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谏。逞独夫之威。穷四海之力。天怒民怨。卒为大戮。此暴君之自恃聪明者也。秦二世信赵高之奸。动六国之兵。 汉桓帝
信宦寺之谗。锢天下之贤。斯二君者。非不欲用贤去邪。而明智不足。贪酷有馀。使逢恶之臣。得售其术。此暴君 (第 316L 页)
篇妖音阿怜切天也。杜预左传注泗水有妖祠则其来已久。)大言惊陋俗。流毒遍方舆。执赆延嘉末。呈图万历初。 (汉桓帝
延嘉年间。大秦国王安敦遣使从日南徼外入贡。至宋末年尚有贾舶达广州。而利玛窦自以航海九万里。为开辟所无 (第 186H 页)
三径绕以小窝。裕不得以家之。耻 刘志
之拾絮。保晋节而写露。春秋煌于甲子。烟物宛于山居。环堵萧以一亩。又五株之垂垂。风尘隔于建业。疏柳近于 (第 334H 页)
城。汉宣帝。封河间献王子为高郭侯。此也。韩婴墓。在南。燕人为汉常山王太傅。作韩诗内外传谒。城在其南。 汉桓帝
崩。太后使窦武。诣河间。迎灵帝。率群臣于此朝谒故名。神臼在其南。邢子颙三郡志。臼受一石二斗。晋有 (第 52H 页)
初意。亦以近思录当先故也。
二十六日。持平辛应时 启谏潜邸开蒙师杨仁寿。 命除六品东班主簿未便。至引 汉桓帝
封周福。以为自侧微陟元后。无明王赏从学咍恩者。其辞偏颇。遂致 上怒。
二十七日。余与诸僚。校正论语, …… (第 262H 页)
谏论执杨仁寿之事。语甚过中。希春亦继进曰。凡人臣之进言于君。意虽忠正。而语或有未稳。顷日台谏所启。以 汉桓帝
封微时师周福。以为被人讥。其实 (第 262L 页)
桓帝
封福。出于善心。周福又是经明行修之师。非句读之士之比也。但台官之意。出于爱惜名器。纳君无过。其忠可取 (第 262L 页)
岂不为衰世之美事与。元宗以后。始变古制。任用失宜。至是。宦者十五人。同日封君。祖宗家法。扫地尽矣。昔 汉桓帝。
同日拜宦官为五侯。犹不免后世之讥。况一日而封十五君者乎。
忠宣王。自记其德十。条条令臣上笺陈贺。
(第 411H 页)
  
范滂不谢霍谞论(沧洲批。意别文密。)
论曰。谢之为道有二。有谢之以言者。有谢之以心者。谢之以言者。谢浅恩也。谢之以心者。谢大功也。随其所遇之事不一。而君子之所以为谢。亦与之不一。是其谢之之迹虽不同。而谢之之。实未尝异也。然而谢之以言。其事明而易知。谢之以心。其情隐而难见。此智者之所信。而众人之所疑也。昔 孝桓
不君。正人坐党。一时名贤。皆在缧绁之中。范滂其一也。尚书霍谞。讼而理之。由是党人之祸得解。而滂亦出焉 (第 518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