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母长归唯留琴曲七年二月日归葬于长
安之洪渎原诏赠赵国夫人礼也云雨去来既留连于
楚后光阴离合实惆怅于陈 王铭
(第 100a 页)
 序二首大同小异今存前作而废后作送周御史
 序一作颂而略攺今存序而废颂若题同而文绝
 不同截然为二首者如送 王子敬
之任序之类则
 两存之
一履历 凡古人文集必载本传以见其人之生平 …… (第 3a 页)
  寄王太守书 遗王都御史书

  论三区赋役水利书 与傅体元书
  与 王子敬
书 论禦倭书
  上总制书 与沈养吾书
  昆山县倭寇始末书
 卷之九(赠送序)
  送吴纯甫先生会 …… (第 30a 页)
  送同年李观甫之任江浦序

  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
  送同年光之英之任真定序
  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
  送 王子敬
之任建宁序
  送 (第 31a 页)
王子敬
还吴奉母之建宁序
  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
  送陈子达之任元城序
  送毛君文高之任元城序
  送南 …… (第 31a 页)
  壬戌纪行下 游海题名记

 卷之七(小简)
  与沈敬甫(五首) 王子敬(三首)
  与沈敬甫(五首)(第 3b 页)
王子敬(二首)
  与沈敬甫(十一首)与徐道潜(一首)
  与 (第 3b 页)
王子敬(三首)
与沈敬甫(十八首)
  与马子问(一首)(第 3b 页)
王子敬(三首)
  与徐子检(一首)与陆武康(一首)
  与沈敬甫(九首)(第 3b 页)
王子敬(四首)
  与沈敬甫(七首) (第 3b 页)
王子敬(二首)
  与沈敬甫(二首)与余同麓太史(一首) …… (第 3b 页)
  与冯樵谷(一首)与沈云泉秀才(一首)

  与朱生大观(一首)与同年陈给事(一首)
  与 王子敬(二首)
与周孺允(二首)
  与唐同年(一首)与钟上舍(一首)
  与龚子良(一首)与傅体元(一首)
  与 (第 4b 页)
王子敬(六首)
与沈敬甫(四首)
  与陈吉甫(一首)与顾懋俭(一首)
  与万侍郎(一首)与曹按察(一首)
  与 …… (第 4b 页)
  与沈敬甫(四首)与高经历(一首)
  与王沙河(一首)与徐南和(一首)
  与邢州属官(一首)与傅体元(二首)
  与 王子敬(十首)
与徐道潜(一首)
  与陆五台(一首)与姚画溪徐龙湾(一首)
  与冯太守(一首)与沈上舍(一首) …… (第 5a 页)
  奉酬冯太守行视西山关隘次宋庄见弃田有
   作 送袁太守之兴都
  赠孙太仓 读佛书
  书王氏墓碣寄 子敬
淀山湖上
  素庵诗 清梦轩诗次孺允韵 …… (第 7a 页)
  书先太仆全集后
先太仆府君文集凡三刻矣始府君之门人 王子敬
为令闽之建宁刻于闽中文既不多流传亦少先伯
祖某刻于昆山其人不知文而自用擅自去取止刻
三百五十馀篇又妄 (第 17b 页)
随事究心庶他日立朝为有用之学也
  与 王子敬

寄来文字皆看过但说丁田开口便不是病源只因王
太守变乱其势必至有今日之弊今皆说其法尽善止
为后来行 (第 17b 页)
余顾无繇一见之
士之相知岂在于见不见哉然余怀之久矣而羡与时
之获见先生也而又以喜与时之得师也
  送 王子敬
之任建宁序
余始五六岁即知有紫阳先生而能读其书迨长习进
士业于朱氏之书颇能精诵之然时虚心反覆于圣人 …… (第 8a 页)
事与其在朝居官无不可与天
地对者讲学之徒考其行事果能有及于朱子万分之
一否也奈何欲以区区空言胜之余友 王子敬
举进士
得建宁推官余固慕游朱子之乡而未获者忻忻然愿
从之而不可得因告之以凡为吏取法于朱子足矣间
谒紫 (第 10a 页)
  许太孺人寿序

余尝论许氏二百年来为昆山旧族昔我高大父以予
初生之年作高玄嘉庆堂顾太史九和为之记称承事
郎许□远者其弟凤翔即今吏科右给事中伯云之曾
祖也兄弟皆以赀为郎家世丰饶至给事起科第官近
侍得推恩封其父母而太孺人板舆𦘕鹢之官就养当
世荣之先是给事之祖奉其母有寿母之堂给事以故
宅作新堂仍其名予尝为其堂记至是二月二十三日
诞辰而明年则当七十之年吾吴中之俗重寿诞年至

艾始为寿客为文具仪物奉觞堂上主人迎延作乐欢
宴以是为礼自艾以往则其礼每加给事以此不敢菲
也乡进士 王子敬
与太孺人之孙上舍君为新姻且当计
偕惧及事而礼有阙乃于今年先事修奉觞之敬以祝
太孺人七十之寿夫古者有祝 …… (第 33b 页)
先事也于礼不亦善
乎令妻寿母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岂非古之先为祝
者乎自今日以祝太孺人七十至于百年其可也 子敬
之先君子与封给事同州公同里巷相好也嬉游过从 (第 33b 页)
于九月某
日诞辰思曾告予相率随伯庸以拜于其家予于是为
之叙以道硕人之所以贤
  王母顾孺人六十寿序 王子敬
欲寿其母而乞言于予予方有腹心之疾辞不
能为而诸友为之请者数四则问 (第 13b 页)
子敬
之所欲言者而 (第 13b 页)
子敬
之言曰吾先人生长太平吾祖为云南布政使吾
外祖为翰林为御史以文章政事并驰骋于一时先人 …… (第 13b 页)
得以少安而执礼兄弟所以
自幸者也噫子敬之言如是诸友之所以贺与予之所
言亦无出于此矣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子敬
兄弟其
念之哉
  陈母倪硕人寿序
嘉靖十四年予读书邑之马鞍山陈君仲德为之主人 (第 14b 页)
数书来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
不能矣因书之以告别且使揭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
  清梦轩记
余友 王子敬
于其居之西搆为书室而题其额曰清梦
轩请余为之记余读无羊之诗疑说诗者之未得其旨
此盖牧人之梦焉耳牧人梦 …… (第 18b 页)
思曰戒慎乎其所不暏恐惧乎其所不闻君子之慎其
独也孟子曰夜气足以存此非清梦之说乎 子敬
敏而
好学骎骎有志于道慕近世儒者以梦寐卜其所学故
以名其斋予是以告之以子思孟轲之说也(此文钱遵/王汰 (第 20a 页)
半而行者皆相期至此谚云上巴济宁下巴济宁以
为过是皆顺流也十九日济州登太白楼陈子敬许翔
甫沈诚甫秦起仁 王子敬
陈敬甫同登济州西望城武
县正相直也余曾大父尝为其宰楼下有碑刻永乐十
八年正月二十日敕行军司马樊敬往守 (第 12b 页)
  与徐道潜(以下三十六首皆论自著文/)
韩集为叶七沈滞旦夕当促来前编在馆中学徒俱病
久不往俟往乃得奉耳此书考校甚精什义比蔡传亦
远出其上读书者要不可不观也易图论有合商确者
幸示及原稿并发来向论河图洛书以示吴纯甫纯甫

谓当俟后世之子云此篇大意与之相表里第与晦翁
实相牴牾启蒙所谓本图书作易之大原一切抹倒为
此哓哓得罪于世可叹也抑程子与康节尝论此至其
解易绝不用之亦必有见矣
  与 王子敬
三首
弘玄先生赞读过即乞付来亲得其语故详平生足迹
不及天下又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书之增叹耳吠奢贾
人出家 …… (第 7a 页)
  与同年陈给事
间阔久矣国事委重从官吾丈何得偃仰林下也在县
良苦无知之者而倾陷万端平生虽置毁誉于度外然
不能无愤悒耳吾丈幸时召田野无告之人问状当必
有十之五公论也名誉不著朋友之过吾丈可以坐观
不置黑白于其间乎此非为不肖亦以为彼邑之民也
此后莫肯有诚心为民者矣朱文学来备讯起居附此

为候  与 王子敬
袁吏部来不承音问殊为失望吴兴事顷得信知乡人
意殊不佳每与道亨言辛苦二年馀专为彼中见告者
力保护之其实 …… (第 31a 页)
  与傅体元
承过舍相送又有扇金之惠恶俗雅不信人惟徐龙湾
书来云安有五月披裘而拾道上遗金者乎徐君非面
誉人者人情不相恤所以不却来赐也京口人还附谢
  与 王子敬
六首 (第 33b 页)
取之不悉
懋俭人来问之知有内艰殊为惊怛仆思归之心甚切
中秘有书数万卷欲读一过为此牵延未能决也
  与 王子敬
十首 (第 14a 页)
   谢东宫赐白牙镂管笔启
春坊漆管曲降深恩北宫象牙猥蒙沾逮雕镌精巧似
辽东之仙物图写奇丽笑蜀郡之儒生故知嵇赋非工 王铭
未善昔伯喈致赠才属友人葛龚所酬止闻通识
岂若远降鸿慈曲覃庸陋方觉琉璃无当随珠过侈但
有羡卜商无因则削 (第 11b 页)
  予旧有震川先生批本史记乃蒋子遵太守家临本甲
辰借临一过后又从晋陵杨农先前辈家借所藏本覆
校盖同出一本所临也吴晚亭馆丈语次言崔侍御家

亦有震川批本人多从借临盖崔君能不吝以流布为
喜故耳因转借覆阅颇有异同其黄圈多得肯綮先生
王子敬
小柬云子长大手笔多于黄圈识之意先生
评本不一两本或非一时所阅因别用此本临之(其二)

  书沈颍谷所 (第 7b 页)
   胡家祐传

   金贞妇高传
    王铭

   谢成传
  卷四
  传
   谭济传
   张正传
   黄梦庚梦裴传 (第 7b 页)
遂为记此正德十四年己卯七月既望

   题赵仲光梅花杂咏
赵仲光书虽不脱文敏家法而行墨结字微有不同
子敬
云外人那得知要之不可臆论也今世传文敏及
仲穆书不少而仲光书独不多见至其诗尤不易得金
陵许彦明藏其咏梅 (第 8b 页)
   世美集序
世美集者广德胡英之所录也胡氏居广德为著姓英

之尊府廙字致恭初未仕时已用孝行闻乡里及升太
学擢为工科给事中以谨慎知名太宗皇帝命摄通政
司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而仁宗皇帝尤注意遂升都察
院右副都御史振举宪度誉望伟然会征交阯广东当
给军食后于四川取宫殿大材皆虑有司怠事命公往
督之事皆办治既而出为福建参政所至皆有治绩号
为能臣秩满以疾辞位致仕归其乡未几卒英来北京
求礼部侍郎临川 王先生铭公
之墓矣复谒予言曰生 (第 25a 页)
以不书
也盖尝闻之大士弥勒尊佛下生也立教垂世度一切
人庶几脱离苦海去贪嗔痴背恶向善顿成正觉观其
著心 王铭
即尧舜禹相授受之道也会三教之统宗本
一心之道妙殊途同归昭揭日月不可诬也于戏佛法
流通与王化相远迩若使 (第 17b 页)
祖性初
祖廷儒世为吴县人三代皆不登仕版配黄氏子男四
曰旻曰昱曰昂曰赅陈黄石李妇之姓也女三人婿曰
孙英 王铭
陆某孙男三曰顺曰赉曰颉女二人生于永 (第 14a 页)
楚后光阴离合实惆怅于陈 王铭

河西斗绝观津孤起章武贤臣安丰贤仕木楼千仞金
山万里绍庆邢姨基昌宋子施衿赵北侍母秦南纮綖
礼数厌狄 (第 4b 页)
   题郑斗庵墨迹后
歙西长林之郑为衣冠望族世有文人郑君彦斌号斗
庵为教授希贤公之子雩都县尹之从子御史彦昭公
之从弟幼服礼义之训侍父兄间耳濡目染固有异于
庸常者前朝至正中登参政全公子仁之门以儒雅推
敬使之亲炙于左右给文墨之役一时省府僚佐尊而

严惮之诗词翰墨人争宝蓄遭壬辰兵变隐居故乡慕
子真之高致无何驸马都尉 王公子敬
镇徽礼罗为馆
宾执师道甚不以威怵不以贵謟甘淡薄而乐道义与
六安郑士恒笃交友之契吟哦䌷绎反复论难知其学 (第 14a 页)
  书童蒙习句后
好古而不谐今则窒而不通博文而不约礼则汗漫而
寡要故君子贵乎酌古以准今守约以施博也凡古之

道举皆废坠惟书得行自夫𨽻草擅场六义由晦而书
之废亦甚余不佞研精覃思窃成六书本义声音文字
通二书又虑童幼之士汗漫不得其要复习子母偏旁
凡千二百字鍊之成四言句庶乎守约而施博也以四
体书之庶乎酌古以准今也于是篆本之六义分𨽻之
苟易草书之狂悖一自可领其要矣然分𨽻有门无闩
有声无匕之类草之有处无豦有业无菐之类又不如
分𨽻抑亦可以观世变也虽然若天卿□爱之体近古

秦泰奉春之首异𨽻则草亦有可取者焉
  书续武 王铭

盖尝稽古圣贤未尝不兢兢业业以致戒也是以黄帝
有巾几之法孔甲造盘盂之戒禹勒笋簴汤铭盥盘逮
乎周之武 (第 1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