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詔令奏議類
明男国蓍,国荩。庶男国蕃。斗明男国望,国翰文科县监,国彦。宇明男国先,国元。宅明男国升,国恒,国徵, 国兴。
九明男国衡,国华。慎明男国济。夏明男国观。汉明男国宪,国铉,国冕。弼明男国暹生员,国柱,国文,国成, (第 557L 页)
举业工众体。然年三十四。始中生员试。屡发文科解。辄屈公车。非命欤。深于史学。贯穿载籍以还。数千馀岁凡 国兴
亡善败人哲愚。如指掌。卒衷之以衡度。靡不确也。尝扁其斋曰三杜。杜门枉(一作杜)口杜机也。 英宗庚午六 (第 27H 页)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庙荐体重。罢散亦勿拘。外补虽谴勘。亦官职。以外迁外似无不可。然系是无于例。则此等处。循例为好。弊邑数递。亦属轸念。劄请依施。今政新除郡守仍任。湾尹之代。即为议荐。卿须安心视事。仍 传曰。此批答。遣史官传谕。
请铨长吴载纯。严加责罚。仍乞斥退劄。

伏以国之为国。纪纲而已。纪纲云者。上以统下。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指。下以承上。如臂之见使于心。指之见使于臂之谓也。纪纲举则其 国兴。
纪纲坏则其国替。此理之必然者。而古人尝重言复言不一言矣。以故内而百僚敬畏卿宰。卿宰敬畏大臣。外而守宰 (第 464H 页)
 殿下者昌以炽矣。今忽以可惊可愕之灾。重出而叠示之者。厥由何在。嘻噫。此无他。 殿下不择相之过也。有 国兴
替。亶在辅相。而乃以如臣之少不犹人。今又望八。耗愦之物。置之相府。经岁经年。惟以备员为主。不思所以区 …… (第 519H 页)
文具所漫漶。岂非切可恨者乎。当今之事若此类。指不胜偻。何可毛举。最是文具之弊。至及于置相之地。夫以有 国兴
替之专系其任者。 殿下视之。如不甚难慎。乃以如臣之至儱侗至愚劣者。举而畀之。初既误矣。及其时迈岁迁。 (第 522L 页)
闭塞。实关有 国兴
替。其端至微。流弊甚大。此臣所以冒嫌冒死。不得不更言者也。伏乞 圣明深思徐究。无以臣愚而废其言。益恢 (第 394L 页)
坠千年绪。愚老相传六世孙。书月澄明稽古阁。琴风洒落挹清轩。衣冠若与终天地。定是名存道亦存。
一人存没 国兴
衰。公以身将作大龟。 圣恩非为淮甸薄。臣民径抱鼎湖悲。高凭山斗扶元气。祗奉渊源 (第 481H 页)
臣相须之要。反覆首尾数千百言。因事递。以修撰。疏请 庄陵立碑。又因应旨陈疏。略曰。自古及今。祥多者其 国兴。
灾众者其国亡。顾今天心不享。疾威荐臻。试以其中尤可惊愕者言之。秋间阅武之日。风雹雷震。终系非常之变。 (第 286H 页)
则是以臣一疏之故。遂闭四方之口。其为害殆甚于訑訑之拒人。臣虽万被诛戮。何以赎其罪乎。言路闭塞。实关有 国兴
替。其端甚微。流弊甚大。此臣所以冒嫌冒死。不得不更言者也。 上报曰。卿疏之批。首言尽卿意见。则可谓说 (第 324L 页)
兵戎。则左右道参政王士琦,参议梁祖龄,副使杜潜。而督饷则民部郎董汉儒有专责焉。至于随职宣猷。则运同, 吴良
玺等。分阵戮力。则副总兵解生等。各有司存。共襄机务。惟是御史陈公效躬膺特简。以绣斧按治弗戒。吁嗟乎七 …… (第 160H 页)
天威有赫。酌彼溟渤兮。帝德罔极。拜手题石兮。挥昭鸿烈。万岁千秋兮。永奠王国。碑阴刻文武壮士。曰运同, 吴良
玺,韩初命,李培根,郑文彬。通判陶良性,黎民化。知县赵如梅。副总兵戴延春,解生,吴广,曹希彬,祖承训 (第 160L 页)
之所忌者。阴谋也。陈平六计皆阴谋。用心崎崄。故陈平之后无闻焉。可以为后人戒矣。
为国莫如俭。俭而后其 国兴。
高帝得天下。先禁贾人之衣绣。即知所先务矣。四百年基祚。其基于斯乎。
汉于战涂横流之馀。诏求遗贤。为后 (第 167H 页)
。因此如保赤子之训。推广吾心而至于及民。其道不诚。则不可以立。故心诚为之。不假强为也。
一家仁让。一 国兴
于仁让。如淳于髡所云华周杞梁之妻善哭。自然观感而相效。故谓之其几如此。几者在于此。而发之则见于彼。孔 (第 480L 页)
 镛案后汉末。蔡邕所勒石经。是伏生今文。(见孔氏正义。)
{上甲六}隋书经籍志云永嘉之乱。(晋怀帝之末。)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并亡。(又云济南伏生之传。唯刘向父子所著五行传。是其本法。而又多乖戾。)
 镛案东京以降。大小夏侯已微。唯牟融习大夏侯。(又有 吴良
、张驯等。)王良习小夏侯。而欧阳氏寝亦不振。光武之时。朱普、桓荣。皆习牟氏章句。其后荣子郁典及杨震、 (第 189H 页)
。公赋不增。民财徒竭。不可为也。
郑瑄曰。凡奸猾吏胥。不利无事。无事则法行令熟。何所生衅。故往往以为 国兴
利之说。怂谀官长。而增丁覈饷。及说(一作税)亩丈量。上开一孔。下钻百窦。纳贿一身。丛谤上人。〇案凡官 (第 488H 页)
逊宁曰。汝 国兴
新罗地。高句丽之地。我所有也。而汝侵蚀之。又与我连壤。而越海事宋。故有今日之师。若割地以献。而修朝聘 (第 316H 页)
侍者始觉。及整之而后饮。未几而弃不肖。
府君尝蓄鸡子雌雄。既长辄去其雄。恶其乱也。
府君入日本。有陶 国兴
者。和泉守书记也。年八十馀。衣野服而无裳。府君问曰此朱文公野服制也。公何从得之。 (第 26L 页)
国兴
曰文公后孙避蒙古入吾州。世守此制。仆幸得之。以为致仕服。裳则从俗去之耳。然此服少传于世。公何由知之。 …… (第 26L 页)
公法服。仆岂不知。 国兴
瞿然惊叹。
宋广平梅花赋。少行于世。海应尝得见之。问海阳丈得见否。海阳丈曰未之见也。海应尝侍先府君侧 (第 27H 页)
简诘兵戍则左右道参政王士琦,参议梁祖龄,副使杜潜。而督饷则民部郎董汉儒。有专责焉。至于随职宣猷则运同 吴良
玺等。分阵戮力则副揔公解生等。各有司存。共襄机务。惟是御史陈公效。躬膺特简。以绣斧按治弗戒。吁嗟乎。 (第 169L 页)
。潜至木思工噶克了口。超越而登。贼力战不能敌。游击梁朝桂先抢东北隅大碉。攀援而上。官军随毁碉根。参将 国兴
督兵跃入。侍卫穆哈纳,副将 (第 299L 页)
   申矣测菊花砚铭
   尹配有研铭
   郑玄恭研铭
 题跋
   鹤峰金先生辛未疏元藁跋
   日本陶 国兴
书帖跋
   李氏三世忠孝录跋
   七滩集跋
   清虚逸稿跋
   李护军家所藏诗文跋
   卞
(密阳朴齐家 著)
 [论]
  
伯夷太公不相悖论
兴亡者。天地之大数。而出处者。君子之大节也。或 国兴
以出。或国亡以处。夫兴亡必一时之事。而出处非一人之身。则于是有曰伯夷焉。有曰太公焉。伯夷之心曰予殷民 (第 611H 页)
养则为尧舜。不善养则反为害事。如汉武是已。此非气之罪也。要在养之如何耳。尝临筵教群臣曰。贤邪进退。系 国兴
丧。左右诸大夫国人。固言之矣。黜之陟之。更有何疑。而犹且难慎者。苟不明辨于好恶与公私之分。则舆诵众谤 (第 265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