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贤之武宗至大元年诏升中尚监
为中尚院就拜公中尚院使三月拜大司徒进阶荣禄
大夫从一品秩公以位大固辞不许 仁宗
奉昭宪元圣
太后入平难召公计宜隆福宫公从容传曰(传曰一/作筹对)
援祖宗训实及制事统御之变其语罕泄 (第 24a 页)
军都指挥使太师总馀职佩符领军如故王昔
十有五岁成宣宗命侍武宗于藩饬躬尽瘁不自暇逸
劳任忾使必先诸御人 仁宗
王明宗于周命王为周王
常侍四年拜江南行台御史中丞五年拜御史大夫六
年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三年拜河南行省 (第 4b 页)
 䌽舆之次教坊乐作而庆云见中书参议臣王士熙
 作颂以纪盛美而草野臣胡助窃获观焉其颂之序
 有曰昔至治元年百官迎 仁宗
御容至万安寺庆云
 见英宗命翰林学士元明善赞之小臣尝载笔太史
 今预中书谋议目击心悚盛美不可以不志也 (第 9a 页)
   司农司题名记
至正五年冬十一月十有七日皇帝御明仁殿大司农
臣约珠卿臣韩元善奏司农之设爰自世祖列圣相承
条制悉举唯是刻石题志诸臣之名犹未有文谨昧死
请上嘉之敕翰林臣褧为记臣不文敢不钦承明命钦
惟世祖皇帝以神圣之资中身受命旧劳于外知稼穑

为治天下之本乃至元七年立大司农司秩正二品官
五人曰大司农曰卿少卿丞农正主农务乡校水利此
肇端也十八年改农政院二十年更名务农司秩降三
等寻改为司农寺后二年复为大司农秩如七年时又
明年内郡设巡行劝农司为道凡六廿又七年罢并归
提刑按察司兼掌其事后改肃政廉访亦如之守令以
兼劝农事给衔廉访总其纲岁报政于司农以第殿最
迄今遵之迨 仁宗
朝承平日久家给人足国用富饶天 (第 14b 页)
尔身先弑逆后乃告变朝廷以功掩过恬不
加罪公上疏言其罪绝灭伦理后虽有莫大之功举不
足赎乞早正天讨太庙失 仁宗
神主盗久不获公上疏
言在法民间失盗应捕人等违限不获犹且治罪乞重 …… (第 5a 页)
朱泣诉宰相曲庇置不问民间愤怨会风烈地震有旨
集百官杂议弭灾之道公卿枚举他事公独言特克实馀
党未尽诛及 仁宗
神主未得恒州盗不治朱尚医冤苦
莫伸刑政失度昏弱之甚灾异之见职此之由辞激气
愤涕泪横集众俯不能答独中书 …… (第 6a 页)
   廷对贴黄引
皇庆二年 仁宗皇帝
诏天下以科举取士又明年为延
祐二年乙卯得士五十六人五年戊午得士五十人七
年庚申仁庙宾天英宗即位诏科举 (第 22b 页)
  朱徵士墓志铭
徵士讳玉字君璧姓朱氏先世自江西来吴今为昆山
人祖已上谱逸考讳玄妣秦氏徵士幼颖异生十二年

遭外艰能厉志树立既长喜绘事闻佳山水每翛然独
往数千里不以为难永嘉王振鹏在 仁宗
朝以界画称
旨拜官荣显徵士从之游尽其技王君亟称许之至顺
庚午中奉中宫教金图藏经佛像引首以进方不盈矩 (第 16b 页)
   周伯琦撰并书篆
君讳德润字泽民朱姓其先睢阳人九世祖贯宋朝
议大夫兵部郎中寿八十馀与杜祁公䓁为睢阳五
老会有诗传于世赠司农少卿子孙因官江南遂著
籍子吴焉司农之五世宋太学录大有学录生宋秘

书省检阅文字应得秘书生琼仕国朝为长洲县儒
学教谕娶吉氏君之父母也君身长八尺秀异绝人
读书一过辄能记每以诗文自喜善书扎尤工画山
水人物有古作者风天得也当延祐之末年廿五游
京师吴兴赵文敏公子昂荐之附马太尉沈王以闻 仁宗皇帝
召见玉德殿命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
诰兼国史院编脩官明年正旦日食越三日受朝君
从沈王再见上注视久之廿一 (第 3a 页)
 元庚寅哈丹聚师塞于东彊王年十六寔奋厥武凌
 险突围来朝于廷请师靖乱凶丑则平帝曰底绩锡
 第于都作藩于邦㑭尚帝女世爵其降丁未之岁翊
 赞 仁宗
定策邸内殛除奸孽以扶武皇遂拜师傅增
 封沈阳 (第 11b 页)
仁宗
嗣位念兹戎功复加太尉显显令闻聿
 昭先世三韩之民式乂式康贻厥孙子用保其彊惟
 王之生盖亦勤苦跋涉世涂 (第 11b 页)
 (当朝山色尚烟岚近侍承恩罢早参边奏不来春殿/寂自将情思写江南 懒真子绍兴三年六月明州)
 (阿育王山住持净昙以宸奎阁所藏 仁宗
御书诣行/在所献凡五十三轴又有团扇三柄皆以青笺纸为)
 (承萼制度极草草大/哉 (第 4a 页)
仁宗
之盛德也)
和王世泽有文孙犹记当时云洞园搜辑九经奇字在
更饶六帖与评论 (第 4a 页)
  昼锦堂记
瀛川处士章运之重建昼锦堂成处士之世孙宁国路
同知麒卿予表兄也属予文记曰按章氏家谱运之宋
平章事郇国文简公后钱塘伯之孙也文简公居浦城
作昼锦堂于县南峰刻 仁宗
赐诗凡子孙登科仕宦者
镌名于此南渡时仓部员外郎迁昌化亦多显者雄主
徽州婺源簿櫄通议大夫槱主信州玉山簿 (第 25a 页)
   奉元王贺公家庙记
大德十一年夏六月辛亥故光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
陜西等处行中书省事贺公薨赠恭勤竭力功臣仪同
三司太保封雍国公谥忠贞 延祐皇帝
轸怀宿德谓公
爵未尝称加赠推诚宣力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 (第 1a 页)
   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郭公神道碑铭
圣元德教醇深涵濡滋久人才所就楩楠杞梓随用随
得入可以仪朝著出可以殿藩服才名卓卓以孝作忠
者盖不乏人亚中大夫平江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郭
侯鸿渐讳鹏翼天资高朗博学多闻娴于国言大臣许

其详辩有助敷奏玉音召对以字不以名持心忠谨事
无大小为之必尽其方初命中书直省舍人 仁宗
登极
郊庙大祭首预执事选不数月以副江西行省理问决
狱广东获侠贼赣州正赃吏掩覆罪风望峻整行省行
台露章 (第 1b 页)
归皆强悍
有恃官不能制者并寘于法引疾归迁太常少卿转翰
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成宗宾天武宗抚军朔
仁宗
渊潜覃怀而中宫属意安西宰相知其不可乃
集馆阁议以察向背公与焉即飏言曰此宗社重事讵
宜苟且众皆默然又曰 …… (第 13a 页)

仁宗
入京始出视事草至大改元诏修成宗实录赐中
统楮币为定一百加少中大夫请郡除太平路总管兼
劝农事岁旱当祷公 (第 13b 页)
   故河南隐君墓志铭
士固有修身遁世而无闷为乡里称善人者吾闻其语
矣未见其人也游洋有隐君子者其斯人欤隐君讳环
子字仲玉系出莆田之方山子孙散处不一惟游洋之
寿峰聚族尤为蕃衍九世祖讳次彭 仁宗
朝擢皇祐第 (第 9b 页)
  王可毅尚书历任记
平阳晋陵王氏世多显官闻人自子通平章以德望重
一时子弟尤多秀整而子通独奇其兄子士弘谓是能
亢吾宗年十六见之武宗皇帝奉旨令事今上上时方

四岁士弘即取经史图书以进陈说古君相治乱得失
之要而时歌诗辞为乐固上以天纵之圣睿哲生知无资
于学而宥密启沃之功有焉自是食饮寝处不离籞者
十馀年 仁宗
闻其能授管领诸路纳绵总管历翊正司
丞稍迁中政院司议至治二年谗慝搆祸上迁海南四
年上还京未几复被谗出居 (第 1b 页)
    不可政不以枯寂恬淡为高耳此本为毛晋

    所刻末有晋跋称伯雨之后复有虚中今考
    诸家之序皆作于 仁宗
大德初年则臻尚在
    张雨前晋偶失检也乾隆四十二年三月恭
    校上
           总 (第 2a 页)

教谕薛公南仲以诗文自负得师道甚休宁吴君骥族
兄铉与先兄咸就学焉风晨月夕婆娑遨娱未始不工
于诗甲寅 仁宗
以科目收天下士先兄沉潜四书六经 (第 29a 页)
容文臣亦已至矣 仁宗皇帝
盖常申命择贤以任之圣
虑所及渊乎深远非臣之愚所能测识然而居是官者
其可不思所以报称之哉
  儒英阁 (第 37b 页)
  尼山大成殿四公配享记(癸巳/)

今皇帝至元三年重建尼山书院奎章阁侍书学士虞
公集实记之未及大完而山长彭璠卒后十有七年邹
县达噜噶齐玛哈穆特增塑颜曾思孟四公配享殿中
邑士赵守宽李之质因其同里陜西行省左右司郎中
张君思政来京师属素为之述按颜子之侑坐肇于唐
太宗贞观二年冬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国子博士朱子
奢之所建议也宋神宗元丰七年夏复增升孟子侑坐
礼部郎中林希之所奏请也度宗咸淳三年春增升曾

子子思逮我朝混一天下且四十年延祐三年 仁宗皇
在位崇学右文御史中丞赵公世延始言南北祭礼
不宜有异当升曾思如典故制曰可先是四公列坐两
旁礼部以为翼承 (第 37a 页)
  柳待制文集序(庚寅/)
天之生才所以资一世之用使之尽其才者天子宰相
之事也千寻之木生乎高厓深谷人迹所罕至之地匠
石之欲营宫室者必即而取焉况于人才之足以为邦
家立太平之基者乎诗曰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善
治其天下国家者宜于此留意焉可也方 仁宗皇帝

位崇尚儒术盖朝廷极盛之时于是浙水之东有柳先
生道传出执政知其才用之于成均又用之于颂台卓 …… (第 8a 页)
临奠赙典有加赠开府仪同三司恭敏官左
藏库使执献穆丧辞起复诏特给俸累迁东上閤门使
干办三班院尝侍群玉殿 仁宗
独赐珠花飞白字宠顾
特异知邢冀卫三州至蔡州观察使元祐中以安德军
留后卒赠昭德军节度使谥恭敏初良定在嘉 (第 21b 页)