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洞庭渔人传
洞庭渔人者华容孙宜仲可也踰冠举于乡凡五上而
五困公车因罢不复应制而自以家洞庭更号洞庭渔

人人呼之渔人则应它呼之则不应而世贞尝从吴舍
人明卿所得其集读而异之以为古人耶古人吾何以
不识盖二十馀年而后游楚而悉之则渔人乃今楚人
而亦死久矣渔人故岳名族其祖曰处州公荣有子曰
提学副使公继芳提学公二子长曰玉山公宗其仲为
渔人渔人五岁颖异读书数行俱下稍长工属文提学
公为兵部郎所师友何仲默 崔仲凫
郑善夫薛君采杨
用脩时相过从奇渔人而试之下笔万言立就而当是 (第 1b 页)
  顾公墓志铭
余少则闻诸长老言国家鸿豫庞硕之化至孝宗朝极
矣而上神圣既益习天下事思与贤者共之岁乙丑策
士盖吁天禁中云而是岁所举士至贵近臣毋虑数十
百人其最贤者为宋庄靖公闻庄简公张文定公魏恭
简公 崔文敏公
太常穆公大理黄公吏部郎郑公博士 (第 10a 页)
非者然古文
有机矣何李之外始有康德涵康源出秦汉然粗率而
弗工有质木者可取耳王子衡出诸子然拘碎而弗畅 崔子钟
出左氏檀弓柳氏才力绵浅而能以法胜之精
简有次陆浚明出班史韩柳氏閒雅有法小窘变态黄
勉之出潘陆任庾整丽 …… (第 4b 页)
气迫期期艾艾又
如拙工制锦丝理多痕王伯安如食哀家梨吻咽快爽
不可言又如飞瀑布岩一泻千尺无渊渟沈冥之致
子钟
如古法锦文理黯然雅色可爱惜窘边幅湛源明
如乞食道人记经呗数语沿门唱诵李献吉如樽彝锦
绮天下瑰宝而不无 (第 23a 页)
命诗送王邸处置时鄠杜王敬夫名位差亚而
才情胜之倡和章词流布人间遂为关西风流领袖浸
淫汴洛间遂以成俗 崔子钟
好剧饮尝至五鼓踏月长安街席地坐李文正 …… (第 21a 页)
时以元相朝天偶过早遥望之曰非 子钟
耶崔便趋至
舆傍拱曰老师得少住乎李曰佳便脱衣行觞火城渐
繁始分手别崔每一举百馀觥船不醉醉辄呼刘伶小 (第 21b 页)
更是何人白
雪篇又江门十里垂杨色莫把时名负钓纶精言秀语
高处可掩王孟下亦不失钱刘
谢茂秦曳裾赵藩尝谒 崔文敏铣
崔有诗赠之后以救
卢次楩北游燕刻意吟咏遂成一家句如风生万马间
又马渡黄河春草生皆佳境也其排比声偶为一 (第 11a 页)
   寻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卒赠太傅谥襄敏有云

   山老懒集(李宾之云王公歌诗雄迈跌宕若不/屑意而奇伟不群 崔子钟
云王公)
   (诗明易通畅不事艰刻然气象雄伟才思焕发/ 王凤竹云王公摛辞掞藻品格直逼盛唐其)
  (第 7a 页)
  舟中新凉有感
画舸西风日夜清新凉巳觉葛衣轻去家千里又千里

望阙一程还一程露浥芙蓉宜晓色月明蟋蟀尽秋声
积思宋玉悲何限可是忘归爱远行
 张 承(一首/)
   承安阳人山东教官
   (诗话张君为 崔后渠
门/人客至一诗意甚萧远)
  客至
茅屋两三间草草蔽风雨客来不入门坐爱千年树
 陈 蒙(一首/) (第 32b 页)
田招兵沿门户东南财赋区中病在肺腑天子
怒按剑新命改督府彼倭干天宪凶残久自沮会见一
埽平四方尽安堵
  崔 铣(一首/)
   铣字子钟安阳人弘治乙丑进士累官南京礼
   部右侍郎赠尚书有洹词(穆敬甫云文敏著洹/词人知工 …… (第 20a 页)
   (潭翁评介溪诗曰达达者其辞和淡者其辞平/和平之音其于古作者庶几矣 刘介夫云钤)
   (山集诗宣志理情和声昭则沨沨乎魏晋遗音 崔子钟
云惟中诗清婉而绮不浮其质 孙)
   (鹭沙云钤山格致高古韵度深远属辞景中游/情言外无近时肤脆之习 …… (第 37a 页)
 (见知于献吉仲默旋请假还里读书钤山者七/年献吉远访之山中作钤山堂歌以赠于时子)
   (衡华玉廷实 子钟
允宁应德辈交相引誉又走使/万里索用修点定其诗可称好事矣其与友人)
   (赠荅诗云自非肉食相藏拙安所 (第 37b 页)
   赴谪诗五十五首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
     场驿作
    答汪抑之三首
    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以赠
      崔子钟
和之以五诗于是阳明子作八
     咏以答之 (第 62a 页)
  答汪抑之三首
去国心已恫别子意弥恻伊迩怨昕夕况玆万里
隔恋恋岐路间执手何能默子有昆弟居而我远
亲侧回思菽水欢羡子何由得知子念我深夙夜

敢忘惕良心忠信资蛮貊非我戚
北风春尚号浮云正南驰风云一相失各在天一
涯客子怀往路起视明星稀驱车赴长阪迢迢入
岚霏旅宿苍山底雾雨昏朝弥间关不足道嗟此
白日微切磋怀良友硕言毋心违
闻子赋茆屋来归在何年索居间楚越连峰郁参
天缅怀岩中隐磴道穷扳缘江云动苍壁山月流
澄川朝采石上芝暮漱松间泉鹅湖有前约鹿洞
多遗编寄子春鸿书待我秋江船

  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以赠
  子钟
和之以五诗于是阳明子作八咏以答
  之
君莫歌九章歌以伤我心微言破寥寂重以离别
吟别离悲尚浅言微感逾 (第 26a 页)
   读齐东野语
宋末周密公谨所著齐东野语癸辛杂志武林旧事诸
书尚传宋史中颇采用其说张魏公富平等败及韩平
原被祸始终皆实录今儒生动辄攘臂南渡事盖徒据
史家纸上不旁考他书故宋自朱仙镇后恢复事殆无
可言读史忠惠韩仲止诸疏当时兵势事机可想见朱
元晦似亦有斯意所谓豪杰识时务者明丘文庄 崔文

议论大槩主此余意直以岳武穆亡百年间无一可
将者李邵郭田龌龊小子不敢望杨沂中刘光世而命
以经略中原譬肉 (第 7b 页)
  王导贼臣

余尝反覆晋书知王导心事与王敦一间耳真贼臣也
元帝永昌元年敦称兵向阙人臣无将非反而何而导
于敦伏诛之后犹谓其义同桓文不知桓文何尝称兵
伐周何尝戮周之大臣乎敦问周顗于导三问而三不
对是借剑于敦而杀顗也非敦反乃导反也又与王含
书云昔年佞臣乱朝人怀不宁其曰佞臣指刁协刘隗
协与隗不合于敦而欲诛之者也导于明帝太宁二年
敦反迹大彰而犹为此言非贼臣而何晋朝姑息不振

王导族党大盛是以一时反以逆贼为忠贞千载而下
人犹不悟世亦易欺哉余每读史至此不胜愤与余同
此见者安阳之 崔子钟
耳其后明帝崩成帝即位而导
称疾不入朝郗鉴责之曰大行在殡嗣王未立岂人臣
辞疾之时又郭默怀逆而不能讨乃曰 …… (第 21a 页)
  阳明纪梦诗

慎尝反复晋书目王导为叛臣颇为世所骇异后见
后渠
松窗杂录亦同余见近读阳明纪梦诗尤为卓识
真见自信鄙说之有稽而非谬也其自序曰正德庚辰
八月廿八夕卧小阁 (第 21b 页)
  赞南极老人

黄昔继苏昭宣文德溢而为书忠孝心画小人挤之自
南迁谪一见藏真顿超神逸南极老人天象下格拟传
万祀托之青壁日星发光海岳动色长风雪涛跃破鲸
力寿与天齐克配南极
  后渠之论有指 崔后渠
云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张商英忤蔡京溷党籍
矣异端其学圣贤其名张无垢师宗景厕儒林矣其言
似有所指其借秦之喻 (第 10a 页)
   题海叟集后
海叟集旧有刻又别有选行在野集者暇日因与李献
吉员外共读之又远次为今集云先生多权奇有才辨
雅善谈谑卒亦以此自免于难顾其诗乃雅重悲壮浑

雄沈郁殊不类岂先生别出其馀以应世而中之所有
固自不可测耶深先生乡人也恨相去远无从考论姑
诵其诗以附孟氏之义云
   题蜀本史通
深在史馆日尝于 同年崔君子钟
家获见史通写本讹
误当时苦于难读也年力既往善本未忘嘉靖甲午之
岁参政江西时同乡王君舜典以左辖来自西蜀 (第 1b 页)
   奉刘野亭阁老
即辰首夏清和伏惟台候万福深以菲劣谬厕门墙计
违台严已踰十载未尝获一奉状门下少伸起居之敬
罪愧何如恭惟执事正道正学追配古人不但出处进
退足以系本朝之轻重而一言一动之间皆足为世师
表播在人传极深向仰未由抠衣侍侧以卒所业为歉
耳深去秋起疾入馆供职前月方满一考忧患奔走之
馀百凡衰退负恩负教实亦未知所以自裁也 崔侍读

子钟
南还云当出门下谨此修问尚冀顺时保练以副
华夷之望
   与李献吉
去冬自仲默处奉手教子钟子容处睹佳篇 (第 11b 页)
  槎湖书院记
有明正嘉之交阳明甘泉之学盛行二家虽微有不同
然其要归则相近学者不走姚江即向增城其中岸然

不阿者泰和罗文庄公高陵吕文简公浚渠 崔文敏公
甬川张文定公四人文定为鄞产尤姚江声气之所急
尝苦口折难而卒不肯少变其说故当时鄞人自黄侍
郎致斋万都督 (第 22a 页)
  薛文清公画像记
少读敬轩先生传谓其肤清如水晶五藏皆见怪其相
虽然先生以正学上绍前儒岂必区区夸其赋形之异
以四十八表赞孔子此纬候之陋也近得先生画像淳
古真庞盎然有道之容此先生学道以后气象岂徒后
世所称而已乎明初学统逊志先生起于南曹学正起
于北嗣之则吴聘君起于南先生起于北三百年来导
山导水必自四君子为首先生之学非后世所敢议顾 崔公后渠
之言曰先生之佐大理王振引之也当时若
辞而不受岂不愈于抗而得祸欤于忠肃之受害也先 (第 3b 页)
   河南参政刘涵江墓表
呜呼予何忍表刘涵江公墓哉辛丑岁予与公同罢河
南参政予方倨侮自恣驰书于公约游淇水王屋太少
二室武当山相携而归公艴然径归且报书曰君报罢
犹出内批孰不知为权重人所为如吾谁当为明者吾
归矣不能从君游且宦其土方见罢而又往游焉得毋
太作意乎予时已至淇上彷徉百泉苏门之间愧公之
言径趋安阳访故 学士崔后渠先生
谈数日亦遂归不 (第 4a 页)
   吴廷举传论
论曰淮南振落公孙弘而惮长孺守节死义宸濠畏献
臣巡抚江西耽耽哉皆山之虎豹也献臣与献吉同官

讼其横自以与梁文康蒋文定友取容武宗朝不能正
则自劾焉所谓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哉 崔文敏
称贞才
洁履厚行定力信矣布政时许佛朗机贡粤人以为贬
夫越裳重译周公不为启衅事变叵测应如转圜安可
执也 (第 21b 页)
集古录者也盛明之际词林先达如曾子启 崔后渠

公皆忼爽阔达有诗酒称嘉隆而降则龊龊拘谨以为
常先生则不屑也居公卿间兴酣耳热朝章国故忼慨
极论诗文 (第 1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