诸旧人先后数日悉罢去。刘总宪念台新陛觐,辄陈四镇无功,不得膺上赏; 阮大铖
阿魏珰,不得复执阿柄。语具劲直。而藩镇亦遂携志,谓诸君子疏硬不足共事,一一坐视诸快意者弄其唇舌矣。 (第 344 页)
  马士英叩关请入朝,上数其罪,不许;前后七疏自理。有李蘧者,士英私人也;

与上有旧,密疏言士英有治兵才,与 阮大铖
皆宜在使过之列。上特许士英以青衣视事,戴罪立功。鲁王遣其臣柯夏卿、曹惟才来聘,上加夏卿兵部尚书、惟才 …… (第 13 页)
亦从成功海上,后竟被执而死。贝勒在延平杀降官马士英、方国安、方逢年,悬其首于黯淡滩。先是,北兵渡江, 阮大铖
迎降,国安同士英、逢年等走台州。阴计间道归闽,渐可 (第 20 页)
  上公素遇先生以殊礼,寒暑风雨,必问起居;殽馔牲牢,莫不备焉。常念先生客居他邦,精节厉操,乡信阻绝,而言不及子孙;乃谕先生寄书于家,问其家信,且召一孙侍养焉。先生作书寄之。先生之在乡也,兄曰启明,一名之琦,号苍曙;登进士第。因忤阉宦,妄为所劾,虽两奉明旨昭雪,而不赂权要,故十年不得复。后漕运缺御笔亲除,时因流贼破北京,未得到任,遂归。南京洋务军门缺理应启明推补,而时相马士英惟

赂是图,又起奸党 阮大铖
为兵部侍郎以为羽翼,而共推刘安行补焉。启明摈落,但奉朝请而已。清朝欲强用之不可,部院陈锦欲杀之,以操 …… (第 101 页)
  曰:子之称扬先生至矣!胡为不在明室施之行事,而必待流离间关、几濒九死而才见之于空言乎?曰:世之不亮其心者,皆谓明室板荡,逋逃而来耳。其然,岂其然乎?

向使先生沾一命之禄而苟避其难以求生,则何所贵乎先生哉!先生既以道义自任,其岂不欲谋谟庙堂而尧、舜其君哉?时事不可为也。知其不可为而勉应其荐,是冒进也。当此之时,秉钧轴者马士英、 阮大铖,
皆权奸也;一应其荐,则与奸党相为朋比也,先生而肯为之乎?故力辞徵辟,峻拒朝命;台省交章劾其偃蹇倨傲, (第 112 页)
  至于前刊「荆驼逸史」本「所知录」,原非足本。其「凡例」(前刊题作「自序」,误)之一所指「三疑案」以及「覆国之奸」(按后者指 阮大铖)
,录中并无所纪;又其一所云「或无纪而但有诗、或纪不能详而诗转详者」之诗,在卷上「隆武纪事」中略存一二 (第 2 页)
,馀均未见。揆诸谢国桢「晚明史籍考」,「所知录」除「荆驼逸史」所刊「三卷本」外,另有「六卷本」一种(新学会社据传钞本排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有清郑芝青手钞本,目分卷一「隆武纪年」、卷二至卷四「永历纪年」(上、中、下)、卷五「南渡三疑案」、卷六 「阮大铖
本末小纪」,与谢考「六卷本」所叙相合。钞本卷首并有徐时 …… (第 2 页)
(上、中、下)三卷、「三卷本」并为两卷(这可能因删诗而减缩卷帙);至「六卷本」所列「南渡三疑案」与 「阮大铖
本末小纪」两卷,「三卷本」均删割无存。这被删割的两卷文字,亦并见于本书中;惟「阮纪」题称「皖髯事实」 …… (第 3 页)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另藏有「所知录」五卷本,清是亦居钞本;前四卷与「六卷本」同,卷五同列「南渡三疑案」、 「阮大铖
本末小纪」。但在「卷五」二字下注:『原本无卷数,以下附录』。换言之,原本「所知录」正文应为四卷,馀为 …… (第 3 页)
  「藏山阁文存」六卷、「诗存」十四卷、「田间尺牍」三卷,桐城钱饮光先生遗著,同邑萧氏所庋之钞本也。犹忆幼时读方望溪文集,即稔先生为胜朝耆旧,与杜于皇辈同以诗名。其后复于国初诸家集中,杂触杂受,以得先生之言行。已而于吴中获见先生「易学」,知其演倪、黄绪馀,为治「易」者别宗。先生暮年,尝躬至吴会刊所著诗文全集,鬻诸市以自供;故其致王节安书,有「拙作付坊间,何法得推行」等语。然则此椠当为先生刻全集时所自芟存之别本。盖其中多据事直书,且有忌讳语,易罹文网故也。
  先生少有声闻,为当时江表诸布衣之一,与方密之诸人友善。明都既覆,福王由崧为马士英拥立于南京; 阮大铖
以阉党久锢之馀,竟援马起用,挟「南都防乱檄」之憾,修怨东林,党祸甚炽;羼先生名于党籍,名捕四出;先生 (第 6 页)
   拟上行在书(乙酉年十二月出闽赴江右上)

  臣江北生,少负虚誉,为海内贤士大夫所知。值南渡,马士英、 阮大铖
二奸当国,窜名党籍,遍行追捕,必置之死;臣亡命三吴,倖而获免。会南都丧失,嘉善吏部臣钱建义起兵,召 …… (第 1 页)
  东晋、南宋,仅能偏安;要未有如今日败亡之速、失国之丑者也。史称宋高宗忘亲事仇、信奸邪而杀忠臣,极人主之不肖;而能苟全于一隅,延赵祚百馀,盖有天幸焉。今者封疆虽蹙,未甚减于建炎时也。诸镇战兵不下数十万,宿将犹有存者,不仅黄得功辈骁勇可恃也;东南财赋之地未尝少亏,转输固便也。但得一中才之主,有乃心王室者数人以为之佐,上下一体,封疆为念;收四方之能士、因思汉之人心,练军实、广召募、慎名器、惜赏罚,根本粗立,守险固圉。毋论报仇雪耻、恢复旧疆,即使画淮而守、截江以战,宁不足以支持岁月!岂有铁马长驱,挥戈竟渡;君臣奔窜,空国迎降;不发一矢、不阖一城,而半壁之江山拱手以献;一年之天子,囚首就俘,极南朝之辱、贻万世之羞如今日之事者乎!
  夫亡国者,主也;亡主者,马士英也;而令马士英至此极者, 阮大铖
也。推而论之,东林诸君子攻击 (第 50 页)
大铖
之已甚者,亦与有过焉。马士英以戍籍起废为凤泗总督,特出于周延儒; (第 50 页)
大铖
为之也。其后士英藉是爰立,遂以登庸; (第 50 页)
大铖
以为己功,即士英亦以为 (第 50 页)
大铖
德也。而所立者,又福王之子;东林当日国本之争,非以福王乎?京师陷后,留都当 (第 50 页)
事佥议立君,士英贻大司马史可法书,请所欲立。是时称福世子者已在士英军中, 大铖
与之谋久矣;而可法不知,犹且议亲、议贤,未有所决。报书甫达,新主业已拥戴渡江,不俟南都迎驾之疏至矣: (第 51 页)
此士英入直、可法督师之张本也。方主未南渡时,诸阉自都城逃来者,皆主于内守备韩赞周。赞周与 大铖
交好,凡阉至,即与深相结纳,以当日所争国本一案详细演说,以重言者之罪;而与己为难者,皆其党人也。及新 (第 51 页)
主御极,诸阉入侍左右,则 大铖
之才能与东林之旧怨,早悉于宸衷矣。是以士英疏荐,举朝排击,竟由中旨起用,即士英亦不知其所自来也。当时 …… (第 51 页)
门户之见,分别邪正。夫门户之正人,皆异时争国本之气类也。此正足以信左右先入之言而坚当宁任用之志,其为 大铖
窃笑久矣;何诸君子见之闇而术之疏也!士英,鄙夫也;唯贿是求。由边吏起家,不与时局;未尝切齿于诸君子, (第 51 页)
而有欲杀之心也。 大铖
虽甚暴厉,然志量褊浅,好权势、喜夸张,少有得失,悻悻然见于面;小丈夫也。以十七年废弃在家,百计求出不 …… (第 51 页)
、其毒益甚!宋叶适谓赵汝愚曰:『侂冑所望,不过节钺,宜与之』;不从。适叹曰:『祸自此始矣』!且士英与 大铖,
皆小人也;恩怨沾沾,以一荐报其当时起废之谋,情有难已。 (第 52 页)
大铖
居然以其官皆由己,于未出时业已干预朝事,掣士英之肘;动需关白,两人间已生矣;而乃使之复固者,诸君子固 …… (第 52 页)
  宁南左良玉兴晋阳之甲,虽启自黄澍,其实上为贼锋所逼,骄弁悍镇挟以东来,以清君侧为名耳。而适当扬州报警之日,督师请援之疏,日夕狎至;呼天泪尽,望救眼枯!君臣相顾,袖如充耳。诸将仅一黄得功勇猛堪战,二竖董之以御西师,而置扬州于不问;其言曰:『师北来者,国亡,死者众;西来者,志在吾两人耳。宁亡国,不两人死也』!乃西师甫还,而北师已渡江矣。或谓上流犯顺,致使江北援孤。以扬州之不守,罪尽坐良玉;是殆不然!当督师去国之始,君若相固已弃之度外矣。彼其意,未尝不幸扬州破、督师死、良玉挫归而北师不渡;则以召逆帅、误封疆为名,诸君子屠杀之祸正自此始也。虽然,良玉乌得为无罪也!良玉弃其守土,称兵畿内;名为问罪,实且无君,与叛逆何异!而实因 大铖
、士英有以召之。士英之恶,又 (第 52 页)
大铖
益以甚之。则是亡南国者, (第 52 页)
大铖
而已! …… (第 52 页)
  其何以使 大铖
衔愤肆毒,以至于此哉?以先帝之圣明,为门户所持,致使用舍莫知适从;乃尽信小人以亡其国,车覆而辙不改。 …… (第 53 页)
  甲申年,南渡立国。十二月,有僧大悲,踪迹颇异;至石城门,为逻者所执,下锦衣卫狱,诏府、部、科、道同法司会审。据供称:先帝封齐王,又云吴王;以崇祯十五年渡江。又言:见过潞王。其语似癫、似狂,词连申绍芳、钱谦益等。于是 阮大铖
、杨维垣等令张孙振穷治之,欲借此以兴大狱;罗织清流,遂造为十八罗汉、五十三参之名,如徐石麒、徐汧、陈 …… (第 65 页)
辨。况潞王方忧谗畏讥,讵敢异同!何以付之默然不问,但坐以疯癫,急诛之以安反侧耶?事干反侧,词连东林; 阮大铖
、杨维垣业欲借之以兴大狱,张孙振方图百计锻鍊,岂绍芳、谦益一辩疏可免!马士英何所畏惮,劝令中止?上意 (第 67 页)
复何所顾惜,不欲深究?其中颠末,恐士英未免窃疑, 大铖
、维垣辈固不能知也。
  初,福世子殁,德昌郡王以序当立。士英抚凤时,有以居民藏王印者;取视,则福王 …… (第 67 页)
  吾尝谓大悲本末不可知,而决为中州之郡王也;童氏出身不可考,而决为德昌王之故妃也;少年之为东宫不可信,而信其决不为王之明也。三大疑案,漫纪诸此,以俟后之论定者(「传疑诗」三首,载集中)



   皖髯事实

  皖人 阮大铖,
少有才誉;万历丙辰通籍,授行人。考选给事中,清流自命;同乡左公光斗在台中有重望,引为同心。其人器量褊 (第 70 页)
浅,几微得失见于颜面;急权势、善矜伐,悻悻然小丈夫也。
  天启四年冬,将行考察,会吏掌科缺,以次应补者江西刘弘化,在籍有丁忧信;后资无踰大钺, 大铖
亦方假回。左时已转佥院,急招入京。 (第 70 页)
大铖
既至,而当事诸公意属魏公大中;以察典重大,大钺浅躁、语易泄,不足与共事也。左意遂中变,语 (第 70 页)
大铖
曰:『某公艰信已确,但抚按疏久未至,奈何!现有工科缺出,且宜暂补;俟其疏至,再行改题可乎』? (第 70 页)
大铖
业心知其故,谬曰:『可』。于是具疏题补工科都给事中;凡再题而命不下,诸公怪之。而外议喧传吏科缺出已久 (第 70 页)
;不得已,乃更以吏科请。疏朝上而命夕下;盖 大铖
于此时始走捷径、叛东林也 (第 70 页)
大铖
到任未数日,即请终养归;以缺让魏公大中 (第 70 页)
,与杨、左诸公同掌察典。归语所亲曰:『我便善归,看左某如何归耳』!杨、左祸机伏于此时矣。次年春,难作,毒遍海内。 大铖
方里居,虽对客不言,而眉间栩栩有「伯仁由我」之意;其实,非 (第 71 页)
大铖
所能为也。 (第 71 页)
大铖
与同志相呼应者,冯铨、霍维华、杨维垣等数人耳;而用以通阉者,倪文焕也。
  丙寅冬,召起太常寺少卿; (第 71 页)
数月,即回。心知魏阉不可久恃,凡有书币往候,随即购其名刺出;故籍阉时,无片字可据,但加以「阴行赞导」而已。先帝即位之初,举朝皆阉馀党,东林虚无人;于是杨维垣乘虚倡议,以东林崔、魏并提而论,盖两非之。不意倪公元璐于词林中毅然抗疏,极诋其谬;分别邪正、引蝇批根,维垣为之理屈词穷。而大钺在籍,既闻阉败,急作二疏遣入京。其一疏特参崔、魏;一疏为七年合算──以熹宗在位凡七年,四年以后乱政者魏忠贤,而为之羽翼者崔呈秀辈也;四年以前乱政者则为王安,而羽翼安者东林也。谕役特示垣:若局面全翻,则上前疏;脱犹未定,即上合算之疏。是时维垣方与倪公相持,得 大铖
疏大喜,即上之;从此东林诸公切齿 (第 71 页)
大铖,
倍于诸阉党矣。
  崇祯元年,奉优旨起升光禄卿;旋被劾罢回。已为魏公大中子学濂血疏称 (第 71 页)
大铖
实杀其父;用是削夺配赎,列名「钦定逆案」;十七年不能吐气矣。 (第 71 页)
大铖
虽里居,凡巡方使者出都,必有为之先容;到皖即式其庐,地方利弊或相咨访 (第 71 页)
大铖
随以誇张于众,门庭 (第 71 页)
气燄依然薰灼。最后有温御史应奇者,江西宁都人;出都时,语 大铖
所知,极陈向往之私。 (第 72 页)
大铖
闻之,逢人辄述新直指语。迨直指莅皖视事毕,当谒客, (第 72 页)
大铖
洒扫门巷,敕庖厨、音乐以候;谓出必先过我,即留饮也。而直指往返再经其门,竟不投一刺;乃大恨,无以对仆 (第 72 页)
御及里人矣。已御史被论降调, 大铖
即以「下石」自居;实不然也。
  会流寇逼皖, (第 72 页)
大铖
避居白门;既素好延揽,见四方多事,益谈兵招纳游侠,希以边才起用。惟时白门流寓诸生多复社知名士,闻而恶 (第 72 页)
之,公出「留都防乱揭」以逐 大铖;
(第 72 页)
大铖
惧,乃闭户谢客,客亦无造其门者。贵州马士英固与同谱,谴戍寓白门,同时失志;两人者终日往还,互相慰劳耳 (第 72 页)
。宜兴相公周延儒为髫年昵友;既回籍, 大铖
过其家。延儒与约曰:『倘得再出,必起君』!崇祯十四年,延儒再召; (第 72 页)
大铖
遣使往候,以金杯为寿曰:『息壤在彼』!延儒召其使前,举杯釂者三,仍令持归;语使曰:『饮此,如与尔主面 (第 72 页)
谈矣。旧约不忘;但今兹之出,实由东林,先与我约法三章,第一义即尔主也。归语尔主:倘意中有所为一人交者,当用为督、抚;俟其以边才转荐,我相机图之,必有以报耳』。使归, 大铖
以为无如马士英者;遂以士英请。延儒入,即拔士英为凤督。甲申国变,士英擅拥戴圣安之功,实由 (第 72 页)
大铖
致之也。
  圣安以福王践位,从前东林所争者,具有成案;固 (第 72 页)
大铖
可以借此发难报复之秋矣。又守备太监韩赞周,素与交好;京师陷,诸阉南奔,大钺一一招致之,深相结纳,与言 (第 72 页)
东林当日所以危福王状。诸阉入内,皆悉陈于上前,又极称 大铖
才;圣安意中,固早有 (第 73 页)
阮大铖
矣。士英特疏荐起以报前德,亦所不容已者;而诸公攻之已甚,激使并力同仇;乃 (第 73 页)
大铖
竟由中旨起用,此又出于士英意外也。当时若早有知变计者与士英谋,出山之时,畀之节钺,以遂其飞扬驰骋之思 (第 73 页)
,则十七年郁结之愤可以少抒;及业已佐枢,而给事熊霖乃言「宜置之有用之地」,固已迟矣。攻之愈急,则其机愈深;郁之愈久,则其发愈毒。譬如囚猛虎于阱中,环而攻击之者不遗馀力;一旦跳跃而出,有不遭其搏噬者,几人哉!
  圣安蒙尘后, 大铖
由太平逃奔浙东,投金华朱大典;大典固与同官交好,方举义婺州,闻其至甚喜,留之与共治军, (第 73 页)
大铖
即身任其事。是时金华军容颇盛,义饷大饶,大典将悉以付之;义军哗,绅士公檄声其罪,逐之出境。大典遣人护 (第 73 页)
送至江东,入方国安营。马士英与国安同里,先至其营; 大铖
善论谈,至则掀髯抵掌,国安为之倾动,与士英论多不合;士英亦以南渡之坏,半由 (第 73 页)
大铖,
而己居其恶,意固不平。由是,渐相矛盾。有方端士者,怀宁人;与国安联宗,为其记室。至是,以佥事衔管江头 (第 73 页)
提塘事。台州推官潘某,某子也;固为 大铖
气类。在台激变奔杭,值北师至,投诚;补杭州同知。其家留台,悉匿端士所;杭、越书信,往来不绝。 (第 73 页)
大铖
因是潜通降表于北,且以江东虚实启闻北帅;在江头为北间谍者几一年,而越人不知也。故后录用降官,有 (第 73 页)
「阮大铖
投诚 …… (第 73 页)
独早」之旨。丙戌六月,贝勒渡江,马士英与方国安等走台州; 大铖
独至江头迎降,盖冯铨已荐为军前内院矣。既见,贝勒于衣领中出一纸条授之,有字数行;冯铨手书也。自是, (第 74 页)
大铖
以军前内院从征,急招士英、国安出降;自请于贝勒,愿为前驱,破金华以报国恩。初, (第 74 页)
大铖
在金华与大典阅城,至西关,大典语曰:『此门新筑,土未坚;有事,备御宜严』!及是, (第 74 页)
大铖
专用大攻西门,门塌、城遂陷;焚戮甚惨,以报「讨檄」之恨。有金华府同知耿献忠被絷至帐前, (第 74 页)
大铖
遥望见之,即呼曰:『耿父母也』!耿旧为巢县令,故称父母;因向诸内院称:『某素有吏才,可大用』!亲解其 (第 74 页)
缚,留之帐下;自是献忠朝夕不离 大铖。
  是时北兵所过,野无青草,诸内院及从征官无从得食, (第 74 页)
大铖
所至,必罗列肥鲜,邀诸公大畅其口腹;争讶曰:『此于何处得来』?则应曰:『小小运筹耳;吾之用兵不可测度 (第 74 页)
,盖不翅此矣』!其中有黑内院者,满人,喜文墨; 大铖
教以声偶,令作诗;才得押韵协律,即拊掌击节,赞赏其佳;黑大悦,情好日笃。诸公固闻具有「春灯谜」、「燕 …… (第 74 页)
休息』! 大铖
曰:『吾生平不知倦欲休,六十年犹一日也』。及诸公起,鼎烹悉陈,复人人餍饫;盖豫饬厨人以夜备矣。一日, …… (第 75 页)
有病,不胜鞍马之劳。老汉不宜肿面;君可相谓,令暂驻衢州,俟我辈入关取建宁后,遣人相迓何如』?献忠以语 大铖;
(第 75 页)
大铖
惊曰:『我何病?我虽年六十,能骑生马、挽强弓,铁铮铮汉子也!幸语诸公:我仇人多,此必有东林、复社诸奸 …… (第 75 页)
亦太多心!我甚知东林、复社与渠有仇;因见渠面肿,劝其在此少休息耳。既如此疑,即请同进关可耳』。于是与 大铖
同行。既抵关下,皆骑,按辔缓行上岭; (第 75 页)
大铖
独下马,徒步而前。诸公呼曰:『岭路长,且骑;俟到险峻处,乃下』! (第 75 页)
大铖
左牵马、右指骑者曰:『何怯也!汝看我筋力百倍于汝后生』。盖示壮以信其无病也。言讫,鼓勇先登,不复望见 (第 75 页)
。久之,诸公始至五通岭,为仙霞最高处;见 大铖
马抛路口,身踞石坐。喘息始定,呼之骑不应;马上以鞭掣其辫,亦不动。视之,死矣。诸公乃下马,聚哭极哀; (第 75 页)
  时国俊外仗方、王,内与客、李二奄比,而马、阮在方军遥相呼应;见公疏,皆恨甚。国俊遂饱兼金,引三宾以礼部尚书直东阁,相与共挤公。王加公兵部右侍郎,再疏力辞不受。会传闽中遣大学士黄鸣骏来浙,欲尽科八府之粮以去。闽中故无是举,乃马士英、 阮大铖
交搆二国之言。公致笺于鸣骏,以公义动之;即此可以见公之未尝有私于闽,而诸帅之谤不止。
  孙公督师西 (第 6 页)
  其居制归里也,陈恭悯公、钱忠介公一见亦契之。及在科中,时局正恣其昏狂,公以轮对上三摺,言史督相可法之军江北,所以藩卫江南者也,不当使之掣肘;至于进战退守,当假以便宜。左都御史刘宗周,四朝老臣,天下山斗,当置左右。翰林检讨方以智,忠孝世家,间关南来,不当诬以传闻之说。并留中不下。当是时,台省混沓,邪党

过半,独掌科熊公汝霖、掌道章公正宸清望谔谔,顾皆引公为助。 阮大铖
深恶之,乃嗾方国安以东林遗孽纠之。遂与同里沈公履祥偕去。
  截江之役,孙公嘉绩故公庚辰房师,挽以共 …… (第 83 页)
  赧王即位,议选科臣。总宪刘公、掌科章公皆举公为首。而马士英势方张,欲尽致朝臣出其门下。遣私人来致意曰:『博士曷持门下刺一谒相公?掌科必无他属也』。公峻拒之。是时虽东林宿老如□侍郎□□亦俛首称门下于马、阮之门,而考选诸臣能抗之者则公一人而已(按公家传言,沈行人宸荃与公皆忤士英,沈由科改道,而公由科抑部;据南度录,则沈公在总宪所拟原是道,非科也,今改正)。于是士英怒。或告之曰:『是故刘、章之私也』。遂传中旨,仅授刑部主事恤刑。江南公论为之不平。已而士英日横,且以 阮大铖
故,欲兴同文之狱,尽杀复社诸公。公曰:『祸将烈矣』。遽出都,且以板荡诗人之意赋招诗十章以志感。未几月 …… (第 85 页)
  已而王加公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督师如故。公又言故御史姜埰及其弟垓之贤,近闻其避地天台,乞主上特敕召之。埰知事不可为,以疾辞,不至;垓亦从公幕而不受官。会闻黄忠烈公自闽出兵,不克而死,公恸哭曰:『先生竟先我去乎』! 阮大铖
嗾方国安疏纠东林馀蘖,公与林公时对,沈公履祥等并豫焉,公遂乞休,不许。公之令钦臣治火器也,制作甚精。 (第 108 页)
矣。
  南中建国,吏部尚书徐公石麒再疏荐,不许。已而竟起为兵部尚书。御史郑瑜劾公,犹以前事故也。时 阮大铖
掌戎政,公不能有所展。寻以左良玉至,出督靖南兵御之。 (第 185 页)
大铖
亦继至,而南中亡。公方与靖南议奉弘光入浙,靖南死,部将降,公遂以亲军归, (第 185 页)
皆碎。国安曰此天夺我食也。自念 隆武皇帝曾以手敕招之。入闽必大用。五月二十七日。拔营走绍兴。以士英及 阮大铖
之军。劫王而南。翌日江上诸营俱溃。遵谦入于海。国维追王所在。国安又欲以王降清。遣人守王。守者病。王得 …… (第 271L 页)
负用世才。博览群书。为太学生寓金陵。与侯方域陈子龙等友善。尝与顾杲,左国材,杨廷枢为留都防乱。公揭攻 阮大铖。
(第 278L 页)
大铖
得志。兴党人狱。首先谋杀周镳。应箕独入狱护视。 (第 278L 页)
大铖
急遣骑捕之。应箕夜亡去。会宁南侯左良玉举兵。声言清君侧恶。清睿王多尔衮兵已逼都。狱乃解。应箕归。会金 …… (第 278L 页)
复旧物。今入国门再旬。人情泄沓无异升平时。歌漏舟之中。饮焚屋之内。臣不知所终。又上防江之策。与马士英 阮大铖
不合。谢病归。子龙与同邑夏允彝。皆负重名。允彝死。子龙念祖母年九十。不忍割遁为僧。为书焚先墓前。述己 …… (第 279H 页)
张采,王启荣主礼记。廷枢及钱旃主书。复与复社几社合。声誉自重。门下著录者二千人。崇祯庚午举乡试第一。 阮大铖
忠贤党也。屏居南都。廷枢与诸生为文逐之。及 (第 280H 页)
大铖
得志。先捕首事五人。廷枢与焉。会国亡乃已。乙酉廷枢避兵邓尉山中。久之四方起兵者成群。廷枢负重名。咸指 …… (第 280H 页)
生。豪宕负奇气。好博塞酣呼。指切时事。骂詈贵人。甲申闻 帝殉国。痛哭累日。喀出血数升。弘光时马士英, 阮大铖
方纳赂遗。渔声伎植朋党。外则藩镇擅兵恣睢。向峻知事不可为。居恒切齿曰贺某奇男子。一腔血竟洒何地。乙酉 (第 281L 页)
密之。崇祯庚辰进士。授翰林简讨。以智十岁能为诗文。工书画。与陈子龙,吴应箕等。接武东林。主盟复社。为 阮大铖
等所中伤。几不免。明亡为僧。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和尚。事天界浪亭和尚。住金陵高坐寺数年。兼解性命之 …… (第 318L 页)
召拜兵部左侍郎。十月擢刑部尚书。时方治从贼之狱。仿唐制六等定罪。学龙议定。以十二月上之。是时马士英, 阮大铖
必欲杀周钟。学龙谋之次辅王铎。得缓其死。士英大怒。使其党保国公朱国弼,御史张振孙等诋其曲庇行私。遂削 …… (第 320L 页)
心代之。加兵部尚书。俄福臻至。议镜心别用。旋丁母忧归。弘光初。詹事黄道周荐镜心老臣宜大用。时马士英, 阮大铖
用事。道周不能安其位。镜心即避去。国亡为清人所推荐。会丁父忧。因谢守制。遂终不起。晚年闭户注易。与孙 …… (第 323H 页)
。忻惧复禁之狱。十七年二月始释。戍宣州卫而都城陷。 弘光帝即位。赦埰起故官不赴。遂留吴门。时马士英, 阮大铖
得志。忌埰垓必欲杀之。会国变乃已。丁亥避地徽州。祝发黄山丞相园。自号敬亭山人。后还吴门。不与世相闻。 …… (第 324H 页)
之。不入城市以终。人称鹤涧先生。垓字如须。号伫石山人。崇祯庚辰进士。壬午授行人。见署中题名碑。崔呈秀 阮大铖
与魏大口并列。立拜疏请去二人名。 帝许之。及兄埰下狱。垓方病卧。急起走出。躧一足行里馀。从者追著履。 …… (第 324L 页)
为声援。塞井陉绝孟津。据武关以攻陇右。陛下缟素。亲率六师。驻跸淮上。以规取中原。不省。部议起用张捷, 阮大铖。
正宸谏不纳。改大理寺丞。请暇归。及鲁王监国。署旧官。事败弃家为僧。
吴有涯字茂申。吴江人。天启丁卯举 …… (第 327H 页)
嘉兴汪挺而柏龄以诗与画。颉颃其间。署永礼县儒学教谕。乙酉兵部尚书张国维督师于浙。道周乞其师诛马士英, 阮大铖。
计不就。柏龄遇之金华。相对泣下。道周死于难。柏龄自瓯间道入闽。匿罗阳之天阙山。乱定始归里。或劝柏龄应 (第 33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