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所谓七曜并备。比今黄道惟著日轨者。当必益详。所谓机应漏水。亦必与机轮之说符合耳。书注其最在内者曰四 游仪
者。彼三辰即日夜运转。象天行者也。虽欲随意候望于东西南北。其势不能。故别为黑双环。特设于三辰之内。动 …… (第 289H 页)
窾受轴而衡可以低昂也。随处南北低昂者。在东有南北低昂。在西有南北低昂。而无所不遍也。淳风传云第三名四 游仪。
玄枢为轴。以连结玉衡游箫。又玄枢北树北辰。南距地轴。旁转于内。又玉衡在玄枢之间。而南北游昂。以观天之 (第 289L 页)
 

赤单环。倚于黑双环之卯酉。黄单环。南倚于黑双环之极南一百一十五度。北倚于六十七度。自然相交于卯酉。三环相结。以象天运。
  四 游仪
回转迟速任之。如某时某宿。当到某处。四游宿度。随东西南北。与六合仪度数亭当。后以衡依四游宿度。横觇天 (第 93L 页)
  别纸
玑衡始于唐虞。而三代之制未闻焉。汉时去古不远。意当时专门之家。犹有糟粕相传者耶。武帝时。洛下闳。始经营之。鲜于妄人。推历象而量之。宣帝时。耿寿昌。铸铜为象。其后贾逵。加以黄道。张衡,蔡邕,郑玄,陆绩。又论其义。此皆浑天象也。吴王蕃始作浑天仪。刘宋元嘉中。太史丞钱乐之。又铸铜为之。其器传齐梁。后迁于魏。魏斛斯兰。造灵台铁仪。传周隋。至唐初。李淳风。依周礼土圭之法。始造三重黄道仪。六合仪则天规双环金浑纬规金环规。三辰仪则璿玑规日游

规。四游仪则玉衡游筒。开元中。一行及梁令瓒。作黄道 游仪,
白道月环。又为水漕山崇。谓之水运浑天仪。宋太平兴国中。蜀人张思训。复作浑天仪象,浮漏表箭。至道中。韩 …… (第 424H 页)
距当中。为小窾。以受玉衡腰中之轴。使衡夹在两直距之閒。东西运转。南北低仰。以察星辰。以观灾祥。故曰四 游仪。
若以双环连接无閒。则玉衡无以窥天。若以圆轴与直距。仍为一木。则玉衡偏在一傍。而与本文元制。不合矣。其 (第 426L 页)
天仪说
浑仪旧制。天经,地浑,天常三规。合为六合仪在外。黄道赤道。附于三辰仪在次内。直距望筒。附于四 游仪
在次内。天经规。古云外双规。又称阳经子午。地浑规。一名金浑。又称阴纬,阴浑,地盘,地平。四 (第 637L 页)
游仪。
古云璇玑。又称璇枢游规。六合四游之名自唐始。宋书天文志。徐爰曰浑仪之制。未详厥始。王蕃言虞书称在璇玑 (第 637L 页)
三辰黑双环黄赤白等环之制。大略悉仿书传玑衡章蔡注所引浑天仪说而为之。第浑仪旧制。则三辰仪之内。又有四 游仪。
以为玉衡游移低昂。窥测七政之用。而古人已有窥衡之制。可设于崇台之上。不可施于密室之中之语。今此新仪之 (第 402H 页)
  玑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
所谓玑径者。四玑。(四足)平戴地平环。则自东玑至西玑。八尺。地平环周围。二丈五尺强。若玑径四尺。则周围一丈二尺半强。馀可类推。
  为仪三重
在外者曰六合仪。其次曰三辰仪。又其内曰四 游仪。
三层相叠。故曰三重。
  六合仪
一名天经。双立黑双。环背刻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 (第 434L 页)
  南北二极。皆为圆轴。虚中而内向。以挈三辰四游之环。
即上所谓两剖丸为南北极者也。二极既在天经之南北。中施圆铁。名曰直距。二极皆作圆轴。以受直距。故虚中也。两轴。皆自外贯入。为内向也。两轴之内。紧

贯黑双环。为三辰仪。又其内贯四 游仪。
故曰挈。
  三辰仪
制如六合仪而颇小。亦刻距极度数。外贯天经之轴。内挈黄赤二道。使其日夜随天运转。 …… (第 435L 页)
  黄赤二道
赤道则象天运。为赤单环。背刻宿度。结于三辰仪之卯酉。其黄道则日月道也。为黄单环。亦刻宿度。斜倚于赤道之腹。交结于卯酉。(即赤道腹之卯酉。)又为白单环。(此无所象。只为固结。)以结于黄赤道交结之处。使不倾垫。
  
游仪
制如三辰仪而尤小。盖其黑双环。贯于天经之轴。以其东西南北。无不周遍。故曰四 (第 435L 页)
游仪。
  直距
以铁为之。大小一从玑衡而铸成。以贯四游三辰六合之轴。下插于南极。上插于北极。(若未机激。 (第 435L 页)
求教者。终于不知而已。请以一二愚见质之。盖四游之得名为四游者。以其东西南北无不周遍也。今愚安说以为四 游仪
粘著于三辰仪。玉衡亦粘著于四 (第 105L 页)
游仪。
与三辰仪同转。若如其言。以玉衡上头。牢著于壬亥间。下端牢著于己丙间。腰中牢著于直距。移动不得。只从三 …… (第 105L 页)
如直以玉衡结于三辰环之为简便。与夫所谓玉衡腰中小轴。虽不设无妨。尽是看得停当。大抵六合仪在外不动。四 游仪
在内转移。三辰仪在六合四游之间。设机激水。与天同运。而慢些子便不及天。急些子便过于天。其无过无不及 …… (第 105L 页)
。不入于耳。第当更究而求定论耳。顷者李慎可于晋志。考出玑衡说数条录示。其说似有据。今漫录呈。晋志黄道 游仪
玉衡条云。玉衡望筒长四尺五寸八分。广一寸二分。厚一寸。孔径六分。衡旋于轴中。旋运持正。用窥七曜及列星 (第 106L 页)
。诚稀世之宝也。余复于生曰。是器也三般运用。可以定地平。可以测北极之高度。可以辨昼夜之时刻。是宜名三 游仪。
遂为铭以系之。铭曰。
衡尔为地平。抗尔当赤带。半周相衔。理兼浑盖。干维内列。窥管向外。子午既准。坤轴 (第 143L 页)
 下设机轮。以水激之。使其日夜随天东西运转。以象天行。以其日月星辰。于是可考。故曰三辰。
水激机轮。固多般羕。而大体则使之激以行之。自东转西。以象天行。而日月星辰行度嬴缩。亦当别有激运。
 其最在内者曰四 游仪。
亦为黑双环。如三辰仪之制。以贯天经之轴。
黑双环刻度侧立。相交穿窾。一如三辰仪。而环围尤小。可容三辰 (第 376H 页)
仪之内。但有直距以贯天经之轴。游环东西运转。玉衡南北低仰。以占候四方。故曰四 游仪。
 其环之内。则两面当中。各施直距。外指两轴。 …… (第 376H 页)
  

三辰仪黑双环侧立交结穿窾黄赤道环横结差池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游仪
侧立交窾贯直距玉衡贯距图
삽화 새창열기
  直距穿窾图
삽화 새창열기
  玉衡着小轴图
삽화 새 (第 377H 页)
会也。其曰四 游仪
宿度。与六合仪度数亭当者。似谓无论东西南北。就观某宿度。六合仪某度上引来。游环与之亭当然后。用衡依准 (第 233L 页)
  

璿玑玉衡注解
书传曰。浑天之仪有三。曰六合仪,三辰仪,四 游仪。
共为一器。其在外者曰六合仪。平置黑单环。上刻十二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八干,(甲乙丙丁庚 …… (第 287H 页)
水运之。使南轴因转运。)使其日夜东西运转。以象天行。以其日月星辰。于是可考。故曰三辰。其最在内者曰四 游仪。
亦为黑双环。如三辰仪之制。(围径又小。)以贯天经之轴。(其上亦刻周天去极度。其北极板窍。与在外二板窍 …… (第 287L 页)
家以为常没地中者。)
又命僧一行(郯国公。张公谨之孙。为僧隐嵩山。)造新历。(大衍历。)梁令㻸造黄道 游仪。(一行欲知黄道进退。而太史无黄道仪。令㻸以木为游仪。)
一行是之。请更铸铜铁。使黄道运行。以追列舍之变。因二分之 (第 306H 页)
。为僧隐嵩山。)造新历。(大衍历。)梁令㻸造黄道游仪。(一行欲知黄道进退。而太史无黄道仪。令㻸以木为 游仪。
)一行是之。请更铸铜铁。使黄道运行。以追列舍之变。因二分之 (第 30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